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铁皮石斛炭疽病,在实验室和栽培地里分别对由黑线炭疽菌引起的铁皮石斛炭疽病进行了症状观察,分离培养、病原菌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黑线炭疽菌仅为害叶片,平均发病率11.3%;在分离到的59个真菌菌落中,黑线炭疽菌占44.1%。经过形态学描述、DNA测序鉴定,以及致病性试验,确定黑线炭疽菌是引起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病原菌。它是铁皮石斛的新病原,在中国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月季霜霉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季霜霉病是温室月季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1996年首次在沈阳附近花圃中发现此病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枝干部,其症状是初期下部叶片背面先出现褪绿不规则斑,并覆盖有霜状霉层,后期叶面呈现淡紫色,渐变为棕色。病菌扩展后还侵染枝干部,造成茎部褪绿变成黑色,危害严重的叶片全部脱落,植株死亡。根据症状观察及病原菌鉴定,确定病原菌为Peronospora sparsa,为中国霜霉属一新记录种。对此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该病害属于低温冷凉高湿病害,孢子随风和水传播,在病株、土壤及植株残体上越冬,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刺槐干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江苏省各地普遍发生。经分离培养、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病原为樟疫霉。病原菌自伤口侵入,可侵害2—15年以上生的刺槐根干,引起内皮层腐烂,致使植株枯萎死亡。病部后期常出现腐生的镰刀菌分生孢子座。病害多生在干基部,5—9月为发病盛期。病株根际土壤和植株病组织都是侵染源。  相似文献   

4.
石斛植物是我国主要的药用和观花植物,病害是影响石斛植物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者简述了我国对石斛植物病害研究概况,由不同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类型、症状特点、发生规律,以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草果叶瘟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对绿春县草果种植区草果病害进行调查及诊断,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植株死亡的现象是由变异梨孢引起的一种侵染性病害。草果叶瘟病为首次报道的新病害,变异梨孢为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银杏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也是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近年来,叶斑病已成为沈阳市银杏树的常发病害,严重影响了银杏的观赏价值,甚至引起银杏死亡。为了明确沈阳市内银杏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集了市内银杏发病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分析,将沈阳市银杏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  相似文献   

