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生长发育及取食选择的影响,采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大叶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和靓竹Sasaella glabra f.albostriata单寄主饲养黄脊竹蝗初孵若虫至成虫,分别测定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1~5龄若虫和成虫的死亡率,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体重和寿命,并测定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对5种竹子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黄脊竹蝗1、2龄若虫取食大叶箬竹的死亡率最高;3~5龄若虫取食铺地竹的死亡率最高,尤其是4、5龄若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寄主;成虫期取食5种竹子的死亡率则无显著差异;黄脊竹蝗若虫取食不同竹子的总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毛竹的发育历期最短。发育至成虫后,毛竹处理组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体重均为最高,靓竹处理组雌虫体重最低,铺地竹处理组雄虫体重最低,两处理组成虫体重均显著小于毛竹处理组;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取食选择...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微胶囊悬浮液对黄脊竹蝗2龄跳蝻的室内毒力,同时应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林间黄脊竹蝗跳蝻进行防治,并且评估了绿僵菌微胶囊粉剂对黄脊竹蝗天敌红头芫菁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显示绿僵菌微胶囊粉悬浮液对黄脊竹蝗幼虫具有良好的毒杀活性,10μg孢子/mL浓度下对2龄跳蝻的LT50为4.56 d,僵虫率达到93.67%。林间施用绿僵菌微胶囊粉剂30 d后,防治效果可达92.59%。同时对黄脊竹蝗主要天敌红头芫菁种群数量没有影响。因此,绿僵菌微胶囊剂在黄脊竹蝗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三种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黄脊竹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应用3种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黄脊竹蝗跳蝻Nymphae of Ceracris kiangsu Tsai的试验。结果表明;黄脊竹蝗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s from Ceracris kiangsu Tsai,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 Canning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s cereus Frankland and Frankland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1-2龄跳蝻都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可以作为综合防治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脊竹蝗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竹林地区。温度高低,对黄脊竹蝗的跳蝻和成虫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温度在32℃以上,跳蝻避入阴凉处;中午温度高时,成虫也有下大竹乘凉的习性。光的强弱对黄脊竹蝗的跳蝻上大竹的迟早有一定的影响。在野外,跳蝻喜欢栖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若用灯火引诱,对跳蝻和成虫的效果不大。黄脊竹蝗取食有一定的选择性,以毛竹、矮竹、淡竹最为喜食。其次是棕榈、水稻。对芭蕉也有取食。黄脊竹蝗的产卵,以东南方向的山腰间为最多。在山顶、山脚及向北的山腰产卵极少。最高到海拔780米也发现有卵,而以300—400米高度处产卵较多。蝗卵孵化日期,在小满节前后,此时正是新竹抽枝发叶之时。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的交配行为及产卵量和产卵习性,本研究以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芭蕉(Musa basjoo)作为寄主植物,室内饲养黄脊竹蝗,人工观察法观测其交配过程和交配次数及其产卵日节律,并观察3种寄主植物对其产卵量的影响,同时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卵块及卵粒形态大小。结果表明,黄脊竹蝗为一雌多雄交配,其交配多集中在14∶00—17∶00,1头雌虫最多与6头雄虫交配。产卵时间多集中在15∶00—18∶00,完成一次产卵需要70~95 min,产卵时假产卵孔数量接近于真产卵孔的2倍,产完卵后部分假产卵孔裸露于地面形成直径0.5~0.65 mm的孔。不同食物源其产卵量不同,芭蕉饲养的黄脊竹蝗产卵量最多,平均为125粒,扁穗雀麦次之,平均为107粒,而毛竹饲养的产卵量最少,平均为91粒。黄脊竹蝗的卵块呈红褐色,由卵盖、卵囊壁和卵室组成,长21~25 mm,宽4~5 mm,卵粒呈黄色,长5.43~6.75 mm,宽0.52~2.63 mm。研究结果明晰了黄脊竹蝗的交配行为和产卵...  相似文献   

