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核桃和‘凤丹’牡丹都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核桃幼树栽植后3~4年才能挂果有收益;‘凤丹’牡丹是小型灌木,且生长周期较短,单独栽培对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可以通过核桃林下套种‘凤丹’牡丹的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此增加短期产出,本试验为了探究核桃林下间种‘凤丹’的最适栽植密度,进而开展此试验。【方法】以核桃林下2年生‘凤丹’牡丹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其在35种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每种植密度小区面积为60 m2,随机区组),不同栽植密度对牡丹生长量、牡丹结籽量及丹皮产量、牡丹籽千粒质量和丹皮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差异。【结果】:1)随着株行距的增大,‘凤丹’牡丹实生苗植株的生长高度、分枝数量、新梢粗度、根条数量、根条长度、根粗和丹皮酚含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结籽量和丹皮单位产量变化趋势相反,当株行距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其对各生长指标的影响则又相对减缓;2)在株距大于30 cm,行距不低于40 cm时,即栽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牡丹的生长量可以达到较高水平;3)栽植密度达到33 345株/hm2,牡丹结籽...  相似文献   

2.
对‘凤丹’牡丹、‘香丹’牡丹和紫斑牡丹等3个油用牡丹品种在福建闽北地区的适应性进行比较试验,并对其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籽量及抗病性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凤丹’牡丹能适应引种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幼树长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实,但丰产性表现一般、果实经济性状较好,在闽北高海拔地区可适量推广种植,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香丹’牡丹幼树能正常开花结实,果实经济性状一般,丰产性较差,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紫斑牡丹品种表现较差,幼树能存活,但树体生长基本停滞,开花少,且不结实,不适宜在闽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凤丹’牡丹不同发育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分配规律,探讨源-库关系,可为解析其产量构成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油用牡丹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凤丹’牡丹年周期中,4、6、8龄(4年生、6年生、8年生)植株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中C、N、P元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1)各器官中C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趋势相似,且C含量随株龄增大而增高;根和茎中N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相似,都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叶片的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花期最高; P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在各器官及不同株龄之间存在差异。2)年周期中各器官的C∶N均表现为先升后降,株龄效应明显; C∶P在各器官中变化趋势不一,根和茎的C∶P表现为6年生 8年生 4年生,不同株龄叶片的C∶P仅在花期不同(4年生6年生8年生),繁殖器官的C∶P表现为4年生6年生8年生;年周期中,‘凤丹’N∶P逐渐下降,各器官的N∶P均表现为6年生4年生8年生,N∶P变化范围为2. 71~7. 62。3)在休眠期和落叶期,各元素基本上都平均分配到根和茎中,在花期和果熟期,C元素均匀分配到各器官,而N、P元素则较多分配到叶和繁殖器官,株龄对各元素分配动态的影响不一致。4)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以可溶性糖含量表征的源、库强度及源/库比的分析结果显示,初始(休眠期)源结构为根和茎,之后(花果期)的源结构是叶片,库结构则包括花或果实、以及根和茎; 6年生植株的源强度最大,8年生植株则库强度最大,花期源/库比最高的是6年生植株,果熟期则是4年生植株。【结论】‘凤丹’牡丹的化学计量特征和源-库结构关系随生长发育阶段而动态变化,且明显受株龄的影响; N元素是‘凤丹’牡丹生长的限制因子,适当增施N肥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技术处理下‘小叶紫’三角梅Bougainvillea glabra‘Sao Paulo’的开花效果,形成可量化应用的三角梅花期调控技术体系,本研究以‘小叶紫’三角梅为试验材料,采用修剪强度(重剪、中剪和轻剪)、修剪时间(预定开花前80 d、70 d、60 d、50 d进行修剪)、施肥浓度(0.5%、0.3%、0.1%、0氮磷钾复合肥)和生长调节剂(75 mg·L-1乙烯利、2 000 mg·L-1多效唑和2 000 mg·L-1矮壮素)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强度、不同修剪时间、不同施肥浓度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均对‘小叶紫’三角梅花期调控有显著效果,其中不同修剪处理对‘小叶紫’三角梅的花期影响较大,较不修剪处理均能提前进入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延长植株的整体花期,尤其以重剪处理、预定开花前60 d修剪处理的‘小叶紫’三角梅开花效果最佳;不同施肥浓度处理和对照同时进入现蕾期和初花期,但不同施肥浓度处理均延长了植株的盛花期持续时长和花期,0.3%浓度氮磷钾复合肥处理同对照相比,花期延长了10 