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无机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香梨种植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树龄为6 a的库尔勒香梨树为试材,在香梨年生长周期内的不同时间段,采用土钻分层取土法取样,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香梨园土壤无机氮的含量分布及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和累积均有显著影响,同时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因土层深度和香梨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中无机氮的分布均具有表聚效应,硝态氮还具有明显的向下淋洗的作用,但铵态氮的淋洗作用较弱;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香梨生育期的推进这种影响逐渐减弱;在库尔勒香梨年生育末期,施氮处理N1PK、N2PK和N3PK的0~120 cm土层土壤中无机氮的总累积量与不施氮处理N0PK的相比分别增加70.81、74.39和133.39 kg·hm~(-2);施肥处理中的N1PK和N2P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其与N3PK处理间的差异均较为显著。文中因此建议,为了减少土壤中无机氮的累积,降低硝态氮向下淋洗污染地下水和环境的风险,库尔勒香梨园的施氮量应控制在300 kg·hm~(-2)以内。  相似文献   

2.
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速率及累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特征与挥发损失量,以6年树龄库尔勒香梨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香梨整个生育期的香梨园土壤氨挥发速率及累积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灌溉及温度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氨挥发速率在一天内的变化,由于温度的影响而具体表现为下午(16:00~20:00)、中午(12:00~16:00)、早上(8:00~12:00)、夜间(20:00~08:00)挥发速率依次降低,并在施肥后的第4天下午(16:00~20:00)时达到最大值0.032 kg/(hm~2·h);氨挥发日累积量在不施肥的情况下随着香梨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稳。而在4月1日和6月1日对试验样地进行施肥后,氨挥发日累积量明显增加,在4月5日和6月5日分别达到0.411和0.318 kg/(hm~2·d)。在每个月10日对试验样地进行灌水后,氨挥发日累积量明显增加,在5月15日达到最大值0.24 kg/(hm~2·d);氨挥发月累积量在基施肥处理的4月和追施肥处理的6月较大,分别达到9.086和7.619 kg/(hm~2·m)。在香梨整个生育期内,氨挥发累积量达到36.52 kg/hm~2,占总施肥量的12.17%,损失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设置酿酒葡萄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试验,研究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酿酒葡萄产量、收获后土层氮素残留量及第2年酿酒葡萄萌芽期土层氮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00 kg N/hm~2)和中氮(240 kg N/hm~2)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相对于低氮(180 kg N/hm~2)处理显著增产28.6%和24.1%;2015年收获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65.1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增加了94.6%和53.8%;2016年萌芽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82.2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平均增加了76.0%和41.5%。10 cm与30 cm施肥深度相比,酿酒葡萄产量、2015年收获期和2016年萌芽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差异不明显。该研究合理分析了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条件下土层氮素残留情况,为地区酿酒葡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给香梨园氮肥的应用提供参考,以6年生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为对象,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果实成熟期香梨园土壤剖面(0~120 cm)残留无机氮(N-NO_3~-和N-NH_4~+)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实成熟期0~120 cm各土层硝态氮含量为8.94~11.96 mg/kg,铵态氮含量为6.92~9.88 mg/kg,无机氮积累量为45.06~54.16 kg/hm~2,土壤剖面各土层中土壤无机氮残留总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0~60 cm土层深度各土层的~(15)N-NO_3~-或~(15)N-NH_4~+残留量占~(15)N残留总量的比例显著高于60~120 cm各土层(P 0.05),表明~(15)N-NO_3~-和~(15)N-NH_4~+主要富集于果园土壤上部(0~60 cm)。~(15)N肥料残留的~(15)N-NO_3~-和~(15)N-NH_4~+在0~60 cm土层最多,分别为2.21、1.57 g,占~(15)N-NO_3~-残留总量的63.14%和~(15)N-NH_4~+残留总量的69.17%。在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中,~(15)N肥料无机氮残留率高达20.67%,主要以硝态氮形式存在于土壤中,残留率为12.54%,以铵态氮形式被土壤固持的残留率为8.13%。  相似文献   

5.
