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新农业》2012,(16):49
岩博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境内,地处乌蒙腹地,是典型的彝族聚居村.2000年前后,全村还处在"三不通"的状态,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1/3的村民处于温饱线以下.村里不仅没有积累,还欠着数万元的外债,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困村、落后村.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技术》2014,(4):61-61
<正>开远市灵泉办事处城干村委会白打村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村,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该村基础条件,高床养羊的产业化养殖也使得当地村民对保护环境有了新的认识。白打村是开远市西山最大的彝族村寨,全村共有206户,养羊在当地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养殖山羊最多的农户养有170只,全村共有近1500只。每养殖一只羊,一天的草料就需消耗近4千克左右。近  相似文献   

3.
燕儿坪村位于皋兰县城西南部,全村辖有1个村民小组。下设1个脱贫攻坚特别党小组,共有党员31名。总耕地面积65.67hm~2,全村设施农业面积15.33hm~2。农户经济收入以劳务输出、设施农业、养殖业和汽车运输为主。近年来,该村立足村情实际,强化支部引领,融合互助发展,积极主动作为,创新深入实施"党建+产业培育"品牌工程,使全村走上了一条"以品牌带农业、以产业促发展"的特色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4.
<正>"几年前,这个地方交通不便、地势险峻,大家都说这里是‘猴子过路流眼泪’。"刚到岔江村的时候,我就听当地老乡这么说道。但近几年来,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山区老彝寨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新路子。岔江村位于南涧县的西南角上,山脚下便是澜沧江和黑惠江的交汇处,全村596户2407人,几乎全是彝族。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贫困面极广、贫困程度极深。要么走不出去,要么不愿回来,岔江成了"老大难",大家很是发愁。  相似文献   

5.
<正>安化县仙溪镇平江村海拔1100余米,全村人口350人,2002年人平纯收入仅350元,是当地有名的特困村。全村拥有山地面积1200多公顷,自然植被丰富,具备牛羊成群放养的基本条件。2003年初,平江村委会提出了"规模养殖,科技致富"的发展思路,动员全村群众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近7年来,该村山羊饲养量已达  相似文献   

6.
正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全村失去统一的集体领导,党政组织陷入瘫痪。全村成立了6个造反派组织,其中以"河造总"派(河南省革命造反派总指挥部在基层的延伸)和二七公社下属的"602"派势力最大。各造反派组织由初期的文斗逐步发展到武斗,"河造总"派以党员、老干部为主,"602"派经常将前党支部书记王双喜等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枣庄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张建峰带领全村群众充分依托本村自然优势,走发展特色农业之路,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村调整瓜菜种植面积近533公顷,建设水泥大拱棚2700个,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在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发展道路上,走在了全镇乃至全区的前列,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科技示范村"、"全国普法先进村"、"市文明生态村"、"市先进党支部"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其本人先后获得枣庄市优秀共产党员、全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旅游产业不断被人们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作为了解彝族文化的最直接途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以确定火把节的现状评价体系权重,权重值结果为:资源价值>旅游市场>地理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的保护与传承,应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保护民间传承力量,维护以传统火把场为中心的彝族社区环境,完善凉山州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通全村委会9个村民小组的18.4km村庄道路,打开了偏僻彝乡通往山外的大门,为彝族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他鼓励彝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开发松茸等野生菌资源,改良引进新型土豆、萝卜、大白芸豆品种,实现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达580万元,人均纯收入3160元。这个被彝族农民称为致富领路人的农村基层干部,就是南华县五街镇咪嘿们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普正金。  相似文献   

