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7种施磷肥(P2O5 12%的过磷酸钙)量(0~0.750 g·盆-1)对1年生木犀Osmanthus fragrans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和木犀苗木的生长、生理指标密切相关;施磷量在0~0.375 g·盆-1时,苗高、地径、叶面积、各部位生物量、叶绿素等方面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0.375 g·盆-1时,上述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木犀苗木的各项指标与磷肥用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计算得出1年生木犀苗木的最佳磷肥施用量为0.28~0.46 g·盆-1。  相似文献   

2.
银杏苗期施P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P水平对2年生银杏苗木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及叶片含P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P(P2O5)量在0~3g·盆-1范围内,总的趋势是,银杏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随施P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P(P2O5)量超过3g·盆-1后,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表现下降。(2)银杏苗木叶片全P含量在适量的供P范围内随施P量的增加而增加,含P(P2O5)量最高出现在3 0g·盆-1,超过此值后,随施P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银杏苗木各项生长指标与施P量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根据回归方程求得本试验条件下2年生银杏苗木的合理施P(P2O5)量为2 11~2 38g·盆-1。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来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磷、钾的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P3K1处理即尿素5 g·盆~(-1)、钙镁磷15 g·盆~(-1)、氧化钾1 g·盆~(-1),可促进青冈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苗木各方面综合表现最佳。(2)氮、磷、钾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氮元素影响最大,磷元素和钾元素影响较小。(3)青冈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各种肥料的施用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求出青冈栎幼苗氮、磷、钾的施肥适用范围:尿素12.23~14.65 g·盆~(-1),钙镁磷9.35~22.91 g·盆~(-1),氧化钾5.73~14.17 g·盆~(-1),以及各项生长指标理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黑果枸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黑果枸杞生长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以施氮肥40 g/株时,株高、茎粗、冠幅和叶面积均较大,表现最优;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60 g/株时,叶绿素含量有下降趋势;黑果枸杞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后减趋势,当施氮量为40 g/株或60 g/株时,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最大,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黑果枸杞植株生长和产量,施用量以40~60 g/株尿素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氮肥对紫丁香氮代谢的影响,该研究以8年生紫丁香景观树为试材,测定氮肥不同施用量的紫丁香叶片硝态氮、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肥不同施用量均提高了紫丁香叶片内硝态氮和氨基酸含量,提升了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活性,其中每株施氮肥45 g和60 g处理提高明显。综合分析认为,紫丁香养护中氮肥施用量以每株45 g为宜,该研究结果为园林养护中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作为南亚热带珍贵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之一,苗期施用氮素对其生长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的盆栽试验,对顶果木苗期采用不同的氮素添加处理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能够有效提高顶果木苗高、地径的生长,增加苗木生物量,且有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不同浓度氮肥对顶果木苗木各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6 g/盆时,顶果木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全株含氮量表现最佳,分别比对照增加155%、61.7%、438.3%、97.6%,结果同时表明,氮肥施用过多时会对苗木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条件下,设置0 g/株(对照)、4 g/株、8 g/株、12 g/株、16 g/株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辽东栎幼苗生长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的总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施用氮肥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施用氮肥提高了辽东栎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因此,施用氮肥提高了辽东栎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氮吸收和存储能力,从而促进了辽东栎生长,提高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不同处理比较来看,12 g/株是辽东栎育苗实践中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氮肥施用量或容器深度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本研究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容器苗,探讨2种措施对苗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施肥水平(100 mg N·株~(-1))及2个容器深度(25,36 cm),通过测定第1年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浓度以及不同径级根系体积、表面积、长度。【结果】施氮肥与容器长度交互效应对根氮浓度和中等径级根系(2~3 mm)的根体积、表面积显著,25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中等根系径级生长,100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根系氮浓度提高,这表明交互效应对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2种措施交互作用通过影响根系来调控苗木质量。主效应表明,充足施肥量有利于地径生长、根氮和钾浓度提高;容器长度对根系结构的影响较施氮量显著,深容器可促进根系径级为3~4 mm的根系发育,否则造成窝根;长容器可促进苗高生长、茎生物量积累以及茎氮浓度提高。【结论】苗木生长、养分、根系结构对施氮量与容器深度的交互效应与主效应响应规律证实2种措施相结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容器苗最佳组合为100 mg N和36 cm深的容器。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正交设计L9(34)布置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肥料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相同系号的苗木影响不同,而不同系号的苗木对相同施肥处理响应也不一致,因此不仅要找出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其比例,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无性系制定不同的施肥配方;2)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对于不同施肥配方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3g)+P2O5(2.25g)+K2O(0g),46号的最佳配比为N(5g)+P2O5(4.5g)+K2O(1g);3)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和46号处理间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PTL)较净光合速率(Pn)差异更显著,并且与生长的相关性要高于净光合速率与生长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0以上;4)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以氮肥影响最大,磷和钾肥影响较小。该研究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合理施肥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利用~(15)N示踪技术以研究ASU与氮肥配施对杉木苗的效果,氮素利用率及氮素在土壤和苗木间的平衡状况。试验结果表明:ASU标记硫铵配施和单施标记硫铵相比,苗木干物质量由每盆18.51克提高到20.92克,氮素利用率由12.69%提高到16.74%,土壤中残留素由49.73%提高到56.07%。氮素损失量由37.59%降至27.19%,杉木苗吸收之~(15)N由8.22毫克/盆增至10.85毫克/盆。试验还表明氮肥配施ASU处理的苗木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增加(由46.14%提高到52.60%),面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索百分率有所下降(由53.86%降至47.40%)。此外,苗木叶绿索的含量也有所提高(每克鲜时叶绿索含量由1.98毫克提高到2.23毫克)。由此可见,杉木苗施用氮肥时配施ASU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油茶1年生扦插幼苗为研究材料,利用环状沟施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尿素量(2g,4g,8g)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油茶扦插苗施用尿素,可以促进苗木生长,但不同施用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从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来看,施用4g尿素时促进作用最大,比施用2g或8g的处理效果均要好,说明施用尿素有一个合理的量;从生物量来看,以施用8g的处理效果为好,说明从苗木生物量来说,多施肥还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N、P、K 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索配方施肥对盆栽椿叶花椒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比例的N、P、K肥配施后,处理4至处理9对苗木各项指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处理4有利于椿叶花椒苗木地径的增长,处理6对苗木的苗高增长最明显,处理5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处理9有利于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的提高;(2)N元素对椿叶花椒苗木生长和生理效应的影响极为显著,PK的影响很小;(3)根据N、P、K肥的施用量和苗木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测定值进行了二次函数关系方程的模拟,可据此分别求得各指标最大收获量所对应的合理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施用不同的氮、磷肥对油松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氮磷沉降研究的背景下,在满足油松生长所需的氮磷元素条件下合理施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3年生油松播种苗为试材,根据辽宁省大气氮沉降量和我国大气中磷的年均总沉降量,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模拟研究氮磷沉降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施磷或氮磷共施均提高了油松的苗高和地径,氮施用量2 g·m-2、磷施用量0.5 g·m-2处理的苗木苗高最高25.75 cm;氮施用量2 g·m-2、磷施用量1 g·m-2的苗木地径最粗5.56 mm;氮磷添加对根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地上部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氮施用量2 g·m-2、磷施用量0.5 g·m-2为油松幼苗最适氮磷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合格率为9 5%,比国标规定的要求增加5%。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对油松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规律,以筛选出油松育苗中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处理,为其育苗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参考。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 g/株(对照,YS1)、6 g/株(YS2)、12 g/株(YS3)、18 g/株(YS4),小区试验设计,重复3次。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促进了油松株高增加,YS3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0. 68%;叶绿素含量YS4最高,YS3与YS4之间无显著差异;根系活力YS3,YS4显著高于对照和YS2处理,YS3与YS4之间无显著差异; 5—9月,YS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高于对照40. 20%,70. 80%,72. 03%,75. 27%,87. 60%;可溶性糖含量YS4与YS3之间无显著差异,6—9月YS3均显著高于对照和YS2处理。综合分析认为,3年生油松苗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2 g/株。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叶面施肥的方法,对黄檗1 a生苗木进行追施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可显著促进苗木生长,其中以20 g.m-2施肥量效果最为理想,平均苗高38.6 cm,平均地径1.05 cm,平均主根长16.7 cm,平均侧根数29.7个,平均鲜重103.9 g,平均干重30.78 g,分别是对照的111%、144%、132%、182%、149%和148%;20 g.m-2是黄檗1 a生苗木的适宜氮肥追施量。  相似文献   

