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烟草品种青枯病抗病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采用温室苗期叶片人工注射接种法对生产上的烟草主栽品种共57份材料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Ti448A,D101,G80等3个品种对青枯病表现高抗;表现中抗的有NC82,中烟90等17个,大部分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并选用高感青枯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作母本与高抗青枯病品种Ti448A作父本进行杂交,对两亲本及其杂交后代F1,F2,BC1P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亲本材料Ti448A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小麦苗期与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的关系,2010-2012年采用蚜量比值法对9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3个品种连续3年在成株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2个,中抗品种8个,低抗品种33个;45个品种在苗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5个,中抗品种16个,低抗品种24个;30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同时表现抗蚜,占供试品种的31.91%,其中C273和兰麦(陕西柞水)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小麦品种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的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表现一致的共有66个品种,占供试材料的70.21%。研究表明温室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小麦麦长管蚜抗性的方法是可靠的,是快速鉴定小麦品种麦长管蚜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抗性鉴定方法,采用粗毒素浸种法、粗毒素浸根法、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及田间病圃接种法,研究烟草革新3号(抗病品种,R)、G28(R)、金星6007(中抗品种,MR)、小黄金1025(感病品种,S)、红花大金元(S)等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并对其抗性鉴定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浸根法的鉴定结果与粗毒素浸种法的鉴定结果呈显著负相关,与田间病圃接种法的鉴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粗毒素浸种法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对烟草材料黑胫病的抗性进行大批量筛选。粗毒素浸根法和田间病圃接种法有一定的缺陷,可以作为粗毒素浸种法和孢子悬浮液浸根法的辅助鉴定方法。在整个抗性鉴定过程中,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可观测到烟株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较其他3种方法更能准确、合理地评价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5.
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淋根接种法,分别对广东省现有栽培品种及广东省农科院惧的33个烟草品种(系)进行青枯病的室内苗期接种抗性鉴定。结果33个供试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高抗品种有岩烟97种G-117两个,中抗品种有RG-11、Va-17、95-11等8个,其余为感病或高感品种。烟草品种抗性水平与接菌浓度不关,同一品种不同接菌浓度下,其抗性水平有一定差异,不同品种对接菌浓度的变化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6.
烟草苗期抗CMV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晋太18号、铁把子、新农3-1号、NC89、云烟85等7个烟草品种为试材研究苗期人工接种CMV病情指数和成株期网室内人工接种及自然发病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性,随后选出抗病性不同的3个品种在苗期进行烟草与CMV互作中烟草体内生理生化机制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和成株期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利用苗期人工接种可以作为快速鉴定和筛选抗CMV优良材料的辅助手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率在接种后前期(1~5d)为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铁把子>新农3-1号>NC89),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率在平均水平上也表现如此。因此,接种后SOD、POD、PAL活性变化率可以作为烟草抗性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烟草花叶病对烟草种植危害极大,推广应用高抗病品种是有效应对烟草花叶病危害的有效途径。为湖南省烟区筛选对烟草黄瓜花叶病抗性较好的烟草品种(系)提供参考,以17个烟草品种(系)为材料,对其进行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的人工接种,并于病毒接种后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8天调查其烟草黄瓜花叶病发病情况,鉴定其对烟草黄瓜花叶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7个烟草品种(系)在病毒接种后第14天的CMV抗性均表现为抗病。病毒接种后第21天,CZ-67、HC2030、C81-3-5、CZ-66的CMV抗性表现为抗病,YZ2008等12个品种(系)的CMV抗性表现为中抗;病毒接种后第28天,CS08、CS12、YZ10、M87的CMV抗性表现为感病,CZ-67等12个品种(系)的CMV抗性表现为中感;病毒接种后第35天,YZ2008、K326(CK1)、HC2032、CS12、YZ09、Ti245的CMV抗性表现为中感;CZ-67、CS08、云烟87(CK2)、HC2030、SY146-1、YZ10、M87、C81-3-5、CZ-66、G28的CMV抗性表现为感病。CS19对CMV的抗性在病毒接种后...  相似文献   

8.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黄淮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对根腐病抗性的初步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根腐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小麦根腐病病原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LK030093分离物为接种菌株,对黄淮麦区主推的8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室内盆栽苗期抗性和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在室内盆栽接种鉴定中,仅郑麦9962表现为抗病,平安8号和周麦24表现为中抗,淮川916、西农919等33个品种表现感病,平安3号、济麦23等53个品种表现高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1.12%、2.25%、37.08%和59.55%;在田间病圃成株期鉴定中,洛麦22、泛麦5号表现为抗病,郑麦9962、阜麦936等19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周麦27、济麦20等3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兰考906、石麦12等33个品种表现为高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25%、21.35%、39.33%和37.08%。可见,黄淮麦区主推品种对小麦根腐病的整体抗性较差,需要尽快加强抗病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新方法,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和交配型鉴定,以相异交配型1∶1的混合菌体注射接种甘蔗小苗生长点或其下嫩梢,并对接种菌体的浓度、接种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注射接种较适合的交配型孢子浓度为5×105个/mL,接种菌液注射量以每株90μL较为适宜;与浸渍接种相比,注射接种发病潜伏期短、发病率高,能较充分地评价寄主的抗性水平及生理小种类型。应用新建立的注射接种和常用浸渍接种对22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注射接种有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1个;浸渍接种有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11个。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光壳稻亲和性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IR36等11个灿稻品种和秋光等8个粳稻品种为测验种,对毫梅、毫秕等12个云南光壳稻亲和品种的亲和谱和亲和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个云南光壳稻亲和品种中,品种毫秕对10个灿稻和7个粳稻测验种表现亲和,亲和组合百分率最高(84.2%),亲合组合百分率在60%以上的还有毫梅(75.0%)和镰刀谷(68.4%);亲和力最好的是大白糯,其与灿、粳测验种表现亲合的各组合的F1平均小穗结实率为7  相似文献   

