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久盼有一本“中国名茶志”的书出版,能使茶叶爱好者博览祖国的名茶,从学习中进行探讨,有所发明创造。《中国名茶志》的作者,以文字记载的形式,记述了祖国历史悠久的名茶,这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历史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完整而精确地建立起茶叶内的有关学科,是时代赋于我们茶业工作者的责任。基于这一点,《名茶志》的作者在茶叶分类问题上,却给人们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为此,我想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钱子华 《茶业通报》2006,28(2):93-93
江淮自古产茶。到唐代,本区茶叶除自饮外,还大量销往不产茶的北方。据唐人《封氏闻见录》载,当时京都长安,茶市繁荣,“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连,所在山积,色额颇多”。明清时,这里已是名茶荟萃,为全国重要贡茶产区。《中国名茶志》(2000年版)载,明清时期,潜山闵山茶、太湖南阳谷尖等,都享有很高声誉。然而,这里提到的“闵山”,究竟在哪里?当时的“闵山茶”,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近来,笔者在工作之余,就上述问题作了一点粗略考证。1闵山在哪里《中国名茶志》“天柱剑毫”条,援引康熙二十二年(1683)《安庆府志》:“茶。六邑俱有,以桐之龙山,…  相似文献   

3.
张联辉  黄玲 《茶业通报》2003,25(1):35-35
为期一周的国际名茶大会于十月上旬在韩国召开,中国茶叶代表团一行11人参会。因创新制作工艺使黄山名茶大展风采的黄山芳生茶业有限公司,日前在第四届国际名茶大会上双喜临门:该公司不仅送展的“孔雀开屏”一举夺得世界名茶银奖,其“锦上添花”、“双龙夺宝”、“茗壶茶”等30多个品种的康艺名茶以冲泡时的浓雾清香、梦幻奇景倾醉各国宾客,被纷纷抢购一空;而且受邀参会的该公司茶艺专家汪芳生也成为当地茶业界争先邀请传技授艺的走红人物。年近古稀的汪芳生从事茶业科研40多a,他用高山有机茶的嫩芽为原料,以黄山的花果为核,…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六安瓜片条目内说:“片形烘青绿茶之一,清代末年创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和霍山县,过去三县均归六安府(府应作州)管辖,故称六安瓜片”。该条目基本上采用了《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一书中六安瓜片的观点。《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六安瓜片一节编撰人庄维之同志在文中提及六安瓜片历史渊源时有两种说法:一为某茶行评茶师从收购的上等绿大茶中专拣嫩芽摘下制成峰翅抛售市场;另一说法麻埠祝财主因取悦袁世凯炮制而成的。编写人庄维之同志认为:“两说虽然大相径庭今不评及,  相似文献   

5.
《茶业通史》和《中国名茶研究选集》载:“渠江产薄片。渠江即今渠县广安一带”(分别见原书末253页和35页)。经查阅有关地方志,渠县在秦汉时为宕渠郡,是延渠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渠江古称潜水。《汉志》载:“宕渠县有潜水,西南入江”。《汉志·水道图说》载:“潜水即今四川太平县渠河,西南流入嘉陵江”。《渠县志》指出  相似文献   

6.
东白茶     
浙江省东阳县东白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而著称。早在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诸太傅初渡江,尝入东……敕左右多与茗汁”。(据考证诸系南北朝人,长期隐居东白山不仕)唐·陆羽《荼经》中就有“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的记载。(湖北荆州茶为当时名茶之一种)。唐·李肇《国外讣》中,将婺州东白茶与蒙顶石花,顾绪紫笋等十五种名茶列为唐代名茶。《浙江通志》中《东阳山水记》载:“唐、宋时有司常治茶于此,设茶院”。以上资料说明,在唐代东白茶就闻名于世。明·《隆庆续志》载:“茶产东白山者佳,今充贡。明朝岁进新芽茶肆觔”。足见明代已列入负品。  相似文献   

7.
一名茶有好种,好种出名茶,这是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安徽名茶多,品质好,据《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上选登的52种名茶中,就有11个是安徽的传统、历史名茶。这些名茶的形成,显然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密切相关;但决定名茶品质的主导因素则是优良的茶树品种。不同的名茶对其品种的适制性即内在品质,化学成份、芽叶性状及采摘标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众所周知的祁门红茶,屯绿“四大名  相似文献   

8.
潘玉珍 《茶业通报》1992,14(4):21-24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盛产名茶历史悠久。据《九华山志》记载,唐代时就有“金地茶”。“闵园茶”的生产,1915年曾获巴拿马方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九华山现有茶园面积600多亩,年产干茶15000多斤,年产值达20余万元。1983年以来,恢复生产“金地茶”、“东崖雀舌”两个历史名茶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名茶生产除良好的适制品种、精湛的采制技术外,优越的生态环境,也是重要因素,土壤是生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依据九华山土壤普查资料,通过对茶园土壤的调查及理化性状分析,将名茶  相似文献   

