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磐安县地处浙中南山地蔬菜特色优势产业带,茭白分布在海拔500多m的玉山台地,为单季茭,面积1400hm^2,7-9月夏淡时产出,产量约5.万t,种植集中连片,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山茭白种植基地。当地生态环境优良,夏秋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高山茭白生长,所产茭白个大、肉嫩、味鲜,在上海、杭州、宁波、义乌等大城市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黄石阳新地处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属亚热带气候,多为丘陵地带,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湖泊较多,素有"百湖之县"的美誉,适合种植茭白,但种植很少,仅少数农户零星种植野生地方茭白品种自己食用,没有种植过双季茭白.浙江丽水缙云种植茭白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提高,先后有5项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茭白种植技术在全国领先.  相似文献   

3.
丽水市是浙江省高山茭白主产区,年种植面积约5 700 hm2,茭白已成为当地蔬菜主导品种之一。随着茭白产业的发展,病虫发生为害日趋严重,近年来通过对茭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推广茭、鱼、鸭生态种养技术,并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大大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促进茭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德清县种植茭白历史较长,是浙北茭白主产地,2010年武康镇种植茭白面积5 000多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复种面积6 000亩以上,总产20万吨以上,产值2 600多万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姚岳良  周杨  叶德坚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27-127,52
单季茭收二茬是近年缙云县在低海拔山区发展起来的茭白种植新模式,即将原单季茭白通过栽培-5肥水调控改收二茬,每667m2产量可增900~1200kg,产值增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赖波 《广西园艺》2010,(6):48-48
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以长江以南地区为多。各地多为每年采收一季的"单季茭"。荔浦县修仁镇的横水村从2000年起种植茭白,10月育苗,4~10月采收,基本实现了全年栽培,如今全村1 262户,种植茭白166.8hm2,因其上市早、口感佳、营养丰富、卖价高,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种植茭白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 116元。现将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茭白栽培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也是浙江省最主要的水生蔬菜,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茭白的效益较高,农民种植茭白的积极性很高,种植茭白已成为浙江省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茭白种植分布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安徽、上海、湖北、江苏、江西等.  相似文献   

8.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与莼菜、鲈鱼并称江南三珍。茭白在青浦地区广泛栽培,尤其在练塘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栽培历史悠久,产出的茭白个大、肉白、鲜嫩、味美,练塘茭白已广为市民知晓。练塘茭白的采收期已从原来的5~10月,提前、延后至4~11月,供应期长达8个月。练塘茭白是上海地  相似文献   

9.
缙云县地处浙中南山区,在海拔800m以上高山地区茭白栽植面积有400km2,该区域春季回温较迟,夏季凉爽,7-9月平均温度为21.8℃,昼夜温差大于12℃,雨量充沛,水清洁,空气清新,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理想场所。高山茭白是山区农民的主导产业,但随着逐年种植,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根据多年观察调查,当前800m以上高山茭白的主要病虫害有锈病、茭白细菌性条斑病,长绿飞虱、二化螟等,茭白生长期受上述病虫的为害,大量无规律使用农药,对茭白的无害化优质高产影响极大,为有效控制茭白病虫害,我们对800m以上高山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无害化防治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芸薹素内酯和复硝酚钠对茭白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明 《长江蔬菜》2013,(18):53-55
通过研究芸薹素内酯和复硝酚钠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茭白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施1.8%复硝酚钠水剂5.94mgm(有效成分含量,下同)、0.04%芸薹素内酯水剂0.07mg/L以及1.8%复硝酚钠水剂与0.04%芸薹素内酯水剂等体积混配液1.84mg/L等三种处理均能使茭白结茭时间提早4-5d,茭白的有效苗数、结茭率和产量显著提高。建议在茭白孕茭前15~30d喷施1次,隔7d后再喷1次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杭州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茭是我们从浙江省杭州市引进的双季茭白品种,经过多年选育,已成为我区主要栽培茭白品种,年种植面积667多hm2。杭州茭分蘖能力强,植株高大,茭白肉色白嫩、较粗,长72cm、宽4.5cm,单茭肉重110g,品质优,秋茭667m2产量2000kg,夏茭667m2产量2500kg。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青浦茭白栽培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青浦县种植茭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水面占全县面积的21.64%,低洼田4万余亩,水质属一级或二级水,发展茭白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群众有种植茭白的习惯和丰富的栽培经验,近几年来,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练塘、莲盛、沈巷等乡人民种植菱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面积迅速扩大,1987年已达5万余亩,总产近  相似文献   

