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主要原料,采用适宜的制备工艺,得到一种高含水率、非离子型交联共聚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对影响其平衡溶胀率的各种因素、透光率、饱和含水率、力学强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膜材料的透光率、饱和含水率、力学强度均能很好满足水凝胶角膜接触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角膜接触镜致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认识。方法: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22例(眼)进行全身加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及辅助治疗。结果:22例(眼)全部治愈,最后均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角膜斑翳,视力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细菌性角膜溃疡是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严重并发症,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 S 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LA S IK术后眼角膜上皮内生46例4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22例25眼(52.1%),术中角膜上皮水肿、上皮脱落21例26眼(54.2%),角膜血管翳出血10例10眼(20.8%),角膜瓣薄7例7眼(14.6%),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11例11眼(22.9%)。17例17眼予糖皮质激素眼水滴眼后角膜上皮内生静止;另29例31眼行角膜上皮刮除冲洗,1眼角膜上皮内生复发,再次行上皮刮除冲洗后无再复发。结论: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术中角膜上皮水肿脱落、角膜血管翳出血、薄角膜瓣和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是角膜上皮内生的主要原因,经过适当处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3年3月医院接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引起的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患者20例(40例患眼)进行研究。分析患者配戴RGPCL和框架眼镜的视力状况,并采用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对轻、中、重度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在配戴前后的RGPCL前后角膜中央散光度、角膜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锥顶K值及锥顶偏心距离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分析,从而比较RGPCLCL配戴前后的视力变化情况及RGPCL的矫治效果。结果:研究发现,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戴RGPCL的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框架眼镜,两组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69,P=0.0000)。配戴2年后,检查发现,轻度、中度、重度的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中央散光度、角膜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锥顶K值及锥顶偏心距离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随访调查发现,除3例患者出现角膜上皮的轻度糜烂外,患者未出现其余的并发症。结论:RGP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OK镜的英文全称是Orthokeratoligy Lens,即角膜矫形接触镜.OK镜近视治疗始于60年代,1962年国际接触镜学会第七次会议上Jessen作了用接触镜做焦点矫正技术以改变角膜形态的报告[1].90年代后,随着高透氧的镜片材料和高精度的切削技术的应用及反向几何学的设计,第三代OK镜开始在临床上应用[2].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0年10月共行OK镜治疗近视54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观察到一些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中氧气渗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乙烯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或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制备共聚物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材料,分析了氧气在水凝胶膜中的渗透机理,建立了氧气在水凝胶膜中的扩散模型,并采用等压渗透法测定了水凝胶膜的透氧性能.结果表明,氧气在水凝胶膜中的扩散过程同时受到水凝胶中结合水水分子、自由水水分子以及高聚物大分子链无规则热运动的影响,但水凝胶中结合水水分子和高聚物大分子链的无规则热运动对氧气分子扩散行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氧气分子在水凝胶中的扩散行为主要受水凝胶中自由水水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影响;水凝胶膜的交联网络结构对氧气的扩散过程起过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含水量越大、交联密度越低,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的透氧性能越高.  相似文献   

7.
角膜病是人类第4大致盲眼病。通过乙烷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 ENU)诱导小鼠突变建立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模型,对角膜病小鼠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并确定致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置。HE染色发现:角膜病小鼠角膜基质层出现新生血管及较多的角膜细胞,角膜与虹膜发生粘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角膜上皮Keratin 12 (K12)、Keratin 14 (K14)、 Keratin 10 (K10)及PAX6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角膜病小鼠K12信号局部减弱或为阴性,K10局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阳性,K14可表达于整个角膜上皮层且局部信号增强,PAX6阳性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小鼠第10号染色体D10Mit162与D10Mit233之间。该研究有望为人类角膜病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隐形眼镜学名为角膜接触镜,因此,在戴隐形眼镜时必须紧贴眼球角膜,眼球的任何动作都会与隐形眼镜产生摩擦,进而加大对眼角膜的损伤。而糖尿病患者处于高糖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下,糖尿病患者眼底的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极易产生病变,眼角膜也会比普通人更加容易受到损伤,并且,糖尿病患者自身较低的抵抗力也使眼角膜感染的概率大大提高。因此,糖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各自的正常值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方法 分别用OCT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45例(90只眼)正常人的CCT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仪器测得的角膜厚度的正常值,及不同仪器间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OCT测得的角膜厚度正常值为(542.43±35.27) μ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得的正常值是(521.08±34.2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呈正相关(r=0.954,P<0.01).结论 不同机器测量得到的CCT正常值不同,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时要特别注意,最好每个型号的仪器都设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对角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12只兔(24眼)被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行羊膜移植的左眼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VEGF蛋白的表达,宏观测量新生血管长度及生长速度,显微镜下微血管计数方法研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抑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眼角膜的VEGF蛋白表达下降,新生血管生长速度变慢,微血管数量减少(P<0.01),VEGF主要表达在角膜受损区的炎性细胞胞浆内,其出现时间及位置与角膜新生血管一致,结论VEGF是一种重要的角膜内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平行;羊膜移植可抑制碱烧伤角膜内VEGF的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座滴试样比接触面积法研究Cu-Cr合金与柔性石墨和炭片的润湿性,Cr含量愈高,座滴与炭石墨材料的比接触面积愈大,接触角愈小。  相似文献   

