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8年5、6月份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赵述岛、西沙洲、南沙洲、中沙洲、北沙洲、北岛、中岛和南岛共10个岛屿的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文献查阅,共记录西沙群岛维管植物90科406种,确定西沙群岛未记录野生维管植物52种,新归化植物10种,新增栽培植物87种,隶属于59科130属,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标本室ATCH。西沙群岛原记录维管植物398种,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植物标本进行统计,西沙群岛维管植物共计101科352属543种,其中野生植物292种,栽培植物251种。此研究为西沙群岛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西沙监控区浮游植物生态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对中国西沙群岛的5个生态监控区,即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的浮游生物和水质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5个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种类为50属117种,第1优势种为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08×104ind/m3,范围为4.42×104~0.85×104ind/m3。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一般,均匀度指数低。目前西沙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没有受到人为输送含N、P和Si的化合物影响,P是浮游植物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西沙永乐群岛8个岛礁的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高等植物158种,涉及53科132属,野生植物90种,栽培植物68种。各岛礁植物种类差异较大,晋卿岛124种、甘泉岛56种、石屿1种、羚羊礁24种、广金岛29种、鸭公岛12种、银屿39种、全富岛0种,在调查范围内较为常见的植物有34种,其中24种为野生植物,10种为栽培植物,野生植物明显多于栽培植物,占70.59%。本次调查摸清了这8个岛礁的植物本底和分布特征,为岛礁植物保育、引种、开发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永乐群岛岛礁植物虫害发生与危害状况迄今未见报道。为了有效监控永乐群岛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定殖扩散与爆发成灾,本研究对永乐群岛5个岛屿的害虫进行了系统性普查及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永乐群岛5个岛屿97种野生盐生植物、绿色固沙植物、耐盐蔬菜上共查获害虫(螨)83种,其中,晋卿岛38种植物上共发现26种害虫(螨)发生危害;甘泉岛30种植物上共发现20种害虫(螨)发生危害;银屿16种植物上共发现14种害虫(螨)发生危害;鸭公岛5种植物上共发现12种害虫(螨)发生危害;羚羊礁10种植物上共发现12种害虫发生危害。调查首次发现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拟三色星灯蛾(Utetheisa lotrix蔷薇三节叶蜂(Arge geei榕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等危险性害虫在5个岛屿32种植物生严重发生和危害。针对国家检疫性毁灭性害虫扶桑绵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这2种害虫的风险评估指数R值分别为2.21和2.23,在永乐群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应严格管控。本研究对于可持续防控永乐群岛岛礁植物虫害的发生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当地宜居环境和岛礁作物安全生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花卉种质资源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1990年考察了海南岛17个县市的花卉资源,共搜集花卉种质859种(变种、品种、型),内含野生种406种,栽培种453种,隶属97科,390属。其中,海南特有种47种,兰科植物东亚特有属3个,海南新记录属5个,新记录种13个;保存活种质713份。这次考察基本摸清了海南岛花卉种质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花果期、主要性状和分类名称。最后,推荐十余种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供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沙群岛9个主要岛屿、12个剖面的52个土壤样品的分析研究,发现西沙群岛土壤磷的含量有从海岸向内陆递增的趋向;土壤全磷量中无机P占优点,而有机P的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无机P形态以磷酸钙盐(Ca-P,以下仝)占绝对优势(占98%以上),其他铁、铝磷酸盐〔Fe(AL)-P〕和闭蓄态磷(O-P)含量很微,因而磷的有效性很高,构溶P占无机P总量的30%左右;西沙群岛的磷质石灰土--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兰科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兰科植物4个新记录种,分别是藓叶卷瓣兰(Bulbophyllum retusiusculum Rchb. f.)、秉滔羊耳蒜(Cestichis pingtaoi G. D. Tang, X. Y. Zhuang & Z. J. Liu)、政和石斛(Dendrobium zhenghuoense S.P. Chen, L. Ma & M. H. Li)和无叶美冠兰[Eulophia zollingeri (Rchb. f.) J. J. Sm.],凭证标本保存于温州大学植物标本室(WZU)。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浙江植物区系的种质资源,为其地理分布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84-1994年对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了广西、云南等10省(区)的部分山区进行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共收集到苎麻属17种7变种157份材料,其中活体保存于本所搜集圃有16种7变种123份。考察发现广西新记录种5种,云南新记录种1种,湖南新记录种2种;首次发现茎花苎麻与滇黔苎订、茎共麻和水苎麻的中间类型材料,收集到一批种内新变型材料,从而充实了苎麻属植物的特征特性。对咱群的生长习性、繁衍生死特点及  相似文献   

9.
在对涟源市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野外采集的1221号药用植物资源标本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和属的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221号药用植物资源标本分属于165科、538属、759种,其中重点药材116种,湖南省分布新记录23种,药用植物新种3种;涟源市药用植物资源区系优势科、属现象明显,区系优势科20个、优势属37个.  相似文献   

