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X线衍射仪技术对3种竹材的微纤丝角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材微纤丝角大小顺序为毛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 var.henonis)>金明竹(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var.castillonis)>黄纹竹(Phyllostachys vivax cv.huangwenzhu),竹种之间微纤丝角的差异较小,变化范围在9.72°~11.18°之间;3种竹材微纤丝角随着竹龄并无规律性变化,毛金竹的微纤丝角随着竹龄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黄纹竹则呈现相反的趋势,金明竹随着竹龄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在纵向上,竹材微纤丝角沿竹竿高度方向变化趋势是从基部至上部不断下降,基部至中部降幅较大,从中部至稍部逐渐趋于稳定,变化幅度较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竹龄对3种竹材的微纤丝角影响均不显著,高度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法和自编的软件对杉木的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纤丝角受很强的遗传控制,在不同株间、幼龄材间及成熟材间的差异极不显著;微纤丝角受树木生长年龄的影响很大,近髓心处最高,自髓心向外迅速减小,9 a以后减小趋势缓慢,到大约15a时出现最小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达20多度,回归分析得到的二项式方程R2达到0.899,径向各年轮间的差异极其显著;纵向不同高度上,微纤丝角从0 m到1.5 m迅速减小,之后减小趋于缓和,在5.5 m以后于平稳波动中又略显回升,1.5-7.5 m平均微纤丝角变化范围在10.82°-12.57°之间,回归分析得到的乘幂方程R2达到0.884,方差分析表明,树高1.5 m到7.5 m微纤丝角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6种竹材的微纤丝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开发利用竹材资源及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6种竹材的微纤丝角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6种竹材微纤丝角不同,其中麻竹最大,刺黑竹最小,其他4种无显著差别;1、3和4年生的慈竹和孝顺竹微纤丝角随着年份的增长先降低,然后趋于稳定,刺黑竹的微纤丝角也呈现先增加然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X线衍射技术研究4种常见经济型竹种撑篙竹、粉单竹、吊丝竹、青皮竹的微纤丝角变异以及撑篙竹材质生成过程中微纤丝角(MFA)在纵向和径向位置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微纤丝角对竹材抗弯强度(MOR)和抗弯弹性模量(MOE)影响。4种3年生竹材的平均微纤丝角由大到小顺序为粉单竹>吊丝竹>撑篙竹>青皮竹,分别为10.46°、9.73°、9.66°和9.52°,竹种间的微纤丝角差异甚微,变化范围在0.53°~1.48°;在径向上,撑篙竹与其他3种竹材微纤丝角从内侧到外侧到竹黄均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径向部位对微纤丝角有显著性影响。撑篙竹微纤丝角受竹龄影响不显著,随竹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纵向上,不同竹龄的微纤丝角沿竹秆高度方向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受纵向部位影响显著。微纤丝角对4种竹材的抗弯性质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粉单竹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与微纤丝角的相关性比较显著。研究结果以期为竹林培育和竹材合理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X射线衍射法研究毛竹微纤丝角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毛竹微纤丝角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微纤丝角在径向的变异幅度很小,并且没有稳定的变化规律。微纤丝角随竹材高度的增大而减小。虽然不同高度之间微纤丝角绝对值的差异小于1°,但方差分析表明,1m处竹材的微纤丝角与3m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3m和5m处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微纤丝角随竹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但绝对值差异也小于1°。同时方差分析表明,2、4、6年生毛竹之间的微纤丝角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2年生与4年生之间的差异程度要大于4年生与6年生之间的差异程度。总体说来,毛竹微纤丝角在各方面的变异程度都比木材小得多,说明微纤丝角可能不是决定毛竹物理力学性能变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X射线衍射分析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项技术,是利用X射线在晶体、非晶体中的衍射与散射效应进行物相分析、结构类型分析及不完整性分析的有效方法。介绍了X射线衍射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同时时X射线在木材微纤丝角测定中的应用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木材微纤丝角的测定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较系统的介绍了木材微纤丝角的近20种测定方法,并将其归为三类:显微技术法、X射线法和近红外光谱预测法。以X射线衍射法为重点,在对各种方法进行仔细分析和优缺点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类测定方法的特点:显微技术法是获得微纤丝角微观信息不可替代的方法;X射线法测定迅速、重现性好、代表性强,特别适用于大量试样的变异研究;近红外光谱预测法既适用于大量试样的变异分析,又可实现模型共享和多组分快速预测。同时,提出了改进和发展测定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木材管胞微纤丝角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长白落叶松木材管胞微纤丝角的变异以及微纤丝角与木材解剖特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和总结了长白落叶松木材生长过程中管胞微纤丝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纤丝角与管胞长度和木材密度之间的均为负相关。研究结论为长白落叶松木材的适材适用和定向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X射线衍射法测定铜钱树木材微纤丝角及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x射线衍射法对铜钱树木材微纤丝角及其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钱树木材微纤丝角度为14.1°。径向变异模式为,自髓心向外,开始逐渐减小,约10年后趋于变缓;纵向变异为基部向上微纤丝角逐渐增加;幼龄期和成熟期的界限约在第10年。  相似文献   

10.
