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分析不同作业工具开展作业的对流云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基于新一代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分析近年来云南省冰雹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统计整理滇中地区近几年人工防雹个例资料,对比分析高炮和火箭作业工具的对流云回波演变特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回波强度、45 dBz回波高度、回波顶高等与各指标的对应关系,得到不同防雹工具的作业指标,为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同作业器具作业方案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宁夏南部山区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饶彤华  张成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75-7076
基于2003年6~9月进行的宁夏火箭人工增雨试验,对宁夏南部山区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利用雷达和探空资料,结合火箭性能特点,提出了包括雷达监测、目标云选择、增雨潜力判断、作业判别指标、作业时机、催化部位等对流云增雨作业技术方法,旨在提高固原市火箭人工增雨业务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保定市城市森林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认识保定市城市森林结构特征,进而为保定市城市森林的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保定市106 km2范围的树木进行了每木实地调查。对城市森林面积、树木的种类组成、高度、径阶、健康状况、叶面积指数等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大约有197.4万株树,其中乔木169.84万株,灌木27.56万株;16种主要树种占树木总量的60.24%;大约71.5%的树木属于小径木(胸径<10 cm);61.4%的树木健康状况属于一般以上。因此,保定市城市森林总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4.
收集20012、002年5~10月华北低槽控制下安徽省对流云个例,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上对流云发生发展过程中云顶亮温、面积、几何形态等特征物理量的变化,来揭示这一天气背景下安徽省的对流云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华北低槽控制下,对流云发展过程中最低亮度温度一般在213~263 K;红外分裂窗亮温差和红外通道最低亮温值保持着较好的同步变化关系;面积分布上呈现出2高2低的特征;生命期存在1个界限时间区域,界限时间的取值区域与地域息息相关,这方面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天水市城区行道树资源、使用频度、综合指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区行道树共有30种,隶属19科24属。其中重要值较高的行道树有侧柏、国槐、栾树、女贞、悬铃木。天水市区行道树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秦州区的多样性指数及物种丰富度均高于麦积区。  相似文献   

6.
以漯河市建成区以内535 km2为主要研究范围,采用抽样调查与局部普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306种5 500株主要树种的调查,旨在掌握城市森林结构的分布状况、树种构成、胸径、树龄、生长状况以及生态功能估算值等基础数据,对漯河市城市森林结构的特点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也为其他城市的城市森林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湖北宜昌公益林群落结构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组平均聚类方法,宜昌市公益林群落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由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发现马尾松林、马尾松石栎林、柏木林、曼桐水丝梨林种群为下降种群,乌冈栎林、麻栎林种群为稳定种群,石栎樟树林、短柄袍栎化香林种群为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8.
利用TRMM卫星的星载仪器的长期观测,通过1998~2005年3~8月的雷达最大回波高度资料的研究,对比其闪电和亮温资料,对东亚的深对流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对流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这2个地区3~8月深对流云的发展呈愈强的趋势,其影响的范围也愈大,盛夏深对流云的发展最为旺盛,6月以后副热带高压对东亚对流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强烈的下沉气流抑制着对流的发展,进而导致在6月份以后的深对流云发展不算旺盛,7月以后副热带高压继续西伸,中心向内陆发展,东亚高空转为西北风,不时有冷平流,地面温度较高,层结不稳定程度加大,导致对流发生的强度增加;入夏以后深对流云的发展变得活跃可能是由于切变线伴随弱冷空气将自西北向东南横扫华东地区,造成深对流云的发展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分析甘肃农民收入结构特征、区域差距及不同时期农民收入增长态势的基础上,结合甘肃实际和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提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培植民营中小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良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85-186,265
利用TRMM卫星的星载仪器的长期观测,通过1998~2005年3~8月的雷达最大回波高度资料的研究,对比其闪电和亮温资料,对东亚的深对流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对流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这2个地区3—8月深对流云的发展呈愈强的趋势,其影响的范围也愈大,盛夏深对流云的发展最为旺盛,6月以后副热带高压对东亚对流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强烈的下沉气流抑制着对流的发展,进而导致在6月份以后的深对流云发展不算旺盛,7月以后副热带高压继续西伸,中心向内陆发展,东亚高空转为西北风,不时有冷平流,地面温度较高,层结不稳定程度加大,导致对流发生的强度增加;入夏以后深对流云的发展变得活跃可能是由于切变线伴随弱冷空气将自西北向东南横扫华东地区,造成深对流云的发展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1.
龙口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地面实况资料和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变化特征等方面对2020年5月23日发生在龙口市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主要是在冷涡横槽和地面气旋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充足的水汽条件,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动力条件是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基础。可充分利用冰雹天气在雷达反射率和VIL图上的明显特征来做临近的预报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江西西部一次局地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点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回波特征方面,诊断分析了2014年5月24日08∶00—25日08∶00江西西部局地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对流性暴雨是在亚欧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较大及副热带高压边缘扰动气流的背景下,中低层低槽和切变线共同影响下发生的;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西南暖湿气流的增强,为这次对流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动力条件;中低层有大的水汽积聚和水汽输送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水汽条件;大气层结不稳定、存在产生较强对流的有利条件、高能量区与中低层湿区和急流配合是产生这次对流性暴雨的重要热力条件。这次暴雨过程在雷达回波上以对流性回波为特征,出现2个主要降水时段(24日20∶00—25日01∶14、25日01∶24—09∶00),其中第2个降水时段维持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是这次对流性暴雨的主要降水时段。  相似文献   

