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裕县草地螟暴发成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螟在我县继1996、1997年大面积发生危害后,1998年在大豆、葵花、甜菜、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上再次暴发成灾。全县发生面积达8万hm2,其中严重发生面积6万hm2,发生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80%。据6月24~25日田间调查,草地螟幼虫最高密度:...  相似文献   

2.
草地螟在张家口市暴发成灾草地螟是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暴发性害虫,主要为害亚麻、豆类、甜菜、菜籽、胡萝卜、蔬菜、马铃薯、小麦、莜麦等农作物,还有藜科、蓼科、菊科杂草和牧草。建国以来曾2次在我国三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暴发成灾,今年正值草地螟第三个...  相似文献   

3.
谭昌惠 《植物保护》1982,8(6):20-20
草地螟是一种暴发性害虫。1956、1979、1980、1982年黑龙江省曾四次大发生,一次比一次发生范围广泛,为害严重。1956年草地螟在克山、北安等五个县发生,受害面积只有几十万亩。1979年德都等九个县发生,受害面积110万亩。1980年扩展到37个县,受害面积达1370多万亩。1982则蔓延53个市、县,72个国营农场,受害面积达470多万亩。这种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4.
枣庄地区草地螟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进入8月份以来,草地螟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暴发成灾。成虫量、幼虫密度之大,为害作物种类之多,为近年来所少见。草地螟成虫一般田间百步惊蛾3000~5000头,最高达2万头以上。蛾量之大,时间之长,面积之广,雌虫抱卵量之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一代幼虫地块发生率为100%,虫口密度100~200头/m2,高的达500头以上,部分喜食作物田高达3000~5000头/m2,单株葵花有虫100头的极为普遍,有的已基本绝产。受害主要作物是胡麻、甜菜、豆类、向日葵、胡萝卜、小茴香等经济作物,大部分秋季作物也遭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分析发生原因,一是因湿度大,…  相似文献   

5.
核桃长足象甲 (AlcidodesjuglansChao)又名核桃果象甲、核桃甲象虫。 1 997、1 998年在湖北省长阳县西部的榔坪、乐园、贺家坪等乡镇核桃产区暴发为害 ,减产约 50 %,局部地方绝收。核桃长足象甲只为害核桃 ,寄主专一。成虫、幼虫均能为害 ,以幼虫为害最严重。幼虫只为害果实 ,取食果仁 ,造成早期落果 ,轻者落果 2 0 %左右 ,严重时全部落果。幼虫为害的果实 ,始终不变形。成虫啃食嫩叶、嫩稍及幼果果皮 ,不造成大的为害。核桃长足象甲在长阳县 1a发生 1代 ,以成虫在背风温暖的杂草间或表土内越冬。室外观察成虫 4月中下…  相似文献   

6.
7.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近几年已成为黑龙江省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主要以第一代幼虫为害大豆等作物的叶子造成减产.当前防治草地螟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为了合理地施用农药控制其为害,提高经济效益,压缩不必要的防治面积,研究制订防治指标已成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而明确幼虫食量和为害损失率是制订防治指标的前提。为此,我们进行了草地螟幼虫食量测定,田间剪叶模拟试验和接虫试验。从而初步提出草地螟为害大豆的防治指标,供防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兰夜蛾在四川垫江县于70年代曾暴发一次。1990年冬气候偏暖有利越冬,加之1991年春季4—5月间降雨偏少,各种作物生长繁茂,食料丰富,至5月下旬,甘兰夜蛾再度暴发。不仅甘兰、四季豆、莴苣、茄子、海椒、玉米、红苕、豌豆、黄豆等作物受害较重,而且严重危害桑树。其中有200余亩桑苗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平均单株有虫1.7头,受害株率达60—70%;有10余亩桑苗床幼苗受害,重者幼苗被咬断60%以上;有100余亩投产成年桑树亦受害,重者平均每株有虫46.6%,叶片大部  相似文献   

