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DZZ4新型自动气象站关键性故障问题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振生 《北京农业》2014,(30):212-213
自DZZ4新型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以来,不仅大大降低了气象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使气象测报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其运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故障,阻碍了气象测报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山东省海阳市气象局应用DZZ4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该气象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性故障及其处理对策,以保证该气象站的安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传统气象数据展示的缺陷,针对气象数据量大、展示直观度低、分析研判少、智能演示弱等问题,提出将DataV技术引入可视化展示平台的解决方案,结合气象业务现状,将气象预警、预报、站点、服务产品等海量信息分析后集中展示,给决策机构提供可靠的数据展示;平台总体框架设计过程中,引入数据中台技术,使用了多线程B/S架构录入数据,后台采用了MySQL数据库存储服务,数据接口使用了Mybatis框架,前端使用DataV平台进行演示;阐述了系统各项技术设计方案,并给出具体设计方法。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以直观反映气象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气象数据的交互性、实时性、灵活性,更清晰地辅助于决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独山县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分析独山县2011年全年各季的气候及其影响,并总结了该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包括雪、凝、大风、冰雹、干旱)造成的农业、社会经济损失,从而得出独山县2011年气候评价。  相似文献   

4.
谢子娟 《北京农业》2015,(6):139-140
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型自动气象站在多个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技术的使用在为气象事业带来便利及精确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从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气象局使用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实际状况出发,先简要分析新型自动气象站的系统结构,再分析该气象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对其进行处理,确保该地区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正常、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袁娜 《北京农业》2014,(30):224-225
目前,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影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但是该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还不够健全,特别是旗县及以下农村的气象灾害防御队伍更为薄弱。基于此,通过分析该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的对策,对于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防御队伍的作用、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赣州气象科技服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赣州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现状及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该地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分析赣州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赣州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笔者编写了这套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分析软件,提出了一套综合分析方法,试图揭示多气象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综合作用的规律.主要内容有:气象产量的产生,单气象因素作用的时间分布多元回归方程,多因子筛选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类型和频率的统计。  相似文献   

