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同时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方法,该方法色谱条件为μ-BondpakC18柱;甲醇/水40/6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采用荧光检测器(λEx=365nm,λEm=425nm)。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0%和95.82%,变异系数分别为0.37%和0.8%。该方法具有简单、省时、干扰小等优点,并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宽的应用范  相似文献   

3.
4.
为进一步了解稻米在陈化过程中维生素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尽量减少其损失和改善粮食维生素营养品质,采用人工陈化法,对稻米陈化过程中维生素B1、B2含量变化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陈化过程中稻米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损失严重,以45℃储藏约150d,维生素B1含量损失为74%,维生素B2含量损失67%;在45℃时,维生素B1的酶催化反应速率方程为1/V=41.807/C 65.211;维生素B2的酶催化反应速率方程为1/V=58.523/C 33.751。维生素B2的解离速率是维生素B1的两倍。储藏温度是严重影响稻米维生素含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雷强勇  吕颂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53-9755,9791
[目的]研究维生素B1、B12在米氏凯伦藻有毒赤潮爆发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设置7个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1与B12的K培养基培养米氏凯伦藻,通过定期浮游计数框计数与活体叶绿素荧光值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维生素B1、B12下,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荧光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维生素B1浓度低于0.312 5×10-5g/L时,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单位细胞叶绿素荧光值有显著影响(P〈0.05);维生素B12浓度变化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单位细胞叶绿素荧光值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维生素B1对米氏凯伦藻细胞增殖有显著影响,维生素B12对米氏凯伦藻种群增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任桂梅  周茂林  毋楠  高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75-8076
配制不同维生素B1浓度的固体培养基,对冠平1号、金针菇、灵芝80103种食用菌进行斜面培养,研究了3种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最适维生素B1浓度范围。结果表明:冠平1号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最适维生素B1范围为30~35mg/L;日本金针菇生长的最适维生素B1浓度为30mg/L;灵芝8010生长的最适维生素B1浓度为10~15mg/L。  相似文献   

8.
B族维生素向来被视为市场上的“小品种”,与VC、VE相比,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自2009年年初以来,B族维生素市场突然升温。  相似文献   

9.
《饲料博览》2006,(9):43-43
目前国内维生素B2价格继续看涨,当前欧洲市场维生素B2价格保持坚挺,生产厂家出厂报价13.50—13.70欧元/kg,市场零售价在14.00欧元/b。国内迪赛诺停产,广济目前不报价,市场以观望为主,但业内普遍看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VB1对甲基紫精(MV)介导的油菜幼苗氧化胁迫伤害的影响。[方法]以油菜种子为试验材料,用4种不同浓度的MS、MV、VB1及MV+VB1培养液处理油菜种子,通过测定不同处理下的油菜幼苗鲜重和植物体内SOD、CAT和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研究VB1对缓解油菜幼苗氧化胁迫作用的影响。[结果]MV可抑制油菜植株的生长,诱导植株体内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增高以及CAT、SOD和APX酶活性的增加;VB1在一定程度上缓解MV介导的油菜幼苗氧化胁迫的伤害,其缓解程度大小与VB1的浓度有关,当VB1的浓度为2.0 mmol/L时,缓解作用最大。[结论]VB1对MV引起的油菜幼苗氧化胁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大小与MV和VB1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将样品进行一次性处理,在水饱和正丁醇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提高了对维生素的萃取率。配合高灵敏的荧光检测方式,用薄层色谱(TLC)法同时测定了拐枣果实中的水溶性维生素B_1、B_2和B_6。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米维生素E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叙述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肝油、强化食品和饲料中 VD 的方法。样品经碱性皂化、乙醚抽提、蒸发,用甲醇溶解残渣注入半制备柱(C-18柱),收集含 VD 的部分,用洗脱液再蒸发干燥,溶于异辛烷中,注入分析柱(硅胶柱)定量。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20IU/100g。目前的回收率范围90.1%~93.7%,平均为91.9%,重复性的标准误差是±2.9%,变异系数为±2.5%。  相似文献   

