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试验研究新型高效尿素作为分蘖肥和穗肥,代替普通尿素对水稻农艺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肥和穗肥均施用新型高效尿素以及穗肥施用新型高效尿素的处理株高、穗长等性状均增加,分蘖肥施用新型高效尿素的处理增加了穗数,穗肥施用新型高效尿素减少了退化小花数,提高了穗粒数,最终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2.
正本试验在建三江前进农场进行,以空育131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的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水稻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力求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通过调整穗肥施用时期来增加肥料利用效率,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试验结果表明:1、过早的施用穗肥虽然能增加平方米穗数,但是影响水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造成水稻产量的下降。2、空育131在9叶期施用穗肥效果最好,养肥利用效率最高,在不影响平方米穗数的条件下,有效增加水稻的穗粒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得出在不同叶龄施用穗肥对水稻叶龄进程没有影响;不同的穗肥施用时期会对水稻生长的株高产生影响,施用穗肥早会促进植株的生长。倒2叶穗粒数、结实率最高;倒3叶施肥时产量最高,比不施穗肥提高11.63%。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在多年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穗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穗肥对促进水稻颖花分化、增加每穗粒数、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作用,其中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每次每667 m~2施尿素7.5 kg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区试验的方法,探讨氮素穗肥在不同叶龄期施用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特设计该试验,以明确不同叶龄期施用穗肥对稳定穗数、增加粒数,调节结实率的效应,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穗肥在不同时期施用产量均有提高,倒2叶施用穗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2种施氮总量(370.5、445.5 kg/hm~2)和2种穗肥运筹比例(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4、5∶5),研究不同穗肥运筹对江苏省南通地区膜下滴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膜下滴灌水稻适当增施促花肥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穗数、每穗粒数,但不利于结实率的提高;单位面积颖花量、穗数、每穗粒数增加与水稻增产关系密切,且各因子中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成穗率较低,仅为44.5%~46.2%。  相似文献   

7.
目前种植的超级稻品种一般为大穗型杂交组合,高成穗率、穗大粒多和高结实率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必须重视穗粒肥的施用。穗数己经基本定局的情况下,只有增加每穗粒数,才能增加产量,因此,必须施好这遍穗肥。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产量水平与穗粒结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玉米研究所1986年以来玉米联合产比鉴定的杂交组合和试种区内外68个玉米新杂交种的穗粒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表明,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穗粒数都有所增加。在较高产量水平时,对玉米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穗长,穗粗和穗粒数,在较低产量水平时是千粒重,穗行数和穗粒数起主要作用。在广西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玉米施用穗肥对提高结实率尤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氮30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6∶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2 145. 92±277. 3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7∶3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比例为8∶2和9∶1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加穗肥氮占比能有效提高穗粒数和每穗结实率,降低有效穗数,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由穗肥氮占比与产量拟合方程(Y=-9 142. 21x2+12 178. 18x+7 779. 51,R2=0. 9066**)解析可知,穗肥氮占比超过基蘖肥的0. 67倍时,水稻产量下降。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花优14’机穴播在纯氮300 kg/hm~2条件下,在穗肥为基蘖肥的0. 43—0. 67倍、确保有效穗数(332. 25×104/hm~2)基础上,可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稳定粒重达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杂交粳稻辽优9906、辽99优15、辽99优19,常规粳稻盐丰47为材料。在辽西滨海盐碱稻区通过硅肥不同处理试验,研究硅肥施用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以提高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并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选用杂交组合中产量最好的辽99优19与盐丰47在不同处理下对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杂交粳稻辽99优19在穗长、每穗实粒数优势较强,而平均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方面明显低于盐丰47,说明杂交粳稻的增产主要缘于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氮素穗肥在不同叶龄期施用对产量形成的作用,特设计了如下试验,以明确不同叶龄期施用穗肥对稳定穗数增加粒数,调节结实率的效应,进一步完善水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技术体系。1试验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控失复合肥侧深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侧深施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习惯施肥、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和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4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施肥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或穗肥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其中配施穗肥高于配施分蘖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一次性施用较分蘖数降低。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较农民习惯水稻增产7.27%,其通过提高成穗率和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合穗肥施用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在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栽培条件下 ,通过不同的肥水运筹 ,降低基蘖肥施用比例 ,增加穗肥施用量 ,有利协调穗数与粒数的矛盾 ,促进稻谷产量的提高 ,本试验以 5∶5的施用比例产量最高 ,为 9 885t·hm- 2 ,达到了稳定穗数 ,促进枝粳、颖花发育 ,争取大穗多粒的目的 ,有效地提高了后期群体光能利用率 ,使产量结构因素在高水平下达到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砂质漏水水田氮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等氮量的氮肥通过底肥、返青肥、分蘖肥、穗肥、粒肥5个时期分期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分蘖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并提高产量,穗肥能够显著增加单穗有效粒数,进而显著提高产量。而返青肥和粒肥对提高产量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方式试验研究毕粳37号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氮肥的适宜施用量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产量、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并有效调控有效穗,对穗总粒数的影响不显著.适当的基、穗肥搭配是最佳施氮模式.适宜的基肥施氮比例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产量及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并有效调控有效穗,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在土壤肥力中等时,氮肥的适宜施用量为167.28~168.14 kg/hm2,且76.5%作基肥深施,其余视苗情施用为最佳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穗肥纯氮施用量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的影响,特以‘华浙优261’‘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10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穗肥不同纯氮施用量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穗肥,4个水稻品种尽管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总颖花量、每穗粒数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施用穗肥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在穗肥纯氮施用量增至216 kg/hm2时,优质食味水稻的产量出现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水稻氮钾肥后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汉中市4个不同试验点水稻氮、钾肥后移试验,研究水稻氮、钾肥适量后移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氮钾肥实施前肥后移,适当增加穗肥的施用比例,有效穗数基本持平,可以促进穗总粒数的增加,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提高,从而可促进水稻产量的增加。同时,实现水稻、油菜两茬肥料的循环利用,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掌握机插秧氮肥施肥方式对主栽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施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机插秧施肥方式上,应坚持在推广施用底肥、分蘖肥、穗肥的情况下,全面实施氮肥作分蘖肥分2次施用的施肥方式,该施肥方式2个水稻品种黄华占、川优6203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和实际产量都表现增加。  相似文献   

19.
颜贞龙  张勇  赵捷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1963-1965
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杂交稻甬优7850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4:2:3:1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单位面积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成穗率降低,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可以提高水稻成穗率和每穗实粒数,氮肥施用量为270kg·hm-2时,氮肥施用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3:2:3:2时,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水稻“肥旱稀”栽培基蘖肥与穗肥配比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栽培条件下,通过不同的肥水运筹,降低基蘖肥施用比例,增加穗肥施用量,有利协调穗数与粒数的矛盾,促进稻谷产量的提高,本试验以5:5的施用比例产量最高,为9.885t.hm^-2,达到了稳定穗数,促进枝粳,颖花发育,争取大穗多粒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后期群体光能利用率,使产量结构因素在高水平下达到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