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纳帕海、属都湖、碧塔海和剑湖4个高原湖泊矢量数据,利用Arc Map 10、Fragstats 3.3、Excel等软件,系统分析了1955~2012年4个高原湖泊水域面积和形状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湖泊时空演变规律各异。纳帕海水域面积和形状复杂程度都处于无规律的波动变化过程中。属都湖水域面积和形状复杂程度1955~1994年都处于增加状态,1994~2011年保持不变。碧塔海水域面积和形状复杂程度没有发生变化。剑湖水域面积1957~2012年呈减少趋势,形状复杂程度呈增加趋势。(2)时空变化程度各不相同。4个高原湖泊时空变化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纳帕海﹥剑湖﹥属都湖﹥碧塔海。(3)演变驱动因子不尽一致。纳帕海的驱动因子主要为疏浚落水洞、建闸控水、泥沙淤积、改造河道、气候变化、湖水污染和旅游干扰。剑湖的驱动因子主要为疏浚河道、泥沙淤积、湖滩开发、建闸控水、气候变化和湖水污染。属都湖的驱动因子主要为筑坝蓄水。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没有导致碧塔海湖泊的变化。(4)受人为干扰程度有差异。4个高原湖泊受人为干扰程度由重到轻的排序为纳帕海﹥剑湖﹥属都湖﹥碧塔海。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干扰是自然界中无时无处不在的一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演替。生态干扰度评价是一种用来评价生态系统受干扰、生态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程度的方法,它反映了干扰后现有群落与目标群落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距离。通过研究香格里拉县高山松群落的干扰类型,调查了群落的丰富度、植被盖度、群落层片结构、物种组成等因子,结合相关文献,就该地区高山松群落受干扰状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系,建立生态干扰度评价体系,对其作出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干扰度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生态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探讨中西部小流域的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组成与驱动方式,以山西省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平台,分析流域2000—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结构;选取自然因子、区位建设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的建模方法分析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驱动力。结果表明,流域整体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增加,不同地类的变化速度、土地转移情况不同,流域整体土地变化速度较快,利用程度提高,有序化程度下降,均匀度增加。预测结果显示,耕地、林地、草地、其他用地面积下降,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除耕地、建设用地外,其余地类面积变化较小。自然因子、区位建设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都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在过去18年间经历了快速、复杂的变化,自然因子对土地变化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影响,短时间尺度上区位建设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是影响土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着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进而引起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的变化。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自身对所处生长环境的适应及响应,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土壤条件一致、地形地貌条件相近、不同退耕年限(3年和9年)的2块样地,以植物群落方法为基础,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与云南松交错地带中植物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探讨生态交错带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判定不同退耕年限生态交错带的位置和宽度。结果表明,(1)平均SLA:生态交错带撂荒地云南松林;(2)退耕3年撂荒地样带中的植物平均SLA(12.05)12,退耕9年撂荒地样带中的植物平均SLA9.09,表明共存的植物其叶片性状特征对环境异质性具有不同的响应,植物为适应不同的生境,其SLA发生了相应的变化;(3)退耕3年撂荒地生态交错带的宽度为25m,退耕9年撂荒地生态交错带的宽度为40m。  相似文献   

5.
