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病死貉的脑、肝脏、肾脏分离培养得到6株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生化特性鉴定,结果确诊分离菌株为李氏杆菌。以该菌株接种家兔,接种后第7d开始出现死亡,并从家兔的肝脏、脾脏检测出与接种细菌一致的菌株,证实了李氏杆菌对家兔亦有一定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敏感;必要时应筛选出具有协同作用和累加作用的抗生素,以便临床上联合应用抗生素,提高治疗李氏杆菌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2000年冬,从河北省某鹧鸪养殖场送检的病死鹧鸪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阳性球杆菌。应用细菌学检验方法,对此分离菌进行了培养特性观察和生化特性分析等。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将其鉴定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4日,吉林省珲春市某个体养殖户送检1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的绵羊.为查明原因,对该病羊进行迫杀,通过解剖检查、病原体分离与鉴定及致病性试验,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确诊为李氏杆菌引起的脑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生鲜肉、奶李氏杆菌的带菌情况及掌握其在畜产品中的生态学分布.[方法]从石河子、奎屯、额敏等地区采集牛、羊、猪、禽等生鲜肉和鲜牛奶检样共680份,参考国标两步增菌法分离李氏杆菌,采用细菌生化鉴定和PCR法鉴定分离株,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测定致病力.[结果]从680份样品中分离获得8株李氏杆菌,带菌率为1.14;,4株为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带菌率为0 6;,4株LM可导致小鼠发病死亡.[结论]新疆地区新鲜肉奶中李氏杆菌的带菌率较低,但食源性LM分离株都有致病性.调查结果为该地区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估及李氏杆菌的监测提供参考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其病原为李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不产生荚膜。李氏杆菌对多种畜禽均能发生自然感染,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家畜主要表现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妊畜流产,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化反应、溶血试验、致病力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的新疆5株绵羊致病株李氏杆菌90SB1、90SB2、90SB5、90SS1和125SL进行了种的鉴别测定,并用RAPD技术对这5株李氏杆菌及标准株李氏杆菌进行了初步分型。结果表明,5株绵羊致病株(野毒株)在生化反应、培养特性、溶血性、致病性及溶血素基因特异性等方面表现高度的一致性,属于同一种LM。RAPD实验表明这5株LM指纹图谱相同,属于同一个型。而且其致病性LM与标准LM对照株(从食品中分离到)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属于不同型。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适宜的双歧杆菌分离方法,从婴儿,成人粪便中分离到36株疑似双歧杆菌,经过属和种关系生化鉴定,确认为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dolescentis)20株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6株。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茶树RNA的提纯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研究了一种可有效排除茶树叶片细胞所富含的茶多酚、茶多糖等杂质污染的茶树总RNA提取方法.即在Trizol法的基础上,于提取的初始阶段,重点防止褐化效应,用水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β-巯基乙醇(β-Me)排除茶多酚干扰,同时用低含量乙醇去除茶多糖;在最后阶段,55-60℃热水浴10min,低温离心进一步去除茶多糖的干扰.利用这一方法提取的茶树总RNA,经琼脂糖电泳鉴定,可见清晰的18s和28sRNA的2条带型,证明RNA完整,无弥散或降解. 相似文献
12.
13.
14.
变异黄芪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变异黄芪经甲醇热回流提取,浸膏用稀盐酸溶解,氯仿萃取除杂质,然后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9~11,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白色针状晶体25.3mg。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确定为苦马豆素。 相似文献
15.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_1、HP_2、HP_3),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三株分离菌被鉴定为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表现体温升高、呕吐、血样腹泻、脱水等疑似细小病毒 (Canine Parvovirus,CPV)感染的病犬中 ,采取粪样 8份。应用狗肾传代细胞 (MDCK)增毒 ,其中 6号病料 (CPV6 )在 MDCK细胞上产生脱落、变形、游离等细胞病变 ,且细胞感染性试验发现 ,CPV6对 MDCK的感染性强于对猫肾传代细胞 (CRFK )的感染性 ;核酸型试验证明 ,CPV6毒株的代谢可被 5 -溴脱氧尿核苷 (FUDR)所抑制 ,其核酸属于 DNA型 ;所分离的病毒培养物能凝集猪、猴、马、猫的红细胞 ,凝集效价达 2 6 ~ 2 8,并能被已知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 ,但不能凝集牛、犬、绵羊、兔、小鼠和鸡的红细胞 ;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外观呈圆形或六边形 ,直径约 2 0~ 2 3nm ;该病毒耐酸、耐热、耐乙醚 ;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 ,经口服 1m L ,试验组幼犬第 7天发病 ,采集病犬粪样做 HA试验为阳性反应 ,其凝集猪红细胞的特性能被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 相似文献
17.
18.
番鸭小鹅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临床表现腹泻、肠粘膜脱落形成栓塞为特征的发病雏番鸭肝、脾中分离到2株病毒(命名为GPV-PT株和GPV-F株),分离株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和琼脂扩散沉淀(AGP)试验中只与GPV单抗反应,与MPV、NDV、IBDV单抗和DHV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电镜观察见到实心和空心两种粒子,无囊膜,圆形,呈立体对称,直径20~24 nm;分离株无血凝活性;对紫外线和胰蛋白酶均不敏感;对番鸭胚的ELD50为lg6.5;雏番鸭人工感染病毒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并回收到病毒。上述结果表明分离的2株病毒均为番鸭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19.
2001年7月,浙江及其周边地区爆发了猪高热综合症,该病以持续高温、食欲废绝、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病死猪解剖可见肾脏苍白呈土黄色,淋巴结水肿或出血,大叶性肺炎和心脏疲软.通过检测近期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的变化特点,能够了解在该病下的细菌继发情况,以利于病原菌的监控和治疗,指导抗生素的有效使用.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细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占67.8和31.2;革兰氏阳性细菌中,葡萄球菌又占很高的比例,约占整个细菌分离量的54.1,猪链球菌约占8.2,埃希氏大肠杆菌约占30.8. 相似文献
20.
犊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犊牛腹泻粪便经轮状病毒酶标诊断试剂盒检测阳性者,应用Marc145细胞培养,从河北省奶牛场分离出1株牛轮状病毒。分离毒株在Marc145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测其TCID50=10-4.70/0.1mL;提取该分离毒株的RNA,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其电泳型为4∶2∶3∶2型,属于A群轮状病毒;RT-PCR方法扩增出342bp的目的条带,特异性检测均未见目的条带,进一步证实为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