以13年盛果树龄的皮胎果(Pyrus sinkjorgensis)树为试验试材,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与氮肥不同生育时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0.6kg/株其产量、施肥纯利润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最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35.9%、4 922.8元/hm~2和26.4%;相对于其余处理,能促进新生枝和叶片的生长,而0~60cm硝态氮累积量较低;再增加施氮量其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呈指数模型增长,增加了污染环境的风险。60%无机氮肥在第1次幼果膨大期追施,施肥综合效率达到最大值。临夏高寒阴湿区盛果期皮胎果树高产高效与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施肥量为氮(N)0.6~0.81kg/株、磷(P_2O_5)0.3kg/株、施钾(0.3kg/株),其中氮素组分为无机氮素60%+有机氮素40%,磷肥、钾肥和有机氮肥40%在萌芽前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无机氮素60%在第一次幼果膨大期追施。最高产量施氮量为0.84kg/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对库尔勒香梨园造成的氮肥损失率,从而为香梨园氮肥的科学施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树龄为6 a的库尔勒香梨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香梨树整个生育期内香梨园土壤中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及累积量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在施肥后明显增大,其排放通量在施用基肥后第5天下午出现峰值(0.2498 g·hm~(-2)h~(-1)),其日累积量在施用基肥后第5天也出现峰值(4.216 g·hm~(-2)d~(-1));(2)土壤温度会显著影响氧化亚氮的排放量,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在一天内表现出下午(16:00—20:00)中午(12:00—16:00)上午(8:00—12:00)夜间(20:00—8:00)的变化特征;(3)每月中旬对试验样地进行灌水处理后,由于干湿交替过于频繁,氧化亚氮的排放量明显增大;在不施肥的月份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呈现出月中月初月末的变化特征;(4)氧化亚氮的月累积量,在施肥后的4月和6月均较高,分别达到106.564和97.276 g·hm~(-2)月-1;在香梨树的整个生育期内,氧化亚氮的累积总量达到了455.54 g·hm~(-2)。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氮沉降引发的陆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系统"氮饱和"问题,促使一些科学家开始对氮沉降所引起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开展研究。在华西雨屏区中心地带,以人工柳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参照NTTREX项目和北美Harvord Forest研究设计,用NH_4NO_3进行N沉降处理,共设4个水平:CK(0kg/hm~(-2)·年)、低N(50kg/hm~(-2)·年)、中N(100kg/hm~(-2)·年)和高N(150kg/hm~(-2)·年)。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研究了0~20cm土壤在施用不同氮含量的样方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通过1年的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随着氮累积量的增加程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除了2016年4月份那次之外,向土壤中施加N10比N0,N5和N15增加的有机碳要明显多得多(P0.01)。实验中还发现0~10cm的土层有机碳含量与10~20cm的土层有机碳含量相比差异显著得多(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灌溉和施氮对硝态氮在毛白杨林地土壤中积累与分布的影响,为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科学精准施肥和减少硝态氮淋失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毛白杨适生地河北威县,利用"十二五"毛白杨大径材培育研究长期试验地,研究了通过灌溉保持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45%、60%、75%)和施氮量(0.0、101.6、203.2、304.8 kg·hm~(-2))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结果]土壤硝态氮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0■200 cm土层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S"型变化趋势,且施氮量越大,硝态氮在60■100 cm土层累积的趋势越明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峰所在土层深度分别在40■60、60■80、8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氮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林地不同水氮组合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为86.11■259.29 kg·hm~(-2)。[结论]施氮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在0■200 cm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积累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硝态氮积累峰所在的土层呈逐渐下移的趋势。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试验林地0■200 cm土层内硝态氮积累量较低,林地生态系统庞大林木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作用值得重视。同时,为了减少硝态氮的淋失,建议减少氮肥的施用,并将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5%。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樟子松人工林针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施用不同量的氮肥对针叶内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针叶的有机碳含量和全钾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樟子松针叶中的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施氮肥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年生橙红丹桂扦插苗进行7水平的施氮肥试验,测定其苗高、地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盆栽橙红丹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氮量对桂花苗木的生长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施氮(纯氮)量在0~0.745g/盆范围内,桂花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桂花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与氮施用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根据关系方程求得1年生桂花扦插苗苗木的合理氮肥施用量,为纯氮0.78~0.92g/盆。  相似文献   

11.
