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土沉香、云南沉香的植物形态、化学成分、结香机理、分布及贸易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沉香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奇楠沉香是土沉香中一种人工选育结香快、结香早、产量高、质量优的品种,具有适应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性。通过对漳州地区引种栽培的广东省奇楠沉香品种进行生长调查、研究,从造林地、施肥、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归纳出一套较为适宜于福建省漳州地区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3.
奇南沉香及其育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奇南沉香是东南亚主要生产沉香树种,引种到云南西双版纳后生长良好,生态适应性较好,抗病虫害,种植5 a后诱导结香成功,是一种高产值的经济林木。奇南沉香种子寿命短,需在沙床催芽,幼苗喜阴,对土壤要求不苛,须排水良好,忌积水。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其生态习性、种子特性、育苗栽培技术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沉香为瑞香科沉香属(Aquilaria)植物含有树脂的木材,是我国、日本、印度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迄今全世界已发现该属植物有19种,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国外学者对于沉香的现代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我国则要晚些,最早报道的科技论文是广东省植物研究所1976年发表在《植物学报》的一篇论文《初步解开沉香结香的秘密》.我国学者杨峻山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对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系列的2-(2-苯乙基)色酮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90年代后到本世纪初,我国对于沉香的研究不多.我们对于沉香的研究始于2005年,第一篇论文发表于《中药材》杂志,报道了利用GC-MS技术对五批沉香的化学成分分析,迄今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关于沉香的研究论文20余篇.近年来,随着沉香市场的持续升温,我国学者对于沉香的研究,已然成了遍地开花的状况,涉及内容包括化学成分、药理、结香机理与结香方法、种植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本文将探讨沉香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个科学问题,有些已有定论,有些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于天然沉香资源的缺乏, 人工结香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文中介绍了印尼结香植物种质资源以及沉香的人工结香技术。印尼结香植物种质资源极其丰富, 其沉香人工接菌诱导结香主要采用镰孢菌属系, 可为我国天然香资源的扩大与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热带林业》2021,49(3)
沉香是中国传统中药和香料,经济价值极高,市场需求量大。白木香是中国沉香唯一来源,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沉香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人工结香是提高沉香产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化学成分进行探讨,为白木香人工结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为沉香来源树种,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作为珍贵树种广泛种植,但因目前人工结香产量及质量不高,沉香产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为研究白木香结香生理过程,开发白木香人工结香技术,对打孔火烙法、剥皮法、虫蛀、化学试剂A法的结香样品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深色次生代谢产物、再生组织、胼胝质、晶体等的形成与分布存在差异。所有方法中仅化学试剂A形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沉积(结香)区域呈块状,其余方法形成的结香区呈薄层状或点状或束状。结香区域化学试剂A伤及木质部的剥皮法/打孔火烙法新鲜虫蛀不伤及木质部的环剥树皮法。初步估计化学试剂A的结香量最大,但由于深色次生代谢产物在细胞腔的富集量不同,需结合含量测定及化学分析进一步判断。研究发现不同结香方法结香后木间韧皮部边缘1~2层薄壁细胞均无深色次生代谢产物沉积。打孔火烙法和两种不同程度剥皮法均刺激白木香形成再生组织,再生组织是否由IP分化而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化学试剂A刺激未造成白木香形成再生组织且未见明显木质化,成功避免了阻隔层的形成,因此可形成块状结香区域;虫蛀样品可能因创伤时间较短而尚未形成再生组织,但沉香层木间韧皮部中的细胞明显木质化。新蛀虫口处胼胝质堆积,说明胼胝质参与了创伤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真菌诱导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结香7个月所产生沉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是否符合行业标准,以石湾和星岛湖两地真菌诱导结香所产生的沉香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醇溶性提取物的含量,观察显色反应、采用高效液相分析其指纹图谱,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石湾和星岛湖的沉香醇溶性提取物分别为(19.29±8.30)%、(22.54±5.96)%,显色反应呈现紫红色和淡紫色,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出现6个特征峰,符合沉香行业标准;石湾、星岛湖沉香分别具有12,15个倍半萜类物质,占30.80%、30.06%,分别具有4,5个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占24.81%、30.62%。研究利用真菌结香剂诱导石湾和星岛湖两地的白木香结香,结香7个月的沉香可以达到《沉香》(LY/T 2904—2017)行业标准,并且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含量达到55.61%、60.08%。  相似文献   

10.
介绍沉香功用及极高的市场价值。阐述西双版纳州沉香树木种植、天然结香、人工结香及沉香产业发展状况。对病虫害防治,科技支撑不足,产品得不到质量认证,缺乏产业发展规划,缺乏强有力的营销团队,发展方式有待改进,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沉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藉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滇结香(Edgeworthia gardneri Meissn),又称小构皮、构皮树、构树,属瑞香科常绿灌木,高1~1.5 m,最高达4 m;树皮纤维是制造宣纸、蜡纸、牛皮纸等高级纸张的优良材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等省。位于云南省腾冲县的高黎贡山西坡,该地区村、社集体林内野生滇结香资源丰富,大多生长在海拔1 700~1 900 m的坡地上。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不同产地的10批次偏心灌注法人工沉香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并与利用火钻方式结香4年的人工沉香样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选10批次人工诱导沉香样品均符合LY/T2904-2017《沉香》的要求,沉香样品品质稳定,色酮类化学成分与火钻方式结香4年的人工诱导沉香样品相近。  相似文献   

13.
