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应用筛选的20对SSR引物对两系杂交稻的24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进行PCR扩增,获得2对能鉴别籼粳类型的特异引物RM125和RM322.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32个材料被分为籼粳两大类群.在籼稻群内,不育系培矮64S单独成为一个分支,7个安农S衍生的不育系与恢复系余红1号聚为一个亚类群,5个籼稻恢复系有3个聚类在一起,另外2个分散在不育系中间;在粳稻群内,不育系HN5S单独成为一个分支,3个粳稻恢复系聚为一类,与粳稻不育系区分开.比较5个籼型恢复系与培矮64S之间的遗传距离,"9311"与培矮64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说明两优培九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与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大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两系杂交稻"广两优7203"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引物进行了筛选,对种子纯度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24对SSR引物中有1对引物(RM224)在广两优7203及其双亲之间表现为稳定的共显性且能将杂交种及其亲本完全区分开。利用筛选的引物RM224对广两优7203的种子进行纯度鉴定,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两系杂交稻"广两优7203"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引物进行了筛选,对种子纯度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24对SSR引物中有1对引物(RM224)在广两优7203及其双亲之间表现为稳定的共显性且能将杂交种及其亲本完全区分开。利用筛选的引物RM224对广两优7203的种子进行纯度鉴定,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标记鉴别两系杂交稻鄂粳杂1号的真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鄂粳杂 1号及其双亲筛选了 10 0对SSR引物 ,筛选到的 5对特异引物能在鄂粳杂 1号中扩增出杂合带 ,并利用其中 2对引物对某县种子管理站送检的 2份鄂粳杂 1号样品进行了真伪鉴定。结果表明 ,2份样品与真的鄂粳杂 1号用这 2对引物扩增的DNA带型完全不同 ,可判定送检的鄂粳杂 1号样品是假冒的鄂粳杂 1号种子  相似文献   

5.
6.
两系杂交稻     
<正> 1973年湖北省石明松先生在粳稻农垦85中找到不育稻株,研究发现这种不育株在长日高温条件下为不育,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为可育,他进一步提出了一系两用的设想:在不  相似文献   

7.
利用SSR标记检测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种子的纯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双亲的DNA为模板,采用294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在亲本中有多态、杂种中能表现共显性的引物,试图在分子水平上区分两优培九杂交种子及其母本培矮64S低温自交结实的种子.结果表明,有26对SSR引物在双亲中表现多态性,其中12对引物能在F1表现明显的共显性.选择扩增条带清晰、PCR产物的分子量差异明显的6对引物进行二重PCR扩增试验,发现66号和175号两对SSR引物组合后,在F1中扩增得到6条电泳迁移率明显不同的条带(其中2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可以很清楚地区分两优培九杂种种子中混入的母本自交种子.进一步对两优培九南繁鉴定田中常见的几种类型杂株,用66号和175号两对SSR引物进行二重PCR扩增,未发现与两优培九杂种一样的谱带类型.由此建立了两优培九种子纯度的分子鉴定体系,应用该体系可在5~7 d内完成未知样品的检测,准确率在99.9%以上.  相似文献   

