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通过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野外地质考察并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该遗产的地层分布、岩性、褶皱构造、断层及节理等方面的地质背景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出露地层以中寒武统高台组为主,约占核心区总面积的95%以上;制约该遗产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地质背景因素为该区北北东向的笔架山背斜.该背斜核部近于水平的岩层发育与其轴一致的纵向张节理(垂直节理),对应形成峰丛-峡谷地貌;其翼部倾斜岩层相对完整,相应发育峰丛-浅洼地貌.地貌演化方面,处于背斜核部的核心区的峰丛-峡谷地貌应年轻于位于背斜北西翼和南东翼的峰丛-浅洼地貌.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利用泰宁县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及大监站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气候资源情况及主要气象灾害特征。介绍了该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的预报情况。  相似文献   

3.
徐燕  韦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72-14375,14482
通过对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政策和其他发展条件等的分析,对比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并从合作意识、政府主导、旅游设施、旅游市场,旅游品牌、旅游人才、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严琳香 《安徽农学通报》2013,(18):111-112,142
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处泰宁县境内,总面积23 487hm2,其中以马尾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达5 560hm2,2007年以来松材线虫病危害严重,给自然遗产地的保护造成了很大影响,通过对疫木的及时除治、林分的修复,以增强自然遗产地的抗性和改善景观。  相似文献   

5.
王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98-4700
四川世界遗产地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域条件孕育出内涵丰富且个性鲜明的饮食文化。为取得四川世界遗产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并强化其作为旅游吸引物的特征,文章提出旅游开发构想: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规划;培育遗产地饮食文化品牌;积极申报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饮食文化发展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顾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87-5789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黄山、庐山、武夷山3个世界遗产地游客满意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3个景区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对景区经营管理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瑛 《现代农业科技》2012,(11):317-319
四川世界遗产地野生蔬菜资源种类丰富且分布广泛,营养价值高,医疗保健作用大,色美味鲜,生态开发潜力大,但目前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采集不均衡、加工水平不高、开发缺乏规范与文化品位等问题。为合理保护与利用遗产地野生蔬菜资源,旅游开发中应加强野生蔬菜资源的基础研究;重视野生蔬菜资源的保护与科技开发;深入挖掘野生蔬菜资源文化内涵以提升旅游产品层次。  相似文献   

8.
沈员萍  林从华  王浩  黄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46-15748,15832
以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监控体系,从而保障世界遗产地得到科学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阐述遗产地监测与监控的内容,确定遗产地的监测指标,其次提出了遗产地监测的内容、位置、结果反馈和设备的要求。最后,从成立数字信息监测监控中心,采用科学的监测方式和手段,完善监测点的布控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3方面构建了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监测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原始森林植物物种。[方法]2019年5月在旅游淡季时沿旅游线路的万步云梯从步梯0步(鱼坳,海拔836 m)至金顶蘑菇石(海拔2 318 m),对总海拔跨度1 482 m的步梯沿途视野20 m处维管植物物种进行考察并拍照,室内结合《中国植物志》等资料鉴定植物物种。[结果]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穗花杉、伯乐树、粗榧、华西花楸、瓶尔小草、金发藓等植物达100种之多,并且总海拔跨度1 482 m的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其中836~1 300 m处为常绿阔叶林,第三纪古老孑遗的长柄水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1 114 m处;1 300~1 900 m处为三峡槭、贵州青冈、亮叶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900~2 100 m处为亮叶水青冈、多脉青冈等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结构完整、自然更替良好的贵州青冈群落分布在海拔2 031 m处;2 100~2 200 m为雷山杜鹃、大钟杜鹃、吊钟花等杜鹃花科植物和木樨科的川滇蜡树等亚高山杜鹃矮林,林下层为箭竹、玉簪等草本,2 200~2 318 m为亚高山灌丛草甸,由紫药红荚蒾、西康绣线菊等...  相似文献   

10.
任远  熊康宁  肖时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06-4108,4115
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内外遗产地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遗产保护可能采取的立法保护、权属划分、管理优化等对策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国内的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研究应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上有所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霍斯佳  范文静  孙克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95-17998
简述了武隆喀斯特独特的自然景观概况,并将其与世界自然遗产中其他著名喀斯特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了其独特的景观特征和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同时还指出了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存在的问题,认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世界遗产地过度开发,地质灾害频发以及由人为因素构成的威胁,并在研究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强调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与特色创新,遗产数字化建设和高端旅游开发,以期对推进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国外产业遗产地生态恢复实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淑敏 《现代农业科技》2007,(21):210-210,212
产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实现产业遗产地段的生态恢复是确保产业遗产保护顺利进行的关键。特通过分析列举产业遗产地段生态恢复的实践,提出具有现实技术针对性的生态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它是群体生活的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自然天敌控制小麦蚜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麦蚜天敌对小麦蚜虫的控制作用比较明显,其中七星瓢虫和草间小黑蛛为优势种,控制效果分别为28.5%和 23.2 %。采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高峰期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可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把蚜虫控制在穗前,以减轻蚜虫对小麦的为害。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0—2015年MODIS NDVI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研究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荔波县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荔波县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区域,城镇及交通线沿线的植被覆盖较差。研究期间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6年间植被覆盖变化比较缓慢,2006—2012年间植被上升趋势最显著,2013—2015年间植被上升趋势变缓。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空间差异性显著,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较好,植被覆盖比较稳定;南部区域的植被退化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14-8915,8918
分析贵州省的地质土壤环境,并探讨适宜种植烤烟的地貌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节瓜蓟马在广东省的捕食性天敌资源和自然控制作用。在不施化学农药的瓜、豆地中发现节瓜蓟马的捕食性天敌有中华微刺盲蝽、黑带多盲蝽、黑肩绿盲蝽、南方小花蝽、桑小花蝽、大眼长蝽、西方蠳蚊、长毛捕食螨、塔六点蓟马、瓢虫、蜘蛛和蚂蚁等共10科近20种。数量较多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南方小花蝽和黑带多盲蝽,其中对节瓜蓟马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在所有被捕食的节瓜蓟马中,54%的蓟马被中华微刺盲蝽取食。中华微刺盲蝽不仅捕食量大,而且全年可见该盲蝽繁殖。中华微刺盲蝽是防治节瓜蓟马前景最大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小蠹虫天敌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兴安岭地区小蠹虫寄生蜂的种类和自然寄生率的调查,分析了天敌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对小蠹幼虫的寄生率为20.70%,对小蠹蛹的寄生率为15.82%,对小蠹成虫的寄生率为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