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硒含量对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稚虫生长、体成分、组织硒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6.12±0.26)mg的方格星虫稚虫苗种7 200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0条。此6组方格星虫稚虫分别饲喂饲料中硒含量为0.19、0.37、0.63、0.82、1.06和1.29 mg/kg的饲料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硒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在1.29 mg/kg组达到最大,但成活率在此组则最低。饲料中硒含量对虫体的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虫体的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硒含量对体壁和虫体硒含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都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饲料中硒含量的变化还对虫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随着饲料中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含量的硒可以促进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从而增加方格星虫的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蛋氨酸锌为锌源,在等氮等能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配制实际锌含量分别为9.3、31.7、49.9、90.1、168.6和326.5 mg/kg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体重为(14.54±0.10)mg的方格星虫稚虫8周,用以研究饲料锌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成分、体腔液中锌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400尾方格星虫稚虫。结果表明:饲料锌含量对方格星虫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在饲料锌含量为49.9 mg/kg时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饲料锌含量最低(9.3 mg/kg)和最高(326.5 mg/kg)的组(P0.05)。饲料锌含量对虫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粗灰分含量的趋势则相反。饲料锌含量对虫体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锌含量对虫体体腔液锌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体腔液锌含量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而不断上升,在饲料锌含量为326.5 mg/kg时达到最高值;而虫体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着饲料锌含量的提高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49.9 mg/kg时达到最高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方格星虫稚虫饲料中适宜锌含量为41.93 mg/kg。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糖水平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5.49±0.03)mg的方格星虫稚虫7 200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0条。6组方格星虫稚虫分别饲喂糖水平为1.89%、7.35%、12.81%、18.27%、23.73%和29.19%的等氮等脂饲料8周。结果表明:饲料糖水平对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糖水平为1.89%~18.27%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糖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饲料糖水平继续增加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下降(P<0.05)。饲料糖水平对虫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虫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饲料糖水平为23.73%时达到最大值。虫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饲料糖水平为29.19%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糖水平对虫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虫体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虫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酶和淀粉酶分别在饲料糖水平为23.75%、18.27%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回归分析得出方格星虫稚虫饲料中糖的适宜水平为18.52%。  相似文献   

4.
5.
本试验采用锰含量分别为3.45、8.26、15.98、23.16、28.67、33.83 mg/kg的等氮等能微颗粒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7.11±0.12)mg的方格星虫稚虫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用以研究饲料中锰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性能、体成分、体腔液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组织锰含量的影响。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400条方格星虫稚虫。结果表明:饲料中锰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虫体锰含量以及体腔液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虫体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以及体壁锰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锰含量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以及体腔液中Mn-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料锰含量为23.16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体腔液中M n-SOD活性则在饲料锰含量为28.67 mg/kg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方程得出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锰的适宜需求量为22.58 mg/kg。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0.042±0.002)g的拟穴青蟹仔蟹为研究对象,以鱼油和大豆油(1∶1)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1.93%、3.95%、6.35%、8.14%、10.54%、12.30%、14.22%(实测值)的7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养殖期为3周,用以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100只拟穴青蟹仔蟹为1个重复,每3个重复饲喂1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拟穴青蟹仔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14%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7.52%。拟穴青蟹仔蟹的成活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4.22%的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2)饲料脂肪水平对全蟹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影响显著(P0.05)。全蟹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升后降,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14%的组全蟹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全蟹粗脂肪含量则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持续上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4.22%的组全蟹粗脂肪含量达到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全蟹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拟穴青蟹仔蟹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3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14%的组。由此得出,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拟穴青蟹仔蟹饲料中最适脂肪水平为7.52%。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锰含量分别为3.45、8.26、15.98、23.16、28.67、33.83 mg/kg的等氮等能微颗粒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7.11±0.12)mg的方格星虫稚虫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用以研究饲料中锰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性能、体成分、体腔液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组织锰含量的影响。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400条方格星虫稚虫。结果表明:饲料中锰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虫体锰含量以及体腔液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虫体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以及体壁锰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锰含量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以及体腔液中Mn-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料锰含量为23.16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体腔液中M n-SOD活性则在饲料锰含量为28.67 mg/kg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方程得出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锰的适宜需求量为22.58 mg/kg。  相似文献   

8.
