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于2007-2011年对丽水市多个不同植被类型山地环境进行4年的红菇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丽水山区红菇资源非常丰富,先后采集到红菇标本352号,经鉴定确认红菇科大型真菌共有82种,待鉴定确认的7种,红菇属菌类58种、乳菇属菌类24种,其中有著名的松乳菇、红汁乳菇、大红菇等优质红菇种,区内新记录18种。  相似文献   

2.
正红菇的生长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正红菇生态环境各因子调查研究表明,具有食、药用价值的正红菇是一种主要与壳斗科林木共生的外生菌根野生真菌,其子实体产生的生态条件为:1~3cm厚枯枝落叶层,林木郁密度0 7以上,土壤富含腐殖质、疏松、通气、保水性好以及40%以上含水量,80%~100%的空气湿度,25~27℃的气温;正红菇每年发生2茬,其菌丝可与直径0 05~0 8cm的活树根结成共生体,干旱、森林火灾、采伐林木严重影响正红菇出菇量。并对其共生体与形态特征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抚顺林区中,生长着很多的野生大型真菌,其中红菇科真菌种类多、分布广。其绿色、营养、保健、药用等功能,是一般植物食品不能比拟的。此菌多数是林木外生菌根菌,对林木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本林区野生红菇真菌资源状况,并为对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此次专项调查。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对采集的标本整理鉴定,抚顺林区中有野生红菇真菌66种。  相似文献   

4.
红菇和正红菇菌种接种三个乡土树种的苗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正红菇和鳞盖红菇2个菌种,对木荷、红锥和黎蒴3个乡土树种的苗木进行接种试验,定期观测苗木的苗高、地径及最终生物质量。结果表明两个菌种对3个乡土树种的苗期生长均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接种270d后,3个树种接种处理苗期的苗高、地径、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千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的各生长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锥接种苗的苗期各生长指标极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黎蒴和木荷接种苗苗期的各生长指标与未接种对照苗有显著差异。菌根感染强度及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红锥的感染强度为4级,属强依赖性;黎蒴与木荷的感染强度为一般,属弱依赖性。红锥树种可与两个红菇菌形成较佳的共生体,其中以鳞盖红菇的接种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大田县丁板村盛产红菇,是当地村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文章简要介绍村民对高产的红菇林分的精心经营管理经验和保护方法,以期对其它地方生长红菇的林分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传统的真菌分类学研究方法,将形态描述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对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发现的新记录种——氯味地红菇的形态、显微特征和生境进行描述,并基于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其子实体宽2.23-2.75cm,近黄褐色,球形,表面有疣突;孢子8.4-9.7μm×6.7-7.6μm,球形至近球形,纹饰类淀粉状,有棘刺状疣突,高约0.8-1.0μm;生境为夏秋季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共生树种可能为云杉;世界分布为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北美俄勒冈州北美俄勒冈州柯里县。  相似文献   

7.
正红菇为外生菌根菌,至今无法人工培植。文章通过对福建省建瓯市天然林正红菇资源状况的调查,阐述了正红菇资源在该市的分布和生态习性,提出正红菇资源保护措施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红菇的生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正红菇生态环境各因子调查观察,为人工模拟生态环境、引种栽培野生红菇提供依据。历时4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正红菇是一种外生共生菌;在相对稳定的生态条件下(平均温度25-27℃,湿度80%-100%,降雨量(土壤含水量)达40%以上),正红菇发生,降雨量为其主导因子;正红菇年发生2次,在夏秋季节高温、闷热阵雨之后为发生盛期;发生地海拔不限,以山的中下部为多,林间郁闭度0.8左右,土壤pH值5.6-7.0之间;其共生树种以壳斗科为主。  相似文献   

9.
赵永勋  吴晶 《林业科技》2012,37(2):47-49
红菇属(Russula)真菌在分类地位上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红菇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已知红菇属真菌种类至少有750多种,其中我国约有150余种。红菇属真菌一般为高等植物外生菌根菌,其中部分真菌可食用,有的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乡土用材树种与菌根型食用红菇菌的高效共生组合体,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锥Castanopsis fabric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宿主,以正红菇Russula vinosa07240、07242、07243、0204和0553菌株和鳞盖红菇Russulalepida0005菌株为菌种,开展了苗期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红菇菌株均可在红锥、白锥和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感染,感染率46.7%~90.0%。马尾松的接种效应最快,不同接种处理之间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差异分别在接种后1个月和4个月时达到显著;而红锥和白锥苗高生长差异则在接种后10个月,地径生长差异分别在接种后12个月和14个月时达到显著。以0553菌株接种的红锥、马尾松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高于其他5个菌株接种处理。与对照相比,0553菌株接种下的红锥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增长量分别达24.1%、19.8%和50.4%,马尾松则分别达20.9%、18.6%和49.1%。对于白锥,则以07242菌株接种处理下的生长效应最大,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增长量分别达54.0%、20.2%和57.2%。红锥、马尾松与正...  相似文献   

