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杉木与固氮树种混交对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室根箱混交栽培试验方法,以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杨梅(Myrica rubra)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4种固氮树种作为伴生树种,以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对照,研究杉木与固氮树种的混交栽培对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杉木比较,混交模式有效地提高根际区和非根际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以及有效氮含量。5种栽培模式的根际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区的;根际区内0~2、2~4 mm两个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明显,非根际区内0.4~2、2~4、4~5 cm等3个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距离根垫越远,土壤有效氮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2.
陈家裕 《防护林科技》2022,(6):44-46+50
为提高红椎人工林育林成效,以3.5年生5种不同混交模式的红椎、黑木相思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及叶片光合产物(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能显著提升红椎、黑木相思林分的高径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明显增加。混交显著增加了黑木相思叶片中氮、磷、钾含量,而红椎则以纯林中叶片氮、磷、钾含量最高,且具有随着黑木相思混交比例增大而红椎叶片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上,在供试5种试验林中,以7∶3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中树高、胸径生长量最大,光合产物含量最高。混交能显著能提升红椎林分生长量,固碳能力增强,但考虑到树种间竞争性,其混交比例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不同层次土壤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轻型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来自3个杉木林分不同层次土壤的盆栽试验,分别为A层(0~20 cm)、B层(20~40 cm)和C层(40~60 cm),1年后测定杉木生长量,分析土壤有机碳、全氮和C/N比与杉木幼苗生长相关性。结果表明:A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19.4 g·kg-1、1.2 g·kg-1和15.5,幼苗生长表现最优,苗高和地径分别为85.9 cm和16.8 mm;其次是B层土壤(20~4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16.7 g·kg-1、1.1 g·kg-1和15.3,苗高和地径分别为75.6 cm和14.5 mm;C层土壤(40~60 cm)有机碳、全氮含量和C/N比分别为3.8 g·kg-1、0.5 g·kg-1和7.8,幼苗生长表现较差,苗高和地径分别为75.0 cm和13.4 mm,通过相关性分析,杉木生长与有机碳C、全氮N...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中亚热带三种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CL)、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CG)和马尾松-石栎针阔叶混交林(PM))土壤CH4通量,及土壤温度、含水率、土壤有机质(SOC)和全氮含量等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亚热带三种森林类型土壤CH4通量总体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出一定的月变化规律,冬季高、春夏季逐渐降低。其通量平均值为-1.71μg/(m2·h)(CL),-4.14μg/(m2·h)(CG)和-9.48μg/(m2·h)(PM),均表现为大气CH4的汇。土壤CH4通量与土壤温度(地表、地下5 cm和地下10cm)之间相关性显著(p0.01)。杉木林和马尾松-石栎林土壤CH4通量与土壤5 cm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土壤CH4通量与青冈-石栎林SOC含量,杉木林、马尾松-石栎林的全氮含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几种固氮树种凋落物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沿海山地人工混交林中的伴生树种台湾相思、杨梅等固氮树种的凋落物数量及氮含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主要造林树种的凋落物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造林七年林分中台湾相思和杨梅年凋落物量分别为每公顷1177和1288公斤,其氮含量分别为2.32%和1.66%,显著高于非固氮阔叶树种组和针叶树种组凋落物氮含量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马尾松与固氮树种、非固氮阔叶树种混交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与固氮树种、非固氮树种混交后,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坚实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说明马尾松与其他树种混交能够改善土壤的持水性,减轻植物生长的土壤坚实(容重)胁迫、改善土壤的氮素供应;固氮树种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全N、水解N和速效K供应方面的作用大于非固氮树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双季红树莓果实成熟盛期树体早衰对其叶片营养及酶活性变化的影响,为红树莓关键发育时期的合理施肥及延缓叶片早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双季红树莓‘海尔特兹’为试验材料,对该时期发生不同程度早衰的初生茎不同部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揭示影响红树莓叶片早衰的主要因素。