以滇西北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ENVI等软件平台,利用1987~2015年共4期Landsat影像,分析了纳帕海湿地近30年来湿地面积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纳帕海湿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尤以2005年以后的减少程度为剧,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与沼泽化草甸面积减少为主;非湿地面积表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建筑用地的变化最为明显;(2)湿地与湿地的转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转化为草甸;(3)湿地与非湿地的转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草甸转化为垦后湿地和建筑用地;(4)人为活动成为导致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红松是产于东北三省的珍贵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以哈尔滨市林业局丹青河实验林场的红松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念,实行中度改造、强度改造、无干扰等3种经营模式,并对3种经营模式下的林分密度、胸高断面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度改造经营模式为红松和其辅助优势树种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空间,且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改善了群落和林冠结构,达到了较好的平衡生态功能,还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东安林场基本概况,通过具体阐述林场各地土地面积、森林覆被率、各类蓄积及面积分部等情况,分析东安林场森林资源特点、森林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此林场经营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水鸟多样性被认为是衡量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水鸟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不同会导致其栖息地选择的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影响了红树林水鸟的物种多样性。开展红树林水鸟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从景观尺度研究影响水鸟多样性的因子,可为广东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及水鸟保护提供重要参考。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红树林水鸟物种组成及动态变化,并应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方法探讨了影响红树林水鸟多样性的因子及相关性。结果如下:(1)广东红树林水鸟物种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和香农指数分别由2018年的56种、10种和2.492 1提升至2022年的88种、23种和2.742 3;(2) RDA检验显示水鸟类群各典型轴对物种-景观因子关系方差的累积解释均超过96%,且蒙特卡罗排列检验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前两个典型轴可以很好地解释水鸟物种与景观因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3) RDA分析表明红树林面积、滩涂面积和水产养殖池面积是影响水鸟多样性的正向因子,人为干扰因子如道路和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水鸟多样性的负向因子。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纳帕海区域周边4个气象站1958-2008年温度、降水和结冰日数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以及Mann-Kendall检验法,对纳帕海区域50年气候进行分析,阐述气候变化对纳帕海湿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纳帕海区域从1958年至今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升高1.2℃,气温线性变率为0.036℃/a;气温在1985年发生突变,由相对平稳的状态转为明显上升的状态。结冰日数和气温变化相反,显示下降的趋势,且突变在气温突变4年后发生。纳帕海区域近50年降水趋势变化不显著,但年际变率较大。纳帕海湿地近50年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作用的影响,第1阶段(1955-1974年)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湿地水域面积较大;第2阶段(1975-1997年)主要受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湿地水域面积大幅减少;第3阶段(1998-2012年)受人类保护加强的影响,湿地水域面积扩大,但纳帕海湿地的内部生境处于退化中。  相似文献   

10.
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中的一个重要特性。该文对稳定性概念的发展以及人工植被和防风固沙林的群落稳定性进行了综述。稳定性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即维持现行状态的能力;二是系统的恢复能力,即当干扰消除后恢复到现行状态的可能性。人工植被群落稳定性的研究应主要针对系统功能,其实质是植被的可持续性。而防风固沙林群落稳定性应能体现其沙漠化的环境条件和防护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景观变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域环境间相互干扰、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过程,分析和评价成都市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0—2020年成都市历史遥感数据,运用遥感、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定量研究成都市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20年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农业用地占主导的土地利用格局逐渐转变为耕地、林地和人造地表占优势的局面,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4.71%,成为成都市的主导土地利用/地表覆被类型。20年间增速最快的是人造地表,单一动态度达44.58%,其次为水体和林地;增速最慢的为草地和湿地。(2)20年间成都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面积达237 303.17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56%,表现出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大量转出和人造地表、林地大量转入的特征。(3)景观类型以耕地为主,人造地表景观类型是20年间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形成了较大的集聚斑块且逐年扩大。整体景观格局受人...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划分新疆天山云杉林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天山云杉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及采伐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资源恢复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方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对天山云杉林群落进行群落划分,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对其群落类型进行排序,定量分析森林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关系。[结果](1)TWINSPAN将47个森林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2)RDA排序结果表明海拔、坡度环境因子及森林采伐干扰因子是影响天山云杉群落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3)因子分离显示出环境变量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达33.9%,采伐强度对森林群落格局解释率占5%,两者共同解释率为17.9%,未解释的部分占43.2%。未能解释的部分主要包括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他干扰等因素造成。