8.
9.
左生力 《福建农业学报》2016,(12):1299-1307
以5个新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培矮64S为母本,6个新育成的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II设计配制36个组合,对生育期、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遗传均受到亲本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且加性效应的作用均大于非加性效应。株高、单株有效穗和每穗总粒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均与组合单株重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52,但一般配合力总效应与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之间相互独立,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育系中,福龙S3和福龙S8是2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福龙S2单株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一般,但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最大,通过广泛测配和筛选,仍可获得强优势组合,同时,福龙S2也是一个提高千粒重的优良亲本。福龙S9在播始历期、穗长和每穗实粒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最好。福龙S12是一个很好的矮化株高的供体亲本;龙恢1031和龙恢3381在所有恢复系中的综合表现最好,是2个理想的恢复系。龙恢611在选育早熟、抗倒伏、大穗型品种时是一个不错的亲本。龙恢36在穗长和每穗总粒两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突出。龙恢339可作为大粒型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0.
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个杂交组合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在北方粳稻区有一定的杂种优势,9个主要经济性状平均值均大于大值亲本和对照品种。其中单株分蘖,穗粒数,千粒重,谷草比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相关分析证实,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正相关,达显著,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6个水稻杂交组合与其亲本的SSR标记多态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40对SSR引物对6个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的幼苗进行了SSR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位点RM224能够鉴别所有试验品种的F1及其亲本;Ⅱ优084和丰两优1号的F1及其双亲各有3对SSR引物可以区分;两优培九F1及其双亲有4对SSR引物可以区分。用位点RM224的引物对1份人为掺杂的两优培九F1样品进行了鉴定,试验结果与样本混合比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水稻6个异交相关性状的SSR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核心种质和栽培品种中选取95个品种构成品种总群体,调查该群体6个异交相关性状。选用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93个SSR标记对这95个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TASSEL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对标记与性状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发掘有利等位变异和相应载体品种。结果表明:品种总群体中6个异交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62.9%。共检测到22个与异交性状相关联的SSR分子标记,其中8个与剑叶角度相关联,2个与花丝长度相关联,4个与花药长度相关联,1个与柱头长度相关联,3个与柱头外露率相关联,9个与开颖角度相关联。发掘了一批携有优良等位变异且效应值较大的载体品种。携有RM480-197 bp和RM535-170 bp条带的‘无芒早稻’分别对增加剑叶角度和花丝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311-162bp条带的‘敲冰黄’对增加花药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498-187 bp条带的‘滇屯502选早’对增加柱头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206-150 bp条带的‘徐稻5号’对提高柱头外露率效应最大。携有RM311-159 bp条带的‘小白野稻’对增加开颖角度效应最大。这些有利等位变异及其载体品种可用作水稻异交性状遗传改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胚乳贮藏蛋白性多态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提取62份杂交籼稻三系和F1胚乳贮藏蛋白中总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样品,用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3类样品中谷蛋白的多态性最高,醇溶蛋白最弱,保持系和不育系的谱带相同。根据双亲和F1的谷蛋白谱带特征,可以试用于样品(组合)的真实性和纯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不同年代广泛应用的野败型杂交水稻9个恢复系和9个不育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且在不育系与恢复系间〉恢复系内〉不育系内,较大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原因;(2)与前期恢复系相比,虽然后期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没有显著增加,但选育出了以明恢63等为代表的遗传差异大的恢复系,这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杂交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提供了基础;(3)不育系内的遗传差异后期并没有扩大,是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杂交水稻产量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增加不育系的遗传差异十分必要;(4)不同年代亲本的分子标记遗传差异变化与杂交水稻产量变化相关,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差异可为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R标记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2)现代育成品种群体检测到的等位片段数、位点PIC值、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品种间遗传距离均比地方品种群体相应值小,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现代育成品种。(3)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地方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可以明确区分开来。【结论】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现代育成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可用以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S-a, S-b and S-c are three loci for F1 pollen sterility in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Taichung 65 (T65) is all Sj/Sj at these three loci, while its F1 pollen sterile near-isogenic lines, TISL2 (S-b), TISL4 (S-a) and TISL5 (S-c) is Si/Si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sterility locus. Using SSR molecular marker to detect the segregation of the allele Si and Sj in pollen calli population induced from different hybrid F1, which have different pollen sterility locus, showed that the segregation of allele Si and Sj was distorted. The distorted direction of pollen calli population in vitro was not the same as F2 population in vivo. The quantities of pollen callus carrying Sj were much more than that of carrying Si at S-a and S-c locus, the ratio of Si and Sj were 1:4.81 and 1:1.96 respectively. But the opposite tendency was observed at S-b locus, the ratio of Si and Sj being 1:0.35. At the same time, all these results were undisturbed by either culture medium or culture period.  相似文献   

17.
用5对与香味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对广西种植的香稻、非香地方籼型栽培稻、非香地方粳型栽培稻以及南亚香稻UPRB系列、UPRH系列、B系列共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个居群在第8染色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南亚香稻B系列居群的最大;聚类表明,南亚香稻居群与广西水稻居群(包括香稻与非香稻居群)各自聚为一类,说明南亚香稻与广西水稻种质在第8染色体上存在遗传差异,证明了南亚香稻类群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对水稻4个异交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开颖角度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第 12 染色体的C1069-R1709和R270-G2140区间,共解释性状变异的18.51%,2个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柱头外露率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 3 染色体的C63-C563区间,解释性状变异的15.99%,增效等位基因来自Kasalath.单花开花历时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9染色体的G385-R2272区间,解释性状变异的10.75%,增效等位基因来自Kasalath.包颈长检测到3个QTL,分别位于第3染色体的C136-R250、第5染色体的R521-C1230和第10染色体的R2194-R1629区间,共解释性状变异的39.40%,qPEL-5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qPEL-3和qPEL-10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Kasalath.  相似文献   

19.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 4个两系不育系和 13个恢复系为亲本 ,采用 p×q不完全双列杂交 (NCⅡ )模式分析 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除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粒重主要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外 ,其余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 ;交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明显大于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 ,不育系 30 87S、蜀光 6 12S和恢复系籼 10 0 38、C4 18、轮回 4 2 2、南京 16等亲本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