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泽永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0,(4)
由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花生病毒检测和鉴定技术培训班于1990年10月15—26日在武昌开班,该培训班讲授花生病毒检测和鉴定技术,重点传授酶联免疫血清试验(ELISA)中应用青霉素酶系统、蛋白质A包被以及点免疫(DIBA)等八十年代先进植物病毒检测技术。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所豆科病毒室主任、高级植物病毒专家D.V.R.Reddy博士亲临培训班讲授试验原理、传授试验技术。学习期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子分级播种,可使花生出苗整齐一致,避免大苗欺小苗,壮苗压弱苗,达到均衡增产的目的。各地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都证明;花生种子分级播种比不分级的增产10%左右。但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人工挑选的方法,既费工,分级质量也差。花生种子水漂法分级不仅简便易行,且划分的等级精确、科学。一、水漂法处理花生种子分级原理水漂法是根据花生种子在水中的存在状态来划分的。花生是连续开花连续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花生主要产区广东、湖北两省的花生青枯病病株的荚果种子中分离出了花生青枯病菌,病株种子带菌率为5%。采用人工接种花生种子的方法证明花生种子所带病菌的存活力与其含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种子含水量下降时,病菌的生存力也随之降低。当花生种子含水量降到8.9%时青枯病菌失去了在花生体内的生存能力。表明在播种时花生种子含水量在8.9%以上,则病菌在种子体内仍可存活,并有传播病害的能力。若在花生收获后使含水量控制在8.9%以下,有可能防止带菌种子对青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关于花生种子发芽和出苗过程的植物学和栽培学研究极多。但都是以剥除果壳的种子为材料。而采用荚果(以下用带壳种子)的栽培试验和有关发芽和出苗的研究极少。作者从节省剥壳用工的观点出发,进行了带壳种子的田间试验,发现带壳种子出苗率低,主要是双仁果只有一粒种子出苗的“单株出苗”现象引起的,且因条件不同,发生频率差异较大。据此,又在各种条件下进行了重复试验,研究了其发生机理。本文着重报道带壳花生种子和荚果的出苗过程与地下结实性及种子休眠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花生栽培种,认为有两个性状各异的亚种,即密枝亚种(ssp hypogaea)和疏枝亚种(ssp fastigiata)(Gregory,1968).前者包括弗吉尼亚类型,而后者又分为两个变种:珠豆变种(Vulgaris)(西班牙类型);和疏枝变种(fastigiata)(瓦棱西亚类型).西班牙类型只有丛生型,而弗吉尼亚和瓦棱西亚类型包括 丛生和匍匐两种类型。西班牙类型在印度广为栽培,而弗吉尼亚类型在美国广为栽培。种质搜集的利用,取决于对可利用的遗传多样性的了解及其范围。有关花生变异性的报导,多限于营养体方面,而在荚果性状方面则属有限。本文对某些荚果和种子性状的多样性以及至开花的日数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秋植花生缺苗严重,一般达15~30%,严重的竟达50%以上,这极大妨碍了花生产量的提高。为此,解决秋植花生缺苗障碍是当前花生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长期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得知,种子生活力弱是导致缺苗的主要原因。由于秋植花生用种是来源于当年春植花生收获的种子,春植收后晒种正是盛夏高温,太阳猛烈,种胚会被灼伤,同时又是台风雨和雷阵雨的季节,晒场上荚果常遇雨淋或未晒透时堆积过久,均易降低种子生活力,据 相似文献
7.
前言 种子蛋白质电泳谱带分析对于从分子水平上确定物种的遗传同源性及解决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已成为一项实用技术。在花生属的花生区组中,各个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已从形态学、植物地理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方面作过许多探索。这些研究主要揭示了大多数二倍体种都有一个共同的A染色体组,而A.atizocoi则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即B染色体组。A、B染色体组都是同源的,并共同构成四倍体栽培种A.hypogaea。染色体的组型分析以及栽培 相似文献
8.
9.
花生种子老化与种子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种子活力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逆能力及产量形成密切相关,高活力种子是花生获得高产的前提。合理加工是提高花生种子活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老化花生种子的形态及生理特性种子活力对种子发芽、出苗及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从遗传因素、温度、水分、外源化学投入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花生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花生种子加工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研发和引进快速种子活力检测技术;②研究包衣条件下保持种子活力的贮藏条件;③研究适合我国品种特性的种子精深加工技术;④研发复合型多功能种衣剂。 相似文献
10.
11.
