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为丰富山东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实现高大环柄菇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烟台的1株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野生栽培。【结果】经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确定该真菌(编号EF-5)为大环柄菇属高大环柄菇,其子实体直径8.5cm,上有同心圆状排列的棕褐色鳞片,子实体中央乳头状凸起,褐色;菌柄中生,长8.2cm,直径0.8cm,上有双层移动菌环;菌褶近白色,不等长,离生,孢子印白色;菌落不规则圆形,灰白色,菌丝多分枝,具锁状联合;其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氮源为土豆浸粉,碳源为糖蜜,温度为25℃,pH为8.0,无机盐为硫酸锰;此菌在麦粒二级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时间为60d,接种栽培料后66d长满菌袋,经仿野生栽培成功获得了子实体。【结论】采集的野生大环柄菇属真菌为高大环柄菇;此菌二级种生长缓慢,栽培周期长,在实验室无法获得子实体,经仿野生栽培虽然获得子实体,但总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灵芝品种G10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代料栽培和椴木栽培这2种人工栽培方式,分析常用的不同人工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状况,以及采摘后灵芝子实体多糖、三萜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比较得出实验室条件下,生长状况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灵芝栽培方式,以期为灵芝种植产业和消费者选购灵芝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代料栽培灵芝菌丝洁白绵密、生长速度较快;子实体生长周期较短;采摘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12%,三萜化合物含量为1.05%。椴木栽培灵芝菌丝疏松发黄,生长速度较慢;子实体生长周期较长;采摘后子实体多糖含量为0.99%,三萜化合物含量为0.98%。不同栽培方式对灵芝生长状况及采后子实体多糖、三萜化合物的含量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优良的代料配方栽培优于椴木栽培。  相似文献   

3.
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内采集到一株野生假芝,对其子实体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纯菌丝体。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鉴定,确认该菌株属于灵芝科假芝属真菌,与乌芝(Amauroderma rugosum)同源性最高,编号为白云乌芝(BYWZ)。首次开展乌芝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 H值范围为7.0~8.0。该研究为乌芝的人工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对开发利用国内野生真菌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猴头菇菌株作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微量元素为0.15%KH2PO4+0.1%MgSO4(补充微量元素K和Mg),最优栽培模式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子实体纵长6~12 cm,子实体横长8~13 cm,子实体紧实成白色,圆形或猴头形,菌刺长,菌丝抗杂能力强,单朵鲜重210~275 g,平均鲜重250 g,生物学转化率为108.70%,适宜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5.
<正>滑菇,又名滑子菇、光帽鳞伞、珍珠磨等,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笔者根据栽培经验,现将其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生物特性(一)温度滑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生育的温度为5~32℃,最适温度为20~25℃;子实体生长适温为5~20℃,丰产温度为15℃,20℃以上子实体发生量较少,而且菌柄细、菌盖小、开伞早,影响商品价值。(二)水分滑菇实体含水量达91.5%,性喜湿。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要求在60%~65%,出菇期间含水量需增加到70%~7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株野生侧耳菌株PD2021进行分离鉴定及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株的大规模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采集到的1株野生侧耳菌株PD2021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其母种,结合子实体形态学观察、侧耳属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界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培养特性试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出菇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人工室内栽培该菌的栽培配方。【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PD2021菌株实体为呈淡米黄色,孢子印为白色,菌盖成熟时边缘呈波浪形花瓣状,菌盖边缘与中部交界处有一圈环状、参差不齐的条纹、整个子实体似一朵花子。结合侧耳属DNA条形码分析结果,将PD2021菌株鉴定为红侧耳花形变种(Pleurotusdjamor var. floreus)。PD2021菌株的ITS序列和延伸因子基因(EF-1α)序列均与P. djamor相似性最高,处于系统发育进化树中的同一分支,但二者分支长短不一,表明二者序列出现变异,进一步证明PD2021菌株为红侧耳的变种。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的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6℃;菌丝耐高温能力强,44℃下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珍稀食用菌黄伞的母种常用培养基配料、培养温度、p H值、培养基水分、不同培养料的转化率等因子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黄伞在4种培养基中以培养基4长势旺盛,长速也最快,平均日生长达0.52 cm;菌丝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温度为25℃;适宜p H值为7~8;培养基(棉籽壳)最适含水量为1∶1.4;棉籽壳、木屑适宜栽培黄伞,用其栽培生物学转化率可达64.7%。  相似文献   