在田间条件下,设置0 g/株(对照)、4 g/株、8 g/株、12 g/株、16 g/株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辽东栎幼苗生长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的总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施用氮肥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施用氮肥提高了辽东栎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因此,施用氮肥提高了辽东栎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氮吸收和存储能力,从而促进了辽东栎生长,提高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不同处理比较来看,12 g/株是辽东栎育苗实践中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为给库尔勒香梨园合理施肥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参考,以6年生库尔勒香梨为研究对象,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萌芽前期至果实成熟期库尔勒香梨树体生长和氮素吸收、分配动态。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树体基径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逐渐增大,于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8.71cm);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和叶片光合速率均随着香梨年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在第2个快速膨大期达到最大,分别为2.40、42.03和12.50μmol/(m^2·s);在年生育末期,库尔勒香梨单株树体的生物量为19958g,氮素积累量为199.44g,各器官中以当年新生器官果实的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为最高,分别占整株树体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的33.33%和25.08%。不同生育期15N在树体内的运转随生长中心的变化而变化。盛花期15N在1年生枝中的分配势最强,新梢旺长期和第2个快速膨大期15N在叶片中的分配势最强,果实成熟期15N在果实中的分配势最强。在果实成熟期库尔勒香梨树体当季15N肥料利用率为17.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梨园的合理施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库尔勒香梨园0~20 cm土层土壤样品为材料,通过分析细菌群落物种组成的相对丰度、α多样性指数,研究了0、150、300、450 kg/hm2共4个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电导率、碳氮比、全氮含量及硝态氮含量对门水平细菌群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碱解氮含量、全碳含量、碳氮比及电导率对属水平细菌群落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用氮肥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的相对丰度有所下降,且与土壤氮养分含量以及pH值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施用氮肥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己科河菌门Rokubacteria、A4b、动孢菌属Kineosporia的相对丰度有所增加,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在膨果期的相对丰度在施用氮肥后有所增加,其中己科河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养分含量以及pH值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A4b的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油松人工林针叶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松人工林针叶为研究对象,针对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油松针叶内养分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松针叶的有机碳含量和全钾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油松针叶中的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供氮水平对田间桑树叶片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龙桑一号的适宜施氮量,从而指导桑农科学施用氮肥,以桑树品种龙桑一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供氮(纯氮)水平(0、48.3、96.6、144.9、193.2和241.5kg.hm-2)对桑树叶片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0~193.2kg.hm-2时,桑树单株枝条数、单枝叶片数、单叶面积、单叶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均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施氮量达到241.5kg.hm-2时,桑树单叶面积、叶片质量和单株产叶量反而有所降低;施氮量在0~144.9kg.hm-2范围内,桑树叶片中的全氮(N)和全磷(P)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当施氮量超过144.9kg.hm-2时,叶片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反而有所降低,这说明施氮量过高反而降低了桑树对N和P的吸收;随着供氮水平的增加,桑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氮肥对桑树产叶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情况来看,桑树品种龙桑一号田间的最佳施氮量为144.9~193.2kg.hm-2。  相似文献   

16.