刺楸木材微纤丝角与组织比量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安徽琅Ya山天然林内刺楸成年树木为材料,对其微纤丝角与组织比量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木纤维次生壁S2层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17年左右达最小值,然而又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3年生水培毛竹实生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铜/碳-核/壳结构纳米颗粒(CCCSNs)处理对毛竹抗氧化酶活性、H2O2、MDA含量、光合参数和光系统II(PSII)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CCSNs处理显著提高了毛竹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H2O2含量,随着CCCSNs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的MDA含量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CCSNs处理后毛竹叶片对光的利用率增大,但并未对其光合作用造成显著影响,对毛竹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影响也不显著。表明CCCSNs的施入并未对毛竹叶片的生理和光合作用造成较大影响,不足以对毛竹的生长造成危害,可为后续的CCCSNs对活体毛竹材的防腐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年轮沙柳(Salix psammophila)材的孔隙结构、微纤丝角和纤维素结晶度,为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沙柳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取自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的3年生沙柳为研究对象,利用氮气吸附法(NAD)研究不同年轮处沙柳木材的孔隙结构,并用X射线衍射(XRD)测定不同年轮处沙柳木材的微纤丝角和纤维素结晶度。【结果】从髓心到树皮的3个年轮处沙柳木材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大,分别为0.54,0.68和1.81m2/g;孔体积逐渐增大,分别为0.002,0.468和1.560cm3/g,大多数孔隙的直径为2~10nm;而微纤丝角逐渐减小,分别为14.35°,12.17°和10.71°;纤维素结晶度从第1年轮到第3年轮略有增加,分别为48.15%,49.23%和49.58%。【结论】靠近树皮的沙柳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体积、纤维素结晶度和较小的微纤丝角,是制取纤维素材料和生物质能源的较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13.
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实生苗和埋鞭2种造林方式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各3个竹龄的竹材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分析,所选竹材各个竹龄细胞次生壁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都呈现下降或波动趋势,从竹青到竹黄存在显著差异。埋鞭和实生苗造林的竹材微纤丝角最大值分别为12.05°和10.97°,最小值分别为7.67°和8.24°,变化幅度均小于5°;其微纤丝角平均值分别为9.41°和9.71°,相差不大。2种方式的竹材微纤丝角随竹龄增加未呈现一致的规律性变化,竹龄对微纤丝角的影响显著。纵向微纤丝角从下到上没有明显规律,埋鞭的竹材下、中和上部的平均微纤丝角分别为9.64°,9.25°和9.34°,小于实生苗的分别为9.73°,9.82°和9.58°,存在显著差异。探讨了不同造林方式获得的毛竹竹材的微纤丝角的时空变异规律,为合理有效地开发竹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图4表3参2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特性间的相互关系,测定了毛竹茎秆在快速生长期内的色素含量与反射光谱参数,并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内,随着茎秆不断生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之增加,在60 d时含量最高.(2)反射光谱参数GNDVI、PSDNa、PSSDa、PSSDb、PSDNb、mND705、mSR705、CRI1、ARI1和PRI等均随着茎秆生长而增加,NPCI、SIPI和RGI则随生长而降低;Sred随着茎秆生长基本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各参数在20 d到30 d时的变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GNDVI、PSSRa、PSSRb、PSSRc、PSNDa、PSNDb、PSNDc、NPCI、mSR705、mND705、CRI2、PRI、Dλred和λred等反射光谱参数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PSSRb、mSR705、CRI2、PRI、ARI1和ARI2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高于或接近0.9,说明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参数可用来估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并为利用反射光谱监测其生长趋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以4种竹龄的淡竹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和纤维形态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淡竹灰分含量为3.69%,苯醇抽提物含量为2.98%,酸不溶木素含量为19.30%,综纤维素含量为70.80%,纤维素含量为39.20%,聚戊糖含量为23.06%;不同竹龄、部位淡竹纤维平均长度为1.24 mm,平均宽度为15.31μm,平均长宽比为81.29。