花生种子大小和重量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娘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7,(3)
花生种仁的大小及重量对出苗速度及出苗率、幼苗的生长和发育、植株的花芽分化和成花率以及荚果产量等有很大的影响。大粒优质种仁可提高出苗速度2~5d及出苗率3%~5%,植株生长健壮,花芽分化增多,成花率高,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生品种闽花5号各发育时期的种子为材料分离m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fiⅠ酶切。将经过分级分离得到的cDNA连接到质粒载体pDNR-LIB,成功构建花生种子全长cDNA文库。将所得到初级文库扩增后进行保存,检测扩增文库滴度为1.7×109cfu/mL。PCR鉴定重组子,发现重组率接近100%,插入片段集中分布在0.5~2.0 kb。插入片段的平均大小在1000 bp左右,这说明该文库既可以满足低丰度基因的筛选,也可保证获得全长cDNA。 相似文献
13.
14.
朱孔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3,(2)
提高花生产量除了依靠改善花生生长的外部环境条件、更新品种等途径以外,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增强花生的生理活性,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经济系数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途径之一,并已引起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据外地介绍,用静电处理粮食作物种子可增产,在花生 相似文献
15.
孙文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5,(1)
水源法是根据花生种子在水中漂浮状态来划分等级的.先将内果皮褐色、深灰、黑白相间或黑色的一组种子放人水中,上浮的是完全成熟的一级种,下沉的是基本成效的二级种.再将另一组内果皮为白色的放人水中,下沉的为具有发芽力但成熟不好的三级种,上浮的是有皱纹的秕粒,不做种用。 相似文献
16.
王润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5,(3)
花生播种后,尤其春播田中,常有烂种、烂芽、甚至不出苗的现象。在贮藏期间,常有发霉变质,甚至不堪食用,降低了商品价值。为弄清这些原因,除了从栽培管理方面考虑外,应从种子携带真菌的种类考虑,以求切实的防治措施。因此,自1983年我们对种子携带 相似文献
17.
花生种子大小和形状对出苗和幼苗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花生品种的饱满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在幼苗3叶期和6叶期不同幼苗生长阶段研究种子大小(重量)、形状(长、宽、长/宽比)等特性与出苗速率及幼苗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大小、形状影响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①花生种子质量愈大且种形愈长,其出苗后残留于子叶中的物质能量愈多,幼苗地上部鲜重较小;种子质量较小时,其长、宽、厚等性状与幼苗生长无明显相关关系,但种子质量和长/宽比显著影响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适中质量的种子其长、宽、质量和长/宽比均明显促进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且其种子长度和质量与残留物间呈显著相关关系。②中等质量的种子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很小,且适中的长/宽比明显促进种子萌发时物质的运转和幼苗的生长。③较长粒型花生种子其长度与子叶残留物呈极显著正相关,宽度与子叶残留物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地上部生长无显著相关关系;中等长度和较短粒型的种子的质量明显利于幼苗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花生对土壤中的镉(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我国花生Cd超标现象局部地区较为严重,Mn、Zn离子可通过拮抗作用降低作物对Cd的吸收,本研究探究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对花生Cd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花生产地土壤Cd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首先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筛选出3个锰(Mn)和锌(Zn)较适宜的包衣剂浓度,再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降镉效果最优的Mn和Zn包衣剂浓度,并探究了Mn肥和Zn肥种子包衣对Cd污染土壤上花生富集转运Cd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Mn肥、Zn肥种子包衣处理不会影响种子发芽率且可以促进根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明显抑制种子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n肥和Zn肥种子包衣剂中,3%锰肥包衣剂(Mn3)和2%锌肥包衣剂(Zn2)包衣处理籽粒降镉效果最显著,降镉率分别达到19.0%和24.1%,其中Zn2降镉效果更优。与对照相比,Mn3和Zn2处理根系Cd富集系数均显著降低,根向茎叶Cd转运能力明显增加,茎叶向籽粒Cd转运系数呈下降趋势,根系向籽粒Cd转运系数则无明显变化。Mn3和Zn2处理花生植株总Cd吸收量相比对照分别下降了9.18%和13.6%,... 相似文献
19.
凡具有生活力的花生种子,其萌发时,均需要适量的水分。在其萌发过程中,种子的需水量和吸水速度,类型间是否表现一致不甚清楚。本试验与在探索不同类型花生种子萌发的最适宜需水量及各自的吸水速度,为花生全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花育36号’ב高油613’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试验材料,考察2个环境下(E1、E2)RIL群体种子长宽比表型数据,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离分析方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E1环境下花生种子长宽比符合B_1_8模型(即2对存在重叠作用的独立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间互作效应为-0.19,主基因遗传率为89.86%;E2环境花生种子长宽比符合B_1_7模型(即2对存在互补作用的独立主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间互作效应为-0.22,主基因遗传率为92.04%。通过对多态性SSR标记筛选和相关性分析,发现标记AGGS1325在2个环境下均与种子长宽比显著性相关。本研究将为深入开展花生粒型分子机制研究和推进花生外观品质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