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10年我国审定通过的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2010年通过国家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审定的粳稻品种资料为依据,对其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通过审定的粳稻平均产量有提高,但产量不稳;北方稻区产量比南方稻区产量略高,但差别不大;杂交粳稻相对常规粳稻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平均增幅4.83%,但杂交粳稻产量优势有逐年减小的趋势。这10年,通过审定的粳稻品种品质有稳步提高的趋势;北方稻区粳稻品质优于南方稻区,优质达标率高23.6个百分点,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性状两稻区相差不大,但外观品质性状北方稻区明显好于南方稻区;常规粳稻稻米品质要比杂交粳稻好,优质达标率高17.8个百分点,但两者的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整精米率都相对较低,是今后粳稻品种品质改良的重点,另外,杂交粳稻育种还应加强对透明度和精米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高原粳稻区大面积应用的大穗型、穗粒型、多穗型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穗型品种的产量潜力。结果表明,这3种穗型品种均可获得11.00 t/hm2以上的超高产,其主要原因是穗粒协调,形成了较多的颖花数;多穗型品种的颖花数主要靠有效穗贡献,大穗型品种的颖花数主要靠穗粒数贡献,穗粒型品种的颖花数靠有效穗和穗粒数协调贡献;抽穗前期干物质积累量为多穗型品种穗粒型品种大穗型品种,抽穗后期干物质积累量为大穗型品种穗粒型品种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李军  顾德法 《作物研究》1996,10(3):14-16,21
研究了申香粳4号和香粳852两个香粳稻品种的叶型和产量因素,结果表明:功能叶算了的性状、品种间存着差异,其配置关系,长/宽比的大小顺序以倒三叶大于倒二叶,倒二叶大于剑叶,比叶重以剑叶最大为宜,抽穗期叶会显著降低结实率;品种的产量水平越高,剪叶对结实率的影响就越小,源和库的协调性也越好。在产量因素的进一步改良上,申得粳4号应从提高每穗粒数和有铲穗着手,香832在在原有产量因素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穗数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85~1995年云南省农科院中日合作课题新育成的42个粳稻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云南粳稻育种由穗数型向穗重型演变。今后我省高产育种要以穗重型品种为核心,要保持或适当增加现有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浙江新育成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2001—2003年区域试验中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特别是单季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但存在生育期稍长、有效穗偏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这些特点在单季杂交粳稻上表现更为明显。双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褐稻虱抗性和外观品质不及常规粳稻,白叶枯病抗性与常规粳稻相仿;单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差于常规粳稻,褐稻虱抗性与常规粳稻相当,但外观品质略优于常规粳稻。在其它品质性状上,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程融  孙明 《杂交水稻》1995,(3):28-30
由38个杂交粳稻及其12个亲本的6个产量性状和13个品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得出:两者以稻谷重、糙米重、精米重、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间相关极显著。其他性状关系小。故对产量及其余品质性状同步选择可加速育成优质高产组合。提高产量宜着力增加穗数和结实粒数,籽粒不宜过大过宽过重。改良品质以糙米率、糙米长宽比、垩白率、透明度、食味最为关键,并互为正向关系,可同时改良,其中透明度、垩白率又是影响食味的主要直观性状。  相似文献   

7.
