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45-146
研究经营茶秆竹笋竹两用林合理的经营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9000~13500株/hm2密度范围内,新竹平均胸径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在7500~12000株/hm2密度下,新竹平均竹高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产材量受到平均胸径大小与立竹数量多寡的双重影响。从培育茶秆竹笋竹两用林经营目的综合分析,茶秆竹以笋竹两用林为经营方向,合理经营密度以9000~10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南靖县通过实施毛竹笋材两用林定向培育技术,提高了毛竹笋材产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文章从林地选择、科学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毛竹笋材两用林定向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UV-C结合ClO2处理对鲜切毛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鲜切毛竹笋为试材,用6 kJ/m2的UV-C和100 mg/L的ClO2单独或结合处理,以未加处理的为对照,然后在0℃下贮藏6 d,对毛竹笋贮藏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UV-C结合ClO2处理能够有效抑制鲜切毛竹笋PAL、PPO和POD活性,减少组织中木质素的合成和丙二醛的积累,延缓组织老化;同时,还能减少水分损失,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结论]UV-C结合ClO2处理能有效地保持鲜切毛竹笋品质。  相似文献   

4.
竹笋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因其美味可口,自然野生,极少受到污染,食用安全,而深受人们所喜食。近几年来,笋用竹林在浙江各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研究摸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栽培管理技术,出现了诸如余姚市建园4年的笋用竹林示范基地“三笋”(冬笋、鞭笋、春笋)年产量达8580kg/hm2,产值达30230元/hm2的高产高效记录。现就毛竹笋用林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施氮对毛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氮沉降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品质的影响,为竹笋品质改善和人体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人工喷氮模拟氮沉降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水平的氮沉降[0 kg·hm?2·a?1(对照)、30 kg·hm?2·a?1(低氮,N30)和60 kg·hm?2·a?1(高氮,N60)]对毛竹笋不同氨基酸、营养成分(维生素C、粗纤维、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矿质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结果  氮沉降对毛竹笋营养品质和矿质元素影响显著,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P<0.05),高氮沉降显著提高了鲜味、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P<0.05),而低氮沉降则相反;同时,氮沉降显著提高了毛竹笋中甜味氨基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必需、鲜味、苦味和芳香类氨基酸比例(P<0.05);氮沉降显著降低了毛竹笋中维生素C质量分数(P<0.05),但却提高了粗纤维质量分数,对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氮沉降显著提高了硒、铁和钠(P<0.05)质量分数,显著降低了铜(P<0.05)质量分数,低氮沉降显著增加了锰、钙和镁(P<0.05)质量分数,而高氮沉降则相反。  结论  适度的氮沉降对毛竹笋营养成分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有利于竹笋品质的改善和人体保健。图2表2参41  相似文献   

6.
采用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 3个立竹密度和复合肥、饼肥、配方肥3种施肥种类双因素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间鲜笋地径、笋高及鲜质量差异,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地区毛竹笋用低产林竹笋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经营措施后,竹林竹笋产量显著高于CK。立竹密度和施肥种类的交互作用对毛竹笋地径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高密度、复合肥处理的地径值最大,为9.65 cm,随着毛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大,其形态特征由"胖、矮"型逐渐变为"瘦、高"型。立竹密度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较施肥种类更为明显,较低立竹密度的竹林更有利于竹笋产量的提高。在不同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低密度、复合肥处理,毛竹笋产量为2 174.40kg/hm~2;产量最低的为高密度、饼肥处理,为1 299.15 kg/hm~2。在自然立竹密度处理中,以配方肥的产量最高,为1 721.55 kg/hm~2,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等因素,在该地区毛竹笋用林的经营初期可考虑施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7.
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特征、养分库综合指数以及养分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笋材兼用林、材用林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下降总体呈降低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8.88~40.24g/kg、1.08~2.19g/kg、60.00~200.00mg/kg、0.36~0.52g/kg、0.84~4.07mg/kg、11.29~23.46g/kg和31.72~86.70mg/kg。毛竹笋用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较高,笋材兼用林水解氮、全磷及有效磷含量较高,毛竹材用林土壤全钾较丰富。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以毛竹笋材兼用林最高,笋用林次之,材用林最低,分别为3.908 1、3.522 8和3.265 0;湘中丘陵区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比较丰富,而土壤普遍缺乏磷素、钾素。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水解氮、全磷与有效磷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UV—C结合CIO2处理对鲜切毛竹笋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鲜切毛竹笋为试材,用6kJ/m^2的UV—C和100mg/L的CIO2单独或结合处理,以未加处理的为对照,然后在0℃下贮藏6d,对毛竹笋贮藏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UV-C结合CIO2处理能够有效抑制鲜切毛竹笋PAL、PPO和POD活性,减少组织中木质素的合成和丙二醛的积累,延缓组织老化;同时,还能减少水分损失,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结论]UV—C结合CIO2处理能有效地保持鲜切毛竹笋品质。  相似文献   