12.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铁线蕨属植物的成分(多糖类、黄酮类、挥发油、三萜类)、药理作用(抗菌、抗癌、抗氧化等)及临床应用(平喘化痰、解毒消炎、利尿通淋等)进行了概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于2021年6月26日-7月10日对上海浦东地区芦潮引河3段河流进行连续挂板采样,研究不同污染程度河流中周丛生物的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共采集12次,获得36个样品,对18S rDNA V4可变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主要类群为轮虫、绿藻、纤毛虫。不同污染程度河流周丛生物群落组成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污染最严重的Y点样品优势属为Pentatrocha、Lagenidium、Dinovorax、Symbiodinium等,其特有属有Calycofera、Crucigeniella等;污染较为严重的H点样品的优势属为Ptygura、Oedogonium、Philodina、Physocypria等,特有属有Eccrinidus、Hyphochytrium等;无污染的G点样品优势属为Cyclotella、Prunus、Vorticella、Chlamydomonas等,特有属有Actinochloris、Adelina、Albugo等。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趋势对应显示,TDS、盐度、pH和污染程度为影响周丛生物群落变化的显著性因素。不同生物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优势属对于环境因子的选择性趋势更加明显。主要周丛生物类群(纤毛虫、轮虫、绿藻)在不同污染程度河流中群落丰度变化不同,调查周期内,在受到污染的G点和Y点周丛生物群落出现了绿藻代替纤毛虫的群落演替趋势。本研究为受污染水体周丛生物生态功能评估及环境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周丛生物(膜)作为一种环保绿色、造价低廉的污染物去除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绿化9号’桃果实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绿化9号’桃果实中共鉴定出9类6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22%,主要是挥发性醛类、醇类、酯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E)-2-己烯醛、4,4-′(1-甲基乙基)二苯酚、δ-十二内酯、邻苯二甲酸-1-丁基-2-(8-甲基)壬基酯、γ-癸内酯、(Z)-乙酸-3-己烯醇酯、乙酸己酯、β-紫罗兰酮等相对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占芳香物质总量的83.71%,是‘绿化9号’桃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乙酸-2-甲基环戊酯、丁二酸-二(2-甲基)乙酯等在桃果实中首次报道的物质,可能是‘绿化9号’桃果实的特有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不同摊放时间和杀青温度对夏季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同摊放时间(4、6、8、10h)、不同杀青温度(160、190、220℃)对信阳夏季茶树鲜叶进行绿茶加工试验,对所得绿茶的水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化学成分及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摊放6h,杀青190℃制得的夏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W61545、70015等一批灿粳核不育系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高海拔种植和人工控制光温处理试验,研究了光温条件对不同类型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W61545为代表的灿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开花当时的低温和抽穗前的低温对育性同样有影响。以7001S为代表的枝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光照影响,低温影响小。抽穗当时的低温对育性没有影响;抽穗前遇低温,15~20天后才有反映。生育前期的光温条件对育性有积累效应,同时抽穗但不同播期的不育株育性有差异。在岳西县高海拔长日低温条件下种植的核不育系不育期相对缩短,不育性降低,特别适用于从F2代中选光敏适宜温度范围宽的核不育株。  相似文献   

17.
筛选建立低温前简易的作物抗冻性生物学特征指标识别体系对于作物抗冻育种和栽培均具有重要意义。以15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油菜品种抗冻性与低温前生物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冻性差异较大,以中双9号、皖油18、陕油8号等品种抗冻能力较强,中油杂5号和湘油17等抗冻能力较差。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油菜冬前生物学性状及生理指标中,与冻害指数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地上部含水率>地上鲜质量>蒸腾速率(Tr)>株高>气孔导度(Gs)>开展度>光合速率(Pn)>绿叶数>叶绿素含量>地下部含水率>胞间CO2摩尔分数(Ci)。其中地上部含水率、地上鲜质量和蒸腾速率(Tr)与冻害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与冻害指数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相关性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含水率、地上部鲜质量、蒸腾速率(Tr)和株高等光合及生物学性状可以作为油菜抗冻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率(VD/Vp)约为加性方差比率(VA/Vp)的2倍,宽厚比和千粒重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在谷粒性状F1代的超亲优势(Hpb)预测中,各性状都有正向超亲优势的群体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综述我国三十年来关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以及进一步普及和提高问题。从生产观点出发,杂种优势的概念应该是:F_1或其后代超过其高亲本和当地的推广优良品种。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点,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可归纳为下列九种类型: 1、天然异交作物,如玉米、甜菜等。 2、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大麻等。 3、天然自交作物,如蕃茄、茄子、烟草等。 4、具有雄性不育系作物,如高粱、水稻、小麦、棉花、洋葱等。 5、具有自交不亲和性作物,如油菜、甘兰、白菜等。 6、无性繁殖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甘蔗以及多年生果树等。 7、双二倍体,如人工“小黑麦”等。 8、利用“无融合生殖”和“平衡致死”来维持“永久杂种”。 9、化学杀雄。  相似文献   

20.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噪音的分类、生理效应及危害(工业噪音的危害、建筑噪音的危害、社会生活噪音的危害、交通噪音的危害等)、降噪技术(改良技术设备、消音降噪、增强对噪音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等)进行了综述,为全民养生保健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