13.
车军辉  刁秀广  史茜  王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34-17138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山东省气象自动观测网等资料,对2005年9月2日发生在济宁市郭楼镇的一次极端降雨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场特大暴雨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形势下发生的,大气层结表现为强的对流性不稳定,特大暴雨对流回波带恰好发生在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区,并与低层辐合线相对应;位于狭窄而持续强盛的对流性回波带上,具有中-γ尺度气旋性旋转特征的强回波块长时间(4h左右)维持在郭楼镇上空,从而造成了该地区的特大暴雨。  相似文献   

14.
浦佳伟 《北京农业》2012,(18):169-170
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区域自动站实况资料、雷达基本反射率产品和径向速度产品、风廓线雷达产品,对2010年9月下旬上海一次层云降水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发现在此次层云降水过程中,近地面中尺度低压环流活动与降水强度变化关系密切。使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产品和风廓线雷达产品,可以捕捉到近地面中尺度低压环流的活动,且与降水情况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FY-2F卫星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3月30日发生在安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由3个对流单体合并生成,其伸展高度较高,发展强盛,生命史在8 h左右,当云顶亮温TBB<-48℃时,有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弓形回波预示着雷暴大风的来临,低层存在有界弱回波区、高层有强回波悬垂以及>50 d BZ的强回波伸展到-20℃层高度以上,预示着产生强冰雹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6.
张文红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4):124-125,131
利用安阳市2004—2009年的714雷达观测资料和实况资料,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对安阳市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源于山西涉县到林州西北部一带生成的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后沿涉县与平顺交界南段入侵林州市,强冰雹云移动路径基本为西北—东南方向,基本沿太行山东麓呈西北—东南贯穿林州市,在RHI上依据回波顶高度h与45 dBz回波顶高h45的差距识别冰雹云,当h-h45≤1.5 km时,为强冰雹云,当1.5 km3.0 km,为雷雨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识别重庆冰雹云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重庆、万州、恩施三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了重庆2008-2010年的9次冰雹过程,总结了一些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指标.发现当回波强度大于等于50dBZ,回波顶高大于等于11km,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大于等于44kg/m2,冰雹指数出现连续几个实心三角标志,中层具有强的风速辐合或者中气旋时容易降雹;出现三体散射回波等冰雹典型特征时肯定降雹.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越大,大于60kg/m2的强VIL持续时间越长,冰雹直径越大.在冰雹云发展阶段VIL存在≥15kg/m2的明显跃增且跃增后VIL≥50kg/m2,这是冰雹独特的特征,对判别冰雹云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对近70年的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及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重点对1993—2015年内蒙古典型牧业旗县产业结构演进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演进相对滞后,牧区产业政策是影响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力量。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第一产业结构素质较低,第二产业原有竞争优势减弱,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第一产业超出了产业所需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很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鉴于独一无二的草原生态经济价值和内蒙古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从"二三一"模式调整为"三一二"模式。政府作为牧区政策的强力引导者,需要制定符合草原牧区特殊性和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刨花干燥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期为刨花干燥工艺的优化设计和过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气流温度的升高,刨花平均干燥速率增大,单位能耗也相应增加;随着气流速度的提高,刨花平均干燥速率增大,单位能耗逐渐降低;随着刨花初含水率的升高,刨花平均干燥速率加大,单位能耗增加;随着装载量的增大,刨花平均干燥速率大幅减小,单位能耗基本不变,总能耗急剧增加;转筒的运动影响了刨花的干燥,其自转可提高平均干燥速率.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产量和生产成本,选择合适的干燥条件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对比分析了连云港地区8次典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强度达到45~55dBz和56~65dBz的冰雹云回波顶高度比强降水云回波顶高出3.7、2.6km;在降雹前30min左右,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最大值都高于65kg/m^2,而其他对流性天气最大值仅达到48kg/m^2;冰雹天气的西南气流层分布浅薄,对流层中部干燥,形成上干下湿的形势,有利于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强降水天气的VWP显示湿层深厚,对流层中下层大多为西南急流以及东南暖平流,为强降水天气形成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