d;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试验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移栽时期的成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移栽期可能通过移栽时气温、土壤温度和移栽后土壤积温等环境因素影响‘凤丹’牡丹新根和植株的发育,适时移栽显著促进牡丹苗体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移栽时期,‘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期间的新根总数、木质化新根数、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枝条粗度、根生物量、枝条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有一定差异,而枝条长度和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9月29日与11月28日移栽相比,单株木质化新根质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了90.26%和51.22%,根系活力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提高了93.53%和60.98%,单株生物量增加了46.00%。经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9月29日移栽的‘凤丹’牡丹成苗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依据植株生物量、壮苗指数与移栽期气象环境要素的依赖关系,明确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日均气温15~20℃气侯条件,是‘凤丹’牡丹的最适移栽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用牡丹‘凤丹’植株生长发育、不同冠层的光合性能、籽粒产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为油用牡丹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河南省沁阳市试验基地2013年10月定植的‘凤丹’牡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初植密度为57 000株·hm-2。2017年进入丰产期,果荚成熟后调查发现,高密条件下遮荫导致弱苗死亡,保有密度为46 800株·hm-2,于2018年3月13日发芽后进行人工间伐,间伐强度为0%(CK)、17%(A)、35%(B)、47%(C)和62%(D)。2019年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冠层光合参数、产量性状等指标。【结果】1)间伐对‘凤丹’植株的生长状况、光合特性、籽粒产量与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单株植株叶面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依次比对照增加7.0%、11.9%、21.2%和25.1%。单株冠幅、开花数量、花径、新生叶片数、叶夹角、新生枝条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株高趋势则相反。2)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Pn)、SOD与CAT活性在冠层...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江西境内引种栽培凤丹牡丹的可行性,以安徽铜陵3年生凤丹牡丹植株为引种材料,分别在南昌经开区蛟桥镇、上饶婺源县紫阳镇、宜春上高泗溪镇、赣州宁都小布镇及萍乡芦溪宣风镇等地开展引种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连续4a获得开花特征、籽仁经济特征和结实特征共9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南昌经开区蛟桥镇和宜春上高泗溪镇被划分为Ⅰ级,上饶婺源紫阳镇和赣州宁都小布镇为Ⅱ级,萍乡芦溪宣风镇为Ⅲ级.以上结果说明南昌和宜春虽在5个引种地中比较适宜凤丹牡丹生长,但进一步考虑试验中存在的误差和经济投入产出比,笔者认为凤丹牡丹虽能引种栽培成活,但由于与原产地生境条件差异显著,不适于大面积引种推广,只可少量引种栽培用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系开花物候期特性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测5个薄壳山核桃品系Mahan(‘马汉’)、Western(‘威斯登’)、Shoshoni(‘肖肖尼’)、Tejas(‘特贾斯’)、‘钟山25’的开花物候期,以确定各品系雌、雄花准确开放时间及可授期,为配置授粉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系之间以及同一品系内雌、雄花的花期不一致;5个品系的雄花大都在4月底进入初花期,5月初进入盛花期,5月6~13日是各品系雄花集中散粉期,其中Mahan最早进入盛花期,最晚进入散粉期;雌花最早进入可授期的为Mahan,最晚进入的为Tejas。由此得出适宜的授粉组合为Western×Tejas,Westerrnב钟山25’。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澳洲坚果种植区所栽品种为调查对象,采用计数法实地调查开花情况,并在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基地以品种‘O.C’为试验材料,在花芽分化前喷施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观测开花情况。结果表明:云南澳洲坚果各种植区正常盛花期为2—3月,大多数种植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正常花期开花现象,其中品种‘O.C’和‘HAES788’尤为明显,且高海拔种植区非正常花期开花现象更明显。喷施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比较发现,多效唑类可显著促进澳洲坚果提前开花,赤霉素类抑花效果较好,其余处理对开花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开展油用牡丹在十堰的引种试验,旨在探索核桃林下种植模式和技术,促进木本油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试验采用直播和实生苗多点移植对比方法,观察‘凤丹’牡丹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在引种地段能露地越冬,株龄3 a开花结实,株龄4 a以后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超过地下根系部分。在十堰低山地段的山地黄棕壤、黄棕壤等主要土壤类型,可以适量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1.
