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荣军 《植物保护》1989,15(4):52-52
在1983—1985年小区试验和小面积推广基础上,筛选出草甘膦与莠去津混用防除果园杂草的方法。1987年6月9—13日,在全场成龄果园施用,苹果650亩,梨450亩,采用树盘内施药,行间中耕的方式,实际施药面积约700亩。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索杜邦巨星对我市麦田杂草的防除作用,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今年我们进行了巨星防除麦田杂草试验示范,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 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设75%巨星干悬浮剂 lg/亩、1.25g/亩(美国杜邦公司产品)、72%2,4—D丁酯乳油75g/亩、不施药对照共4个处理,小区面积133.4m~2重复3次,随机排列。另有示范面积6.7hm~2。施药前调查麦田杂草种类和各类杂草数量,小麦拔节初期,用工农—16型喷雾,按每亩用药量加水15kg 施药,药  相似文献   

3.
在较低温度下,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的效果不甚理想。试验证明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能增强病毒侵染力。经较大面积示范,亩施颗粒体病毒100毫克加杀虫双10毫升,防效可达83.2~93.5%,显著高于单用。  相似文献   

4.
麦田蚜茧蜂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江 《植物保护》1985,11(2):50-50
从1978至1983年对麦田蚜茧蜂的保护利用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占78.2%、烟蚜茧蜂(A.gifuensis Ashmead)占17.9%、阿维蚜茧蜂占1.3%、麦蚜茧蜂占2.1%。 1978年以来我市播种小麦面积累计221.95万亩,保护利用蚜茧蜂的面积161.38万亩,占麦田面积的72.7%。1978、79、81年的利用面积均在30万亩以上;1983年27.8万亩麦田全部利用,减少用药1—2遍,每亩节约农药费0.5—1元。增加了自然界天敌总数,减轻了环境污染。1981年5月中旬城关公社有些地块麦蚜发生较重,要求3天内  相似文献   

5.
1928—1983年公开发表的植物病毒调查研究论文和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植物病理学会及有关专业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已报道的我国植物病毒79种,类病毒4种,类立克次氏体(RLO)1种,类菌原体(MLO)所致病害18种。79种病毒中只有30种是经过生物学、电镜观察形态、制备了抗血清并进行血清学鉴定工作的,仅占已报道病毒的37.9%,其余49种病毒只是作了生物鉴定和电镜观察。此79种病毒中有45种属于16个病毒组,另34种属于尚未列入分类组群的病毒。  相似文献   

6.
1981—1984年省植保站组织了9个单位对水稻纹枯病较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经早、晚稻45个品种,88.847亩稻田,分别测定了各级发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并确定防治指标及防治适期。药剂防治示范面积达636275亩。  相似文献   

7.
常荣振 《植物保护》1963,1(2):69-69
近几年来,各地防治粘虫大都使用DDT或DDT与666混合剂,效果很好。为了寻求更多的有效药剂,曾以天津农药厂(1962年)试制的4%及2.5%敌百虫粉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及室内效果测定。 田间药剂试验:在春谷田进行,用4%和2.5%敌百虫粉、5%DDT粉,每亩合3斤及对照区,重复两次,小区面积0.235亩,各药粉均以稀纱布袋抖撒,1962年8月10日下午4—6时施药。当时粘虫孵化率为75—84%,幼虫多为1—2龄,防治效果如表1:  相似文献   

8.
王才土 《植物保护》1985,11(2):19-19
作者于1982年进行了二化螟不同卵块密度的为害、损失试验,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简报如下,供参考。 试验方法 小区处理 种早、晚稻各一坵,分别作一、三代为害、损失试验。小区面积0.02亩,早稻每小区540丛,每丛8—10株。晚稻每小区384丛,每丛4—5株。小区卵量分别0、1、2、4、8、16块,相当于每亩卵量是:0、50、100、200、400、800块,重复六次,随  相似文献   

9.
樊护民 《植物保护》1989,15(4):59-60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原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Pam)Dousan。往年发病率不到1%,且与病毒、霜霉、软腐等病并发,为害不严重。1988年我县有大白菜约2.5万亩,发棵期1.1万亩感染黑腐病,死苗率在35.5—58.9%,重病地块达80.2%,翻种面积达15%,病株轻者半瘫,重者根茎黑腐,全株萎蔫死亡。  相似文献   

10.
对氨基苯磺酸是目前防锈药剂中较好的一种,但受溶解度限制,影响施药技术。为此,我们于1964年在山东郯城工作时试用粉剂施药进行对比,初步看出对氨基苯磺酸粉剂有一定的效果,撒粉工效快。试验小区面积0.36亩,喷撒液剂,每区一人一械(压缩式喷雾器)需时2—2.5小时,还不算担水配药的用工。同样面积撒粉剂只需4—5分钟即可喷完。如按一人一械工作8小时种,喷雾只能完成1.2—1.5亩;喷粉可达到35—43亩,提高工效30倍。 试验设计,有以下几个处理: 1.对氨基苯磺酸液剂。浓度0.8%,每亩喷药  相似文献   