10.
1984—1994年对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区广西、云南等10省(区)的部分山区进行苎麻属植物野生种考察,共收集到苎麻属17种7变种157份材料,其中活体保存于本所搜集圃有16种7变种123份。考察发现广西新记录种5种,云南新记录种1种,湖南新记录种2种;首次发现茎花苎麻与滇黔苎麻、茎花苎麻和水苎麻的中间类型材料。收集到一批种内新变型材料,从而充实了苎麻属植物的特征特性。对种群的生长习性、繁衍生殖特点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美济礁引种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南沙美济礁引种植物的情况,2018年7月—8月对南沙美济礁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岛礁上的植物种类、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显示,美济礁上引种的维管植物有75科220属279种(含变种和变型),与2012年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植物多样性均大量增加。另外根据西沙群岛植被植物的生长状况,提出以美济礁为代表的南沙岛礁植物引种策略,建议适宜引种防风固沙、绿化美化和药用、食用的植物种类,为绿化南海岛礁、保持岛礁群落生态平衡、提供蔬菜补给和促进军民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摸清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概况对于了解热带橡胶林生态系统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对林下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海南省经济效益和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海南岛不同地区橡胶林林下植物分布、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林下物种资源丰富:在调查区约10 400 m2的样方中共有植物种类472种,其中药用植物382种,牧草植物40种,纤维植物35种,可食用植物22种,观赏植物13种,海南特有种7种。针对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现状,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下间作、南药产业、花卉产业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Antarctic terrestrial vegetation is subject to one of the most extreme climates on Earth. Currently, parts of Antarctica are one of the fastest warming regions on the planet. During 3 growing season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the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coastal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Maritime Antarctic region (cryptogams only) and the Falkland Islands (vascular plants only). We compared communities from the Falkland Islands (51°S,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7.9°C), with those of Signy Island (60°S, -2.1°C) and Anchorage Island (67°S, -2.6°C), and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manipulations at each of the three islands using Open Top Chambers (OTC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监控永兴岛危险性害虫发生与危害,本研究对永兴岛可调查的所有陆地区域野生盐生植物、园林绿化植物、耐盐果蔬和绿色固沙植物害虫进行系统性普查及风险评估。普查结果表明:8种野生盐生植物上害虫(螨)19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11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57种园林绿化植物上害虫(螨)33种,其中9种外来入侵害虫和17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31种耐盐果蔬害虫(螨)36种,其中7种外来入侵害虫和20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22种绿色固沙植物害虫(螨)15种,其中5种外来入侵害虫和5种世界危险性害虫普遍严重发生与危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的综合风险值(R)均为2.09,在永兴岛均属于高度危险有害生物,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波氏白背盾蚧(Diaspis boisduvalii)、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 neobrevipes)、烟粉虱(Bemisia ...  相似文献   

15.
分析山西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有助于了解山西野生大豆起源与进化,为野生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及资源高效利用等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52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于山西省9个地区32个县市的7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5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7个等位基因,变幅为3~19。等位基因频率为0.185 7~0.885 7,平均0.421 0;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10 2~0.871 8,平均0.710 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01 9~0.858 4,平均0.679 7。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理来源分类,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野生大豆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北部次之,南部最低。而各组的平均主要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与之相反。基于遗传结构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都可将试验材料分为3个类群,两种分类结果基本相同。第一类群主要包括山西中部部分资源,第二类群主要包括山西中部部分资源和山西北部资源,第三类群主要包括山西南部资源。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较为一致。山西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中部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北部资源次之,南部资源最低。推测山西中部和北部曾经发生过种质交流,导致中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高,该区域可能为山西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鼓浪屿于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鼓浪屿岛上117栋重点历史建筑及其植物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标本收集与鉴定,针对建筑周边(围墙、墙体和院子)的植物资源及岛上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周边植物有97科292种,资源总数比较丰富,但以常见的绿化苗木居多。其中,出现频次高的科依次是桑科、凤尾蕨科、菊科、酢浆草科、大戟科、紫葳科、荨麻科、茄科、禾本科、无患子科。出现频次最高的种是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分布在90栋建筑,占建筑总数的76.92%。出现在50%以上建筑内的植物还有蜈蚣凤尾蕨(Pteris vittata L.)、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冷水花(Pilea notata C. H. Wright)等。周边植物最丰富的是黄荣远堂(39科59种),其次为褚家园(35科48种)。岛上主要入侵植物有25科42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16.67%,原产美洲的种数量达29种,属于有意引入的外来入侵植物31种,占73.81%。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有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红瓜[Coccinia grandis (L.) Voigt]、鸡矢藤(Paederia foetida L.)、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Hand.-Mazz.)等5种。小叶榕及几种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对建筑的墙体、围墙甚至全岛具有入侵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Kallima albofasciata Moore 1877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a species of Oakleaf butterfly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Andaman Islands in 1874, was recognized as an insular endemic in 1877. Studies so far indicate that it is restricted to the contiguous islands of South and Middle Andamans. On these islands it apparently has a very localized distribution, giving rise to fears that it may be vulnerable and could face the threat of extinction with increasing developmental pressures on its habitat. Though it was reported to be extinct in 1993, its presence has since been documented and is currently protected by law in India. Nevertheless, nothing is known about the immature stages, its larval food plants or life history, and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habitat and periods of occurrence on the islands. Here, details of all these aspects of this little-known butterfly of the Andaman Islands are presented. This should prove useful in the formulation of a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this iconic Oriental butterf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