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三排一排:在水稻分蘖临界期到倒二叶露尖期(抽穗前20天),应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生长。禾苗长势旺,叶色深绿的田块以及肥田、冷浸田要重晒,促其叶色褪淡;禾苗生长较差的田块以及瘦田,地下水位低的田块应进行多次轻晒,晒露结合,程度以田间不陷脚为好。  相似文献   

2.
<正>1.科学晒田,合理控苗晚稻晒田往往与病虫防治相矛盾,要充分利用病虫防治的间隙时间进行反复多次晒田,以达到控制有效穗和无效分蘖,促进禾苗向生殖生长转化的目的。2.后期巧施壮籽肥施用壮籽肥时要注意3点:一是看禾苗长势施肥。如苗架前中期生长好,到抽穗期表现叶色退淡,追施壮籽肥增产显著。二是施用速效氮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南方双季晚稻即将进入孕穗期。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长江流域汛期雨量总体偏多,秋季可能出现大范围低温阴雨天气,寒露风与病虫危害叠加出现风险增大。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商提出南方双季晚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一是科学管水,促根防倒。晒田要适度,苗数过多和叶色浓绿的田块可重晒,其它田块可露田轻晒、多次晒田。复水后坚持"以润为主,以水调气,水气平衡"的原则科学管水,做到湿润  相似文献   

4.
1.科学的田间管理 1.1 合理灌溉 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初期深水灌溉,水层5cm左右,严防脱水,返青后2~3cm水层,有效分蘖前以浅为主,提高地、水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对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10天,控制无效分蘖,晒田程度达到田面发白,地面有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促进根系发育.排水晒田后,采取干、湿、干的间歇灌溉,促根保叶,养根保蘖.后期如遇到夜间气温低于17℃以下,采取深水护根,水层15cm左右,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孕穗期浅水勤灌:抽穗后浅水灌溉;黄熟期应停止浇水.  相似文献   

5.
稻田(秧田和本田)青苔既抢肥料又妨碍土壤通风透气,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水稻产量。稻田青苔防治法如下:1)往年发生青苔较重的田块,犁田时每亩施石灰50kg或草木灰100kg,以增加土壤碱性,破坏青苔生成环境。2)作秧田的冬闲田,应在冬前翻耕晒田。3)水稻生长季节撤水晒田并以浅水  相似文献   

6.
1.科学晒田,合理控苗 晚稻晒田往往与病虫防治相矛盾,所以要充分利用病虫防治的间隙时间进行反复多次晒田,以达到控制有效穗和无效分蘖,促进禾苗向生殖生长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二、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1.适期播种。最佳播种期为9月25日至10月15日,最迟不超过10月25日。2.机械直播。一是前茬管理。前茬为水稻的田块在水稻收获前10~15天排水晒田,留茬高度不超过18厘米,并将秸秆粉碎均匀还田。旱地茬口作物秸秆应粉碎均匀还田或移出田外。二是播前除草。杂草较重的田块在播前5~7天每667平方米(1亩)用10%草甘膦水剂100毫升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除草。  相似文献   

8.
水稻重要的增产措施——晒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稻晒田,也叫烤田、搁田,是一项很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10%~20%。1 晒田的作用1.1 促转化。水稻前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后期以生殖生长为主,晒田可以促进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再者,水稻生长前期以氮代谢为主,后期以碳代谢为主,晒田是控氮促碳,这也是一种转化。1.2 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晒田能增加土壤空  相似文献   

9.
去年棉花的行情较好,既可种植水稻又可种植棉花的地区,前几年种植水稻的田块.今年可能有些要改种棉田了.稻田改种棉花要高产,备耕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整地炕土,防止板结.稻田由于长期被水浸泡,土壤比较板结,通透性能不好.早春土壤温度上升较慢,棉花播种或者营养钵育苗移栽后,生长发育启动不快.因此必须抢晴天早深耕,疏松土壤;早冻晒,防除杂草:早开厢,排除积水.只有做到土松草净、深沟抬田、能排能灌,棉苗才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省水稻生产长势较好,进入6月中旬以来,光、温、水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水稻建立高产群体的关键时期,需要及时加强分类指导,加强田间管理,抓好田块平衡,为今年水稻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一、及时晒田,控制田间苗数,建立健康的高产群体当前水稻生长较好,田间苗数多数达到每亩  相似文献   