11.
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是发展柑桔生产的适宜区。现在本市两县(荣县、富顺)三区(沿滩、大安、贡井)种植柑桔1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4万亩。矢尖蚧(Unaspisyanonensis)为本地柑桔重要害虫之一。1986年全市发生3.21万亩,占投产面积的80.25%,造成柑桔产量损失4012吨。为搞好此虫的测报和防治,成立课题组,自1987—1990年进行了研究。一、矢尖蚧发生调查通过1987—1990年,在4个点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龚汉生 《植物保护》1986,12(6):37-38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历年植棉面积800万亩左右。1963年以前,有3个县零星发生棉花枯黄萎病,1964年从美国引进带病的光叶棉种,造成棉花枯、黄萎病在我省迅速传播蔓延,1965年调查,有29个县的棉区发病,面积2.3万亩,到1980年传播到36个县42万亩,1982年发病79万亩,1984年71万亩。  相似文献   

13.
永善县是云南省、昭通地区马铃薯癌肿病发病中心之一。70年代初就有零星发生,1984年达到高峰,该年全县发生112个乡,面积达8683亩,损失率在30%左右。近几年通过推广优良抗癌马铃薯品种,品比4号,77—克实单选一号,4043—①,马铃薯癌肿发生面积逐步减少,1985年发生面积为6467亩,1986年为3054亩,1987年为2893亩。马铃薯癌肿发生最早最严重的马楠区,1987年基本上全部种植了抗癌品种,亩产量平均在2000kg 以上,较当地感  相似文献   

14.
1963年,我局与安阳县安丰公社农技站,在该社北李庄大队,进行甲拌磷处理棉种防治棉蚜试验,防治面积176亩,获得了良好效果。 1964年在这个基础上,全专区安阳、汤阴等12个县市的集中棉区,又进行重点试用和较大面积的示范,示范面积达21万亩,效果显著。现将两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使用药剂:用45—50%和70—75%甲拌磷乳剂,为天津农药厂产品,已存放五、六年。据天津市农药厂测定,略有沉淀现象,药效比对照减低6.5%,瓶底沉淀多些的药效减低27%。  相似文献   

15.
1984年8月2日,我县在黄口乡西河村,用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微生物实验工厂生产的苏云金杆菌(B.t)乳剂,进行了防治三代棉铃虫大田小区药效试验。 该项试验4个处理,2次重复,共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0.1亩,各处理是:B.t乳剂200、250和300倍液,喷清水作对照,田间小区其它因素相同。每处理定点定株调查百头棉铃虫幼虫。8月2—4日为卵盛孵期,喷药时间8月2日,喷药液量每小区10斤。喷药1天后各处理无死虫,喷药后3、5、7、9各天检查,200和250倍液的死亡率都是100%,3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94.9、96.8、100、和100%。因而肯  相似文献   

16.
杀草丹也叫稻草完,为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内吸选择性除草剂,化学名称为S—(4—氯苄基)—N,N—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化学结构式: 79年我省从日本进口杀草丹乳剂在全省国营农场和部分公社开始试用,并分别在武进,建湖、吴县越溪、国营黄海农场等单位的早、中、晚稻秧田、小苗移栽田,直播田上进行田间试验,并分别在盐城秦南,武进青龙进行面积较大的中间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但是在小麦、青稞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危险性病毒病害,严重威协小麦和青稞的生产。据了解,此病于1977年在穷结县白纳公社,桑日县吉荣公社的部分生产队首先发现,发病面积不足千亩。1978在在仁布、达孜县相继发生,发病面积达4,000多亩。1979年则在达孜、贡噶县,澎波、林周农场等地大发生。据这次调查不完全统计,仅上述两县和两场的部分社队发病面积达53,000多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70%。达孜县反映,1979年因病减产达200万斤;澎波农场反映,冬作物至少减收200—300万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是近年来上升的一种重要病害,过去仅在山区一季中、晚稻上偶有零星发生。近年来,特别是桂朝二号等感病品种的引进和扩大种植,发病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逐年加重。1981年赣南全区据18个县(市)统计,二季晚稻发病面积达94万多亩,1982年仅16个县(市)发病面积扩展到126万多亩,占二季晚面积的45.7%。病穗率一般4—5%,高的达15%,严重田块达78%。每个病穗有病粒3—4粒,多的达48粒,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9.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是危害芦叶的暴食性害虫之一。我县芦苇场1980年受害面积一万亩。洞庭湖畔各苇场,近年来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防治试验中,我们于1979年9月采用河北省高邑县土法生产的7216菌药,在室内对三龄幼虫进行50—100倍药液防治试验。1980年7月,又采用湖北省天门县微生物所生产的7216工业品菌药,在野外用机动喷雾器,以1:200倍药液,对4—5龄幼虫,分2次进行了80亩苇田的中间试验:  相似文献   

20.
1985—1986年,在眼子菜发生严重的小庙乡用抚顺农药厂生产的除草剂“五二扑”进行了防治眼子菜的试验与示范。小区试验面积7亩,示范180余亩。水稻品种有“桂朝2号”、“七一粳”和“科情3号”等。插秧后15—20天,眼子菜红叶刚转绿时,每亩用细土15—20公斤拌药,均匀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