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河乌猪数量性状遗传与生产性能测定、大河乌猪标准化繁育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基础上,为规范大河乌猪的培育、选育与推广,统一大河乌猪的生产技术指标,规定大河乌猪品种特征、种猪鉴定评级、种猪出场标准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7,(4)
正大河乌猪是富源县大河乌猪研究所利用地方优良遗传资源—大河猪作母本,外来杜洛克作父本,经杂交合成、横交固定、继代选育而成的新猪种。2003年农业部254号公告将大河乌猪定为国家培育品种(农01新品种证字第7号)。为了解大河乌猪在生产中采用什么样的能量水平能使生产性能发挥更好且经济效益更高,笔者于2016年5—10月在富源县大河乌猪研究所开展了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大河乌猪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轼富源大河乌猪是在原大河猪(国家级猪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优良地方猪种)基础上利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经过多代选育而成。大河乌猪毛色乌黑,肉质特优,适合腌制优质云腿。该品种于  相似文献   

4.
大河猪是我国西南地区肉脂兼用型的优良猪种之一,系乌金猪的一个主要类型,产于富源县大河一带,故名为大河猪。它具有性成熟早、遗传稳定、配合力好、适应性强、耐粗饲、肌肉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等特点,适宜供鲜肉和加工优质火腿,也是生产肉制品的优质原料。1957年底全县存栏74 900头,有能繁母猪4 320头,公猪72头。1980年底全县大河猪存栏达最大规模166 700头,有能繁母猪10 400头,公猪135头。以后随着盲目杂交利用步伐加快,外地种猪大量引进改良,农村广大养殖户不断选留杂交母猪做种,大河猪群规模逐步减少,2000年全县只有大河种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大河乌猪这一品种资源价值,通过对大河乌猪的现状和自身优势分析,提出创建大河乌猪品牌的具体方法,有效推进富源县生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大河乌猪(DW)、约长大乌猪(YLDW)、洋三元猪(DLY)三个品种(组合)140 kg肉猪的育肥、屠宰及肉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河乌猪日增重(674.29±40.53) g、料肉比(3.51±0.48)、瘦肉率(52.09±2.77)%,洋三元猪(DLY)日增重(856.39±63.61) g、料肉比(3.02±0.39)、瘦肉率(61.23±0.64)%。大河乌猪(DW)育肥及屠宰性能极显著低于洋三元猪(DLY)(P<0.01);大河乌猪(DW)肉的肉色评分、大理石纹、系水力、肌纤维直径等主要肉质性状指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优于洋三元猪(DLY)。生产成本核算分析,大河乌猪(DW)活重、白条肉、高附加值肉产品单位成本分别比洋三元猪(DLY)高2.48元、3.50元和9.24元。  相似文献   

7.
大河猪与大河乌猪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中国地方猪种大河猪和以大河猪为母本选育形成的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个猪种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以肉质性状优良闻名于世的大河猪及含有大河猪血缘的大河乌猪肌肉中有丰富的氨基酸含量。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2个品种的肌肉中分别达到12.12%和12.32%。含量最少的是蛋氨酸和脯氨酸,2个品种肌肉中蛋氨酸含量分别为1.75%和1.79%,脯氨酸分别为2.54%和2.57%。两品种间各种常见氨基酸的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2个实验猪种在肌肉中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各方面指标都较高,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较高,这说明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高,也部分解释了中国地方猪种肉脂特性优良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河乌猪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文系统研究了大河乌猪的肉质特性。经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现场测定及实验室分析测定98个肉质指标,结果表明,大河乌猪肉色玲珑剔透如玛瑙,肌肉系水力强,pH较高,肌内脂肪含量高(5.24%),肌肉组织学特性良好,保持了其亲本大河猪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与结构上的优良特性大河乌猪种群又属应激抵抗群体,具备抵抗应激环境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河猪的杂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河猪系乌金猪的一个主要类型.主要分布于云南省东北部和中部,为了提高大河猪的利用效率,自七十年代以来,开始应用外来品种进行杂交和开展品系繁育。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不同地方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含量差异,对云南3个地方猪种大河乌猪、撒坝猪和滇南小耳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滇南小耳猪和大河乌猪的饱和脂肪酸极显著高于撒坝猪(P0.01),而撒坝猪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高于大河乌猪和滇南小耳猪(P0.01),其中,撒坝猪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50.58%),而滇南小耳猪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15.28%),表明云南地方猪种特别是滇南小耳猪肉质优良。本研究为云南地方猪种作为育种、杂优利用素材的推广以及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了肉质特性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大河猪遗传多样性的血液蛋白电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蛋白电泳技术研究大河猪血液蛋白多态性。共分析了大河猪36个遗传位点,其中AKP、CAT、DIA、ES、PA、6PGD、TF等7个位点检测到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0.1944,平均杂合度H=0.0864。结果表明大河猪的血液蛋白多态程度较高,反映在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大河乌猪群体遗传分化水平和遗传结构,以曲靖市5个地理种群的46个大河乌猪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DNA序列。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河乌猪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62.63%),说明该物种群体遗传结构不明显。中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大河乌猪群体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这种不显著的种群结构主要来自于大规模的引种和扩大繁育,致使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趋同和遗传一致性。研究结果有望为大河乌猪分子遗传选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并为其遗传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河乌猪是在大河猪基础上适度导入外血育成的新品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的特点。母猪发情明显、产仔多、繁殖性能优良,初产9.20头,经产达12.51头。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6,(1)
大河乌猪是曲靖自主培育于2003年经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新品种,十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做过其生长肥育猪对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为探索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对蛋白质营养的需求,我们于2015年5—8月开展了不同蛋白质营养水平饲料对大河乌猪的生长肥育试验,试验分A、B、C 3组,30~50 kg、50~120 kg两阶段,每组用"奥斯本"种猪性能精准测定设备1套,肥育大河乌猪10头(试验中A组损失1头后为9头),在能量、钙、磷等其它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前提下,A、B、C组30~50 kg阶段分别用16%、14%和12%蛋白质营养水平,50~120 kg阶段分别用14%、12.5%和11%蛋白质营养水平,结果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30~50 kg阶段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水平为14%,50~120 kg阶段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水平为11%,30~120 kg全程肥育的最佳蛋白质营养需求为前期(30~50 kg)12%、后期(50 kg以后)11%。试验初步探索了大河乌猪生长肥育猪的蛋白质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河猪保种群的微卫星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联合推荐的27对微卫星DNA引物中的20对引物,检测了云南大河猪保种群的83个个体的基因型。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有效等位基因数,从而分析大河猪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大河猪保种群在20个微卫星座位上拥有的等位基因较为丰富,20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有137个等位基因,平均6.85个,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共104个,平均5.2个;大河猪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杂合度为0.792,多态信息含量为0.765。  相似文献   