【结果】在同一时期不同发育阶段(营养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果实成熟初期、果实成熟盛期)初生茎的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营养生长期至果实成熟盛期,氮元素含量下降明显,果实成熟盛期早衰叶片氮含量显著低于营养生长期正常叶片;果实成熟盛期上、下部早衰叶片磷元素含量稳定;正常叶片钾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早衰叶片,而钙、镁、锰、锌含量显著低于早衰叶片。果实成熟初期上、下部叶片SOD活性均为最高,分别为1.75和0.50 U/(g·min),MDA含量最低,分别为5.24和3.64 U/(g·min),上部叶片POD活性最高,为29.48 U/(g·min);营养生长期上、下部叶片CAT活性最高,分别为61.83和31.99 U/(g·min)。【结论】营养生长期至果实成熟盛期,正常叶片中大量元素氮、钾含量显著高于早衰叶片,这是由于红树莓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期,营养消耗加快,因此在初花期之前应及时补充肥料。正常叶片中钙、镁和铁含量显著低于早衰叶片,且钙与镁、钙与铁、镁与铁的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4、0.90,为避免叶片发生早衰现象,降低早衰程度,应减少钙、镁、铁肥的施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给红花玉兰的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红花玉兰‘娇红1号’2年生大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调控LED光源的方式,设置6种光周期,分别为8 h(光照期)/16 h(暗期)、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以及自然光照(CK),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定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在14 h/10 h处理下苗高、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8 h/16 h处理下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随着光周期中光照时间的延长,除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外,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全N含量、全P含量、全K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14 h/10 h处理下叶片营养物质含量最高,8 h/16 h处理下最低。光周期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显著,14 h/10 h处理下叶片SOD活性、POD活性、APX活性显著低于CK处理,8 h/16 h和16 h/8 h处理下显著高于CK处理。在12 h/12 h和14 h/10 h处理下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较CK有显著提高,在8 ...  相似文献   

9.
四川杉木混交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纯林耗肥力强,自肥力差,引起地力严重衰退,致使杉木采伐迹地上更新的第2、3代杉木林生长差,不能成林。本研究选择桤木、水杉、漆树、灯台、香樟、柳杉和擦木7个自肥力和适应性强的树种与杉木混支造林。其结果表明:混交林枯落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纯林高0.26~3.92%,水解氮高18.1~36.49mg/100g,速效磷高1.46~2.59ppm,速效钾高0.38~0.60mg/100g,土壤肥力明显提高,6年生时,混交林蓄积量比纯杉木林高23.3~117.4%。这7个树种均可作为杉木混交造林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0.
巨尾桉混交林生长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南亚热带巨尾桉-杉木、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等不同混交类型林分的生长量及林地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势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同时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混交林的土壤容重均比巨尾桉纯林(对照)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矿质养分含量均大于巨尾桉纯林,改土强度大小依次为巨尾桉-牛肋巴>巨尾桉-厚荚相思>巨尾桉-杉木,因此,适当营造桉树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桉树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不同树种营养器官(叶、枝、干、根)及其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取样分析方法,对3种典型森林树种(刺槐、侧柏、辽东栎)不同器官及其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树种叶片与其土壤C、N、P化学计量的关系。[结果]辽东栎、刺槐和侧柏的叶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68.43、454.96、438.53 g·kg-1,刺槐、辽东栎和侧柏叶片的全氮含量分别为27.52、20.74、12.73 g·kg-1,辽东栎、侧柏和刺槐叶片的全磷含量分别为2.73、2.15、1.35 g·kg-1,叶片C∶N值为侧柏辽东栎刺槐,C∶P、N∶P值分别为刺槐侧柏辽东栎、刺槐辽东栎侧柏;3个树种树枝的有机碳含量均最大,树叶的全氮含量均最大,而树干的全氮含量均最小。