9.
甘蓝夜蛾在我县一年发生2-3代,5月、10月发生为害,以5月最重。我县70年代大发生过一次。1990年冬和1991年春气候温和有利越冬,加之4-5月少雨,导致5月下旬暴发成灾。它不但为害甘兰、四季豆、牛皮菜、莴巨菜、茄子、海椒、玉米、甘薯、豌豆和黄豆等农作物,而且严重危害桑树,全县有200  相似文献   

10.
2000年 7月中旬,河南省叶县田庄乡玉米苗受到粟缘蝽 [Liorchyssus hyalinus(Fabricius)]的严重为害,死苗严重。发生面积达 33 hm2,玉米苗株受害率 10%~ 15%,严重的达 85%以上,个别地块已毁种。  粟缘蝽又名粟小缘蝽,俗称天狗蝇。据文献介绍,主要分布在谷子、高粱产区,为害谷子、高粱、烟草、向日葵等作物。未见为害玉米的报道。  据观察,粟缘蝽主要为害刚出土的玉米幼苗。喜群集于心叶和叶片上吸取汁液,并分泌大量褐色琥珀状粘液,使玉米叶片皱缩、扭曲、失水枯死。主要分布在铁茬直播、田内麦糠较多的地块。密度一般为 …  相似文献   

11.
草地螟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地螟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点,构成了其他害虫无可比拟的为害性,给农田、草原和苗木造成了毁灭性灾害。针对草地螟发生为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控制草地螟为害是不难做到的。一、草地螟发生为害的特点1、草地螟成虫能远距离迁飞,有突然暴发为害的特点。许多研究都证明草地螟属迁飞昆虫,成虫能远距离迁飞。如1981年秋,黑龙江省几乎找  相似文献   

12.
我国2004年一代草地螟将暴发成灾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罗礼智 《植物保护》2004,30(3):86-88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三北)地区的重要农牧业害虫.自1996年进入第3猖獗危害周期以来,草地螟累计发生危害面积达2125万hm2,其中2003年第2代幼虫末期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和黑龙江的部分地区暴发,成灾面积130万hm2以上,为建国以来末代幼虫成灾最严重的一次.2004年第1代草地螟发生危害趋势如何,是否还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草地螟的发生危害规律,2003年第2代成灾的情况,以及影响草地螟成灾的关键因子等分析,对2004年第1代草地螟灾害进行了预测,并就如何减轻草地螟灾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草地螟第3个猖獗为害周期已经来临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草地螟第3个猖獗为害周期已经来临罗礼智李光博曹雅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建国以来曾2次在我国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大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982年是草地螟的特大发生年,冀、晋、蒙、吉...  相似文献   

14.
旋幽夜蛾在白城市首次大面积暴发为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6月上旬,白城市通榆县和大安市部分乡(镇)的向日葵、蓖麻等作物大面积遭受虫灾,为害非常严重,受害重的地块全田被吃成光秆,造成毁种。经吉林农业大学昆虫专家依伯仁和史树森教授鉴定为旋幽夜蛾(Scotogram m a trifolli)为害。此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本市尚属首次暴发为害。全市旋幽夜蛾共发生面积1.1万hm2,其中毁种面积0.12万hm2。田间幼虫密度大,龄期不整齐。6月11日在通榆县新华镇等地调查,向日葵、蓖麻每平方米虫量最多达24头,平均8~9头,地边灰菜上每平方米70~80头。其食性与草地螟相仿,主要为害作物有蓖麻、绿豆、向日葵、芝麻…  相似文献   