16.
孙兴达  李生飞  李祥 《养猪》2014,(1):47-48
大河猪系云南东北部及中部的地方良种,为乌金猪的一个类型,以耐粗饲和肉质优良著称,1998年被列入国家保种名录,是生产云腿的优质原料猪种,当地养猪生产中大量利用大河猪为母本杂交生产优质肉猪[1]。为做好这一优良品种的保种选育,1976年建成大河种猪场,开始大河猪的保种选育工作。但受选育群大小和育种手段的限制,保种选育过程中对胴体品质(除瘦肉率外)及肉质化学成分相关性状的选育提高关注度不够,因此,在保种选育的世代进程中开展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地方猪种大河猪和以大河猪为母本选育的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个猪种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以肉质性状优良闻名于世的大河猪及含有大河猪血缘的大河鸟猪肌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2个品种的肌肉中分别达到12.119%和12.320%.含量最少的是蛋氨酸和脯氨酸,蛋氨酸含量分别为1.753%和1.792%,脯氨酸分别为2.535%和2.566%.2个品种间各种常见氨基酸的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另外,以影响肌肉分化形成的Myf-6基因为候选基因,研究了Myf-6基因在试验猪群中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氨基酸测定结果进行了Myf-6基因与肌肉氨基酸组成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Myf-6基因的AA纯合子与AB杂合子个体间在肌肉中氨基酸的组成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大河乌猪原种为基础,并按大河乌猪原始血缘比例,引入部分杜洛克与大河猪杂交,利用开放核心群的育种方法组建大河乌猪Ⅱ系育种群,开展大河乌猪持续选育。通过5个世代选育,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10.28头,经产12.21头,分别提高0.81头(P>0.05)和1.81头(P<0.01);窝均产活仔数,初产9.97头、经产10.91头,分别提高1.30头(P<0.05)和1.21头(P<0.05);同胞肥育日增重683.32 g、提高53.90 g(P<0.01);料重比3.26,降低0.1(P<0.05);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182.42 d,减少19.00 d(P<0.01);肥猪100 kg体重屠宰,眼肌面积32.46 cm^2、瘦肉率56.50%,分别提高4.55 cm^2(P<0.05)和3.76个百分点(P<0.05);胴体背膘厚3.46 cm,降低0.66 cm(P<0.05);主要肉质指标、肌肉氨基酸、脂肪酸构成,6世代与0世代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仍保持大河乌猪原始的优良肉质特性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3)
试验跟踪12个月测定36头大河乌猪种公猪精液品质,并随机调查公猪配种受胎和产仔情况,按月龄和季节分组统计其对大河乌猪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河乌猪7~24月龄处于精液品质上升期,25月龄趋于稳定,直到48月龄仍保持较高水平;春秋精液品质优于冬夏,最好为春季,最差为冬季;精液品质与受胎率相关,但与产仔数、初生窝重无关。  相似文献   

20.
正大河乌猪是在大河猪基础上适度导入外血育成的新品种,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的特点。母猪发情明显、产仔多、繁殖性能优良,初产9.20头,经产达12.51头。肌肉脂肪含量高(5.24%),肉质细嫩味美,纯种及杂交猪是开发优质鲜肉和腌制火腿的原料猪种。生产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母猪繁殖率不高、仔猪存活率低、饲料利用率低等,制约着大河乌猪产业化发展。目前规模化程度不高,小型、分散养殖形式仍占相当比例,养猪盈利能力低下。为做到肉猪品种规格化,转变传统养殖模式,特提出大河乌猪繁殖管理技术来助推产业发展和促进养殖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