侧柏、辽东栎、刺槐树枝的全磷含量分别为3.07、3.07、1.87 g·kg-1,显著比其它器官的大;3种森林土壤的C、N、P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且0 10 cm土层的含量最大,C∶N、C∶P、N∶P值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不一致;刺槐叶片的有机碳、全磷含量与土壤C∶N值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侧柏叶片的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C∶N、C∶P、N∶P值极显著负相关,叶片N∶P值与土壤C∶N、C∶P、N∶P值均极显著正相关;辽东栎叶片的有机碳含量、C∶P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辽东栎、刺槐和侧柏的有机碳含量均较高,分别为468.43、454.96、438.53 g·kg-1;辽东栎和刺槐对晋西黄土区干旱环境的防御能力比侧柏强,当地环境较适宜辽东栎的生长发育,而刺槐和侧柏的生长分别受土壤P和N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杉木人工林科学高效经营,对9年生不同混交模式(10杉、9杉1椎、8杉2椎、7杉3椎、6杉4椎、5杉5椎)杉木+红椎混交林生长量、凋落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模式显著影响了杉木的生长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其中7杉3椎混交模式下杉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最大,而5杉5椎混交模式下林分凋落物量及土壤中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最高。在立地指数16的情况下,杉木林中红椎混交比例宜控制在30%以内,过高的红椎混交比例虽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但受红椎生长竞争优势的影响,杉木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小坪林场几种固氮树种混交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同安小坪林场进行七年固氮树种混交林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固氮树种杨梅、相思树均能促进湿地松、火力楠、福建柏和杉木的树高、胸径的生长,增加幅度分别为11.1~52.2%和6~7%,特别是显著地促进了在该地区不是十分适生的杉木和福建柏的生长;四个树种杨梅、相思树混交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1.7~22.0%和6.3~57.3%,且杨梅提高混交林林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普遍大于相思树。此外固氮树种混交林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改善林分小环境,幼林阶段,火力楠×相思树,火力楠×杨梅,湿地松×相思树和湿地松×杨梅是较为理想的人工林群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毛竹和杉木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探索毛竹林扩展过程中毛竹和杉木叶片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为毛竹林合理调控与生态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沿毛竹向杉木林扩展方向设置3个10 m×50 m调查样带,每一样带平均划分为10个5 m×10 m样方,在每个样方内选取不同年龄的标准毛竹和杉木,选取叶片测定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及叶片中碳(C)、氮(N)、磷(P)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结果】1)毛竹与杉木比叶面积(除Ⅰ度竹)与毛竹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干物质含量与毛竹比例呈正相关关系。Ⅰ、Ⅱ、Ⅲ和Ⅳ度平均比面积分别为291、215、207、213 m~2·kg~(-1),平均干物质含量分别为0.38、0.40、0.42、0.42 g·g~(-1),均显著高于杉木(115 m2·kg~(-1)与0.34 g·g~(-1),P0.05)。2)Ⅰ度竹和Ⅳ度竹叶片N、P含量随着毛竹比例增加呈增加的趋势,Ⅱ、Ⅲ度竹和杉木叶片N、P含量呈降低的趋势。Ⅰ、Ⅱ、Ⅲ和Ⅳ度竹平均叶碳含量分别为46.5%、46.1%、45.5%和46.0%,氮含量分别为27.6、22.3、21.7和20.8 g·kg~(-1),磷含量分别为1.6、1.4、1.2和1.2 g·kg~(-1)。其中,毛竹叶氮、磷含量显著高于杉木(分别为13.6和1.0 g·kg~(-1))。3)毛竹SLA,LDMC与叶C、N、P含量,C∶N,N∶P等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毛竹叶片具有比杉木叶片更高的SLA和叶N、P含量,且其向杉木扩展过程中,不同年龄毛竹的SLA,LDMC与叶C、N、P含量及C∶N,N∶P等叶功能性状采取的适应策略不同,具有互补效应,能够比杉木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以杉木樟树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10年生时)的杉木樟树混交林中的杉木,其树高、胸径相对于杉木纯林中的小,且随着樟树比例的增加,混交林中杉木、樟树的树高和胸径均逐渐增大。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其各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均呈现模式D林分(樟树纯林)的>模式B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3∶7)的>模式A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6∶4)的>模式C林分(杉木纯林)的;相同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绝大部分在不同混交模式林分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20~40 cm土层的,最低为40~60 cm土层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华南地区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对广东省鹤山市造林13 