5个新品种均从芍药与牡丹远缘杂交后代中选出,花色奇特,花期长,生长旺盛,具有典型的组间杂种特征。其中‘京华旭日’花单瓣型或荷花型,鲜亮红色,有不规则黄色或紫色放射状条斑;‘京俊美’花单瓣型,乳黄色,基部有显著棕红色斑;‘京华朝霞’花单瓣型,淡红色,有淡紫色或黄色条纹;‘京桂美’花荷花型,红色;‘京蕊黄’花荷花型,淡黄色,基部有淡红斑,部分雄蕊变态发育为不育心皮。植株繁殖采用嫁接或分株法进行。  相似文献   

12.
B9与PP333复合制剂对牡丹生长与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B9和PP333复合制剂对牡丹生长及开花的影响,探讨了用化学方法对露地牡丹花期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调控露地牡丹花期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春季B9和PP333复合制剂(2:3或3:2)处理,对牡丹的新枝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提高了成花率,并推迟、延长了牡丹的花期,其中280mg/L B9和420mg/L PP333复合制剂分别延迟初花期和末花期6.3d和5.6d;600mg/L B9和400mg/L PP333复合制剂分别延迟初花期和末花期6.7d和8.3d.但在不同的牡丹品种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总结引种洛阳后萌发较晚的紫斑牡丹茎叶生长规律情况,结果表明,萌发期为3月上旬;7个品种紫斑牡丹的茎高、叶长和叶宽年平均生长量存在差异,表现出植株高矮和叶片大小的不同,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候期比原产地提前30天。茎高生长起始时间早,速生期短,生长集中;叶生长的持续时间相对要长;叶宽生长的结束期更迟于叶长。3月12日-4月16日为这些紫斑牡丹茎生长高峰期,平均茎高生长量达23.56 cm;4月24日已完成茎高全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为23.99 cm。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叶片的迅速生长期,4月16日叶片大小定形,平均叶长、叶宽分别达到28.16 cm和23.80 cm。花期集中在4月16-26日,培育晚开新品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牡丹花期不同预测方法初探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能准确预测牡丹花期,更好地为牡丹文化节服务,对王城公园牡丹观赏区的早花牡丹品种‘朱砂垒’及春季开花植物的物候期、初花期的调查记录,利用SPSS19.0分析软件及Excel统计软件,分析牡丹的初花期与自身各物候期的相关性及与春花植物初花期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性显著的项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牡丹花期预测数学模型,比较两个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朱砂垒’各物候期中的发芽期、立蕾期、风铃期与初花期的相关性极显著,建立预测数学模型为Y=58.649+0.149X_1+0.142X_2+0.274X_3;植物中樱桃、玉兰及早樱的初花期与‘朱砂垒’初花期相关性显著,建立牡丹花期预测数学模型为Y=-532.075+12.693X_1-4.707X_2+0.621X_3,依据以上两个数学模型可以初步对牡丹初花时间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微波辐射对打破‘凤丹’种子休眠的作用,为促进‘凤丹’种子萌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油用牡丹主栽品种‘凤丹’的种子进行微波辐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种子置于已铺有湿热灭菌双层滤纸的发芽盒内进行生根试验,统计初萌期、生根率、平均根长等指标;再选取胚根长度≥3 cm的种子,将其浸泡于200 mg/L的赤霉素2 h后播于穴盘内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率、发芽势、苗高等指标。