15.
温湿度是影响草地螟发生为害规律的关键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草螟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在36~55°N的广阔地区为害。在我国,草地螟主要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为害,并经常暴发成灾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阐明草地螟的种群动态规律、揭示影响其暴发成灾的关键因子,减少其灾害损失,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分析,结合所在实验室多年从事草地螟研究所获的证据,得出了温湿度是影响草地螟发生为害规律的关键因子的结论。主要依据是:温湿度限定了草地螟的发生为害区域;左右着草地螟存活率的高低、个体及生殖能力的大小以及种群增长的快慢;控制着草地螟滞育和迁飞行为的发生并影响着种群动态;决定着田间发生为害场所、时间和暴发成灾程度。最适合草地螟种群增长的条件是21~22℃和RH 60%~80%。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草地螟存活率高、生殖能力强、种群增长快,发生为害或成灾的可能性增加。超出这个温湿度范围,各项参数下降,幼虫滞育和成虫迁飞的可能性增加,大发生的可能性下降。因此,根据幼虫发生期的温湿度条件变化就可以确定幼虫滞育的比例以及下代幼虫的发生为害情况。而根据成虫盛发期温湿度条件的变化以及成虫发生量的大小,就可以预测草地螟的发生为害场所、时间及暴发成灾程度。  相似文献   

16.
1997年草地螟暴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7年,草地螟(Loxostegesticticatis)在我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大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采用黑光灯诱测和普查幼虫的方法,调查了1997年草地螟在河北省的发生情况。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1、草地螟的为害有以下特点,即周期性、蛾量突增突减现象,一代幼虫为害严重而二代为害较轻以及对寄主的选择性等;2、草地螟之所以能够暴发为害,主要是其杂食性、迁飞性和幼虫的二次迁移习性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另外,受害区群众认识不够,准备不足也是造成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针对以上事实,文章认为加强科技意识教育、严密监测草地螟发生动态、推广黑光灯诱杀成虫技术并辅以药剂防治是有效控制草地螟暴发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野外种群迁飞对草地螟生殖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种群大暴发中的作用,对草地螟野外迁飞和未迁飞种群的生殖特征,包括首次产卵历期(period of first oviposition,PFO)及其他生殖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经历迁飞的种群与未经历迁飞的种群相比,成虫产卵前期、产卵历期、PFO和寿命均显著缩短;交配次数及交配率均显著增加;但平均每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变化。这说明,尽管经历迁飞的草地螟种群产卵量未显著增加,但成虫到达迁入地后将很快多次交配、产卵,且产卵前期显著提前、产卵同步性显著增加,从而加剧后代种群暴发。  相似文献   

18.
斑翅果蝇是一种为害多种水果的毁灭性果实害虫,近年来扩散迅速,种群繁殖增长快,扩散为害隐蔽,为害损失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并尽快明确其发生与灾变规律,开发监测预警与关键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北部 ,属于半干旱半坝上冷凉地区 ,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适合草地螟发生。 80年代以来 ,草地螟每隔 2~ 3a发生 1次 ,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 草地螟卵孵化率与寄主植物含水量关系草地螟卵孵化率与寄主植物 (着卵植物 )关系密切。 1 989~ 1 998年试验 ,将田间着卵的杂草植株带土移栽到网笼内观察卵孵化情况 ,由于杂草有 3~ 4d缓苗阶段 ,暂时失水萎蔫 ,产在其上的卵粒多不能正常孵化。笔者近 1 0a来每年移栽藜 (Chenopodiumalbum)着卵株 50株 ,累计 50 0株 ,着卵 1 750粒 ,孵化率为 …  相似文献   

20.
2000年8月31日,我们在对山阳县中药材基地病虫害调查时发现,山阳县城关镇娄底村娄底组一片467m2何首乌被红脊长蝽犤Tropidothoraxelegans(Distant)犦群集为害,全部枯焦毁灭,且该虫已大量迁入周围百余米范围的黄姜、玉米、绿豆、辣椒等作物上群集为害。据查,邻近何首乌田块的一片334m2绿豆田单株虫量都在500~1000头之间,群集豆夹、枝条上为害,并在植株叶下土表群集大量若虫,植株已开始枯萎;距何首乌田块50~100m的玉米田单株虫量200~400头,聚集在雌穗上部为害;中药材黄姜植株基部叶下土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