48头生长猪随机分成5个日粮处理组,分圈饲养。基础日粮由大麦、小麦、玉米和豆粕组成,按照营养需要进行配置。试验组分别添加400%VB2或800%VB2、VB6和泛酸;400%生物素和800%生物素,其它维生素均满足营养需要。测定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液、肝脏和肌肉中的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补充维生素对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800%VB2、VB6及泛酸处理组背瞟厚显著提高。在所有处理组中血液,肝脏和肌肉中VB,的含量相似。血液和肝脏中VB6的含量差异显著。处理组中肌肉的VB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台湾泥鳅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8.57±0.35)g的台湾泥鳅7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4组台湾泥鳅投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5%、30%、35%和40%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台湾泥鳅末重和增重率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时达到最大。饲料系数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时最低。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5%增加到40%,末重、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变化(P0.05)。基于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的折线模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达到最大增重率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4.57%,饲料系数最低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47%。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成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台湾泥鳅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最高时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61%和34.68%。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脏体比和肝体比均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鱼体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结果提示,适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增加鱼体可食用部分比例,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但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会降低蛋白质沉积率和蛋白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指标和蛋白质利用情况,台湾泥鳅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3.61%~35.47%。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性能、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重为(17.00±0.15)g的异育银鲫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O(D0组,即对照组)、2%(D1组)、4%(D2组)、6%(D3组)、8%(D4组)(实测脂肪水平分别为2.16%、4.08%、6.04%、7.99%和9.88%)鱼油的试验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肝体指数和肌肉中脂肪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肝胰脏中脂肪含量呈现升高趋势.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异育银鲫达到最优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肝体指数和肌肉中脂肪含量的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5.08%、6.92%、7.77%和9.40%.饲料脂肪水平对鱼体肌肉中水分、灰分、磷、钠、镁、铁和锌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使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当饲料脂肪水平为9.88%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饲料中适宜脂肪水平可促进肠道蛋白酶的分泌,而对肠道淀粉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无明显促分泌作用.经生产性能、鱼体品质(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等综合分析表明异育银鲫鱼种日粮中适宜脂肪水平为4.08%~6.9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牛磺酸水平分别为0(D1)、0.5%(D2)、1.0%(D3)和1.5%(D4)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3.85±0.25)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水族箱(体积为120 L),每箱放养25尾。试验鱼每天投喂饲料2次至表观饱食,养殖周期84d,分别在饲喂的第28、56和84天称重、取样。试验第1~28天为第1个生长阶段,第29~56天为第2个生长阶段,第57~84天为第3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在每个生长阶段下,牛磺酸添加组(D2、D3和D4组)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牛磺酸组(D1组)(P0.05),且D3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牛磺酸添加组(第3个生长阶段的D4组除外)(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第1个生长阶段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第2个和第3个生长阶段(P0.05)。在饲喂至第28、56和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肥满度则与未添加牛磺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饲喂至第56和84天时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饲喂至第28天时(P0.05)。饲喂至第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维持一定水平的牛磺酸有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饲料牛磺酸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其生长。饲料中添加牛磺酸降低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脂沉积而增加体蛋白质沉积。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到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牛磺酸水平分别为1.20%(第1个生长阶段)、1.08%(第2个生长阶段)、1.00%(第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量随鱼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以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12.74±0.14)g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75、150、300 mg/kg胆汁酸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表明: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WGR、SGR、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6.63%和1.69%/d;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300 mg/kg时,PER达到最大值,为1.64%;FCR则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有最小值,为1.56。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WGR、SGR、PER和FCR最佳时的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186.83、192.86、166.67和183.33 mg/kg。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肥满度(CF)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C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SI、HS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及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改善其形体指标,减少其肌肉及肝脏中脂肪的沉积。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66.67~192.86mg/kg。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糖脂比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41.4±0.3)mg的拟穴青蟹仔蟹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糖脂比为0.54、0.88、1.39、2.08和3.50的等氮(约44%)等能(约19.5 MJ/kg)饲料3周。结果表明:1)饲料糖脂比对拟穴青蟹仔蟹的终末平均体重(FABW)、成活率(SR)、增重率(WGR)以及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大,拟穴青蟹仔蟹的FABW、SR、WGR以及SG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是糖脂比1.39试验组最高,显著高于糖脂比0.54和3.50试验组(P0.05)。2)饲料糖脂比对拟穴青蟹仔蟹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糖脂比0.54试验组的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糖脂比2.08和3.50试验组(P0.05)。3)饲料糖脂比对拟穴青蟹仔蟹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大,蛋白酶活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脂肪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糖脂比1.39试验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糖脂比0.54和0.88试验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糖脂比2.08和3.50试验组(P0.05)。以增长率为评价指标,经回归分析得出拟穴青蟹仔蟹饲料的适宜糖脂比为2.07。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08±0.01)g的大鲵稚体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组大鲵稚体投喂5种不同的饵料,分别为鱼块、黄粉虫、水蚯蚓、卤虫和米虾,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的存活率以及全鱼水分、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米虾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和水蚯蚓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干物质效率表现为鱼块组和水蚯蚓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米虾组显著高于卤虫组和黄粉虫组(P0.05),卤虫组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各组间大鲵稚体蛋白质效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水蚯蚓组米虾组鱼块组卤虫组黄粉虫组;鱼块组脂肪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卤虫组和米虾组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黄粉虫组(P0.05),水蚯蚓组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米虾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黄粉虫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大鲵稚体全鱼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水蚯蚓组、卤虫组和米虾组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显著高于鱼块组和黄粉虫组(P0.05)。鱼块组和米虾组大鲵稚体胃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胃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胃肠道淀粉酶活性仅卤虫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米虾是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鱼块次之,水蚯蚓和黄粉虫最后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