[结论]新疆典型天山云杉林林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有14个森林群落类型,其分布格局受环境因子和采伐干扰因子的共同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森林采伐干扰的强弱是新疆天山云杉林可持续经营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洱海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针对洱海流域2006年-2016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对林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及生态价值功能得到提高;(2)旅游业及城镇化、房地产快速发展,建设用地大幅增长面积达18147 hm~2;(3)特用(生态)林地明显增加,有林地面积净增加9900 hm~2,耕地等种植业用地逐年减少;(4)当地农户种植核桃积极性高,特色经济林面积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积水条件下纳帕海典型湿地干湿季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为高原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的理解提供数据支撑,为高原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积水条件的3种典型湿地(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和草甸),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0~20 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干湿季节动态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RDA)探讨积水条件不同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1)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到土壤真菌5门29纲54属。积水条件显著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随湿地土壤水分减少,土壤真菌优势群落组成从未知菌群转变为子囊菌,未知菌群相对丰度从85.26%(干季)和66.27%(湿季)分别减少至5.63%(干季)和6.43%(湿季),子囊菌相对丰度从9.9%(干季)和10.57%(湿季)分别增加至71.11%(干季)和52.07%(湿季)。从干季到湿季,纳帕海湿地未分类真菌减少,已知分类真菌增多,优势菌纲从6个增至8个。2)真菌群落多样性在不同积水条件的典型湿地间和干湿季节间均存在差异(P0.05),在3种典型湿地间表现为无积水草甸显著高于常年积水沼泽湿地和季节性积水沼泽化草甸,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湿季干季,其中沼泽化草甸季节性变化最明显。3)积水条件显著影响高原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全钾含量在干湿季节均表现为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且湿季干季。4)经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无论干季或湿季,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性氮含量是影响不同积水条件下高原湿地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结论】人为排干所引起的湿地水文条件变化可显著改变纳帕海高原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导致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生态廊道可以提高源地间景观连接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选取成都片区的天府新区为研究区域,研究根据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性分析,选择生态功能重要的斑块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潜在生态廊道,并引入重力模型对生态廊道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通过MSPA分析得出,核心区景观类型在所有景观类型中占比最大,达58.74%;(2)识别出的14块生态源地集中分布在东部龙泉山区和中部的水体保护区,需重要保护的源地斑块为10号、12-14号;(3)共构建91条生态廊道,总长度为776.19 km2,面积为116.22 km2,定量分析了多斑块间物种迁徙所消耗的最小成本;(4)引用重力模型分析了源地间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得出6号和7号源地间相互作用值最高,两地间的生态廊道应重点保护,林地在生态廊道中占比最高,表明生态廊道总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西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探究西藏公益林生态系统功能价值对掌握地方生态状况、保护森林资源有重要作用。基于西藏自治区1 244个固定样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的调查数据,结合有关资料,计算西藏自治区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从森林生态状况与森林生态效益两方面展开分析,对其公益林生态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西藏自治区生态公益林整体生态状况较好;(2)全区生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6 578×108元/a,总生物量108 621.5×104 t,总碳储量54 506.3×104 t;(3)全区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净化大气、滞尘减噪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年实物量共496.70×108 t;(4)西藏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在森林游憩方面的价值功能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干扰行为和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分析,认为自然干扰属于自然演替的正常范畴,不作为生态完整性评价的影响因子,证实人为干扰在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影响,通过对指标的筛选得到人为干扰压力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指标权重。最后提出对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海口城市湿地动态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对近十年来的海口市湿地分布情况进行遥感解译,确定海口市城市各类型湿地分布基本情况。结合海口市气象数据,分析研究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5个气候因子对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湿地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有效依据。结果表明:(1)海口市2011~2018年的湿地总体面积变化明显且具有一定特征,其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继而又缓慢增长的趋势;(2)海口市2010年~2018年的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整体上均为上升趋势,而年均降水量与年均风速均为下降趋势;(3)海口市的湿地总面积变化与各气象因子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但海口市不同类型湿地面积的变化与不同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各有不同,如库塘湿地与相对湿度和风速因子存在相关性,而水产养殖场湿地则与气候因子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地带性植物群落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每一群落都处于物质进化系列的某一相对阶段。森林生态系统在不断改造环境中进化。在深广度上与环境联系越多,可塑性和稳定性也就越大。这种群落与环境所建立的最充分联系,能促进生态系统多层次良性循环。由于大量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干旱灾害加剧的趋势,干旱区域面积扩大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由此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受到了严峻挑战。城市绿化树木作为绿地系统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其抗旱能力是应对升温干旱的重要策略。文章从树木的抗旱机理、研究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4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提升绿地的生态适应性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