10.
朱学文 《云南农业》2008,(12):37-37
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通全村委会9个村民小组的18.4km村庄道路,打开了偏僻彝乡通往山外的大门,为彝族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他鼓励彝民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开发松茸等野生菌资源,改良引进新型马铃薯、萝卜、大白芸豆品种.实现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达580万元,人均纯收入3160元。这个被彝族农民称为致富领路人的农村基层干部,就是南华县五街镇咪嘿们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普正金。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双辽市辽东街勃山村立足地域特色,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村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加快富民强村步伐。勃山村的沙壤土耕地占全村总面积的80%,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产量不稳定。经村"三委"班子多次考察、研究后,成立了惠通种植合作社、田鑫园西瓜甜瓜合作社、花生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百姓发家致富。尤其田鑫园西瓜甜瓜专业  相似文献   

12.
<正>光辉村位于农安县西北部,距离县城2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公顷,全村1200户,人口4022人。全村形成以玉米种植、畜禽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的经济格局,年产玉米1800吨,出栏畜禽30万头只,劳务输出800人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1.大力营造氛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以往光辉村的真实写照。新的班子成立后,在村书记胡海军的带领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基本情况(一)全村概况古底村委会位于平川镇东南方向,与宾川县城相距63 km,东邻平川镇的东升、得底么村委会,南与拉乌乡碧鸡村委会接壤,西邻平川镇的罗九、康宁村委会,北邻禾头村委会,全村国土面积54.6 km~2,辖13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2018年度全村共有农业家庭户1491户5138人,其中劳动力2589人,占总人口的51%,少数民族(彝族、白族、傈僳族)等人口3148人,占总人口的62%。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炎陵县龙溪乡以农村土地流转为契机,采取"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大力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积极谋划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乡域经济发展。高山黄桃产业仙坪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特色水果,2006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该村开发种植高山黄桃新品种,随后成立了仙坪高山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7户。在合作社社员的示范作用下,全村家家户户都种植黄桃。2013年,全村61户种植黄桃40公顷,新世纪梨6.7公顷,总收入270多万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技术》2006,(4):11-11
土戈寨村位于云南省元阳县新街镇西南部,地处国道晋思线287公里处,是哈尼梯田核心区,海拔1600-2070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村寨。居住着哈尼、彝族两种民族,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649户,2979人;全村有耕地1949亩,占土地面积的16.48%,人均有耕地0.63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村。由于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  相似文献   

16.
<正>孙家村位于沾化县黄升镇南部,濒临徒骇河。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侯全利的带领下,全村立足村情,抢抓机遇,狠抓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2013年,全村沾化冬枣总产100万千克,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2000余元。孙家村因此也先后获得省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与贫困地区的脱贫与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宁夏酸刺村为例,在退耕还林的背景下实施科技扶贫,以优化地区发展条件和提高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工作,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的"三生共赢"的原则,在短短的5年内使全村初步实现了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白玉村曾是四川省江油市有名的贫困落后村,80年代后,全村广大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依靠科技,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以优质水果为龙头的"三高"农业,致富效果显著.据统计,在全村729个农户中,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占60%,年收入3~5万元的占20%.50%的农户看上了电视,10%的农户有了电话,72%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55%的农户盖了楼房.全村拥有摩托车400辆,拖拉机8辆,农用汽车2辆,小轿车2辆.全村已建成水泥路6.8公里.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丛阳村地处湖南省安化县柘溪库区北岸.全村9个组,254户,987人.1980年以前,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2亩,是一个山地多、荒坡多、湖汊多的远近闻名的特困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一改过去"以粮为纲"的生产模式,因地制宜,艰苦创业,探索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彻底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199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户均存款12万元.全体村民基本实现了住宅楼房化、家用电器化、通讯自动化的"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树山生态村位于苏州高新区,处于大阳山北麓,北靠通安镇区,东邻浒墅关镇,苏浒木公路、浒光运河贯穿全村全长3公里,与312国道,沪宁高速,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相邻,5分钟可达苏州绕城高速。树山原名"圌山","圌"是粮食丰收的意思,吴方言读如"树"。树山村,有"三山四坞五条浜"。村民集住区以山坞为主,村内原生态自然风光独特。据介绍,树山村全村人口1822人,556户,分16个自然小组都是依恋山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村"之一。全村有农田1050多亩,已全部调整种植高科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