【结果】微波辐射低火处理10 s、中火处理10和20 s均可缩短‘凤丹’的生根时间,中火处理10 s所需生根时间最短,为27 d,且各处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显著(P 0.05);低火处理10和20 s均可提高‘凤丹’种子的生根率与根长,生根率分别为95.83%与94.63%,根长分别为8.44和7.20 cm,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显著(P 0.05)。微波辐射低火处理10 s对‘凤丹’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其发芽率与发芽势分别为83.25%和87.25%,其发芽势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 0.05);其余微波处理组对‘凤丹’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微波辐射时间与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微波处理对‘凤丹’幼苗苗高无明显影响,其苗高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适当强度的微波辐射处理可打破‘凤丹’种子的休眠,能促进‘凤丹’种子的萌发;而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处理对‘凤丹’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分别接种AM真菌Glomus mosseae和G.versiforme的两年生盆栽‘凤丹’幼苗为材料,以不接种为对照,研究不同AM真菌对牡丹幼苗根系构型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M真菌的侵染率不同,G.mosseae的侵染率高于G.versiforme;接种G.mosseae的植株干重、根冠比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对照。接种不同AM真菌的牡丹幼苗的根系参数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水平延伸根系所占比例和根系总体积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分饱和亏缺与植株干重、根冠比、根系活力等呈显著负相关;根系参数与牡丹生长呈显著正相关。不同AM真菌可通过影响牡丹幼苗的根系构型而影响其生长。G.mosseae是促进牡丹生长的高效菌种。  相似文献   

17.
正培养天竺葵,应不断进行修剪。每次花谢后的花梗,都应及时修掉。否则既影响树姿美观,也会消耗营养。另外,枝条越长越高易于老化,影响新枝生长和开花,也必须及时修掉或短截,以促使萌发新枝或侧枝,使之多育蕾、多开花。尤其经过冬季休眠后的早春,从根部起约10cm以上处,应进行重度修剪,这样新长的枝条就更加健壮旺盛,开出来的花朵也更艳丽。  相似文献   

18.
以长春引种栽培的香花槐为对象,调查其在引种地的有关性状,并分析在吉林省引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6 a生植株平均树高为4.5 m,平均胸径4.0 cm;枯死枝干与干梢现象逐年减少,抗寒性有所提高。2014年第1次花期27 d,盛花期11 d,第2次花期10 d,盛花期不明显,花量稀少。2015年第1次花期37 d,盛花期17 d,第2次花期19d,盛花期同样不明显,花量稀少。可在吉林省辖区哈大铁路以东适宜香花槐生长的地区、且小气候条件优越的地段进行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引进的"金色08"向日葵品种为试材,于不同的时间在湖南省长沙地区播种,对其物候与生长发育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播种至始花期的有效积温约为1 209℃;不同的播种时间的"金色08"的单株花期、群体花期、盛花期等物候期有一定的差异,8月23日播种的向日葵"金色08"始花期、单株花期、群体花期、盛花期、开花时间最长,8月8日播种的植株最高、地茎最粗、盘径最大,而8月23日播种的花径最大、花瓣最长。  相似文献   

20.
以磐石市江南林场施业区内生长的东北山梅花为对象,观测其开花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2016年气候条件下,群体花期为31 d,平均单株花期为27 d,平均盛花期为14 d;单花序着生小花4~19枚,以8~10枚者居多,单花序开放时间为12~14 d,单花开放时间为8~9 d;花白色纯正,散发淡雅花香。花期前≥10℃的有效积温为631℃,开花期间为586℃;开花期间共有雨天2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