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参加了两次北方旱粮区有关禾谷类黑穗病防治研究的座谈会,听到不少黑穗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很值得重视,应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它。下边谈谈一些看法,供参考。 一、禾谷类黑穗病的发生、回升和为害情况 我国解放初期,黑穗病平均发病率在8%左右,严重的地块达70%,是当时重点研究解决的主要病害之一。后来推广了铜制剂和汞制剂赛力散等拌种剂,加上更换了一批抗病优良品种,到六十年代末期,种子传染的黑穗病,已压低到0.3%以下,如小麦腥黑穗病和谷子粒黑穗病等,几乎不易找到。最近根据北方十一省,区67个县(旗)黑穗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是承德市春播玉米田的常见病害之一。2000年以来,由于种植感病品种和大面积多年连作,使玉米丝黑穗病有明显加重趋势。为了有效控制其发生为害,承德市各级植保部门推广使用12.5%烯唑醇WP,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然而,12.5%烯唑醇WP在使用技术上要求较高,有些农民拌种时未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操作,致使药害频发,并造成了一定的产量损失。为此,我们针对12.5%烯唑醇WP产生药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控制对策。1药害发生面积及原因调查分析1.1药害发生面积在2004~2005年期间,承德地区发生12.5%烯…  相似文献   

3.
据70年代末调查,榆树县玉米丝黑穗病平均发病率6.82%(吉单102),到80年代初上升到13.2%。萎锈灵、多菌灵等内吸杀菌剂。对苗期侵染时期较长的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偏低,我们在1981—1983年改用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在该县双井乡小区试验3年,平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近几年在郧西县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该病的发病率等于损失率,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应引起重视,该病是可控病害,除农业防治和推广抗病品种外,对感丝黑穗病玉米品种进入市场前,应用防治丝黑穗病药剂包衣从而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近年发生严重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fhecareiliana(KühnClint)]是河北省承德市玉米的常见病害,1984年开始推广综合防治技术,使该病得到控制。2000年以来,随着大量种植感病品种和大面积多年连作,玉米丝黑穗病又迅速回升并有明显加重趋势。为了探明发病严重原因,寻找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笔者在原来工作基础上,于2004年以丰宁县为重点进行了调查分析。1丰宁县发病情况调查2004年玉米丝黑穗病在承德市大面积严重发生,全市当年种植玉米13万hm2,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面积近3万hm2。其中,丰宁县2004年种植玉米2郾2万hm2,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0%。丝黑穗病严…  相似文献   

