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忠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4,(1):26-28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采用九龙江西溪流域水文数据 ,以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为输入因子 ,建立年输沙量的预测预报模型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模型的模拟精度与预测精度分别达到 95 .972 %与 98.315 % ,高于线性模型和幂函数模型 ,从而为水土流失规律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依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和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监测,从而动态分析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与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在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人为水土流失呈现出上升趋势,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现出水土流失范围广、类型多样、危害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水土流失监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核心,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但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全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率还不到24%。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开发建设项目的不同水土流失类型,阐述了适用的监测方法,并建议应在充分了解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活动扰动方式、项目区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方法,选择一种或多种监测方法,或不同方法交替运用。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项目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子的干扰和破坏,打破了地表基底的稳定,损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以至引发生态退化。通过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危害等情况,结合生态恢复学相关理论,对水土流失生态恢复体系及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现象,不论从外营力,还是从侵蚀速度、强度及所造成的危害来看,它都与原地貌状况下的自然水土流失存在着显著差别。这就要求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机理、特征、流失量的变化实施全过程的监控。随着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工作中新的、实际问题也在逐渐显现。通过对辽宁省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划分水土流失等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嘉陵江流域南充地区建立了划分水土流失等级的BP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系统具有自动识别影响因子、划分水土流失等级功能。通过对南充市郊南山低山丘陵区的实例研究,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水土流失分级识别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可用于水土流失动态监控。 相似文献
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对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时时监控,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发生的部位、强度和数量等指标,适时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公路项目属于典型的线性工程,线性工程具有线长面窄、穿越的地形地貌复杂、行政区域多、挖填方数量多、监测距离长、难度大的特点。以伊春至绥化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例,简要分析公路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分区及监测特点,以期为公路类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非资源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资源性开发建设项目因其改变原来的地形地貌、毁坏植被为特点,且涉及的部门行业复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造成的水土流失有轻有重,人们对其产生的危害认识有偏差。根据其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和发生演变过程的相似性,分为阶梯上升期、平顶期、收缩下降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为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对公民的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公路建设项目水保方案中水土流失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呈线性分布,多穿行于河谷山川之间,弃土弃渣量多、损坏地貌植被面积较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有些水土保持方案过于简单、无针对性和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差。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有关规定,应确定具体的监测点、监测部位,依据监测对象,明确监测方法,并合理安排监测时段、监测频率,根据可能和必要制定监测内容。 相似文献
11.
景观格局分析法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和重点开发建设项目,给建设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对建设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本文在景观格局分析的理论阐述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景观指标获取及其分析方法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刘海娟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0,(1):42-43
吕梁市地处山西省中西部,是全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呈雨后春笋之势,这些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侵占土地,扰动原地貌与生态植被,形成大量的弃土弃渣,造成了严重的人为水土流失.针对全市人为水土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加大水土保持法制宣传、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资、多部门协作扼制人为水土流失、大型企业做表率以点带面推动、加强监督执法和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志勇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5,(4):43-44
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依法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预报,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需要,是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的具体表现.针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在机构、人员、设备、设施、经费、标准、规范、制度、技术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土流失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15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历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为水土流失治理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以及生态安全保障的要求。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水土保持工作仍旧任重而道远。通过对当前我国水土流失区域基本国情的深入剖析,明确今后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调查分析法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在编制无水土流失实测资料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时,无资料可借鉴,但又必须完成预测内容。调查分析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面的坡度、林草覆盖度、沟谷、崩塌、地表形态、固体物质补给等水土流失因子的变化进行调查分析,按各因子变化的推测结果,依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得出表征各因子综合性变化的侵蚀模数,用以表明各因子相对于背景值的综合性变化程度和危害,从而满足方案编制要求,避免水土流失预测数据的臆造。以贵州省织金县大新桥水库灌溉工程的大坝建设区为例,说明调查分析法对水力侵蚀模数的具体预测。 相似文献
19.
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系数法,推算出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各类再塑地貌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大大提高了该阶段水土流失预测的准确性,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与实际结合密切,快速、精确度高,适用于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水土流失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