11.
研究调整林分郁闭度、地面植被盖度、树种结构等人工促进措施对正红菇产量的影响,以前期产量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维持在0. 6~0. 8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正红菇产量;林分郁闭度不高时,需维持地面植被盖度0. 2~0. 3较好;清除马尾松等针叶树种,能够促进正红菇生长的林分天然更新,提高产菇量。  相似文献   

12.
<正>福建省宁化县安远乡董王坑村民朱凤金家门前的一笸箩干红菇,在火辣辣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愈发红艳。"今年菇价特别好,每公斤卖640元,我已经卖了快3公斤了!"谈到菇价,朱凤金高兴地说。在董王坑,家家户户都像朱凤金一样,靠着红菇圆了致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的红菇菌根食用菌组合体,利用红菇属7个菌株对马尾松苗木进行苗期接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红菇菌株均可在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达79.6%以上,其中0807菌株达到99.1%,其次0551和07234菌株分别达到96.3%和95.8%。在苗木接种后的苗高生长方面,接种2个月后,接种红菇菌处理的苗高都显著高于对照,接种12个月后,不同菌株对马尾松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增强也有减弱,其中0807菌株表现最优,苗高达到56.33 cm,其次是0005和07242菌株分别达到52.96 cm和52.88 cm。在生物量方面,来自广东郁南县桂圩镇的0807菌株在苗高、地径、植株地上干重和地下干质量指标中,均优于其他接种处理。综合比较而言,供试的红菇菌株0807接种马尾松苗木,无论在菌根合成还是促进苗木生长方面都表现最优,为7个红菇菌株中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效应最佳的菌株。研究筛选的红菇菌根食用菌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组合,可为南方地区马尾松林下经济发展和培育红菇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探明菌根真菌美味红菇生理活性物质的基础上,为使其实用化,又从该菌的发酵液中提取并研制成真菌复合制剂。除在医学上进行了一系列抗菌活性试验外,同时还在育苗造林上,利用不同树种进行防病保苗促进生长的生物活性试验。本文主要报道应用美味红菇复合制剂对几种亚热带针阔叶树种幼苗和种子进行体内生物活性的试验结果。目的在于观察和研究该复合制剂对促进幼苗生长和提高抗生能力的生物效应,以便进一步开拓美味红菇复合制剂的有效应用范围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红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方法提取水溶性多糖,从中分离纯化了3个组分(R1、R2、R3),研究其对多种敏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组分R1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能够抑制细菌,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强于革兰氏阳性菌,对酵母和霉菌无抑制效果;而R2无抑菌活性,R3抑菌活性弱。组分R1对各供试菌株的最小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mg·mL-1,藤黄微球菌10mg·mL-1,蜡样芽孢杆菌5mg·mL-1,枯草芽孢杆菌10mg·mL-1,大肠杆菌1.0mg·mL-1,铜绿假单胞菌1.25mg·mL-1,痢疾志贺氏菌1.25mg·mL-1;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较宽的pH适用范围,在80℃处理30min和pH6~10都能维持很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方式是杀菌,对菌体无溶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红菇(Russula vinosa)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和装液量)对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质量浓度为40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质量浓度为9g/L;添加无机盐组分为KH2PO42g/L和MgSO41g/L;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5.5-6.5,发酵温度为28-3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 g/L和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 g/L。  相似文献   

17.
对广东西江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下的土壤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①氧-磷和铁-磷是该地区无机磷的主要组分,也是林木生长的主要磷源;②连栽的杉松林地土壤磷消耗很大,无机磷含量由170μg g~(-1)(ppm)和140μg g~(-1)下降至111μg g~(-1)和69μg g~(-1),而第一代杉松人工林后采用短期撩荒或针阔混交造林,能改善磷素状况,无机磷含量仍保持在130μg g~(-1)和116μg g~(-1);③采用合理的营林制度,发挥森林自肥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林地磷素营养水平,据此为西江地区发展杉松提出两种营林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1974~1990年,在苗圃、幼林、造林地及防火线上筛选适用的除草剂,结果表明:松、杉苗圃以除草醚、果尔作土壤处理,防效达90%以上,高于1m的松、杉、阔叶树、果树以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效达85%以上;造林地以草甘膦、2,4-D丁酯、草甘膦+调节膦及威尔柏+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杂草、灌木效果达95%,防火线上以草甘膦与调节膦或威尔柏混用为好。在室内生测表明:草甘膦+调节膦有增效作用,草甘膦具有解偶联剂作用,抑制膜上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正> 1982年秋,我们选用已鉴定的四种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美味红菇Russula delica、劣味乳菇Lactarius、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和我们从自然界分离出的一种未经鉴定的831菌,对几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进行了测试,从中筛选出了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美味红菇。关于美味红菇的拮抗特性,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另报)。本文主要报道从美味红菇培养液中分离  相似文献   

20.
<正> 湖南东部酃县大院农场管辖境内,海拔1350-1580m 的山区和平坳一带,天然生长着一种似松非松,似杉非杉的针叶常绿乔木,共有1200余株,最大植株高达20m,胸径70cm(近300年),这就是举世珍稀的大院冷杉(Abiesdayuanessis Q.X.l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