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茶麃生柱锈菌的锈孢子堆上分离纯化了3株重寄生拟盘多毛孢,编号cr012、cr013和cr014。它们形态各异,但对茶麃生柱锈菌和石楠锈孢锈菌的锈孢子均有强寄生作用,且对10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抗性。通过台盼蓝染色法筛选出了3株重寄生菌破坏茶麃生柱锈菌锈孢子的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毒素的分离及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SS003菌株在真菌细胞壁诱导下产β-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为其生防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置不同培养温度(24、26、28、30、32、34℃)、培养时间(24、48、72、96、120、144、168 h)和初始接种量(3~9块菌块)分别进行单因素诱导SS003菌株产胞壁降解酶发酵条件优化试验;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利用Design-Expert 8.05b中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对SS003菌株产酶培养条件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结果】SS003菌株在诱导培养下产β-葡聚糖酶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73.70 h、培养温度27.82℃、初始接种量5.19块菌块;几丁质酶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82.91 h、培养温度27.70℃、初始接种量5.03块菌块。【结论】响应面法可用于深绿木霉SS003菌株产胞壁降解酶优化条件的筛选,能有效提高深绿木霉SS003产β-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产酶量。  相似文献   

3.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 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 对其病原菌茶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 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 得到茶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 ., 镰刀菌Fusarium spp ., 棒束孢Isaria sp ., 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 ., 木霉Trichoderma spp .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 表4 参15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藨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藨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I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5.
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产毒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产毒培养基筛选、锈孢子诱导和正交试验对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SS003菌株(rrichoderma atroviride)的产毒营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SS003在5种产毒培养基中均能产毒和生长,但Richard培养基更适合产毒培养,PD培养基则更适合菌丝生长;茶藨生柱锈的锈孢子对产毒具有一定抑制作用;SS003...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茶蔗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蔗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蔗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l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7.
木霉既能够防治植物病害,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具有较高田间应用价值。为促进促生性木霉菌株的开发利用,以不同地区采集到的土壤和树皮样品中分离到的137株木霉菌株为参试菌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初步筛选出对枯萎病菌、灰霉病菌拮抗效果较好的40株,根据菌株产滤纸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复筛出20株木霉菌,用于温室试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在番茄上接种各木霉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后45d测量、比较各菌株对番茄促生效果,最终筛选出的7株木霉菌可明显提高番茄株高、增加茎粗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具有高效促进番茄生长作用,鉴定结果显示其中4株为哈茨木霉,2株为深绿木霉,1株为未知木霉属菌株。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筛选,明确生防木霉菌的防病效果,为草莓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不同连作地块的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株75株,采用传统平板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几丁质酶产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产酶活性和重寄生能力,对木霉菌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复筛,并将筛选出的优势木霉菌菌株组合,研究混合菌剂对草莓根腐病标靶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初筛有19株木霉菌株对标靶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40%,并通过复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生防优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拟康宁木霉、哈茨木霉和刺孢木霉,"菌株组合后,复合菌发酵液对标靶病原菌抑制率高达57.9%,显著高于任意单株木霉菌处理;对3株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属于拟康宁木霉属、哈茨木霉属和棘孢木霉属;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加复合菌的植株发病率为10.2%,防效达66.8%,且对草莓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木霉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筛选出优势菌株,从长沙地区的15种作物根围采集到27份土壤样本,经室内分离、纯化得到28个木霉菌菌株.利用对峙法和稀释法测定了28个菌株对花生立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白术白绢病菌的拮抗作用,得到1株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对峙培养可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2 d内木霉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菌菌落,抑制其生长,其抑制程度随木霉孢子浓度的降低而减弱.