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合理地利用和经营平坝县森林资源,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林地变更调查数据,从林分、林龄等方面对影响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因素进行分析表明:林种、林分、林分起源、人为干预等因素均对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有影响,近年来林业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林种构成、林分起源构成、林龄结构等,对平坝县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保护和培育天然林、减少采伐和合理采伐能提高平坝县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利于改善和提高全县的森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小陇山龙门林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1994和2008年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森林资源各类土地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林场14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林场有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地类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木林地、疏林地、无林地等地类面积呈减少趋势;从蓄积量来看,活立木蓄积量持续上升,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人工林的面积增长较快,以落叶松林为主,未成林造林地则为针叶、阔叶和针阔混交;从林龄结构上来看,中龄林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3.
以现实林分的面积和蓄积量的年龄结构为基础,根据森林经营周期长,林分年龄不断转移,林龄结构不断变化的特点,选择多种公式按分期测算以后,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选择最佳方案,确定合理年主伐量,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选优,使合理年主伐量有确定性,克服了人为因素,提高了合理年主伐量确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中部石灰岩山区林龄50 a左右的侧柏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3块样地,研究了林分密度对侧柏人工林林分生长指标和冠型指标的影响。所调查样地侧柏林林分密度主要分布于2 400~4 000株·hm~(-2);侧柏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积、冠幅、冠层高与林分密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林分密度增大,侧柏单株长势显著变弱,冠层呈狭长型变化;单位面积蓄积量、乔木层生物量均与林分密度显著负相关(P0.05)。调查发现,林龄50 a的侧柏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值均在林分密度2 800株·hm~(-2)时出现,可作为营林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南部五个林业局各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松人工林的标准地调查,选择林龄在60年生以下的36块标准地的优势平均木编制了沙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通过立地指数表,能充分了解各种立地条件下沙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预测未来沙松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实现沙松人工林科学管理与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抚顺龙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资源现状,本研究利用往期地形图(常规测量法)、航片(航空遥感法)、卫星遥感图片(卫星遥感调查)和3S综合调查法对区域内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及历年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对区域内林分进行区划。结果表明:保护区总面积4 550.61 hm2,保护区内有林地面积4 408.17 hm2,总蓄积量为646 354.00 m3。有林地林龄结构齐全,其中以中龄林为主,其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和总蓄积量的39.81%和40.83%。保护区内森林的建群树种比较简单,针叶优势树种为落叶松,落叶阔叶优势树种为栎树。该结果可为更好地保护龙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地评价和经营恩施州森林资源,依据1985,1994,1999和2006年4次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并结合20年来恩施州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活动情况,从森林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质量等角度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经过20年来的努力,恩施州森林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州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60.20万hm2,其中森林面积113.41万hm2,活立木蓄积量5 000.13万m3,森林覆盖率67.02%,有林地面积年均增长率为3.11%,无林地面积年均净减率为4.61%,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面积年均净增率分别为38.55%、20.88%、2.91%,用材林面积年均净减率为1.21%,森林资源结构得到改善,质量有所提高。最后揭示资源变化的原因与内在联系,提出资源管理与发展方向,为制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了解影响树木生长的因素,本文以哈尔滨实验林场内的蒙古栎、水曲柳和胡桃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胸径和蓄积量的林龄差异和树种差异。结果表明:3个树种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大,胸径、胸径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率均表现为胡桃楸最大、蒙古栎最小的种间差异。这是树木自身生物学特性和外界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南宁市人工林经营质量与人工林生态系统功能,以南宁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2和数据库,针对研究区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将3期(2009、2016和2019年)人工林资源数据叠加,分析2009—2019年南宁市人工林地形因子坡位、坡度、坡向和海拔及树种、蓄积量、单产、林种、林龄和区位等相关因子的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分布于中坡、斜坡、无坡向和海拔300 m以下的人工林面积变化较大;以桉树(Eucalyptus spp.)为主,近90%为用材林;龄组结构趋于合理,中龄林、近熟林储备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及在北京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北京森林资源存在的树种单一、人工林比例大、林龄结构不合理、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灌木林地面积偏大等问题。从而提高了重视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理顺林木采伐管理体制,组建林务员队伍,进一步研发森林经营和监测技术,推动社区生计改善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