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祎  王震 《种子世界》2010,(10):26-27
<正>1试验目的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引进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为我县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宋静 《种子科技》2023,(19):81-83
要想小麦高产、稳产,除了要不断研发、改良小麦新品种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栽培技术水平,要重视每个细节,科学选择品种和种植地块,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充分利用种植地环境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提高栽培效率。文章以鄄城县小麦种植为例,研究了高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小麦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筛选适宜运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良新品种,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2020-2021年度运城市安排引进 15 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引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冀麦 418 、乐土 808 、邯麦 19 、烟农 1212 、石农 958 、冀麦325 稳产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运城市小麦主推品种在当地小麦主产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驻马店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hm^2左右,丰收与否直接关系着全市800万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小麦品种的利用在驻马店市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近年来气候的影响与大力推广优质麦,使小麦品种利用单一化,春性化。本文通过对驻马店市小麦品种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今后驻马店市小麦育种应以半冬性、高产、稳产的优质小麦作为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展示与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嵩县环境条件种植的小麦品种,于2011-2012、2012-2013和2013-2014连续三个年度开展了小麦品种展示与试验示范。参试小麦品种中,适宜嵩县种植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有良星66、周麦26、周麦23、豫教5号、开麦21、平安8号和周麦27等。  相似文献   

6.
高剑波  陆钦武 《种子》2005,24(3):95-96
为寻求适于我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益作用,自1996年起,我县经多年试验示范,从引进的50多个品种(系)中筛选了适于我地种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多抗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扬麦11号(原品系名"扬96 G 25").该品种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合作,于1996年育成的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200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8.
肖轶娆  景东林 《中国种业》2021,(11):123-124
邢麦26是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采用混合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2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高产、稳产、节水、抗寒性好、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地块种植。对邢麦26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进行介绍,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中麦816(组合为CA9722/轮选987)于2014年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21。该品种较好地结合了双亲的优点,高产、稳产、节水,适应性广,有望成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不断革新,我国小麦种植技术全面提升.小麦种植中的田间管理技术是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确保小麦的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作用.品种的不同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以济麦22号、烟农19和烟农23等高产小麦品种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种植技术和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兆丰 6 号(国审麦 20220153)是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育种团队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遗传基础丰富,血缘中含有矮抗 58、周麦 22、邯 6172 这些黄淮南片和黄淮北片生产上主导品种的遗传基因;试验表现为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和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产稳产春小麦品种克旱16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岩 《小麦研究》2009,30(2):15-18
目前针对黑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干旱,理想的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资源比较缺乏,国外引进出的品种产量低适应性差,适合黑龙江省自然条件的品种较少,影响小麦的产量水平及效益的提高。因此大力加强超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及应用是当务之急。本课题已选育出高产、多抗、抗旱小麦新品种克旱16号,该品种为黑龙江省高产、杆强和多抗重点推广品种,目前为黑龙江省第一主栽高产专用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及齐市的自然优势、科技优势、充分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提高小麦的总产量和市场的占有率,提升黑龙江省及齐市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贵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以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多花多实的矮秆春性小麦品种绵阳11号为母本;用综合比状好,适应性强、丰产、优质、抗旱,抗病的中秆半冬性品种贵农10号为父本杂交;获得 F_1后,再用 F_1与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熟相好,抗旱、耐瘠的中秆小麦品种黔荣杂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4.
赵彬 《中国种业》2017,(7):79-80
百农207是河南科技学院欧行奇教授主持培育的高产、稳产、大穗、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10。结合高产户种植经验,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高产、优质、适合苏中沿江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于2016年选取了6个小麦品种,在靖江市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2、宁麦13的综合表现较好,两品种均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较适宜在苏中沿江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济儒麦 19 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千禾麦 17 为母本、良星 66 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 20210012。该品种高产、稳产、广适、抗倒、粒重高。对济儒麦 19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逆性,特别是选育的体会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为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高效选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玉米品种京科220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品种来源玉米品种京科220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亲本品种来源:北青02×JG66。201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0022。由河南国家小麦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独家开发。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比试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本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种性逐渐退化,小麦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为了寻找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1~2003年本公司对外引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科学论证其在本地区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筛选出适应本地种植的高产、稳产、早熟、优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高稳系数法评价花生区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自可  华福平  刘海萍 《种子》2005,24(5):78-78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的材料进行了高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居于第1、2位的濮8030、濮8908两品种(系)高产性稳产性俱佳;开农36、郑9001产量稳定性差,宜适在安阳、焦作、郑州地区种植.开农35、郑9043产量低,没有高产适应区.  相似文献   

20.
麦玉多重复合种植下适宜间套的小麦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研究了麦玉多重种植下的适宜小麦品种选择。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经济产量、株同、落黄性等指标情况下,供试的引自河南、山东的10个品种,以白玉149、周麦9号、早781表现罗好,鲁麦1号、莱州953、鲁麦15号表现较差。在麦玉复合种植条件下,小麦品种选择的标准应是具有早熟或浆速度快、株形紧凑、株高适中等特性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