9.
1 宁海县竹笋产业发展概况   宁海县有竹林地面积16000hm2,其中管理较好的竹笋两用山有4000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平衡施肥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奉新县澡下林场毛竹笋材两用林进行平衡施肥的试验 ,研究了不同平衡施肥配方对毛竹笋材两用林出笋数量、产量和竹笋地径 3个产量因子的影响 ,并建立了 2 0 0 0年各处理小区内土壤养分元素N、P、K、Ca、Mg含量与 2 0 0 1年各处理小区单位面积竹笋平均产量的相关方程。试验结果表明 :各平衡施肥配方对平均地径、单位立竹出笋数的影响与进行垦复的对照差异不显著 ,2 0 0 1年各小区竹笋平均地径显著大于 1 997和1 999年的平均地径 ;各养分元素对单位面积竹笋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 :N >Mg >P >Ca>K ;K肥对增加竹材直径和提高竹材质量有良好促进作用 ;以产笋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最佳施肥配方为N1P1K2 ;以产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最佳施肥配方为N2 P1K2 。  相似文献   

11.
汪雨晴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50-151,161
根据多年从事笋用毛竹林培育积累的经验,全面介绍了毛竹笋用林的营建、笋期管理、竹笋培育、竹笋采挖等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5,(8)
<正>毛竹单纯用材林,管理粗放,仅利用竹材资源,很少利用竹笋资源,收益较低。毛竹笋材两用林,既有竹笋又有竹材,经济效益比单纯用材林要高几倍甚至十几倍。在现有的毛竹用材林中,选择交通方便、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立竹基础好的竹林改建成笋竹两用林,并采用"一竹三笋"丰产经营技术,可  相似文献   

13.
毛竹两用林指的是同时将竹笋和竹材当作主要产品的毛竹林,要想提升毛竹笋材两用林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优化培育技术,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湖南毛竹产区竹笋及产地土壤重金属的状况,保障竹笋质量安全,选择炎陵、湘乡、耒阳3个县市,共采集毛竹笋样品及对应产地的土壤样品各80份,分析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d、Hg、As、Pb、Cr、Cu含量和毛竹笋样品中相应重金属含量,探讨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原产地毛竹笋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毛竹笋中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参照标准GB 15618-2018,对土壤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其次对竹笋中检出的重金属进行致癌和非致癌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毛竹笋产地土壤样品中Cd、As、Pb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合格率分别为67.5%、96.2%、77.5%,3个地区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83、1.219、1.475,表明毛竹笋产地土壤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毛竹笋样品中除Hg未检出外,Cd、As、Pb、Cr 4种重金属均有检出,合格率为98.8%。毛竹笋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对应产地土壤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关性系数较低,其中仅炎陵毛竹笋重金属As含量与对应产地土壤的As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6。毛竹笋中检出的Cd、As、Pb、Cr 4种重金属总目标危险系数分别为0.377、0.277、0.118。Cd致癌风险分别为7.30×10-6、8.45×10-6、1.33×10-5。综合得出,可食部分毛竹笋对重金属积累较少,且毛竹笋与产地土壤对应重金属元素含量无相关性,通过食用毛竹笋摄入重金属的总目标危险系数低于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不会对暴露人群健康造成危害,Cd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竹产业是宣州区林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总结了宣城市宣州区毛竹覆盖技术的推广情况,并从选择适宜毛竹林地、加强现有竹林管理、覆盖技术要点、科学采收竹笋等方面总结了毛竹笋覆盖催笋技术,毛竹笋用林采用覆盖技术后,竹笋产量和产值均可得到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1 引言 浙江省余杭县南山林场是一个以经营毛竹为主的生产单位,全场有毛竹林5.3hm~2。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竹笋竹材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都不很理想。据统计,1981~1987年平均产鲜笋1260kg/hm~2,母竹平均眉围24.0cm。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自1985年以来在有关部门协作下,进行了毛竹笋用林高产技术及经济效益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配方施肥对毛竹笋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毛竹笋材两用林进行了平衡施肥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有效地促进毛竹笋、材的生长,所设7个试验处理中,以N2P1K1(1:0.30:0.22)和N1P1K2(1:0.68:0.98)表现较优。N2P1K1为增加出笋数和新竹数的最佳处理,同时也能较有效地促进竹径增粗和提早出笋;N1P1K2为增粗竹径、促进枝下高增高的最佳处理,在提高单株笋重和增加出笋数上则为其次。  相似文献   

18.
绿竹笋用林林分结构与经济性状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绿竹笋用林优质高效培育为目标,林分结构因子组合处理为手段,研究表明:丛出笋数与立竹度呈抛物线形关系,与立竹胸径无相关;笋个体质量随丛立竹度增加而递减,立竹胸径则相反;丛竹笋经济产量与立竹度、立竹胸径符合四阶趋势面模型,与N/S比呈抛物线形;建立了丛立竹度7114~8694株/hm2,立竹胸径4~5cm,N/S比4.5~5.5,1~2龄立竹各占50%的丰产林分结构模式,模式增产效果显著,调控后第2年竹笋增产134.4%。提出了丛生竹散生状培育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景宁县无公害竹笋标准化栽培推广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笋竹业是景宁县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抓好无公害竹笋标准化推广示范,对进一步提高毛竹笋品质,促进毛竹笋产业发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根据毛竹笋用林建设现有基础,在广大林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建立了无公害竹笋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基地670hm^2.辐射推广基地1413.3hm^2.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了林区发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相似文献   

20.
对5种不同比例马尾松混交林水平及垂直空间结构及林分生物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比例为>80%、61%~80%、41%~60%、21%~40%、<21%的5个混交群落的地上地下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32.657t/hm2、246.485t/hm2、281.583t/hm2、273.946t/hm2和216.663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比例最大,其后依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5种混交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林下草灌层植被的生物量总量分别为2.978t/hm2、1.365t/hm2、0.972t/hm2、1.142t/hm2和0.968t/hm2。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