健康的白木香并不能产生沉香,目前有真菌侵染、物理伤害、化学伤害及激发子诱导、防御反应诱导结香假说,并由此产生了多种人工促进结香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地造林的云南沉香幼林进行追肥试验,观测幼林木的树高、地径生长量,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云南沉香幼林的抚育管理时,雨季初期进行追肥能显著的促进云南沉香幼林的树高、地径生长;追肥时,肥种以N肥或NPK肥为主,追肥量在100g~150g,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沉香,因具有较高的药用和文化价值,广泛用做医药、香料、工艺品雕刻的原料,近年来发展尤为迅猛。但由于沉香的结香过程漫长、产量有限,野生沉香资源十分稀缺,导致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沉香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当前主要以传统经验识别为主,尚无科学、系统的鉴定标准。为保护沉香资源、规范国内沉香市场,促进沉香产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7月,《沉香》标准正式列入国家林业标准制定计划。标准制定工作小组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人工通体结香处理的35个中国沉香样品和51个越南沉香样品的化学成分,并选取了相对含量较高的10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种化学成分的个体间变异都很大,且各种成分相对含量均与沉香树的生长性状呈正相关.此外,越南沉香和中国沉香绝大部分的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中国样品有2种成分含量显著高于越南沉香(P<0.05),越南样品有6种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中国样品(P<0.01),显著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林木的遗传特性和环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无机盐与激素混合对土沉香结香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无机盐与激素混合配比对土沉香结香的影响,揭示其结香机制,为促进土沉香结香奠定基础。【方法】以10年生土沉香为材料,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以NaCl、FeSO_4、CaCl_2、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为诱导因子,每个因子3个水平,共5种处理,分别在诱导处理后0.5、1、3、6、10个月取样,测定淀粉、可溶性糖、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及木芯变色范围;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组织化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内含物变化。【结果】1)随诱导时间增加,各处理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降至最低值时间不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处理均在第6个月达到峰值;2)各处理射线薄壁细胞、轴向薄壁细胞和导管内油脂类物质含量随诱导时间增加不断积累;3)木薄壁细胞内侵填物质通过导管-薄壁细胞间半具缘纹孔进入相邻导管内积累至完全堵塞;4)各处理在木芯变色横向宽度上诱导效果不佳,而在纵向上诱导效果较好、变色较长,其中处理2(0.5%NaCl+1.5%FeSO_4+0.1%CaCl_2+0.01%茉莉酸甲酯+0.05%乙烯利)诱导10个月的纵向变色长度达77.0 cm;5)随诱导时间增加,各处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断增加,且差异显著。【结论】1) 5种诱导处理中,以0.5%NaCl+1.5%FeSO_4+0.1%CaCl_2+0.01%茉莉酸甲酯+0.05%乙烯利诱导效果最好,处理10个月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达19.07%;2)促进土沉香结香的主要诱导因子为NaCl和乙烯利,其中乙烯利起主导作用,理论上诱导土沉香结香的最佳因子组合为0.16%NaCl+0.21%乙烯利;3)结香油脂首先在薄壁细胞内形成,随后在导管和薄壁细胞内积累,导管内油脂物质积累与薄壁细胞内淀粉含量变化有关,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的能力越强,油脂积累越多,越有利于结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白木香结香机理,采用可可毛色二孢与腐皮镰孢菌开展了白木香野外接菌结香试验,并对白木香树枝接菌前后木质部的显微构造进行观测,研究真菌接菌结香对白木香木质部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香真菌侵染白木香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反应,进而促使胼胝质积累以应答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逆境胁迫,胼胝质参与了植物的生理防御反应以及沉香树脂的形成过程,糖在白木香沉香形成中或许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接菌处理白木香树枝5个月后,其导管、木射线薄壁细胞和内含韧皮部组织中均会形成沉香树脂。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绿棋楠沉香是公认的顶级沉香,近年来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人工栽培绿棋楠沉香,但目前缺乏科学的鉴定依据及精准的质量分级指标,阻碍了绿棋楠沉香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及拓展。以22批次的惠东绿棋楠沉香为研究对象,结合外观及构造特征、乙醇提取物含量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惠东绿棋楠的特点。结果显示,结香时间为10~18个月的惠东绿棋楠油脂含量丰富,其乙醇提取物在21.45%~53.12%之间,平均值为41.10%,这为绿棋楠的质量分级提供了依据;惠东绿棋楠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占其总含量的47.72%~99.29%,是惠东绿棋楠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可作为惠东绿棋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子对白木香结香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取样,结合实验分析,探讨了白木香结香质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土壤相关的因子中,发现与结香质量相关性较高的土壤因子有p H值、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结香质量较好的样品中,有3/4的生长在阳坡,1/2的生长在平地,这也说明充足的光照和平缓的地势对白木香的结香质量是有利的。本研究初步证实环境因子与白木香结香质量有一定关联性,其有深入、系统研究的价值,为探讨环境因子与白木香结香质量相关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