6.
2015年以来,通过在老挝开展黄脊竹蝗发生情况及产卵地调查,明确了黄脊竹蝗在老挝北部琅勃拉邦、华潘、丰沙里、川邝、乌哆姆赛5省的为害和产卵情况。初步掌握了该害虫为害、产卵地由村庄周围向森林迁移的扩散动态,并根据黄脊竹蝗的发生情况,提出因地制宜、可持续控制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异源微孢子虫对两种蝗虫进行了室内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有4种微孢子虫可感染东亚飞蝗,其中以杂拟谷盗微粒子虫感染率最高,达96.7%,玉米螟微粒子虫也较高,为92.3%,欧洲玉米螟微粒子虫和斜纹夜蛾微粒子虫对东亚飞蝗的感染率较低,分别为69.2%、43.5%;处理后30d,杂拟谷盗微粒子虫、玉米螟微粒子虫、欧洲玉米螟微粒子虫和斜纹夜蛾微粒子虫对东亚飞蝗的累计致死率分别为77.4%、92.3%、57.7%、47.8%。对黄脊竹蝗仅有杂拟谷盗微粒子虫和玉米螟微粒子虫可感染,其感染率分别为100%、14.3%,但致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灭幼脲是一种无公害农药,对多种昆虫幼虫均具有致死作用,但对黄脊竹蝗 Cer-acris kiangsu 蝻的杀灭效果至今仍未见报道。我们于1991和1992年曾进行试验.初步结果如下:一、材料1.蝗蝻 1991和1992年4月初,分别用广宁县横迳管理区井汶尾和屋背山挖黄脊竹蝗卵一批,带回广州市,室内孵化,待用。2.灭幼脲灭幼脲Ⅰ号为河北省唐山市化工研究所生产;灭幼脲(?)号为深圳市星火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移植索线虫怀卵雌虫进行了防治玉米害虫的试验。1999年4月下旬向供试区每m^2移植咸阳多索线虫和地老虎六索线虫的怀卵雌虫各两条,5月份小区内索线虫对小地老虎的感染率达16.1%;6月份索线虫对黄胫小车蝗、短额负蝗、中华蚱蜢的感染率分别为10.7%、10.3%、12.9%和8.9%;8月下旬至9月初仍可见上述4种蝗虫以及长翅素木蝗和疣蝗被感染,感染率分别为10.9%、18.1%、17.0%、21.0%、22.2%和33.3%。11月底在试验区挖土调查,发现土壤中有索线虫33.3条/m^3,说明索线虫已开始在试验区孳生定居。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撩荒地生态系统飞蝗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海南蝗区飞蝗每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提出了应用蝗虫微孢子虫持续控制海南蝗区飞蝗灾害的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代飞蝗发生期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低、中密度蝗群和采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互补协调应用技术防治高密度蝗群,处理后5周,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76.6%-97.2%和79.8%-88.3%;且存活蝗虫感病率分别达33.6%-95.0%和23.3%-26.7%。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第3代高密度蝻群,处理后2周,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0%左右,群居型蝗虫占整个蝻群的比例下降了90%以上,存活蝗虫感病率也在10%以上。1998年蝗虫微孢子虫处理地区,1999年蝗虫的虫口密度仍在防治指标以下,且存活蝗虫感病率达10.5%-31.3%。初步认为,在低、中密度下,每hm^2施用30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在高密度下,每hm^2施用45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及卡死克(105ml/hm^2)与微孢子虫(60单元/hm^2)协调应用技术治理蝗群,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室内杀虫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测定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室内杀虫效果及用黄胫小车蝗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致死中量为7.4×103OBS/头。用2×106、1×107和5×107OBS/mL的包涵体悬浮液接种黄胫小车蝗3龄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31.8%、54.2%、83.0%。用黄胫小车蝗4龄若虫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为5×104OBS/头。  相似文献   

12.
福寿螺的生长速度和繁殖力试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承龄 《植物保护》1995,21(4):12-14
福寿螺在广州地区1年可发生3代,螺龄为20~80日,每只螺每10天平均增重:一代0.90g,(20.2~27.6℃);二代2.38g,(26.4~30.6℃);三代0.18g,(17.4~25.7℃)。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1只,孵化率为70.08%,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为59.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相似文献   