6.
两年试验结果:公主岭霉素与粉锈宁混用,可治高粱三种黑穗病和玉米丝黑穗病;与拌种双混用,可治小麦散票穗病和腥黑穗病;与瑞毒霉混用,可治谷子白发病和粒黑穗病。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在抗玉米丝黑穗病育种中的应用效果,以吉1037为抗源,吉单209的感病母本8902为轮回亲本,回交5代后,自交2代,从BC4F1开始利用MAS技术把感玉米丝黑穗病的亲本8902改良成抗病自交系,并与吉853配制杂交种,对其进行抗病性、产量和农艺性状评价。改良后的8902及其组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和产量显著提高,且其它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改变。抗性以上自交系超过获得材料的80%以上,抗性以上杂交组合超过配制组合的77%以上;改良后亲本组配的杂交种产量较对照明显增加,11个杂交组合增产10%以上,最大增幅可达26.7%。研究表明MAS技术显著提高了自交系及其杂交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8.
《植物保护》1982,8(3):4-4
目前,禾谷类黑穗病在我国北方旱粮地区发生比较普遍,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产量损失较大,发病率达4~5%。谷子白发病发生也很普遍,发病率一般都在5~10%。 禾谷类黑穗病种类较多,传播的方式和侵染的途径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传病方式,分别采取防治措施: 一、种子表面带菌的小麦光腥黑穗病、网腥黑穗病、糜子黑穗病、高粱坚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及莜麦坚黑穗病……,这些种子表面带菌的黑穗病害,可采用保护性杀菌剂。目前,防治效果较好、药源充足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丝黑穗病是白城地区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病率为3—5%,重者高达30%以上,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其症状以正常型为主,有时出现矮化型、矮化丛生型和多分蘖型等特异症状。病株以雌穗为黑穗、雄穗为健穗及雌雄穗皆为黑穗者居多。病穗上自然脱落的厚垣孢子萌发率高,病穗内的萌发率明显降低。此病为系统侵染病害,种子及土壤均可带菌传病,以土壤带菌为主,属土传病害。厚垣孢子在土壤里能存活三年,土壤带菌量越多,菌土覆盖种子越厚,发病率越高。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幼苗时间较长,从种子萌芽到四叶期最易侵染,五叶期后,侵染明显下降,八叶期后不再侵染。在幼苗叶片上接菌不能侵染致病。玉米丝黑穗病菌不能侵染高梁。高梁丝黑穗病菌能侵染玉米,但侵染率甚低。侵染玉米后的病菌,不再侵染高梁,只侵染玉米,且致病力明显增强。两菌是同一菌种的不同生理型。用来自九个省、市的丝黑穗病菌接种于不同抗性的自交系鉴定寄主,其致病力不同,陕西和新疆的致病力弱,辽宁和吉林的致病力强。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鉴定了二百余份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性,品种间有明显差异,高抗的近于免疫,高感的发病率在90%以上。抗病性遗传规律表现为双亲高抗的,其后代亦抗,以母本的抗病性起主导作用。选百余种农药处理种子,筛选结果:个别药剂防效有高达70%以上者,但年度间效果不稳定,多数药效稳定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2,他引:10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速保利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范振江,程红霞(河北尚义县植保站,076705)1993年玉米春播前,我们在小蒜沟乡土头沟村王艾、王世宽等农户玉米制种田内,使用日本产的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2%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抽雄前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田间平均防效可稳定在85%以上,明显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2%及0.3%用量的效果。用该剂量,在发病率为1%的病区,即可收到经济效益。发病率愈高,经济收益愈显著。当发病率5%以上时,投资收益比为1:15左右。使用拌种双,只要保证拌种质量,不论干拌还是湿拌防病效果差异不大。但干拌较湿拌安全,且操作方便,易于推广。拌种双处理种子,春麦较冬麦安全,冬麦中不同品种耐药力又有所不同。用种子量的0.2%剂量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及繁殖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用量至0.3%时,推迟春麦出苗1~2天,对冬麦发芽、出苗及早期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若使用湿拌特别是湿拌加闷种其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小麦散黑穗病菌潜伏于种子胚内,除内吸剂外,一般药剂是很难奏效的。百菌酮属于一种高效、低毒、长残效的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 据我们试验;百菌酮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比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多菌灵防治效果好。拌种后,药剂易于通过种皮渗透种子内部,清除种子胚内散黑穗病原体。 从试验看出:用25%百菌酮粉剂,配成剂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0.5%、0.6%,进行拌种。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品种的增多和玉米连年栽培,玉米丝黑穗病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在田间的发病症状,并提出栽培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量、改进栽培管理和种子药剂处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在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在田间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以减轻病害对玉米造成的损失,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莜麦坚黑穗病(Ustilagokolleri)是莜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康保县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生比较严重,由于推广温汤浸种和赛力散拌种,病害基本得到控制,自赛力散禁用后,该病又逐渐回升。70年代末期,试验筛选出高效农药多菌灵拌种,由于长期单一用药,病菌产生抗药性,80年代末期,莜麦坚黑穗病再度暴发。从90年代初开始试验、推广拌种双、福美双等农药拌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在康保县植保站观测圃内进行。莜麦品种为“品五”。接种用莜麦坚黑穗病菌,采集于上年的田间…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高粱丝黑穗病的防治宋雅坤,张德顺(辽宁省植保站l10036)(锦州市植保站)辽宁省70年代中后期高粱丝黑穗病曾大发生,经过防治,80年代初发病率压低在1%~3%。1994年全省高粱丝黑穗病又大发生,辽宁西部个别地块发病率高达90%以上,朝阳、锦...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东北玉米丝黑穗病暴发原因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东北玉米产区普遍严重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造成玉米生产的巨大损失,导致农民减收,由此引发了多起农民集体上访事件。为深入了解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病害暴发原因、掌握玉米品种的真实抗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下,笔者等对东北3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实地田间调查,并走访农户,与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生产和经销公司、玉米育种家、农药生产公司广泛座谈,从多方位分析了2002年东北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基本原因。12002年东北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  相似文献   

19.
禾谷类黑穗病是陕北地区的历史性病害,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推广赛力散等汞制剂拌种,效果较好;1970年后停用汞制剂病害加重,1975年前后延安、榆林地区谷子黑穗率一般10—15%,高的达40%以上。 1976年开始引用“内疗素”和“公主岭霉素”到1980年发病率控制到1%以下,其后又放松防治,1985年黑穗率达10%;1986年组织用农抗769闷种,病株率控制在1—2%。1987年以后,由于拌种剂供应不及时,定边县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省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规律与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分析。今年我省3、4月份重点要抓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玉米丝黑穗病;水稻种传病害和油菜菌核病等。现将主要综防技术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 1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 在我省小麦秋苗上感病带菌越冬。早春气温回升后,病菌复苏,逐渐扩散蔓延为害。因此,要在病害复苏期,提早调查,当病叶开始增加时,立即施药防治,早期施药,以条锈病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