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旱生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的旱生结构,为其引种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7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进行解剖,选取12项抗旱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各品种进行两两多重比较,得到各指标的灵敏度,最后以叶片厚度、中脉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3个指标为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苜蓿品种叶片的抗旱性解剖结构之间差异极显著。各指标的灵敏度大小依次为:叶片厚度>中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上表皮厚度>气孔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下表皮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气孔长度>角质层厚度。聚类结果分析表明,17个紫花苜蓿品种可聚为3个级别:其中‘保丰苜蓿’、‘新牧1号’、‘中苜1号’、‘卫士302+Z’、‘路宝’、‘改革者+Z’和‘爱维兰’具有较好的抗旱性结构;‘爱菲尼特+Z’、‘超级阿波罗’、‘巨人201+Z’、‘牧歌401+Z’、‘射手’和‘牧野’的抗旱性结构中等;‘新疆大叶’、‘全能+Z’、‘胜利者’和‘超级13R’叶的抗旱性结构较差。【结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叶片具有不同的抗旱性结构。  相似文献   

2.
不同居群灯盏细辛生长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灯盏细辛居群生长势差异,以云南及其周边地区的22个灯盏细辛居群为材料,在昆明地区栽培后进行生长势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成苗至营养生长末期,不同灯盏细辛居群株高增长趋势相同,而基生叶高度、冠幅、叶片数、丛芽数、花数则显示出多样的增长趋势;文山广南及曲靖沾益居群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种源筛选材料;昭通靖安、楚雄永仁、大理苍山居群则生长势较弱,不适于在昆明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干热河谷植物对环境适应策略的差异性,以便筛选出优良的生态恢复植物,以元江干热河谷22种典型耐旱植物叶片为试材,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技术对植物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并以解剖学数量性状、转换性状及多元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植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对干热河谷的适应性表现出多样性;供试植物的叶片均有明显的旱生植物特征;叶片依据是否有海绵组织的分化分为等面叶和异面叶,其中异面叶的植物占多数,有13种,等面叶植物占9种;供试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大,反映了植物长期适应干热环境的进化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依据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主脉直径的差异把22种植物分为5类,反映出供试植物在通气组织、输导组织以及同化组织发达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选取叶片厚度、主脉厚度、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和下层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等旱生指标,对3个黑杨新无性系、母本69杨、南抗杨和陕林3号的叶片旱生结构进行解剖比较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6个黑杨无性系(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8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无性系(种)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03-南4-1>03-北1-15>南抗杨>69杨>03-南1-13>陕林3号.以叶片解剖结构作为评价指标,新无性系03-南4-1和03-北1-15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03-南1-13.8项叶片解剖指标与抗旱性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角质层厚度>下层栅栏组织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肉厚度>主脉厚度.其中角质层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和下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等可作为黑杨抗旱性主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
屈燕  虞泓  张时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283-1287
[目的]对金铁锁居群在水分限制下的叶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引种至实验大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金铁锁的2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在给水和不给水2种条件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印迹法,对2个居群的叶解剖结构及气孔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冬春季干旱期,不给水栽培条件下的金铁锁表现为叶片上角质层变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增加,维管束直径增加,主脉木质部维管数增加;叶气孔口变小,气孔密度增加等变化,可以将这些性状的可塑性作为金铁锁居群对水分亏缺作出反应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居群间差异。丽江阿西居群在不给水的栽培条件下,叶解剖结构和气孔特性变化显著,从而可能使该居群对干旱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结论]对筛选抗旱金铁锁种质资源及探讨居群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分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猪屎豆不同部位不同提取相的黄酮含量。[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作为猪屎豆黄酮的制备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为黄酮的测定方法。[结果]叶片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分别为14.63、92.67、8.29、98.80 mg/g,果实各萃取相黄酮含量分别为3.24、30.54、52.15、59.72 mg/g;猪屎豆叶片石油醚相、氯仿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果实相应的黄酮含量,果实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叶片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结论]猪屎豆叶片和果实可作为黄酮开发利用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旱性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根/冠比方法,研究了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的旱性结构,结果表明,根/冠比值高、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退化,栅/海比值高,贮水组织发达,叶肉质,等面叶和厚的角度层是重要的旱性结构特征,并就旱性结构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金铁锁居群在水分限制下的叶解剖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引种至实验大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金铁锁的2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在给水和不给水2种条件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印迹法,对2个居群的叶解剖结构及气孔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冬春季干旱期,不给水栽培条件下的金铁锁表现为叶片上角质层变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比值增加,维管束直径增加,主脉木质部维管数增加;叶气孔口变小,气孔密度增加等变化,可以将这些性状的可塑性作为金铁锁居群对水分亏缺作出反应的重要指标。同时,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存在居群间差异。丽江阿西居群在不给水的栽培条件下,叶解剖结构和气孔特性变化显著,从而可能使该居群对干旱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结论]对筛选抗旱金铁锁种质资源及探讨居群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分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剖观察干热河谷地区牛角瓜根、茎及叶的结构,为干热河谷地区合理利用抗旱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常规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解剖观察牛角瓜根、茎和叶结构,分析其适应干旱的机理.