12.
测定增效磷与氰戊菊酯、敌敌畏混用对褐稻虱和菜蚜的增效作用以及对其他几种害虫的增效比值结果表明,混剂对褐稻虱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3.85mg/kg,比单剂氰戊菊酯、敌敌畏和增效磷的触杀毒力分别高6.35倍、2.56倍和1.86倍,共毒系数为239.75,大于200有明显增效作用。混剂对菜蚜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10mg/kg,比单剂氰戊菊酯、敌敌畏和增效磷的触杀毒力分别高0.5倍、4.2倍和32.5倍,共毒系数为271.35,亦有明显增效作用。加有增效磷的混剂对棉蚜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30.99mg/kg,比不加增效磷混剂的增效比值高1.7倍;对棉红叶螨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46.57mg/kg,增效比值为1.7倍;对玉米螟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116.50mg/kg,增效比值为2.0倍;对粘虫处理24h的触杀毒力LC50值为24.81mg/kg,增效比值为1.3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应用Sylvatest-Duo超声波测量装置进行木材质量和缺陷检测的精度,研究了该装置的探针与木材接触方式(探针触式)及其计示压强对木材中超声波传播速度和信号能量衰减幅度的影响,确定了测量过程中宜采用的最佳探针触式和最佳计示压强。以美国红松Pinus resinosa的小规格试样材(25.4 mm × 25.4 mm × 407.0 mm)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经SPSS统计分析中多元检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探针触式对超声波测量结果影响显著(P值为0.000),探针-木材的“持续性接触”比“非持续性接触”测量偏差小,检测效果稳定;在探针“持续性接触”方式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信号能量衰减幅度随着计示压强增大而增加,在计示压强为275.8 kPa(40 psi)时,两者趋于稳定。因此,建议在应用Slyvatest-Duo进行木材超声波测量过程中,宜保持探针与木材持续性接触,同时采用275.8 kPa的计示压强,可达到最优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阿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的毒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点滴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的接触毒性 ,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机率值分析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对台湾乳白蚁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其半致死剂量为 0 0 31 2μg·头-1,明显低于氯丹的半致死剂量 ,且对环境无污染 ,是一种较理想的白蚁防治药剂。表 1参 5  相似文献   

15.
试验了十二烷基苯磺酸、OP - 1 5、AES 3种表面活性剂和其复配后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变化情况 ,通过表面张力法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 ,根据CMC值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并按一定浓度添加到百草枯药液中 ,对其进行田间除草试验。结果表明 :OP - 1 5分别与十二烷基苯磺酸和AES复配后对百草枯增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红蓼提取物对桃蚜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红蓼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桃蚜的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氯仿、石油醚和水四种提取物对桃蚜没有明显的触杀和内吸杀虫活性,只有甲醇提取物对桃蚜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且随着浓度梯度的增加,拒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改善木材表面润湿性可显著提高其胶合性能,进而提高木质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对柚木木材进行了表面处理,通过测量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液体接触角及计算表面自由能来评价表面润湿性改善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件距反应腔120mm时处理效果略好于试件距反应腔80mm时的效果,短时间微波等离子处理即可降低柚木表面接触角,提高表面自由能。反应距离为120mm,由水作为试液所测的接触角降幅最高可达74%。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开发艾草源绿色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制备艾草乙醇提取液,研究艾草提取液对果蝇的驱避作用、触杀作用、熏蒸作用。[结果]艾草的乙醇提取液对果蝇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其效果增强。试虫点滴艾草提取液后有明显的中毒反应,先是多动不安,之后逐渐停止活动,且取食量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艾草提取液对果蝇的触杀效果增强。熏蒸过程中试虫很快出现中毒症状,不断抖动翅膀和爬动,逐渐停止活动,最后死亡。[结论]艾草对果蝇具有较强的驱避、触杀、熏蒸作用,且无毒、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可以用来开发绿色农药。  相似文献   

19.
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及杀螨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观察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并测定其对朱砂叶螨神经系统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24 h的触杀LC50值为1.24 mg/mL;中毒试螨表现出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如兴奋、痉挛等。在活体和离体试验中,东莨菪素均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研究还发现东莨菪素会引起试螨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可能是东莨菪素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引起。据此推测东莨菪素对朱砂叶螨可能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0.
液滴体积对水稻叶面接触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角是衡量液滴在水稻叶片上润湿展布效果和滞留能力的主要指标,为了准确测量液滴在水稻叶片表面上接触角(θ)大小,研究了液滴体积对水稻叶面接触角的影响。通过试验测量不同液滴体积下的水稻叶面接触角、液滴高度(h)和液滴接触面直径(d),分析接触角随液滴体积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液滴体积对4种被测水稻叶面接触角均有显著性影响。在液滴体积上升的初期(1.0~7.5 μL),液滴高度随液滴体积变化的速率(h'v)与液滴接触面直径随液滴体积变化的速率(d'v)的比值h'v/d'v>h/d,水稻叶面接触角增大;在液滴体积继续上升的后期(7.5~20.0 μL),当h'v/d'vh/d时,水稻叶面接触角基本不变,当h'v/d'v<h/d时,水稻叶面接触角略微减小,最后接触角趋于稳定。由此得出,液滴体积对水稻叶面接触角有显著影响,且接触角的变化趋势与液滴高度和接触面直径及二者的增长速率密切相关。最后还提出了水稻叶面接触角试验统一使用的液滴体积应大于水稻叶面最大接触角所对应的体积,且最好控制在7.5~20.0 μL,水稻叶面最大接触角在液滴体积7.5~10.0 μL、首次h'v/d'vh/d时近似测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