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本有效穗可分为大穗、中穗和小穗,大穗是颖花的主要来源;大穗的结实率>中穗的结实率>小穗的结实率,大穗颖花结实是构成实粒数的主要因素;大穗结实率更主要是由于提多了外露率和外实率,其次是提高了非外实率而导致实粒数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两伏培九在江山市作单晚种植,高产栽培田块具有颖花量大、穗形较大、结实率高、耐肥抗倒、生育期较长等特点,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陈由禹 《杂交水稻》2002,17(4):35-36
对特优73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各因素内在联系及对产量的作用大小和主要增产途径。结果表明: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有效穗和穗粒数对产量具有互补性。高产栽培策略是:协调穗、粒结构,在足穗、大穗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如有效穗不足,通过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增加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4.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55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Ⅱ-32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2002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分蘖性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米质较优,抗稻瘟病,抗纹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地区中上肥水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5.
大穗型水稻存在严重的结实率较低和不稳定的问题,从水稻穗部结构探讨大穗型水稻品种结实差异,有利于揭示大穗型水稻结实障碍产生的原因.本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在生产和育种上广泛使用的大穗型品种及部分已稳定遗传的大穗型材料共32份,调查其在大田条件下的穗部结构、结实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穗籼型或籼-籼(粳)组合水稻的结实率总体上主要取决于其2次枝梗的结实率.根据各品种1次枝梗数与2次枝梗数的比值(BI)和结实率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3类:第Ⅰ类BI=0.18~0.40,结实率≧85%,可定义为2次枝梗高结实率型;第Ⅱ类BI=0.18~0.36,结实率≦83%,定义为2次枝梗低结实率型;第Ⅲ类仅有BL006,BI=1.15,结实率为92%,定义为1次枝梗高结实率型.第Ⅰ类和第Ⅲ类在结实性能上具有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6.
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Y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BNY是新发现的小麦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为了进一步确定BNY的育性敏感时期,对BNY和CK(温麦6号)的花粉育性及自交结实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BNY不同蘖位、穗位、花位的花粉败育率存在差异,小分蘖败育率高于大分蘖,大分蘖高于主茎;同一穗不同部位的小穗花粉败育率差异不明显;同一小穗不同花位花粉败育率差异明显,下位小花败育率显著高于上位小花。自交结实率主茎穗高于大分蘖穗,大分蘖穗高于小分蘖穗,但均显著低于CK;主茎穗与大分蘖穗的自交结实率差异不显著,而小分蘖穗与主茎穗及小分蘖穗与大分蘖穗的自交结实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北方水稻》2009,39(1)
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择培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株高110cm左右,穗长15cm左右,总粒数140~150粒/穗,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26g。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全生育期165d左右,属中熟晚粳类型,  相似文献   

8.
用随机区组法比较试验,对14个福优组合的遗传参数估算,相关系数和通径分析认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与单株重关系,遗传参数和估算穗粒数,穗数是决定产量主要因素;其遗传相关系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结实率;通径系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汕优77     
汕优7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恢复系明恢77与珍汕97A配组育成。明恢77是用“明恢63/测64—7杂文选育而成。该组合从1990~1993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近1000万亩,1993年通过了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作早稻全生育期125~130天,与汕优64基本相同。株高95cm,茎秆粗壮,分蘖力中上。株叶形态好,穗大,结实率高,耐寒性好,适应性广,抗稻瘟病。一般亩有效穗20万,每穗130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g,米质较好,亩产450~500kg。2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汕…  相似文献   

10.
特优 175是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 175选配成的晚稻杂优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根系发达 ,株叶形结构好 ,生机旺盛 ,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米质好 ,丰产性和稳产性好 ,适应性广 ,增产潜力大等优良特征特性。1 亲本及组合选育过程1992年用桂 32 /明恢 6 3的优良中间材料作母本 ,IR2 6作父本进行复合杂交 ,F1代表现前期繁茂性好 ,穗大粒多 ,结实性好 ,抽穗整齐 ,优势明显。F2代重点突出抗倒性、穗型大、结实率高、米质优、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选择 ,获优良单株 58个。F3代开始 ,按系谱法进行株选 ,并在稻瘟病重病区进行抗瘟性筛选鉴定 ,选择抗瘟…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稻骨干恢复系明恢63、蜀恢527为对照,系统分析了水稻特大穗恢复系R1126的冠层叶片、干物质积累变化和产量特性。结果表明,R1126冠层叶面积大,比叶重大,净光合速率高,抗早衰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R1126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321粒,结实率87%,千粒重26 g,但分蘖力弱,有效穗少,单株穗数只有4.8个。对R1126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朱运昌  廖伏明 《杂交水稻》1990,(3):32-34,28
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主要表现比品种间杂种更为穗大粒多,在44个参试组合中,约有75%的组合平均每穗180粒以上,每穗200—250粒的组合占40.91%,通过导入广亲和基因,结实率已提高到70%,单株干谷增重十分显著,表现出巨大的增产潜力。但每穗200粒以上的组合,结实率及籽粒充实度偏低。在近期内,选用平均每穗180—200粒左右的组合较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常优1号是江苏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单穗重。研究表明,常优1号产量750kg/667秆水平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为:有效穗16~18万/667m^2,每穗粒数2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应根据其分蘖力中等、对肥水敏感等特性,在培育壮秧、合理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保证适宜穗数的同时,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单穗结实率的高低,将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群体内的穗子分为3类,A类穗结实率〈10.0%,B类穗结实率〉10.1%,但〈30.0%,C类穗结实率〉30.1%,A类穗比例大小与群体平均结实率及春繁产量高低呈极显著负相关,而C类穗比例大小与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泸州,将1103S温度敏感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是提高C类穗比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采取增大种植密度,始穗期喷施30g/hm^2GA3。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粳不籼恢”配组的杂交水稻遗传特性,挖掘优异的种质资源,选取4个BT型粳稻不育系和13个广亲和偏籼型恢复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52个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A/R12、ZJ7A/R3961、J14A/R86是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苗头组合;产量与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在特殊配合力效应上,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发挥了重要作用;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结实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互作的共同影响,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产量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影响;株高主要依赖不育系,而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主要依赖于恢复系。因此,以BT型粳稻不育系与广亲和偏籼型恢复系配组时,应侧重于选育半矮秆型粳稻不育系,以及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较高的恢复系,把大穗型、高结实率作为杂交组合选育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谷优航148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抗瘟不育系谷丰A与自选系航天选育恢复福恢148配组而成的籼三系中晚杂交水稻新组合。经多地试验、试种,谷优航148表现抗稻瘟病、抗稻曲病、稳产丰产、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湘晚籼10号米质成、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根据其生育特性,高产栽培应采取稳定穗数、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策略。重点抓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适龄早栽,合理密植,运筹肥水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早籼稻金早09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早09系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熟早籼新品种,其亲本为金早50/金早47,2008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千粒重较高,增产潜力大,抗稻瘟病,适宜浙江金衢稻区作直播早稻栽培。  相似文献   

19.
盐恢559穗型较大,花时早而集中,花期较长,制种田父母本花期容易相遇。盐恢559系列组合高产制种策略是:父母本保足穗,争大穗,母本主攻提高异交结实率,稳定粒重。田间管理上采取“前促、中控、 ”的促控原则。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全永明 《杂交水稻》2002,17(2):26-28
现有超级杂交稻组合由于把杂种优势与优良的株叶形态较好地结合起来了,具有适宜叶面积指数较大、穗大粒多、根系发达、灌浆充实期相对较长、茎秆粗壮抗倒、结实率高但千粒重偏低等生育特点。根据其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策略及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