7.
仙客来具有肥大的球茎,叶片肥厚,叶柄、花梗粗壮,栽培周期长,整体含水量高,易受病害侵染。植株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治,轻则失去观赏价值,重则大量死亡。为了预防和防止病害的发生,我们对仙客来生产过程中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撑×绿杂交竹枯萎病侵染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撑X绿杂交竹枯萎病是近年在广西发现的新病害,该病害传染迅速,可造成竹林成片枯死.通过对自然感病的植株组织分离培养并纯化菌落,获得镰刀菌属真菌的纯培养,以该菌株进行病害的田间人工诱发试验,无论是菌株营养体菌丝或繁殖体孢子,在无伤或有伤的情况下,笋期均可从幼嫩组织侵入,并能引起与自然相一致的症状病菌;经过对一年生病竹病变组织的分离培养试验和病竹周围表土内越冬病菌的分离培养试验,越冬后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均能存活,可成为来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蹄金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等研究,鉴定其病原菌为小核菌属真菌。对其发病规律研究发现武汉地区每年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用杀毒矾、世高和雷多米尔锰锌等药剂进行喷雾或淋灌对该病皆有良好抑制作用,淋灌的防效优于喷雾。对病穴的处理可进行挖除补铺,并结合撒施草木灰、磷酸二氢钾细土均可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06年发生大片桉树枯萎死亡,文章对此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病原菌鉴定等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病原菌鉴定为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这是在广东省对桉树枯萎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采用营养杯试验和圃地播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扁杏重茬育苗病害症状、发病时期、发病率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扁杏重茬育苗病害为立枯型病害,症状表现顺序为:叶片萎蔫→叶片变黄干枯→根系枯死→整株直立死亡.6月初开始发病,单株病株从发病到死亡持续的时间为7~10d,6月中旬为发病的集中期,此期累计发病率达76%.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苗期进行喷药处理,感病株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杂交竹枯萎病侵染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竹枯萎病是近年来在广西首次发现的新病害,该病害传染迅速,可造成竹林成片枯死。我们对自然感病的植株组织分离培养并纯化菌落,获得镰刀菌的纯培养,以该菌株进行病害的田间人工诱发试验,无论是菌株营养体菌丝或繁殖体孢子,在无伤或有伤的情况下,笋期均可从幼嫩组织侵入,并能引起与自然相一致的症状;经过对先年生的越冬病竹进行病变组织的分离培养试验和病竹周围表土内越冬病菌的分离培养试验,在上一年生的病竹内和病竹周围的表土内,越冬后的病原菌均能存活,可成为来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13.
撑×绿杂交竹枯萎病是近年在广西发现的新病害,该病害传染迅速,可造成竹林成片枯死。通过对自然感病的植株组织分离培养并纯化菌落,获得镰刀菌属真菌的纯培养,以该菌株进行病害的田间人工诱发试验,无论是菌株营养体菌丝或繁殖体孢子,在无伤或有伤的情况下,笋期均可从幼嫩组织侵入,并能引起与自然相一致的症状病菌;经过对一年生病竹病变组织的分离培养试验和病竹周围表土内越冬病菌的分离培养试验,越冬后的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均能存活,可成为来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源。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分秋、春、夏3次采集大果沙棘干缩病感病植株感病部位组织,分离纯化、鉴定获得8个真菌菌株.根据Koch's证病法则,选择分离自具有明显干缩病症状植株感病部位的分离物的孢子作为致病性测定用接种体,分别采用菌剂灌根、干部刮伤涂抹菌剂的方法对沙棘幼苗和12年生沙棘进行接种后,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对接种发病的植株再分离获得3个菌株.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将其鉴定为拟枝孢镰孢菌.该病原菌可生长在沙棘的叶部、枝干部及根部,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菌株存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该病原菌在大果沙棘上的危害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根腐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侵染植物根部,影响植株正常生理过程,发病严重时会造成全株死亡,在草本、林木等植物中均有发生,大大降低了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田间防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主要针对林木根腐病的病原菌、发生症状进行概述,并综述利用林业技术、化学药剂、生防真菌、生防细菌和放线菌防治林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还对根腐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讨论,以为今后植物根腐病的系统研究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鉴定引起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臭椿炭疽病病原菌,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 ]从病组织中共分离获得11株菌株,所有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特征表现一致,正面菌落先白色后灰色,背面黑色,分生孢子为圆柱状,两端钝圆,单孢,无色,初步鉴定分离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选取代表菌株CH-1和CH-3接种臭椿叶片,有伤条件下接种均能引起臭椿叶片发病,发病叶片症状与田间一致,柯赫氏法则验证成立;经多位点基因(ITS、ACT、TUB2、CHS-1和GAPDH)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与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聚集在同一个分支上,支持率达到99%。[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明确发生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臭椿炭疽病为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所致。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及活性成分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铁皮石斛菌根形成的特点、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的共生专一性与促进作用、菌根真菌的分离及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铁皮石斛菌根真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 柿树病害以角斑病、圆斑病和炭疽病发生较普遍而严重。经过长期观察和试验,我们将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简介如下。1 柿树角斑病 柿树角斑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等地都经常发生。此病危害叶片及柿蒂,可引起柿树早期落  相似文献   

19.
山东牛心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 rDNA-ITS 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 ITS6和 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 DNA 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 rDNA-ITS基因片段,经 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将该病原物鉴定为柿树炭疽菌,将其 rDNA-ITS 基因序列提交到 GenBank 数据库(基因登录号 KF010811)。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病菌对不同品种柿树的致病性相同,均无差异性,对果实的致病性比叶片强;接种7天后,叶片无病斑或病斑较小,菌饼无伤口接种几乎不发病,在叶片上不产生病斑,果实上病斑较小;不同的接种方式在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病斑大小为:菌饼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接种>菌饼无伤口接种;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菌对桃、苹果、梨等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均不致病。【结论】柿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专性寄生性,对除柿树外的其他果树不致病,且在遗传上有一定的保守性,因地理距离产生的变异很小,这些特性对于柿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削弱因病菌的遗传变异而产生的抗药性,从而有利于炭疽病的防治。在柿树有伤口时最易侵染致病,雨天或高湿度的情况下经孢子侵染致病的可能性居其次。在田间管理时注意避免造成柿树伤口感染,或者避免在下雨天气进行修剪,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柿树炭疽病菌的侵染以及柿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病流行而造成的减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濒危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在峨眉山开展林下栽植试验,选取附主树种、栽植时间、栽植方式为试验因子,对栽植铁皮石斛的成活率、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种植前后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月底以细麻绳绑植桢楠为附主的方式栽植铁皮石斛,其成活率高,生物量及多糖含量增加显著,于栽植1年后正常开花,植株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