分析2000—2009年浙江省审定通过的55个常规早籼稻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和生育期等主要农艺性状,发现近10年来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增加的趋势明显,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每穗实粒数和干粒重的增加而引起,每穗实粒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结实率。近10年来审定通过的常规早籼稻品种的生育期变化不大。2004—2009年审定的常规早籼稻品种稻瘟病及白叶枯病抗性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分析结果说明,浙江省审定的常规早籼稻品种在抗病性、生育期等性状保持稳定的同时,产量性状向着大粒且高结实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粳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辽宁省260份粳稻品种中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类型,评价抗性基因利用价值,为辽宁省水稻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9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特异引物分析辽宁省已审定的260份粳稻品种抗性基因种类、基因组合类型及地域分布情况,基于抗病基因检测条带的有无进行品种聚类分析,苗期人工喷雾接种、分蘖盛期和蜡熟期田间自然发病调查,评价9个抗性单基因系的抗病性。【结果】辽宁省粳稻品种中含有抗性基因数量从0~7个不等,抗性基因Pikh检出率最高,其次是Pikm和Pi1;所有参试品种均未检测到Pi9基因,仅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辽粳421中检测到Pi40基因。参试的水稻品种中共有62个基因组合类型。基于抗性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260份粳稻材料分为11个类群。9个抗性单基因系中,Pi40抗性最好;其次是Pi9、Pigm和Pita。【结论】抗性基因Pi40、Pi9、Pigm和Pita在辽宁省粳稻品种选育和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参试品种的80.38%集中在第Ⅴ、Ⅵ、Ⅶ和Ⅸ类群,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参试品种抗病基因组合类型不够丰富,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赵慧珠 《中国稻米》2004,10(2):20-21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主要分布在海拔l950~2400m之间,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由于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的极限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大面积生产对品种早熟、耐寒、抗病、适应、稳产性等都有较高要求,新品种选育推广难度极大。多年实践表明,高海拔稻区由于受较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3,(2):75-78
比较了滇型杂交粳稻、云光两系杂交粳稻、外引两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的产量和主要源库性状,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和主要源库性状比常规粳稻具有极显著优势,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和库容量较两系杂交粳稻具有极显著优势,云光两系杂交粳稻与外引两系杂交粳稻具有相近的产量和库容量。滇型杂交粳稻结实率较低,上3叶面积等源性状存在劣势,表现出库大而源相对不足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江苏省迟熟中粳品种产量与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为挖掘优质粳稻品种资源,探求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最佳值,采集750批次国内外优质粳稻米进行品质分析,并对其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粳稻米品质总体较好,各指标中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食味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食味值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得出,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适宜值为:垩白度0~2%,蛋白质含量6%~8%,直链淀粉含量16%~18%,胶稠度80~86 mm,水分13%~15%。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近年新育成水稻品种米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辽宁省近几年新育成并参加省区域试验的品种中,早熟品种的米质状况最好,中熟和中晚熟品种的品质相对较差。在主要品质性状中,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有90%以上的品种能够达到国标一级标准,但垩白粒率、垩白度高,整精米偏低仍然是导致辽宁省稻米品质国标一级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从趋势上看,近两年育成的品种的米质壮况较以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楚粳38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粳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粳稻品种在陕南种植时,随着播期的推迟,成熟期相应推迟,产量也逐步下降;随着播期推迟,灌浆结实期日平均气温的降低,粳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降低,外观品质变优;不同粳稻品种之间产量、稻米品质差异显著。因此,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同时适当延迟播种,是解决陕南地区粳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25年来育成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我国近25年来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分析了我国自1984年以来育成的4495份杂交籼稻组合的10项米质指标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检测的4495份杂交籼稻材料10项米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为34.2%~98.1%,平均78.5%。5项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质量指数)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材料占29.9%。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8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10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4.2%、71.1%和81.4%,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4.5%、86.4%和88.5%。2001-2008年期间育成的杂交籼稻材料5项主要米质指标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占32.9%,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分别高18.0和11.9个百分点,表明2001-2008年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总体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组合。博优、中优和培优系列组合的米质较好。分析同时指出,我国杂交籼稻组合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较低,仅34.2%和55.1%,是未来杂交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两个云南地方粳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借用清泽的一套已知基因鉴别品种和日本的4个菌系和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北方稻区推广品种中花9号及其致病性菌系Zh2-l,对云南地方糯稻品种勐旺谷-1和大白糯进行抗病基因分析。通过基因的等位性测定及被测品种与鉴别品种对菌系Zh2-1反应的比较,又根据抗病基因的复等位性,推断勐旺谷-l具有两对未知基因, 一对可能是Pi-ta位点上新的复等位基因。大白糯的两对基因属新位点的未知基因。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国家和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30年参加国家和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的白叶枯病抗性情况,并对审定推广的抗病品种进行了分析,以为我国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减轻白叶枯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