要用来做纸浆生产原料,宜首选3年生淡竹竹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节织纹螺的毒性,利用生物法对节织纹螺毒素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节织纹螺毒素的毒力呈季节性变化,每年的4月至9月是毒力较高的时期,毒力最高达56 MU/g。进一步分析表明,节织纹螺肌肉和中肠腺部分毒力变化略有不同:肌肉部分毒力较高时期是5月至9月,最高达49 MU/g;中肠腺部分毒力较高时期是4月至8月,最高达78 MU/g。从节织纹螺毒素总体分布来看,除4月外,中肠腺所含毒素总量都低于肌肉毒素总量,节织纹螺中的毒素主要存在于肌肉中。由于节织纹螺属大型织纹螺,毒素主要存在可食部分中,一定量食用仍然会引起中毒,广大群众应尽量避免食用节织纹螺。  相似文献   

17.
安徽毛竹林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的样地调查法,对安徽6个主产地的毛竹林土壤养分与生产力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毛竹林生长及其生产力水平差异明显,林分平均密度为2 298~3 496株.hm-2,平均胸径9.0~10.8 cm,平均立竹度0.21~0.34,林分生物量54.7~94.6 t.hm-2;土壤容重多数在1.20 g.cm-3以上,有机质含量25.6~40.2 g.kg-1,全氮1.62~4.56 g.kg-1,全磷0.61~0.92 g.kg-1,有效氮56.5~78.8 mg·kg-1。相关分析显示毛竹林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呈显著正相关,立竹度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和全钾呈显著正相关。改善土壤物理性、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质含量是促进毛竹林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毛竹实生苗不同代分蘖苗不同部位茎秆的解剖结构,试图更全面地了解竹类植物茎秆解剖结构的变化规律,丰富竹类植物茎秆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各代分蘖苗的表皮微形态并无明显差别;秆中、下部组织比量以及秆基本形态指标(秆壁厚、直径、筒腔径、筒壁腔比)的变化随分蘖代数有明显规律性,且在同一分蘖苗不同部位秆中,也有明显规律性;秆内层和外层维管束差异较大,秆内层维管束有明显变化规律,秆外层变化规律不明显。表明竹类植物幼态和成熟态中维管束形态不完全一致;髓环细胞功能可能与贮藏有关,且其石化程度可能与竹类植物年龄有关;另外某些分蘖苗秆上部结构与节部解剖结构相近。  相似文献   

19.
以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花期内佛焰苞为研究对象,选取开花植株正常叶和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作对照,根据花序发育形态分为前、中、后期,分析3种类型的叶片不同时期的激素含量(GA3、ABA、ZR、IAA)和其他生理指标含量(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酶、SOD、POD、MDA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佛焰苞、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GA3含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佛焰苞中ZR含量持续上升,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则不断下降;3种类型叶片ABA含量均不断增加;佛焰苞和开花植株正常叶中IAA含量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先增加而后下降,未开花植株正常叶中则是不断上升。(2)佛焰苞、开花植株正常叶与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叶绿素含量均不断降低,且佛焰苞中降幅最大;佛焰苞与开花植株正常叶中SOD与P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未开花植株正常叶的SOD活性的变化与佛焰苞和开花植株正常叶中相一致,POD活性则持续升高;3种类型叶片中MDA的含量不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在开花过程中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种类型叶片中的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且佛焰苞与开花竹正常叶中的含量始终高于未开花竹正常叶。因此,淡竹开花期间,佛焰苞中激素与各生理指标的含量变化显示开花植株处于逐渐加剧的衰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