油茶幼林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氮肥、磷肥和钾肥3种肥料,采用3因素4水平试验设计,同时,单位面积配施相同施肥量的有机肥,2013年、2014年连续2年对油茶幼林进行施肥试验,共设11个处理;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观测树高、地径和冠幅,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施肥后,磷肥和钾肥相同的处理,其2年的树高的增长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加大;氮肥和钾肥相同的处理,其2年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加大;氮肥、磷肥相同的处理,其2年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加大;氮肥对地径和冠幅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施肥效果最好的处理是配方中钾肥施用量最大的处理。建立的氮肥、磷肥和钾肥效应模型得出的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5.7 kg/667 m2、磷11.6 kg/667 m2、钾13.2 kg/667 m2。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评价河北省太行山地区苹果园土壤肥力与施肥现状,通过实地调查该地苹果园不同养分投入量、投入类型以及各养分在0~60 cm土层分布状况,并进一步采用产量差法探究最佳养分投入量。结果表明,河北省太行山地区苹果园有机肥平均施入量为5 934.72 kg/hm~2,以鸡粪、羊粪、牛粪为主;无机肥N、P_2O_5、K_2O投入量分别为777.63 kg/hm~2、421.86 kg/hm~2、543.39 kg/hm~2。土壤养分随土层加深呈降低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含量均达到了丰富水平,但有效锰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有效铜、有效锌处于适量水平。产量差模型分析显示,河北省太行山苹果园最高产量N、P_2O_5、K_2O投入量分别为821.87 kg/hm~2、580.73 kg/hm~2、676.99 kg/hm~2。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降低氮、钾肥投入,适当补充磷、锰肥,同时搭配有机肥。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黑果枸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黑果枸杞生长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以施氮肥40 g/株时,株高、茎粗、冠幅和叶面积均较大,表现最优;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60 g/株时,叶绿素含量有下降趋势;黑果枸杞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后减趋势,当施氮量为40 g/株或60 g/株时,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最大,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黑果枸杞植株生长和产量,施用量以40~60 g/株尿素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陇县某果园土壤养分,为开展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7月中下旬,对陇县某果园10个土壤样品(采样深度为0~40 cm)进行风干、研磨处理后进行了土壤酸碱性、质地及养分分析。结果表明:陇县某果园土壤质地为粉壤土,呈碱性。有效磷含量最大值为9.2 mg/kg,最小值1.2 mg/kg,平均为4.9 mg/kg,含量集中在极低水平;速效钾含量最大值237 mg/kg,最小值104 mg/kg,平均149 mg/kg,含量集中在低水平;全氮含量为0.63~0.98 g/kg,平均0.84 g/kg,处于中等水平;有机质含量为7.9~16.6 g/kg,处于中等水平。适宜苹果种植的土壤为中性偏酸性土壤且排水良好。为此,提出了建议:通过增施农家肥、硫肥、硫酸铵、等酸性肥料等对土壤改良,在今后的施肥过程中增加磷肥、钾肥及有机肥的施用量,维持或适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开展了为期3年(2015—2017)的氮素和水分添加控制试验,探究氮素和水分增加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2种优势植物油蒿和赖草叶片N∶P的影响及作用途径,为预测未来全球环境变化下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以及植物生长的养分限制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支持。【方法】连续3年(2015—2017)在毛乌素沙地西南缘宁夏盐池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计3个氮添加水平(N0∶0 kg·hm~(-2)a~(-1);N10:10 kg·hm~(-2)a~(-1); N60:60 kg·hm~(-2)a~(-1))和3个水添加水平(W0:自然降水量; W20:较自然降水量增加20%;W40:较自然降水量增加40%)的2个因子9个交互处理的随机区组试验。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测氮素和水分增加对土壤含水量、无机氮、速效磷、土壤Ca~(2+)含量以及油蒿和赖草叶片N∶P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土壤速效养分(无机氮、速效磷)、土壤含水量、土壤Ca~(2+)含量与植物叶片N∶P间的关系。【结果】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油蒿和赖草叶片的N∶P,但对土壤速效磷和土壤Ca~(2+)含量无显著影响;水添加对土壤无机氮、速效磷含量和油蒿叶片N∶P均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赖草叶片N∶P和浅层土壤Ca~(2+)含量。【结论】氮添加缓解了油蒿和赖草的N限制,但同时也加剧了P限制。水添加通过改变浅层土壤(0~20 cm) Ca~(2+)含量,降低了2种植物叶片N∶P,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2种植物的P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