[结果]牛角瓜为典型耐旱性植物,其根解剖结构表现高度木质化,木质部面积占根面积的(18.16+10.77)%;茎表现高度肉质化,髓面积占茎面积的(34.21±2.79)%;叶片厚度580.01±6.14 μm,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23.33土1.77)%.[结论]牛角瓜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干热河谷地区可作为植被恢复极端困难地段的先锋树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6个杨树新无性系06-69×川1、06-57×川1、06-69×青1、07-69×青1、06-69×卜1、07-西大寨×卜1以及2个对照品种陕林4号、中绥12杨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研究,选择叶片厚度、主脉厚度、角质层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等10项旱生指标进行测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叶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3项主要指标,并结合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8个杨树无性系(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8个杨树无性系(种)抗旱性大小依次为:07-69×青1>06-57×川1>陕林4号>07-西大寨×卜1>中绥12>06-69×川1>06-69×卜1>06-69×青1。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采自四川西部地区6个居群的鱼腥草,通过石蜡切片,对鱼腥草的根、茎、叶进行解剖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居群的鱼腥草在解剖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开发利用半夏资源,采用石蜡切片对半夏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层、皮层和中柱(五原型)3部分构成,无次生结构;珠芽和球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薄壁组织含大量淀粉粒和晶体,周木维管束数量少;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角质层较厚,气孔平列型,仅分布在叶的下表皮。叶柄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机械组织由厚角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方,维管束三圈环状排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秋英属两种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波斯菊和硫华菊老根均具有次生结构且髓部明显,但髓部形状、各结构厚度及所占比例不同。两种植物茎横切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但茎横切面形状、表皮毛存在较大差异,维管束数量也不相同。波斯菊与硫华菊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但叶片横切面各结构厚度、气孔大小及密度存在差异。从生态适应性来看,两种植物均具有阳生植物的特征,其中硫华菊耐旱性较波斯菊强,但波斯菊茎的机械支持和输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花君子兰营养器官根和叶片的解剖学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其不定根为肉质,具有发达的复表皮,复表皮最内层细胞具有分生组织细胞,向外分裂形成新的细胞;根尖组织分化属封闭型,根冠与表皮同源,根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加厚,初生本质部多原型。叶为等面叶,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外壁均被有厚的角质层,气孔器的保卫细胞为肾形,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叶肉细胞同型,无栅栏细胞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平行脉序,维管束具有维管束鞘。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平榛居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榛克隆繁殖虽然占有优势,但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_o=0.714 8);同时确定了平椿的遗传个体,同一株丛(系)内个体基本上为1个独立的遗传个体,相邻的株丛(系)个体基因型基本一致,克隆繁殖比率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叶片解剖结构为评价指标,比较2个新培育的杨树无性系抗旱能力的强弱,为其适生范围的确定和生产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2个杨树新无性系02-9-22和02-12-29(选用父本84K杨、母本I-101杨和毛白杨-30作为对照)的叶片上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使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个杨树新无性系与对照种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明显不同。各杨树无性系(种)的叶片厚度、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分别变化于162.73~245.52 μm,10.30~17.32 μm,71.58~116.34 μm,41.10~96.05 μm,7.72~12.73 μm和25.25%~48.24%,以上各指标均表现为02-12-29杨显著大于02-9-22杨;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分别介于0.77~2.58和37.14%~65.26%,此2项指标表现为02-9-22杨大于02-12-29杨,且差异显著。采用抗旱性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所得各杨树无性系(种)的旱生能力强弱依次为:02-12-29杨>84K杨>I-101杨>02-9-22杨>毛白杨-30。【结论】以叶片解剖结构为评价指标研究得出,新无性系02-12-29杨叶片结构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02-9-22杨。  相似文献   

17.
土人参营养器官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土人参的根、茎、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具有次生生长,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次生木质部存在大量薄壁细胞.茎的皮层较厚,无次生生长,皮层和髓由具发达液泡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在茎的横切面中占较大比例.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分布着密度相近的平列型气孔器.此外在根和叶中存有簇晶,根和茎中具有较多淀粉粒.土人参根具次生生长,茎皮层较厚等特征与其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露草(Aptenia cordifolia)营养器官解剖结构,探讨其耐旱机理。[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露草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根有一定的次生生长,产生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次生维管组织呈多轮分布。茎表皮单层细胞且外壁具角质层,皮层较厚且其中分布有散生维管束。叶为肥厚等面叶,上、下表皮分布有较密集的无规则型气孔器。[结论]露草根具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茎具角质层和厚的皮层、叶为等面叶等特征,与其抗旱性有关。露草的根、茎和叶中都分布有许多含针晶簇的细胞,茎、叶的表皮外均分布有许多盐囊泡,可能既是抗旱又是耐盐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意大利银白杨(I-101)×毛白杨4个优良杂种无性系和4个对照无性系(84k、I-101、新疆杨、毛白杨30号)的抗旱性进行研究,比较8个无性系的叶片厚度、主脉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之比等9项旱生指标,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3项典型性高的指标,包括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进一步结合隶属函数法对8个白杨派无性系的抗旱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抗旱性差异明显,抗旱性强弱表现为‘03-4-22’84k新疆杨I-101‘03-5-17’毛白杨30号‘03-6-11’‘03-4-9’;研究认为无性系‘03-4-22’抗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0.
芝麻不同抗性品种营养器官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逆性强的芝麻品种河南1号和抗逆性弱的郑州油篓的营养器官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性不同的芝麻品种营养器官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耐渍性强的品种营养器官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根、芝皮层胞间隙面积大;叶肉细胞密度小;叶表皮气孔密度大。抗旱性强的品种营养器官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根、茎输导组织发达;茎皮层及髓面积大;叶存及栅栏组织厚使该品种表现出既耐渍又抗旱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