14.
大鼠分别按自由采食(AC组)、限饲能量(RC组)、自由采食+AFB_1(黄曲霉毒素B_1,AT组)和限饲能量+AFB_1(RT组)处理16周后,检测肝微粒体Cyt P-450.结果表明:各组Cyt P-450总量变化不大:Cyt P-450_bRC组和RT组分别高于AC组和AT组(P<0.01);Cyt P-450_cRc组比AC组增加30.6%(P>0.05),RT组比AT组增加45.0%(P<0.05);微粒体酶调节的体外3~H-AFB_1与DNA结合RC和RT组分别低于AC和AT组.表明能量限制对Cyt P-450_b和Cyt p-450_c有修饰作用。能量及AFB_1-DNA结合与Cyt P-450_b和Cyt P-450_c相关性检验提示,Cyt P-450_b和Cyt P-450_c活性的提高可能是能量限制引起微粒体酶调节的3~H-AFB_1-DNA结合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Cu(Ⅱ)在室温下催化氧化V-C的原理[1],在pH6,测定吸收波长为267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蔬菜中的V-C含量,与常规方法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而且这一方法具有快速、稳定、试剂易得、易保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Nova-PaK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V/V),检测波长245nm,在5min内同时分析杀虫单。灭蝇胺可溶性粉剂中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灭蝇胺含量的标准偏差为0.033,变异系数为0.65%,杀虫单的标准偏差为0.111,变异系数为0.44%,回收率均达到98%~102%。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栽培大麦×纤毛鹅观草)×栽培大麦,回交B_1及其亲本的同工酶分析,研究了回交B_1与亲本之间同工酶谱带的异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回交B_1各植株的酶谱与栽培大麦相似,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异。具有一些纤毛鹅观草的酶带。认为在回交B_1各株中,不同程度的具有纤毛鹅观草的遗传物质,这与其形态学,细胞学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以幼穗脂酶同工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相色谱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内标物 ,同时测定复配混合乳油中的三氯杀螨醇和哒螨灵的含量。结果表明 :三氯杀螨醇回收率为 98.4 %~ 99.7% ,变异系数为 0 .69% ;哒螨灵回收率为 99.2 %~ 99.5% ,变异系数为0 .1 3%。该法分离度高 ,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 C 保护稻叶细胞膜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维生素 C 清除超氧自由基(0),保护细胞膜的机理。结果表明;V—C 有清除 O的效应。在清除 O的过程中,有过氧化氢的生成,并且可以经过清除 O而对脂肪酸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V—C 能促进芬顿(Fenton)反应而加快脂肪酸的过氧化破坏作用。用9ppm 的 V—C 喷洒处于40℃和40000lx 条件下的稻叶,能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减轻细胞膜的损伤程度。但当喷洒浓度超过9ppm 后,其保护效果减弱。此外,当细胞内 V—C 浓度提高后,过氧化氢酶活性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B_1致雏鸭肝脏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不同染毒水平(3,30,300μg·kg-1BW)染毒后,在不同时间点导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情况;(2)探明AFB1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之间的关系,为AFB1遗传毒性提供研究模型。【方法】96只雄性北京鸭雏鸭,随机分为16组,每组6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至6组为低剂量(染毒)组、第7至11组为中剂量(染毒)组、第12至16组为高剂量(染毒)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雏鸭分别灌胃25%DMSO水溶液,0.25,2.5,25μg·mL-1溶液各1mL,对照组于灌胃1h后,各剂量染毒组分别于灌胃染毒1、2、8、24、48h用彗星试验检测肝细胞DNA损伤。【结果】试验表明,雏鸭对于AFB1导致的肝细胞DNA损伤非常敏感,肝细胞DNA损伤程度与AFB1摄入量以及摄入时间有关。经口染毒2h左右DNA损伤达到高峰,所有染毒组在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AFB1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程度加深、持续时间延长。【结论】(1)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效应非常强,低剂量(3μg·kg-1BW)AFB1暴露就能够引起雏鸭肝细胞DNA发生显著损伤。(2)经口染毒AFB12h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达到高峰,此时DNA损伤程度与AFB1暴露之间的量效关系最为明显。(3)雏鸭是研究AFB1遗传毒性的一个良好动物模型,彗星试验能够反映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