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0,(6):31-31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黄鳝的生长、摄食。黄鳝是淡水鱼类中较怕热的一种鱼,其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当水温高于28℃时,其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受到抑制。进入高温季节,由于鳝池水位较浅,水温很容易升至28℃,因此,盛夏季节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主要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鳝对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20-30℃时活动力最强、生长快、饵料利用率高。在这段时间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让黄鳝吃饱。当水温低于15℃时黄鳝不摄食,进入冬眠状态。所以在江北地带,4月份水温不稳定时,不要往池里加水和投饵诱黄鳝出洞,以免水温度变化大造成黄鳝疾病。黄鳝可采用湿法越冬,其方法是:先把水放干,保持土层湿,  相似文献   

3.
<正>1鳝生活习性黄鳝栖息于河沟、湖泊、水田等浅水域里,白天潜居洞穴中,晚上出来觅食。当水温降至10℃以上时,开始活动觅食。生长适温为15-28℃,最适温度为23-28℃,28℃以上时摄食能力减弱。黄鳝的繁殖季节在5-9月份,最盛期在6-7月份。一般1冬龄体长20cm左右即达性成熟。成熟亲鱼有性逆转现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黄鳝过三伏关,是黄鳝养殖是否能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此阶段黄鳝饲管技术要点是:一、控制水温黄鳝养殖最佳温度为24~28℃,而三伏天池水温度有时高达35℃以上,直接危害黄鳝生长,因此,必须把水温控制在28℃以下,其方法如下;1.遮阳在池的上方搭物遮阳,遮阳面积约占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初次摄食期和不可逆点(PNR),为提高人工繁育黄鳝苗成活率和饵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刚出膜黄鳝仔鱼分别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观察卵黄囊吸收、仔鱼生长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分析饥饿对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黄鳝仔鱼于5日龄(出膜后第6 d)开始向外界摄食,8日龄卵黄囊吸收殆尽,5~8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9日龄摄食率达到峰值(96%),16日龄进入饥饿期;在饥饿状态下,8日龄仔鱼体长达最大值(3.20±0.0760 cm),此后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仔鱼体重于7日龄达最大值(0.0205±0.0533 g),此后不断下降;饥饿仔鱼的肥满度一直呈下降趋势,进入不可逆期后体色逐渐发黑,身体呈非正常扭曲,摄食能力极大降低,外界干扰时出现颤抖、打转现象直至死亡。【结论】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黄鳝仔鱼的最佳投喂时机在8日龄,16日龄抵达不可逆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初次摄食期和不可逆点(PNR),为提高人工繁育黄鳝苗成活率和饵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刚出膜黄鳝仔鱼分别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观察卵黄囊吸收、仔鱼生长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分析饥饿对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黄鳝仔鱼于5日龄(出膜后第6d)开始向外界摄食,8日龄卵黄囊吸收殆尽,5~8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9日龄摄食率达到峰值(96%),16日龄进入饥饿期;在饥饿状态下,8日龄仔鱼体长达最大值(3.20±0.0760cm),此后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仔鱼体重于7日龄达最大值(0.0205±0.0533g),此后不断下降;饥饿仔鱼的肥满度一直呈下降趋势,进入不可逆期后体色逐渐发黑,身体呈非正常扭曲,摄食能力极大降低,外界干扰时出现颤抖、打转现象直至死亡。【结论】在25~28℃的水温条件下,黄鳝仔鱼的最佳投喂时机在8日龄,16日龄抵达不可逆点。  相似文献   

7.
黄鳝属底层鱼类,为长圆筒体型、属穴居生活,广泛分布于河道、湖泊、池塘、沟渠及稻田等浅水水体,白天隐匿在水底泥沙之洞穴中,夜间外地觅食。黄鳝喜生活于静水及微流水中,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最适生长温度为22~25℃。当水温降低到10℃以下或升高到30℃以上时,则停止摄食,钻入洞穴中越冬或度夏。  相似文献   

8.
黄鳝属底栖鱼类,适应性强,较耐低氧,多栖息于稻田、池塘、沟渠、湖泊的底层泥土中,昼伏夜出,夜间活动觅食.适宜水温在15~28℃,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30℃以上,则停止摄食、潜入洞穴越冬或度夏. 黄鳝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摄食鲜活水陆生昆虫及幼虫;也捕食蝌蚪、幼蛙、小鱼、小虾及贝类;兼食一些植物性饲料,如浮萍,菜属;人工饲养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颗料饲料.黄鳝贪食,在夏季活动频繁时,日食量约占体重的1/7.黄鳝耐饥饿,当饵料缺乏时,黄鳝会同类相残.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9,(6)
如何让黄鳝顺利过好三伏关,是黄鳝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生产实践,此阶段黄鳝饲养技术要点是:1.控制水温黄鳝养殖最佳温度为24~28℃,而三伏天池水温度有时高达35℃以上,直接危害黄鳝生长。因此,必须把水温控制在28℃以下,其方法如下。(1)遮阳在养殖池上方搭物遮阳,  相似文献   