13.
<正>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以长江以南地区为多。各地多为每年采收一季的"单季茭"。荔浦县修仁镇的横水村从2000年起种植茭白,10月育苗,4~10月采收,基本实现了全年栽培,如今全村1 262户,种植茭白166.8hm2,因其上市早、口感佳、营养丰富、卖价高,经济效益显著,2008年种植茭白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5 116元。现将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茭白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也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近几年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余姚、嘉兴、黄岩、缙云等产地。本文介绍了浙江省茭白的主推品种、主要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措施,分析了茭白种植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江省茭白种植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茭白是上海市郊区生产的主要蔬菜之一,每年约种植4—5万亩,主要分布在青浦县练塘、沈巷、莲盛等乡和川沙县等地,已成为全国茭白第一大产区。每年有大量的产品销售市区和各郊县城乡,供应期长达5—6个月。尤其在蔬菜淡季,茭白对调节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浦茭白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产现状青浦区自 2 0世纪 5 0年代种植茭白以来 ,至今已有 4 0多年的悠久历史。青浦区西部的练塘等地 ,地势低洼 ,水质优良 ,自然条件优越 ,尤其适宜种植茭白。全区种植面积每年达 2 6 6 7hm2 ,年产茭白 8万吨 ,总产值 70 0 0多万元。这对丰富上海蔬菜市场的花色品种与增加菜农的收益 ,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区的农业科技部门 ,在区、镇政府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 ,多年来在我区茭白产区大规模地推广了茭白综合增产技术。具体是 (1)指导茭农进行茭白品种的提纯复壮 (2 )广泛应用有机肥 (3)建立茭白田合理的群体结构 (4)及时做…  相似文献   

17.
茭白叶工艺品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分布于全国大多数省份,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国茭白种植面积约72万hm2,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茭白鞘叶生物质量占茭白植株总质量的50%~70%,每667 m2茭白田每年产生的茭白鲜秸秆达5 000kg以上[1].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茭白又名茭笋,属示不科.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肥大的肉质茎供食,茭肉中一般含有糖类4%、蛋白质1.5%,以及维生素乙、丙等.营养价值比较高。我省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但以海拔高的山区种植较佳,主要是因为茭白喜于昼夜温差大的小气候,温度在15~20℃时,黑穗菌易于寄生花茎,且形成黑褐色的厚膜孢子,产出的茭白商品率高、味道鲜美,效益好。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选苗从外地调苗的一般在3月底4月初种植前就要到苗地进行拔苗选苗。在本地选老茭墩育苗的一般在冬至前挖起领先选过的茭墩,平摆在田角戏水沟里…  相似文献   

19.
陈可可 《长江蔬菜》2011,(17):33-34
黄岩是国内设施双季茭自主要产区之一.全区现有设施双季茭白(夏茭)2000hm2,主要集中在头陀镇、新前街道、北洋镇等5个乡镇街道,主栽品种为黄岩双季茭白,设施茭白年产量达7万多t,年产值2亿多元,已成为当地农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区相继引进了浙茭2号、3号等系列新品种,其中浙茭3号品种经2年多试种,因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200hm2,发展势头较快,发展潜力较大。现将浙茭3号设施种植性状及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缙云县茭白种植历史悠久,且享有"浙江茭白之乡""中国茭白之乡"的称号,2016年,缙云茭白栽培体系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名录;2017年,缙云茭白全产业链被认定为浙江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2018年,缙云茭白通过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至2018年底,全县茭白种植面积4 386.7 hm2,产量126 0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