18.
对尾巨桉DH32-29容器苗苗期进行5个水平的指数施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的指数施肥方法对苗木的生长、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施肥处理的苗木其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不施肥处理的260.7%、228.7%、654.8%、129.9%、571.2%;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氮量为50mg·株-1的苗木苗高最大,施氮量为100mg·株-1的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为最大,SPAD值在施氮量为150mg·株-1时达到最大;不施肥处理的根冠比最大,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小;施氮量为100mg·株-1的苗木质量最好,为最佳指数施氮量。  相似文献   

19.
氮素指数施肥对落羽杉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4月1日开始,在浙江省桐乡市以1年生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5种处理,共施氮5次,纯氮总用量分别为5.0,1.0,3.0,5.0,8.0 g·株-1。生长结束后,利用全收获法测定落羽杉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结果表明,EF3的苗高和EF2的地径显著高于CF(P0.05),与CF相比,EF2地上部、地下部和总生物量显著增加了42.9%,44.3%和43.5%(P0.05);与CF比较,EF地下部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了37.5%~86.6%,EF1,EF2,EF3地上部氮和钾积累量显著高于CF(P0.05);EF磷积累量和地下部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F(P0.05)。氮素指数施肥显著提高了落羽杉幼苗生长,施氮量为3.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落羽杉苗木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落羽杉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落羽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杉木苗期施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杉苗对氮素的需求,我们按0.0,0.4,0.8,1.2,1.6和2.0g氮/盆6个水平进行施肥,结果表明:1.杉木苗高、地径、干重、分枝数、分枝总长等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施氮量超过1.2g氮/盆后,这些项目又随着施氮量的继续增加而下降。此外,杉苗的叶绿素含量、单株净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光呼吸强度等对氮素的反应亦与此相似。2.苗木单株干重与单株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与单株光呼吸强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3.植株根、茎、叶的全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叶全氮量与苗高、地径、单株干重及单株净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之间呈分段回归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