10.
<正>1.黄鳝特性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能力很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几乎都能生存,尤喜在稻田、沟渠、池塘等静止水体的埂边钻洞穴居,喜栖于腐殖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性的环境中也能很好地生活。黄鳝的主要活动规律是春出冬眠,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静伏于洞内,温暖季节夜间频繁出穴觅食。黄鳝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生活适温为15~30℃,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此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也最快。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开始穴居冬眠。冬眠期间不吃不动,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温室大棚可以延长黄鳝养殖的生长期,实现多批次周年化连续养殖和解决越冬问题,增加苗种供应,提高黄鳝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了温室大棚在不同季节、天气、位置的水质、水草变化规律,旨在为绿色温室大棚的日常管理、黄鳝的精准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温室大棚增温效果明显,水温高于芋艿田环沟2~3℃,溶解氧(DO)含量低于室外菜田沟、水泥沟4.41~9.48 mg/L。网箱内平均水温比网箱外高0.14℃,而网箱养殖黄鳝引起DO降低0.2 mg/L和pH值降低0.1;池塘中间网箱营养负荷加重且pH值最低。6月大棚水体透明度高于室外环沟27 cm。水花生长势与黄鳝摄食关系密切,黄鳝摄食佳则水花生呈现嫩绿色且生长茂盛。应注意黄鳝养殖过程中的营养负荷过重问题,及时调节水体DO含量、pH值并采取水体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食物平衡法研究不同pH值对黄鳝最大摄食率的影响。协方差分析表明,在水温相同[(28±1)℃]条件下,试验鱼20~30 g的初始体重的差异对黄鳝最大摄食率有显著影响(P<0.05)。通过校正初始体重影响后,pH值对黄鳝最大摄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pH值为6.5时黄鳝最大摄食率最高,pH值为5.5、6.0、7.0和7.5时的最大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pH值为8.0时的最大摄食率与pH值为7.5时的相近,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在水质偏酸时,黄鳝有较好的食欲。这些研究结果为黄鳝养殖进行科学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鳝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5个月室内连续观察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发现黄鳝的生长属均匀性生长,可用 Von-Bertalanffy 生长方程描述其生长规律,体长生长为{L_t}_(mm)=768.143 0[1-exp(-0.6624A)],体重生长为{M_t}_g=1317.635 1[1-exp(0.662 4 A)]~3(上二式 A={t}a-0.5656)。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M}_g=1.9110×10~6×{L}_(mm)~3.08.在适温范围内,黄鳝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其停止摄食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2.5℃。并据黄鳝阶段生长速度提出黄鳝饲养周期为2a 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4.
黄鳝对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最佳生长温度为28℃.夏季气温高,只有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才能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黄鳝已成为养殖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但在夏季与冬季的管理存在诸多原因,使黄鳝遭受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而感染致病,影响经济效益。1防暑夏季是养殖生长的重要时期,所以应投喂足量的优质饵料,为黄鳝快速生长提供营养,但夏季水温高,易对黄鳝生长构成威胁。黄鳝最适摄食  相似文献   

16.
1.养殖池带水越冬法黄鳝属变温冷血鱼类,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生长温度15~30℃),就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为了黄鳝安全越冬,养殖池水位应从10~15厘米提高到30~50厘米,确保结冰天气池底水温保持在0℃以上。2.干池越冬法冬季来临时,水温在10℃以下时排干池水,保持池底泥土湿润,在泥土表面覆盖一层稻草等秸秆,厚度10~20厘米。  相似文献   

17.
<正>先科巨鲫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品种,其生存水温为0~38℃,摄食水温为10~35℃,生长水温为15~32℃,适宜生长环境的pH值为5~8.5,盐度  相似文献   

18.
5.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夏季水温达到33℃,黄鳝摄食量下降,34℃时就会停止摄食,35℃以上开始死亡。当池水达到33℃时,要抽取低温清水注入池中,以调节池水温度。  相似文献   

19.
水温对香港巨牡蛎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的摄食和代谢生理与水温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流水系统研究了不同水温(T)条件下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FR)、摄食率(IR)、吸收率(AE)、耗氧毕(OR)和排氨率(N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在13~33℃范围内,水温对香港巨牡蛎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的影响都极显著(P<0.01),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率与水温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FR=-0.027T2+1.1967T-7.8537(R2=0.8902);IR=-0.147T2+6.5202T-42.845(R2=0.9009);AE=-0.1783T2+8.1846T-12.304(R2=0.9757).(2)在13~33℃范围内,水温对香港巨牡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水温之间的关系方程分别为:OR=1.283Ln(T)-2.332(R2=0.9599);NR=0.1022Ln(T)-0.2136(R2=0.9743).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港巨牡蛎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2℃,其摄食和代谢存水温18~28℃之间处于较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 1 测水体温度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