温室盆栽试验发现,哈茨木霉对番茄立枯病防效显著,喷洒高浓度的哈茨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防效可达80%以上,且具有持续防效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稻草降解及产油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筛选出了六株纤维素降解菌,其中菌株f8在稻草固态发酵培养基中产CMC酶活和FPA酶活最大分别为260.32 U和18.90 U,经初步鉴定为康宁木霉。菌株f3既能降解纤维素,又能产油脂,且在PDA液体培养基上油脂产率达到25%。经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地理来源的49株木霉菌株用5个RAPD引物扩增.结果表明,木霉种间和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间差异与地理来源和寄主有一定相关.系统发育树反映的种间关系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地理来源的相同种可以通过RAPD分析区分开来.木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木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含水量和最适pH分别为28℃、70%和5.7;木霉对35℃以上的高温适应性差异较大,在高温干燥环境下易产孢子,在潮湿环境下孢子最易萌发,菌丝生长旺盛,在pH为11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3株食用菌致病木霉为目标菌株,利用热处理过的发酵液研究拮抗细菌B44对3株木霉的抑菌作用。通过对3株木霉菌丝生长、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的研究,结果发现拮抗细菌B44对3株木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细菌发酵液浓度的提高,其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在细菌发酵液浓度为40%时,对3株木霉的抑制作用较强,其抑制率分别为79.74%、91.19%、73.37%,而对两株平菇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抑制率为33.80%和55.46%。因此拮抗细菌B44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产木聚糖酶菌株JF8的鉴定及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JF8,对该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及瓶梗着生方式和分生孢子大小等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该菌株与棘胞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棘胞木霉.进一步对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进行克隆并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中的Chstal V法建立与该菌株ITS序列同源性较高的木霉属不同种间的系统发育树,发现该菌株的ITS序列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棘胞木霉的ITS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6%,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证实该菌株为棘胞木霉.以蔗渣和麸皮为基质,先对影响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单个因素进行研究,而后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各因素对产酶影响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产酶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温度、湿度、初始pH和麸皮添加比例,最佳发酵产酶组合为:培养温度28℃,水分添加量12.5 mL,初始pH值3,麸皮添加比例30%.在此优化条件下静止培养72 h,菌株产酶活力可达5 021.1U·g-1干曲.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木霉生防效果的高低与木霉菌的产孢能力和在土壤中定殖力的高低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397株木霉生防效果与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耐低温性等抗逆性状的相关性,对优势菌株的发酵条件及生防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TRS060186和TRW079634两个菌株与抗逆性状的相关性最高,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874和0.757;TRW079634和TRS060186对黄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8.7%和70.1%;温度是影响2个菌株产生不同类型孢子的关键条件,TRS060186在20℃产生分生孢子,28℃产生厚垣孢子。TRW079634则于28℃产生分生孢子,25℃有利于产生厚垣孢子。因此,木霉的适应性强弱是影响木霉菌生防效果的最主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并探讨其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蒜头果内生木霉资源的利用及优质苗木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方法,鉴定3株分离自蒜头果茎部和根部的内生木霉。通过接种效应试验,测定根施3种木霉菌液和无菌水(对照)后,蒜头果幼苗的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木霉的根系定殖率,并结合各项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对不同处理的蒜头果幼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构建木霉属菌种系统发育树以及对菌落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确定3株内生木霉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SF15)、贵州木霉(T. guizhouense,SF548)和绒毛木霉(T. tomentosum,SF434)。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株高增量、叶片增量显著高于对照,3种木霉处理的幼苗茎粗增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主根长和根部吸器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最大吸器直径显著低于对照,且不同处理组的蒜头果幼苗主根长与根部吸器数量呈一定正相关,而与最大吸器直径呈一定负相关。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幼苗地下、地上、全株鲜质量及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434的处理组全株鲜质量及地下和全株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3个接菌组蒜头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OD、S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根系定殖率分别为64.25%和61.78%,显著高于接种SF434的根系定殖率55.57%。基于各项测定指标的隶属函数值,不同处理组幼苗品质的综合排名为:接种SF15的处理>接种SF548的处理>接种SF434的处理>对照。