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08年,文山州委、州政府决定启动实施3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截止目前,累计发展油茶184.28万亩。定规划。为抓好全州油茶产业发展,制定了《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新植270万亩、改造老油茶林30万亩。根据各县(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油茶种植加工基地布局到8个县(市)、94个乡镇和10个林场。预计全州300万亩油茶全部稳产后,年产茶油总量将达11.75万吨,年产值达47亿元,  相似文献   

2.
今春以来,绩溪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政府部署,积极行动,采取四项举措,努力提升油茶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编制《绩溪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到2015年,全县建设2万亩油茶基地;到2020年,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到10万亩。加大财政对油茶产业的扶持,从2010年起,县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拿出100万元扶持油茶基地、种苗和加工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全州县林业局组织全州盛丰公司、油茶合作社以及重点发展油茶乡镇的分管副镇长等17人赴湖南省考察交流油茶产业发展经验。全州考察团现场参观湖南林科院、攸县油茶苗木基地和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方就油茶品种、油茶种植技术、衍生产品、产品加工、合作社发展模式、经营理念等进行交流。2019年全州县掀起了油茶种植热潮,预计大户种植达到5000亩,面上种植达到3万亩,仅此一项将惠及2万农户,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以来,文山州启动了500万亩木本油料产业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农户+基地"、"林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村集体与村民共建"4种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模式。通过8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州累计发展木本油料种植达389.4万亩,其中:油茶种植面积达19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197.6万亩。累计木本油料年产量达1.4万吨,综合总产值达10.8亿元,农民人均木本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太湖县抓住国家倡导发展油茶的良机,新造与改造一齐抓,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现全县油茶林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初步形成油茶产业化发展链条。该县确立了今后十年主抓油茶产业的思路,制订了《太湖县油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县政府从2007起每年安  相似文献   

6.
油茶开花时节,走进浏阳市镇头镇,这里有着全省唯一连片的10万亩油茶林,一望无际的油茶林,淡淡的油茶花香扑鼻而来。村民卢术根一有空就会到自己家承包的300多亩油茶林来看看,"最近天冷,过来看看油茶林情况,自从改造后,每年收入都在增长。"据统计,目前长沙油茶林面积99.69万亩,预计今年全市油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0亿元。长沙把油茶产业定为浏阳"一县一特"农业的主打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市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00亿元。  相似文献   

7.
正11月2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全区全面实施千万亩油茶基地、千亿元油茶产业的"双千"计划,努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区54个贫困县发展油茶面积达到800万亩以上,力争带动3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到2022年,全区油茶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到  相似文献   

8.
正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上饶市,拥有油茶林总面积近200万亩,是油茶产业大市。近年来,上饶市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准规划、全面融合打造,创新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三百工程"目标,创新机制高位推动统一思想,高位推动。上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省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西油茶产业发展非常关注,并作了重要指示。江西省政府对此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很多具体的支持举措。2016年,九江市制定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仅2016年,九江市就完成高产油茶种植面积3.41万亩。其中,武宁县种植2.82万亩,为2.8  相似文献   

10.
2009年,该县油茶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一是抓好面上油茶造林,种植油茶1158亩,零星种植15万株。二是抓好省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建设面积3003亩(包括新造林1083亩,现有林抚育1920亩),项目建设总投资307.88万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15年开始,江西省将油茶产业与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山区扶贫攻坚相结合,按照"四统一分"模式推进油茶产业精准扶贫。2016年,江西省完成油茶新造林70.68万亩,超额完成60万亩的年度油茶造林计划,比上年增长107.5%。江西省油茶种植面积1434.7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面积434.7万亩,年产茶油11万吨以上,2016年总产值达到236亿元。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2.
<正>常山县地处钱江源上游,油茶发展历史悠久,享有"中国油茶之乡"和"浙西绿色油库"美誉。常山县是油茶的天然分布区,油茶生产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近年来,常山县积极响应浙江省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发展优势的油茶产业,围绕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构建油茶产业市场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三个方向,全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8万亩,茶油年产量超过3100吨,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先后被授予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全国山茶油价格指导中心、"全国木本油料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及王三运省长、赵树丛副省长等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认识,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3亿多元,完成油茶造林面积近9.6亩,低产油茶林抚育6.8万亩,建设良种采穗圃1000余亩,培育良种苗木2700余万株,取得了首战告捷的阶段性成果。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江西省永新县把生态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的重点选项,突出抓好生态产业,以油菜、楠木、竹木花卉"三大"主导产业,成为全县林农致富项目上的"领头羊"。全县争取多个林业投资项目,其中有:现代农业油茶项目(油茶新造)1.2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0.6万亩,共投资520万元;珍贵树种培育项目(纯楠)0.2万亩;长江防护林项目(杉楠混交)2.32万亩,投资796万元;  相似文献   

15.
油茶是淳安的传统经济林树种,也是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淳安县现有油茶10万亩,由于树龄老化,品种混杂,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淳安县通过推广油茶良种化、进一步扩大油荼规模、开展原有油茶园改造示范和油茶油品牌建设等措施,油茶产业发展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既有领导高度重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增长潜力、市场前景广阔、集生态观赏经济多功能于一体,尤其是生态景观效益显著等有利条件,也有良种苗木供应不上不利因素。通过广泛宣传油茶的优点和发展油荼的重要意义、科学规划油茶产业、改造现有油茶林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开展山核桃林地油茶生态套种绿化、加快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油茶优良新品种、发展油茶庭院经济美化乡村环境、改进加工工艺发挥品牌效益、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等措施,力争到2015年全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油茶亩产量实现翻一番,油茶产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实现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2009年11月9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宣布:"到2020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要达到7000万亩,年产茶油总量要达到250万吨"到国务院批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出台,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快速升温。  相似文献   

17.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又名茶子树、油茶树、百花茶,山茶科茶属,为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缙云县油茶栽培与利用历史悠久,是浙江省15个油茶重点发展县之一,是"浙南油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现有油茶面积6.1万亩,随着《缙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预计到2015年,油茶面  相似文献   

18.
正江西省绿色产业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以油茶为例,全省2018年完成油茶种植面积36.62万亩,总面积达到1526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面积超500万亩,年产值达307亿元,油茶种植总面积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二位,油茶已成全省山区林农的"脱贫致富树"。2015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省代表团审议时所作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发展油茶等林下经济产业,原省林业厅因势利导,强力推进,将林下经济特别是油茶产业打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省广南县启动万亩高产高效高原特色油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基地规模1万亩(其中油茶新植8000亩,老油茶低产林改造2000亩),涉及十里桥国有林场和莲城镇坝汪、岜夺、细掌、那们4个村委会,是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1月13日,柳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建成6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实现油茶生产总面积120万亩。同时建设千亩油茶良种育苗基地,以保障油茶良种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