9.
李锦标 《茶业通报》1993,15(2):40-41
皖东地区虽然不是我省主要茶区,但茶叶生产历史源源流长,宋朝我区曾产名茶“南谯茶”明朝陈继儒的《眉公笔记》中记载:“云桑茶、琅琊山出,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青”今年我区的“西涧春雪”和“西涧雪芽”又被评为省级名茶,这证明皖东茶叶品质不亚于皖南和皖西茶区,但皖东茶叶的销售包装较差,它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和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蜀地植茶始于汉,名茶兴于晋,盛于唐宋。在历史上持续时间长名望较大的可推《东齐记事》记载“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目、利州之罗村”。后人称为“古蜀八大名茶产地”。千年来,改朝换代,地名更替,行政区域变动,出现同地异名,异地同名。凡连续生产者易考,而中断者难觅。八大名茶具体产地今在何处?当年有那些名茶及有关评价,是本文所探讨内容,有误之处求于识者。  相似文献   

11.
徐善真  方惠 《茶业通报》1995,17(4):33-33
新名茶“旌德魁针”徐善真,方惠,郭晓宁(旌德县茶叶公司)“旌德魁针”茶产于安徽省南部山区旌德县境内,是近年创制的名茶新秀。在1995年6月“安徽省第四届名茶评比会”上“旌德魁针”茶以其独特的外形风格、优异的品质特征被评为安徽省级名茶。并获第二届中国农...  相似文献   

12.
1.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 温家宝总理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有19处修改,在“第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段,将“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改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农村非农产业”。其他修改多是增加内容或改动提法。此处  相似文献   

13.
徐善真  方惠 《茶业通报》1993,15(1):29-30
“天山真香”是80年代新创的省级名茶,产于皖南旌德县西部天山境内。从1982年起对天山名茶的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及采摘、制茶诸方面开展了研究。1988年邀请世界科学家、中国茶叶一代宗师陈椽教授亲临指导,传授制作技术,“天山真香”名茶应运而生,使天山优越的小区域自然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高山名茶相得益彰,当年六月在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产于云南,历史悠久,越陈越香,越陈越贵,是区别于其它茶叶的最大特征。在《中国名茶志》书中的“云南卷”中,刊登云南名茶有20个,普洱茶排在首位。近年来,普洱茶活动多,主要有茶节、商务大会、交易会、展销节和高峰论坛等。省领导对普洱茶作了很高评价。普洱茶的产量大幅增长,市场销售增多,产销开始兴旺。普洱茶对外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较往年也是很大的增加。此外,2007年4月5月以后,普洱茶产销和价格也出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毕节地区种茶历史悠久。据《贵州通志》《大定县志》、《平远州志》等资料记载 ,在清朝时期 ,勤劳的茶农就凭借丰富的制茶经验和智慧 ,创制出了享有声誉的“大方海马宫竹叶青茶”、“金沙清池茶”、“织金平桥茶”、“纳雍姑箐茶”等贡品。 90年代 ,又创制出了“乌蒙毛峰”、“道开佛茶”等名茶产品 ,为茶叶生产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步伐的迈进 ,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 ,作为毕节地区农业的主要产业———茶业 ,如何在 2 1世纪得到持续发展 ,已成为茶叶工作者研究的重点。1   茶叶生产现状解放前 ,全区仅有茶园…  相似文献   

16.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烘青绿茶类的条形茶,是我国极品名茶之一。黄山种茶有悠久的历史,据《徽州府志》载:始于宋之嘉祐、兴于明之隆庆。在宋贡茶中就有“早春英华”、“来泉胜金”出歙之说。一六○七年许次纾所著《茶疏》中说“若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美浓郁,并可雁行,次甫极黄山。”说明黄山茶在三百年前就相当著名了。据《黄山志》载“连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  相似文献   

17.
“天池(艹名)毫”是苏州的地方历史名茶,近年才被挖掘,开始恢复试制研究。“天池茶”首先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张谦德《茶经》中,“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姑胥之虎丘、天池…”。《五杂组》载:“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陈椽教授为查证其产地,特于一九八○年赴苏州讲学时专程去天池山作了考  相似文献   

18.
开汤普洱茶     
许文舟 《贵州茶叶》2006,34(4):27-27,31
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普洱茶以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特征称著于世,有茶中“古董”的美誉.在数百种茶中,普洱茶最能代表我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茶叶学会印发的《乌龙茶史话》、《中国茶叶》、《茶叶》1979年第四期发表“乌龙茶在先红茶在后”,“乌龙茶是红茶的始祖”。题目不同,内容不差;循读大作(以下简称乌史话),尚有不明之处,提出商榷。研究茶史:一要按照历史面目,忌用现在条件臆测当时的情况;二要实事求是地按照量质变化规律和茶类技术特点;三研究茶史不是消遣和欣赏,而是总结历史经验,剔糟粕取其精华,为现在发展生产服务。“当时的武夷岩茶就是乌龙茶”,“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乌史话》作者把地名、茶名、茶类和俗称以及简名等同混称。名茶除茶树品种内在因素外,自然地理条  相似文献   

20.
一、名茶的概念和命名名茶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在国内外有名气的茶叶。名茶的命名一般就产地、名山名水、生态环境、节令、茶叶品质特点等结合在一起而成。如“洞庭碧螺春”名茶,传说由乾隆皇帝赐名,其中“洞庭”为太湖的洞庭山,“碧”是茶汤的颜色,“螺”是茶叶的形状,而“春”是该茶生产的节令;再如“君山银针”名茶,其中“君山”为洞庭湖的君山,“银”是嫩毫色泽,“针”是该茶的外形;“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