8.
以野外采集分离的一株野生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 Mont.)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培养基碳源、氮源、碳氮比、p H和温度对翘鳞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翘鳞香菇的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培养特性明显,培养基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或麦芽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膏,最适碳氮比是10∶1~20∶1,最适p H为5.5~6.0,最适生长温度是30℃左右。在此培养条件下,试验成功获得了翘鳞香菇的大型子实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块根蘑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已获得成功,该菌属低温型菌株,菌丝体可以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但以玉米粉综合培养基,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和蘑菇汁葡萄糖培养基生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15-20℃;最佳pH值为5.0-7.0,野生子实体由专家鉴定了种名。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5,(4):24-24
黄伞(photiotaadiposa)又名又脂鳞伞、柳蘑,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鳞伞属。黄伞子实体色泽鲜艳呈金黄色,菌盖菌柄上布满黄褐色鳞片。该菇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食之黏滑爽口,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该菇菌盖上有一种特殊的粘液,据生化分析证明这种物质是一种核酸,对人体精力、脑力的恢复有效果。黄伞是一种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工艺简单,产量较高,市场售价高,是大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种之一。1、栽培季节:黄伞菌丝生长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3~25℃,超过28℃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子实体发生…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淳安县三叶青叶部病害发生危害严重,对当地三叶青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其病原菌种类与生物学特性,可为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系统学(rDNA-ITSβ-tubulinACTgpdCaM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将为害三叶青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A-2在20~35 ℃均能生长,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25 ℃;24 h暗培养最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培养基pH为5.0最利于菌丝生长,而pH为8.0最利于产孢。菌株CA-2能利用多种碳、氮源营养,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菌丝在以麦芽糖和山梨醇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以乙醇为碳源、谷氨酰胺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慢;产孢量在以山梨醇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大,在以甘露醇为碳源、胰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少。  相似文献   

12.
生活垃圾降解菌除臭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耀明  张恒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12-8313
从土壤中采集微生物,分别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菌种。培养接入菌种的臭液,测定其氨氮含量和硫化物含量。结果表明,放线菌、细菌、真菌对氨氮以及硫化物的降解能力明显不同;放线菌除臭能力较强,细菌和真菌不具有除臭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葡萄白腐病生防菌瘦果红酵母液体培养的菌体数,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的方法对瘦果红酵母增殖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适宜瘦果红酵母生长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无机盐种类,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瘦果红酵母J1增殖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葡萄糖3%、牛肉膏1%、豆饼粉0.5%、K2HPO40.03%、MgSO40.05%。利用该培养基,在100mL三角瓶中,28℃、150r/min振荡培养56h,其菌数可达15.58×107cfu/mL。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靖西寄生植物菟丝子上分离的生防真菌进行研究,为菟丝子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采集寄生于豆科羊蹄甲属植物羊蹄甲上具有炭疽病斑的日本菟丝子,分离病原并扩大培养,进行致病性鉴定。柯赫氏法则证明该病由真菌YTJ-8侵染引起;根据YTJ-8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比较,推定其为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相似文献   

15.
兰花圆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在深圳梧桐出兰圃发现一种新的兰花圆斑病,该病害在深圳对兰花造成很大危害。2月中旬开始发病,4-5月为发病盛期,高温,阴雨,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12种药剂地其孢了了萌发的抑制效应也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用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鲍鱼菇,筛选最适栽培配方并测定鲍鱼菇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栽培鲍鱼菇的最佳配方是补肾益寿胶囊药渣40%、木屑40%、麦麸18%、石膏1%和蔗糖1%。此时,鲍鱼菇菌丝体的日均长速为0.34 cm/d,生物学效率为55.8%。鲍鱼菇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粗纤维、灰分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48.80%、19.76%、8.12%、9.21%和13.25%。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组配施用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晶  王亚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77-1177
[目的]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进行生物菌肥和菌糠配施试验,设生物菌肥+菌糠(A肥)、有机肥+生物菌肥(B肥)、有机肥+菌糠(C肥)、有机肥+生物菌肥+菌糠(D肥)4个处理,以有机肥+尿素为对照(CK),研究不同肥料的组配施用对马铃薯的影响。[结果]大署率为处理D〉C〉B〉A〉CK,4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62%、33.01%、21.00%、2.47%;蛋白质含量处理B最高,处理D其次;维生素C含量为处理D〉B〉A〉C〉CK;叶绿素含量为处理D〉B〉C〉A〉CK,4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82%、4.1.17%、35.29%、7,9.41%。[结论]处理D(有机肥+生物菌肥+菌糠)肥效最好,使马铃薯生长量提高,并能明显促进马铃薯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燕  张祥林  王翀  刘彬  王文正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054-2060
[目的]研究向日葵茎溃疡病菌(Phomopsis helianthi)生态适应性中的营养和培养条件,以期建立常规生物学检测方法,以便有效采取检疫处理措施.[方法]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下(包括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酸碱度和光照),对该菌培养7d,测量其菌落直径大小和观察其生长状况.并用SPSS 12.0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统计分析.[结果]向日葵茎溃疡病菌在PDA、CM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改良的查彼培养基和WA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该病菌能充分利用酵母膏和硝酸钾.在6~34℃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3~26℃.适宜生长pH 3.0~12.0,最适pH 5.0~10.0.在全光照培养条件下有助于菌丝的生长.[结论]通过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知该病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有助于对该病菌进行有效的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19.
许鹏辉  邢顺林  段双全  张正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54-12356,12381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产香真菌ZY-2,测定、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及挥发性物质组分,筛选产有益挥发物质菌株.[方法]通过18S rDNA序列分析对产香真菌ZY-2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目标菌,测定ZY-2菌株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物质组分进行分析.[结果]产香真菌ZY-2在PDA培养基上不产孢,18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鉴定为蒙塔涅梨孢假壳(Apiospora montagnei Sacc.);ZY-2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抑制率有一定变化;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其相对含量为98.982%.[结论]产香真菌ZY-2的苯乙醇相对含量高,有作为生物生产苯乙醇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