11.
答:超级稻大田田间水分管理一般原则是“好气灌溉,发根促蘖”。前期要求做到浅水插植活兜苗),薄露发根促蘖。倒2叶龄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以协调根系对水分和空气的需求,直至成熟。当茎蘖数达到每667平方米16万苗时开始晒田。晒田应视苗情分多次进行。每次不要晒得过重,以泥土表层发硬(俗称“木皮”)、叶色褪淡时即开始复水。复水后叶色浓绿又开始晒田。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晒田。通过晒田,每667平方米最高苗控制在25万苗左右。直至收获,稻田都不宜长时间脱水。(待续)尹丽辉超级稻推广问答(4) 超级稻群体多大时可以开始控苗@尹丽辉…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在永胜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试验区测产每公顷均增产1 500 kg左右。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中有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就是晒田。晒田不仅可以提高植株抗性,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地温,促进新根生长,杀灭青苔、浮萍,而且有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衣包草)等多方面的作用。然而很多农户知道晒田的作用却往往不知道具体什么时间晒田效果最好。如何确定晒田时间和程度,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早衰,是指水稻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叶片未老先衰,叶色呈棕褐色,叶片顶端出现污白色的枯死状态,叶片薄而弯曲,根系生长衰弱,甚至还有少数黑根发生。造成水稻早衰的因素很多,除了病虫害外,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后期断水过早,致使光合作用减弱,或者灌水过深,引起土壤通透性不良,导致叶片提前衰老;二是养分不足;三是密度过大;四是在高温下呼吸作用过旺。防治水稻早衰的办法是:1.搞好水稻用水管理,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正常天气,抽穗扬花及灌浆期要保持浅水层。对于土质黏重、通气性差的田块,一般宜采用间隙灌溉,即灌一次浅水,2~3天自然落干,湿润1~…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色变化与氮素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明确水稻叶色变化与氮素吸收的关系。【方法】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植株的叶色黑黄动态变化及氮素吸收速率进行研究。【结果】水稻植株在整个生育期存在着明显的叶色和氮素吸收变化。吸氮速率高峰分别出现在刚移栽后、抽穗前20 d左右和抽穗开花期,低谷分别出现在拔节前和抽穗前10 d左右。水稻氮素吸收速率与其后2周的叶色SPAD值密切相关。【结论】水稻地上部叶色的黑黄动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根系吸收氮素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化主要受制于其自身内在节奏所制约的生物学节律。在氮素浓度恒定的条件下,水稻的叶色和氮素吸收速率亦受其生物学规律所制约。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两病三虫是指稻瘟病、纹枯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赤斑黑沫蝉,它们对水稻的危害较大,应重视防治。水稻稻瘟病: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致导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三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孽盛期和抽穗齐穗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稻瘟病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抗病品种。(2)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晒田。(3)  相似文献   

16.
10月农事     
灌浆结实期应围绕争粒重、防早衰重点抓好肥水管理。对抽穗后叶色较淡的禾苗每667平方米大田补施尿素2~2.5千克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管水应掌握干干湿湿的原则.一般只灌跑马水。灌浆期间适当增加灌水次数,以湿为主,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断水时间以收割前一星期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前茬种植大球盖菇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九优2117为供试水稻品种,在相邻田块开展了种菇处理与未种菇处理的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田种菇后,秧苗前期生长缓慢,分蘖数减少,且出现部分秧苗黄化致死现象,但分蘖中期以后水稻生长十分旺盛,植株呈深绿色,最终长势明显超过未种菇田块;同时,水稻经济性状明显优...  相似文献   

18.
一、排水晒田的好处1.排水晒田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还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2.排水晒田供氧旺盛、促进水稻根系活力,加快根系生长速度,可以提高根系的质量,扩大根系的活动范围,增进根的吸收能力。3.排水晒田后叶色由青绿变成淡绿或黄绿,株型由披散变为挺直,分蘖受到抑制,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和光照条件,增加强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茎秆粗壮,抗倒性能增强。控制无效分蘖。4.排水晒田后有利于水稻通风透光,增强抗逆性,提高抗稻瘟病的能力。5.排水晒田后植株生长量足,功能叶片不早衰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常熟地区1999年单季晚稻二代二化螟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大量发生,田块被害率达100%.每块田一般枯白穗粒为50~60%,轻的为30~40%,严重的高达80%以上.造成常熟水稻生产史上连续几年丰产后罕见的大减产,产量减收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从带水整田、湿润育秧、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足水养胎、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割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高产的科学管水技术,以期对水源充足的传统水稻栽培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