a的固氮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纯林和非固氮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纯林的土壤碳(C)、氮(N)、磷(P)与RO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固氮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后土壤C、N、P和ROC的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固氮树种土壤ROC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且ROC/TOC值小于非固氮树种,土壤碳稳定性更强;固氮树种总氮(TN)含量和C∶N值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C∶P、N∶P和C∶N∶P均高于非固氮树种,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在两种林分下,TOC和TN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固氮树种中,TOC、TN与ROC/T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量(SWC)、C∶P、N∶P与TOC呈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华南地区,固氮树种造林提高了土壤TN、TOC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提高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硼条件对黑木相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黑木相思人工林为材料,设置7个施硼量(0、2.5、5.0、7.5、10.0、12.5、15.0 g·株-1硼砂)处理,分析不同施硼量对土壤有效硼含量、不同林龄(1.5和3.0 a)植株株高、胸径、主梢发育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和异速生长指数分析,研究黑木相思生长特性对不同硼条件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施硼肥可以补充试验地土层中有效硼的含量;不施硼或施硼量大于12.5 g·株-1时,会抑制黑木相思的生长;当施硼量超过7.5 g·株-1时,可以缓解林龄3.0 a黑木相思主梢枯萎的症状;施硼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叶片硼和磷元素的积累,但过量的硼会抑制氮、钾、钙元素的积累;施硼量与黑木相思叶片中硼元素的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枯梢植株比例和枯梢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植株株高与胸径、枯梢植株比例与枯梢长度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中磷与氮、钾元素之间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钙与磷、...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杉木和枫香混交经营5 a后对杉木生长和林分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杉木与枫香混交造林降低了杉木的存活率,保存率仅为87.0%,但混交林中杉木和枫香的平均胸径、树高均显著大于杉木纯林,其中杉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4.68 m、5.41 cm,分别是杉木纯林的1.20和1.19倍,说明杉木与枫香混交经营促进了杉木的树体生长;混交林土壤中的有机碳累积量大于纯林,且土壤的养分指标如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的含量均比杉木纯林高,阳离子交换量(CEC)和盐基离子含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17.37%和18.11%,说明混交林在提高土壤固碳能力的同时,也使林地的肥力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17种树种(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柏木、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樟树、桢楠、甜槠、青冈栎、木荷、杜英、山矾、枫香、拟赤杨、杨树、毛竹)各器官的碳含量及其各器官碳含量的算术平均值。结果表明: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不完全一致,不同树种同一器官或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算术平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毛竹各器官碳含量(g·g-1)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91~0.566,0.421~0.549,0.449~0.550,0.470~0.496,各树种种内各器官碳含量算术平均值在0.486~0.551 g·g-1之间变化,柏木最高,毛竹最低;针叶树碳含量高于阔叶树、毛竹,各树种树干碳含量普遍较高于其它各器官,变化范围在0.493~0.556 g·g-1之间,地上部分碳含量普遍高于相应树种的地下部分;17种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0.504 g·g-1。  相似文献   

20.
彭勇  彭福田  姜远茂  周鹏  张青 《林业科学》2006,42(11):52-57
在盆栽条件下,以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植株不同器官、不同时期NR活性的变化动态以及不同形态氮素对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是冬枣NO-3还原的主要部位,NR活性以新生叶片中最高,其次为中部叶和基部叶;根系中NR活性以细根中较高,但明显低于叶片,而新生吸收根中几乎检测不到.日变化表明NR活性呈单峰曲线,以上午11:00左右最高.从NR活性的季节变化看:叶片NR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以夏季8月中旬较高;根系NR活性在6月、8月初和10月出现3次高峰.叶片涂抹不同浓度与不同形态氮素对NR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涂抹40 mmol·L-1KNO34 h后,NR活性达到高峰,涂抹低浓度KNO3(<80 mmol·L-1)可以显著提高NR活性,而高浓度KNO3(>80 mmol·L-1)处理时NR活性不再升高,涂抹尿素也可提高NR活性,Glu和Gln对NR活性影响不大,Gly降低了NR活性.土壤施肥对NR的影响表明:追施尿素可以维持叶片较高的NR活性水平,提高叶片对NO-3的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