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曹海珺  曹海鑫  田奉俊  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213-14215
[目的]分析通化地区水稻(Oryza sativa L.)移栽后积温与其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明确通化地区的积温状况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对通化地区1999~2005年6~9月各月、旬的积温与水稻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每穴穗数和每穴粒数与7月份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810*,r=0.755*);结实千粒重与7月份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55*);穗长与7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94*);混合千粒重与7月下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830*),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6**);结实千粒重与7月上旬积温和8月下旬的积温都呈显著负相关(r=-0.790*,r=-0.791*);空粒率与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62*),而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0.920**);秕粒率与8月上旬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80*);成熟度与7月下旬的积温和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57*,r=-0.773*),与8月下旬的积温呈显著正相关(r=0.772*);结实率与9月上旬的积温呈显著负相关(r=-0.762*),而与9月中旬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1**)。[结论]该研究可为改进水稻栽培技术,进一步为通化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细胞分裂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及分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和分蘖相关基因表达在调控水稻分蘖芽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探讨水稻分蘖芽生长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南粳44为材料,利用氮(N)和生长素(IAA)调控水稻分蘖芽萌发,分析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和CTK含量的变化。【结果】外源40 mg•L-1N增加了分蘖节和分蘖芽中CTK含量,抑制了分蘖芽中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促进了分蘖芽的萌发生长,外源喷施IAA则逆转了氮的作用。分蘖芽中OsTB1的表达受CTK调控,而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可能不受CTK调控。【结论】外界因素对分蘖芽生长的调控至少存在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调控节和芽中CTK含量,进而调控芽中OsTB1等基因表达;另一条通过调控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应用147个SSR标记,对水稻测序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以下简称Nipp)×广陆矮4号(部分 测序,以下简称GLA)的F2群体进行基因检测,构建了全长为1736.6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 的连锁图,采用QTLCart1.7统计软件对水稻分蘖相关性状如分蘖数、穗数、有效分蘖数、分蘖率等4 个性状的基因座位进行定位分析,检测到5个主效果基因和17个微效基因,同时结合基因组研究的 最新成果,对7个与标记间遗传距离为0(QTL POS=0)的OTLs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尝试用OTL 定位预测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5.
从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苗床管理、插秧、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阐述了通化地区水稻有机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分蘖特性不同的4个寒地粳稻品种和2个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水稻分蘖发生与植株可溶性糖、全氮含量及分蘖相关基因转录表达量关系。结果表明,分蘖发生起始时间、速度及最高茎数等分蘖特性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穗数型品种分蘖早生快发;在分蘖过程中高分蘖品种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均显著高于低分蘖品种,全氮含量与此相反;分蘖过程中高分蘖品种OsTB1、OsD3和OsD14基因转录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低分蘖品种,OsMADS57基因转录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低分蘖品种;分蘖发生数与分蘖不同时期植株全氮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糖氮比及OsMADS57基因转录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OsTB1、OsD3、OsD14基因转录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94—2013年通化地区中熟大豆品种吉林20的多年定位种植,观测各个生育进程并进行考种、测产。将其数据与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了一定结论:通过对年度间大豆产量性状的分析,不同年度间主茎节数、百粒重2项指标较为稳定,受年度间环境影响小,其次是株高、单株粒重、产量、荚数合计年度间差异较大。构成大豆产量的主要性状中粒数、荚数、分枝数、虫口率变异系数较大。说明本地区大豆生产受环境条件影响比较明显。对通化地区5—9月各月积温进行分析,得出在通化地区大豆产量与9月中旬的积温显著正相关,说明9月的高温与大豆产量显著正相关。在本地区大豆产量与9月中旬的积温显著相关,产量随积温升高而增加,符合直线方程y=20.730x-1 134.9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运用相关分析原理.对生产中大面积使用的两个杂交水稻类型丰要数量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I中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有效穗与产量旱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P2中有效穗、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准,且表现为正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类品种单株有效穗数明显降低;大穗型品种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而穗、粒兼顾型的品种要达到理想的有效穗,则应合理稀植.  相似文献   

9.
水稻的分蘖规律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冀粳14号的主茎和不同蘖位1 ̄4次分蘖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的分蘖规律与分蘖生产力。结果证实,中晚熟水稻品种主茎有2个蘖位转折期,主茎3蘖位为第1蘖位转折点,主茎N蘖位为第2蘖位转换点;在主茎1-N-1蘖位中,在水稻具有n-3的叶、蘖同伸规律的同时,主茎n蘖位上一次分蘖与主茎n-2蘖位下一次分蘖 具有n-2的蘖、蘖同伸规律,即纵向上主茎每长2片叶,横向上分蘖次数增加1次的规律;最优蘖位形成的规律是:在所有同次分蘖中,N-1和N-2蘖位1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N-3和N-4蘖位2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N-5和N-6蘖位3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合理利用强优势中位蘖具有18%左右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通化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整地、品种选择、施肥、播种、栽植密度、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通化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为玉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不同群体基数的分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介绍通化地区五味子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生产基地环境条件、繁殖、移栽、大田管理、病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养分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水稻分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水稻分蘖数与基施磷肥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李杰勤  王丽华  詹秋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51-6352,6378
分蘖是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又是单子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分枝特性,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特性。随着水稻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水稻分蘖基因研究取得大的发展。在水稻分蘖QTL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定位了177个QTLs,水稻分蘖QTL的检测和材料、群体类型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水稻分蘖突变体研究方面,目前已经鉴定出17种类型,并已经成功克隆了一个水稻分蘖基因。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数型品种分蘖力强,高肥栽培时单茎增多、叶面积增大、茎秆细弱、倒伏、结实率降低,不适于高产再高产的要求;2)高肥栽培时,分蘖力偏弱但有效分蘖期长,在较长分蘖期内逐渐产生分蘖的品种类型,可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矛盾,从而获得高产;3)具有矮秆、中等分蘖能力、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叶长而直立的穗重型品种,可协调高肥栽培时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有望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分蘖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分蘖(分蘖力和分蘖角度)基因的遗传分析、定位、克隆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刘朝晖  罗征  宁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77-17278
[目的]研究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在水稻促返青、促分蘖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水稻返青期,按不同比例追施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收获后对产量、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追施尿素相比,追施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180 kg/hm2、追施复合肥分别增产12.5%、3.1%。[结论]与追施尿素和复合肥相比,追施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可不同程度提高水稻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株型在育种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水稻分蘖角度是创新水稻株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分蘖角度的不同分类、调控机制以及国内外对水稻分蘖角度基因的遗传分析、定位和克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蘖特性提高水稻产量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秧田期单位面积秧苗数与秧龄对秧田分蘖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规范了扁蒲秧,带蘖秧,多蘖秧,超多蘖秧和特多蘖秧的带蘖内涵,并指出“稀播或稀寄喷多效唑,长秧龄,提高秧田整地质量,提高秧田期的管理水平”是育成“特多蘖”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中子辐射诱变处理早籼保持系红矮B种子,在F2中分离到1株极多分蘖突变体,命名为370FB。与红矮B相比,该突变体自交F3-F7代植株表现为极多分蘖,分蘖数超过200个/株,矮秆,株高45 cm,仅为红矮B的1/2,孤雌生殖。突变体与不育系红矮A的杂交结果显示,该突变表型为隐性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