8.
邹城地区暴雨和大风气象灾害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邹城地区暴雨和大风气象灾害特征,分析了邹城地区暴雨和大风气象系统的形成因素,对邹城地区暴雨和大风气象灾害进行评估,以期为减少气象灾害对该地区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了河南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趋势产量、气象产量的分解与拟合,分析了气象产量的周期波动,并用余弦曲线拟合了气象产量的趋势规律,改进了滑动平均预测法,求出气象产量的拟合值,并估计出随机项产量。最后给出了农作物产量的预测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为例,从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目标着手,重点分析了该服务平台的需求,并对该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平台集农气测报、灾情资料上传与远程修改、农气资料查询与统计、结合宁夏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形成的农气产品、遥感产品和专家建议等用宁夏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形成县级农气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为例,通过货币及能值分析,以1年为周期,比较"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模式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3.8倍,2种模式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3和1∶1.8;系统能值投入表现为:有机模式为常规模式的22.8%,化肥占常规模式能值投入的91.32%,成为其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有机模式能值产出和系统产出率分别为常规模式的1.7倍和7.5倍。投入相同量的能值,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产生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功能,表现出"低投入、高产出"农业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异速生长模型对广西3种不同经营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其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果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高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油茶林的叶生物量、枝生物量、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低于对照林分,但其果生物量高于对照林分;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除采用嫁接换冠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28.86 t·hm-2)低于对照林分(40.60 t·hm-2),中耕除草+施肥(13.76 t·hm-2)、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0.60 t·hm-2)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均高于对照林分(12.54、12.91 t·hm-2);在群落生物量分配格局方面,无论对照林分还是采用嫁接换冠、抚育经营措施的油茶人工林均为乔木层所占比例最高。其中,采用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的油茶林其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低于对照林分,而中耕除草+施肥、中耕除草+施肥+垦复2种抚育措施的油茶林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灌草层生物量低于对照林分,嫁接换冠油茶林凋落物层生物量和灌草层生物量所占的比重高于对照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为枝干>树根>树叶,且枝干和树根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50%以上;在考虑果实和花芽的情况下,花芽生物量所占比重最低,果实生物量所占比重在嫁接换冠油茶林仅较枝生物量和根生物的比重低。表明经营措施可以影响油茶人工林的生物量,通过抚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油茶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积累,进而提高油茶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而嫁接换冠措施对于油茶人工林生物量的影响短期表现为生物量的减少;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无论是抚育措施还是嫁接换冠均可提高油茶果实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明不同施N模式和施N量对‘越光-S’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确立‘越光-S’高产栽培的合理施N模式和适宜施N量,为‘越光-S’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以日本优质粳稻品种‘越光-S’(Koshihikari-S)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2种施N模式、5个施N水平、共9个施N处理,3次重复。试验结果是:新施N模式(1:1:1:1)在总施N量为202.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6935.7 kg/hm2,传统施N模式(5:2:3:0)在总施N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6534.3 kg/hm2,二者的最高产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施N模式栽培‘越光-S’,前期生长量较小,但中后期生长稳健,抗倒伏能力增强,叶片功能期延长,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传统施N模式栽培‘越光-S’,有利促进早生快发,增加穗数,但容易倒伏和早衰,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越光-S’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合理的施N模式是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为1:1:1:1,适宜的施N量为200 kg/hm2左右;‘越光-S’在中低产栽培条件下,合理的施N模式是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为5:2:3:0,适宜的施N量为14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套种野菊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套种野菊花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等行距栽培和宽窄行栽培方式下套种野菊 花的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鲜花平均产量为4 365.4 kg/hm2、增产 98.6%,干花平均产量为1 570.9 kg/hm2、增产96.1%,但在折干率上两种栽培方式差异不显著;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 在单株产量高,干物质积累量大,营养生长期SPAD 值上升较快,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同时促进生长,株高和分枝 数分别显著增加了11.4%和49.3%,利于有效花蕾数增加。两种栽培方式下,均以株距15 cm 群体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123种植模式"在增城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5年在增城市进行了40 hm2“123种植模式”示范栽培试验,结果一季中晚稻平均每667 m2产量397.2kg,后作平均每667 m2产值1 876元,同比提高25.7%,并讨论了“123种植模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南方枫香混交模式的层次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理想枫香混交模式的递阶层次模型,在林分生长效果好、种间关系协调的前提下,对枫香混交模式进行了综合筛选。结果表明,枫香(1)×马褂木(1)混交林是种间关系协调、具较高生产力和较好生态效益的一种混交模式,值得南方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使用氮肥,维持稻田生态健康发展,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4种氮肥管理模式: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氮肥优化管理1(OPT1)、氮肥优化管理2(OPT2)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PT1处理较CK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而FP、OPT2处理均较CK降低了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碳源利用能力。OPT1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最高,为42.11 nmol·g-1,OPT2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为40.16 nmol·g-1,均高于CK的34.19 nmol·g-1,而FP处理的土壤总生物量为34.16 nmol·g-1,低于CK。OPT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复杂,F/B值最高。综合各项指标,OPT1处理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以7个结球甘蓝自交系以及由它们杂交组成(配合力测定采用半轮配法)的2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分析与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探讨酶谱差异与杂交亲本配合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杂交组合F1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有3种类型:一是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并兼有双亲所没有的杂种酶带;二是只出现双亲互补型酶带;三是丢失双亲部分特征酶带.结合田间亲本配合力测定发现,第1种类型的亲本配合力高;第3种类型的亲本则配合力低.由此可见,结球甘蓝POD和EST同工酶与杂交亲本配合力有一定相关性,可为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渝香糯1号为材料,设0、120、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为N_0、N_(120)、N_(180)),2种氮肥运筹模式(基肥与蘖肥的质量比为70%∶30%(A)和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为50%∶20%∶30%(B)),于2014年在四川德阳进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糯稻养分吸收积累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糯稻氮、磷、钾的吸收量影响显著;采用B种模式,糯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较A种模式的小;与A种模式相比,采用B种模式每生产1 000 kg稻谷,氮、磷、钾需要量分别降低14.1%、10.2%、7.8%;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氮肥运筹模式间糯稻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综合试验结果,糯稻的适宜施氮量为120 kg/hm~2,氮肥运筹模式以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50%∶20%∶30%为佳。  相似文献   

20.
长苞铁杉种群空间格局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群格局关联维数是种群个体空间关联尺度变化规律的反映,表明了种群个体的空间相关程度。采用关联维数对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长苞铁杉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长苞铁杉种群个体空间关联的无标度区介于1-32 m,种群格局关联维数值1.032 4-1.580 1,不同样地种群关联维数的大小为Q5>Q1>Q2>Q4>Q6>Q3,从而揭示出长苞铁杉在不同样地中个体空间关联尺度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