13.
类产碱假单胞菌防治草地蝗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株从内地黄脊竹蝗虫尸中分离到的类产碱假单胞菌致病菌,经室内的感染试验表明,对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具有较好的感染致死作用。用10^10活菌体/mL剂量的菌剂处理玉米,喂饲以中华坳蝗为主的草地蝗虫,死亡率达80.3%。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应用化学和生物农药,采取诱杀、喷雾、喷粉和注笋等施药技术,对把竹笋期主要害虫竹笋夜蛾、一字竹象、小竹象和江苏泉蝇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敌百虫加白僵菌喷雾、吡虫啉原液注笋和敌百虫拌笋片诱杀的防效分别达到86.3%、86.3%和86.6%,把竹平均眉径和平均高度分别比对照提高2.64一5.02cm和1.61—3.11m。喷雾适合在水源方便的山脚地带使用,诱杀适合在山高坡陡和地广人稀的地区使用,注笋适合在小面积的重点保护地段使用。  相似文献   

15.
锐劲特是罗纳普朗克公司开发的新农药品种。1996年我站在新建县早稻旱床育秧秧田,进行了喷施锐劲特5%悬浮剂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设计1.1秧田4月10日播种,设五种处理,不重复,每处理秧田面积33m’以上。①锐劲特5%县浮剂50mL儿67m’;②锐劲特5%悬浮剂100mL/667m’;③锐劲特5%悬浮剂150mL/667m’;④18%杀虫双(傈阳产)250mL/667m’;⑤清水对照。1.2大田将各处理秧苗于喷药后sd,分别移植于大田.每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共计15个小区。每小区50m’,各小区间留工作行,田四周设保护行。秧田和大田期肥…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西省植保值检站的安排。我站于1999年5月25日在康乐镇马步村进行了40%螟施净乳油防治一代二化螟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试验条件1.1试验地点万载县康乐镇马步村九纷响庚兴早稻田。1.2试验作物及由龄试验作物为早稻,打药时处于分蘖盛期。当时二化螟虫龄比例为:二龄占70.6%,三龄占29.4%。1.3供试药剂40%螟施净EC,浙江仙居农药厂产品。1.4对照药剂18%杀虫双AS,湖北阳新化工厂产品。1.5天气及环境条件施药时为阴雨天气,药后晴雨相间,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2试验设计21试验设计设每667m’用40%蝗施净乳…  相似文献   

17.
新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新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30~24.21g/kg之间,平均14.65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新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胡敏素碳含量占到有机质碳量的53%~70%,平均61%,腐殖酸碳量只占39%。  相似文献   

18.
野外条件下,对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取食特性、食量进行了研究;同时用笼罩和模拟方法测定了意大利蝗对田间产草量造成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意大利蝗若虫喜食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针叶苔草(Carex onoei Franch. et Sav.);而成虫则喜食冷蒿、新疆鼠尾草(Salvia deserta Schang)、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inn.)。意大利蝗3、4、5、6龄若虫以及成虫日平均食量分别为14.27、18.77、20.80、27.65、29.26 mg/头;在4、8、12、16头/m2密度下,笼罩产草量损失分别为5.66、16.45、26.78、26.41 g/m2;模拟产草量损失分别为6.23、19.40、26.65、30.85 g/m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显著相关。上述结果对于指导意大利蝗的防治和更有效地控制意大利蝗的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矿化度0.92g/l的HCO3^-Na^ .Mg^2 型下水对黄土地区无作物农田进行定额灌溉,观测分析灌溉水入渗作用对黄土相关易溶阳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表层的Ca^2 ,Mg^2 ,Na^ 和K^ 均产生明显的淋溶解析作用,点淋溶率最大值分别为49.3%、73%、18.8%和54.9%;K^ 在0.2m以下趋于稳定;Ca^2 ,Mg^2 和Na^ 在1.5-2.0m以转变为吸附作用渐强,总淋溶率不足0.63%;全剖面淋溶率为13.03%。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牧鸡治蝗的技术规范和治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关于牧鸡轮牧周期对牧鸡治蝗效果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牧鸡治蝗期间鸡群的采食量和补饲用量、地面可食蝗虫质量,采取控制牧鸡半径的手段,利用倒推法对理论轮牧周期和治蝗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半径为150 m的轮牧面积内,随着虫口密度的降低,单位鸡群的轮牧周期呈现升高趋势,虫口密度在30头/m2时的轮牧周期高达7.8 d,以90 d为一个防治周期计算,其防治周期的轮牧次数为11次,单位鸡群(每1000只定义为1个单位鸡群)的理论控制面积为77.77 hm2,折合每只牧鸡一个防治周期的理论控制面积为0.08 hm2,并且随着虫口密度的降低,理论控制面积呈现升高趋势。本研究为内蒙古草原牧鸡治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