【结论】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对幼苗生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菌株SF15和SF548的促生效果较为显著,为蒜头果潜在的促生菌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绿色木霉ZJ株产纤维素酶的最佳诱导时间和诱导物,为其实际应用提供条件。[方法]接种绿色木霉ZJ株7 d内,每天取培养物样品,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检测产酶量。将绿色木霉ZJ株接种添加了不同碳源或氮源的基础培养基中,观察绿色木霉的生长情况,测定菌丝重量,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培养物中CMCase酶的产量。[结果]绿色木霉ZJ株的最适培养时间为72~96 h;绿色木霉在以单糖、双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均能迅速生长,CMCase酶产量在3~4 d时达到高峰,以纤维素粉的诱导效果最佳;以硫酸铵与酵母膏组成的复合氮源最适合绿色木酶ZJ菌丝的生长,产酶活力最高。[结论]接种后3~4 d收获绿色木霉ZJ株培养物可获得最大产酶量;以纤维素粉作为碳源,以硫酸铵与酵母膏组成的复合氮源为氮源,绿色木霉的产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拮抗研究和发酵液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萌发以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研究,从6株生防木霉菌株中筛选出对致病疫霉菌具有生防作用的高效生防木霉菌株T-28,该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拮抗等级为I级,发酵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为64.71%,孢子囊萌发相对抑制率为64.41%,孢子囊游动孢子释放相对抑制率为68.31%。经ITS PCR扩增产物分析,T-28菌株与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的ITS序列具有99%的最大同源性,验证为哈茨木霉。对哈茨木霉T-28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现其对生长温度、pH、碳源和氮源要求不严格,是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效生防菌。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均对杂交竹梢枯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通过室内抗生素、紫外诱变和杀菌剂胁迫培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突变菌株,此突变体在形态特征、平板抑菌活性上与原始菌株差异不显著,且具有长期稳定的抗药性。田间喷施突变菌株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可以使其成功定殖到杂交竹叶表面。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的亲和性研究显示,二者浓度低于108 cfu/mL,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具有高度亲和性,这有利于2菌株在杂交竹梢枯病生物防治中协同作用的发挥。利用铜绿假单胞菌悬液和长枝木霉孢悬液进行梢枯病菌田间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预先接种拮抗菌防效最高,其次是同时接种,后施拮抗菌防效最低,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均有良好的防病作用。另外,2菌株的联合使用在3种处理中防效均最优,尤其是在先接种病原菌的处理中,协同防效得到很大提高,说明二者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梢枯病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促植物生长机制,为木霉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等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固体稀释法,检测2株木霉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棉花枯萎病菌、茄子菌核病菌、番茄链格孢病菌、茄腐镰刀病菌、尖孢镰刀病菌、枸杞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匍柄霉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平板透明圈法、Salkowski比色法及钼锑抗比色法测定2株木霉的生防因子、生长素及溶磷效果;通过辣椒盆栽试验,测定2株木霉发酵液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性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2株木霉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在60.00%以上;绿色木霉发酵11 d时其无菌滤液对茄子菌核病菌的抑制率达96.78%,但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率不高;棘孢木霉发酵11 d时无菌滤液对茄子菌核病菌、枸杞炭疽病菌和番茄链格孢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99.08%、85.33%和68.65%,发酵9 d时无菌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72.08%;2株木霉均可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铁载体4种生防因子;绿色木霉发酵9 d时分泌吲哚乙酸(IAA)量为3.389 mg/L,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溶磷量为67.236μg/mL;棘孢木霉发酵11 d时分泌IAA量达11.638 mg/L,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溶磷量达151.905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棘孢木霉发酵液较绿色木霉发酵液更能提高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性酶活性.[结论]供试2株木霉对8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能力并存在多种生防因子和促植物生长能力,其中棘孢木霉较绿色木霉具有更好的抑菌和促进植物生长及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性酶活性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生防菌棘孢木霉F_2菌株对三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棘孢木霉F_2菌株对三七灰霉病病菌等6种药用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棘孢木霉F_2菌株无菌发酵液对三七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棘孢木霉F_2菌株发酵液对三七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棘孢木霉F_2菌株菌丝体可以通过空间竞争对病原菌进行抑制,对供试病原菌的抑制率均 90%,对三七灰霉病病菌的抑制率达100%;棘孢木霉F_2菌株发酵液稀释5倍对菌丝的生长抑制率为92. 6%、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82. 6%、对离体感病叶片的防治效果为74. 0%;病害发生前使用棘孢木霉F_2菌株发酵液进行预防,接种病原菌7、15 d后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3. 4%、81. 7%;病害发生后使用F_2菌株发酵液进行防治,相对防效为52. 6%。试验结果表明,棘孢木霉F_2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三七灰霉病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