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评价和分析新乡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乡村旅游开发类型综合评价体系,权衡不同开发模式的利弊,根据新乡市乡村旅游的特点,将其开发类型归纳为五类:乡村风景型、红色旅游型、现代新农村型、农业资源型和自然风光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法,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经营管理等三个准则层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82(最高为1.00)。自然风光型城乡环境建设、自然资源开发、景区投资环境、企业年终效益、游客满意程度方面表现突出,较之其他旅游类型,新乡市应优先发展自然风光型乡村旅游产业。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企业年终效益所占权重最大,为13.1%,成为衡量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笔者使用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简化了指标的量化,在权重的估算中去除了人为赋值的主观性,是一种新颖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套适合西藏高原人文社会类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大昭寺景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自然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3个承载力分量共27个评价指标的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检验一致性,确定权重,建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依据景区特点,建立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等级标准,对大昭寺景区各项指标进行测算,通过对上该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基本属于适载阶段,最后提出了改善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宋鸿  高严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3):200-204
乡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以乡村为单位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村域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当前乡村众多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与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相比,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本质特征是乡村性。基于乡村性、乡村旅游的内涵,从居民、聚落和产业3 个维度建立起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起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综合评价模型。以石榴红村为对象,聘请5 名专家对石榴红村乡村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石榴红村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石榴红村的聚落乡村性最明显,其次依次是产业乡村性和居民乡村性,其整体乡村性较高。本研究建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评价模型简单明了、实用性强,可用于对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进行横向比较与动态监测,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江西明月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征,构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体两翼”对接模式。针对江西省明月山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明月山生态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模式。通过合理规划并开发景区的自然风光、富硒温泉、禅宗、农耕和月亮文化,打造一个南国著名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度假胜地,以实现明月山景区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居民乡村旅游决策行为受众多因素影响,筛选影响乡村旅游决策行为的关键因子,将为景区管理部门提升景区吸引力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筛选了12项观测指标,从4个维度分析了新乡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决策行为,构建了基于AMOS结构方程的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休闲时间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乡村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景区形象对旅游决策的直接影响最大,表明景区自身因素是促使居民做出最终决策的直接因子。旅游攻略主要通过旅游期望对决策产生影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乡村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将对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决策的形成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忠斌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187-192
摘 要:在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景区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大昭寺景区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评估体系,通过指标量化计算,得出该景区的承载力现状及其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景区空间是制约大昭寺旅游发展的主要指标。为大昭寺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这在资源依托型特色村表现更为突出。以祁杨村为例,在乡村产业振兴视角下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基于该村的现状,分析了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发掘该村乡村旅游资源、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祁杨村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可通过整合提升旅游产品、丰富完善乡村旅游吸引物、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旅游设施与服务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9.
项目绩效评价是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效果、效益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文章利用成功度评价方法,构建了成功度评价的基本模型,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评价指标进行等级评定。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层次分析,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得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的总体绩效评价结果。利用成功度评价方法便于客观、科学地评价项目区实施的效益、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乃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决策、建设、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乡村生态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欠发达县域开展。通过简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进展,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个案,对黔西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区位、客源、近邻旅游竞合关系、旅游资源互补性和景点离散度5个方面对其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乡村生态旅游的空间布局规划、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景观廊道构建、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和旅游制度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开发设想,以期对欠发达县域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For the local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Guilin scenery is a rare natural and cultural scenic resort. Interpretation of Guilin scenery culture could show beautiful and moving natural and cultural artistic charm. In this paper, landscape design measures of Guilin scenery are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design. Via advocated planning opinion,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case on rural tourism landscape design of Guilin scenery is proposed, and it is emphasized playing recommendation and presentation role of digital media art on tourism landscape of Guilin scenery.  相似文献   

12.
付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5):156-164
以京郊旅游专家入户诊断式培训涉及的140个行政村为对象,运用最小方差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在全面分析各村包含的业态种类的基础上,对京郊乡村旅游业态的主导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郊乡村旅游业态化大多呈组合结构,以采摘篱园化和休闲农庄化为主,其次为休闲农庄和山水人家,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多业态化结构及其分布深受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产业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水元素是京郊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符号。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经营方式应当纳入新业态范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乡村区别于城市的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和独特卖点,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指出乡村性的构成元素有地域条件、乡村意象、旅游产业本地化、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农民、旅游者、乡村旅游企业、政府)会不同程度地破坏乡村性,每一个利益主体的意识局限于本部门范围内,主要关心的是自己本部门的利益,为保持乡村性,利益主体的权益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王鹏  田至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0):148-152
[目的]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21世纪后,乡村旅游实践的迅猛发展为国内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案例,迫切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开发模式,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方法]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出发,乡村旅游的要义包括空间属性、主体属性、资源(产品)属性等核心内涵。基于此,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亦应从关注乡村旅游的开发主体和发展阶段、乡村地区的地理区位及自然文化属性等核心影响因子切入,动态地考量各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联。[结果]不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区位、资源禀赋、政策环境、所处发展阶段均不相同,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结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要因地、因时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亮  颜亭玉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404-408
笔者对中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乡村旅游产业创新乏力、效益低下、产品品质一般等一系列问题。对比欧美以及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乡村旅游依然比较落后,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中国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乡村旅游创新体系,并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政策、企业经营管理等3个方面创新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希望对未来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2008年7月初,笔者对湖南常德石门县蒙泉镇进行了深入地调研,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该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发了一些旅游资源,但其村镇聚落资源和精致农业资源都还具有很大开发空间和潜力,并需要合理进行开发。本文从乡村旅游概念与开发类型的理论研究入手,以夏家巷村为例,分析该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思考该村旅游开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苏南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及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少乡村以其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景观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深受欢迎,成为理想的投资场所和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旅游目的地。分析现有的开发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可以为苏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分析的湿地旅游产品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在对国内外湿地生态旅游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尝试使用生态系统分析的方法,得出该区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属于原生状态,荒野气息浓郁,具有观赏性较强的沼泽、河流与湖泊等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因此,可以考虑在实验区设计符合生态安全的旅游产品,开发以原生、绿色、环保和寓教于乐为核心的旅游项目,使自然和人类达到和谐统一,资源保护和开发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