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媒体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媒体模式,数字媒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活动中,带动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是新时代振兴乡村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媒体建设和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媒体融合下要完善乡村文化产业内容、实现多种数字...  相似文献   

2.
康妍  樊帆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2):58-61+73
以河南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为案例,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间的耦合协调度为0.327 0~0.883 2,整体呈稳步提升势态,并且在2013年协调度越过0.5这一分界线,由濒临失调状态转变为勉强协调状态,再到2018年进入良性协调状态。此外,2010—2020年耦合协调度增速后期下降甚至负增长,说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好地落实美丽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深度挖掘乡村潜在的价值,完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系统发展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4.
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丁华  岳丹  董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71-14873,14920
介绍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乡村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发展速度较快;乡村旅游点多面广,产品体系基本完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及机遇,即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优越的战略区位和增长的人均GDP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市场机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备的交通网络为乡村旅游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强调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快规划进度并合理布局,明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塑造品牌,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坚持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战略;加强市场宣传,扩大乡村旅游美誉度;规范管理,培养乡村旅游人才,完善"农家乐"协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加强新农村建设,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也逐渐受到了更多重视。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解释了耦合关系及其内涵特征,并针对二者耦合关系建立的内在逻辑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推动二者耦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理应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示范作用,应该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发展路径。着重对几种北京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途径进行分析,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活动与旅游消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陕西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因此乡村旅游业发展较快。本文简要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陕西省乡村旅游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成都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绩效水平和要素水平两方面分别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2010-2018年期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长期高于文化产业;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加强,协调等级由轻度失调发展为良好协调。  相似文献   

9.
刘慧 《农业与技术》2021,(7):163-165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基石.在2020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业态农业发展形式,可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由之路.通过熵值法及耦合分析法,结合浙江地区案例构建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战略实施两个系统指标体系,提出其综合发展指标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战略实施两大系统发展指数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大数据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各类产业发展以及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因此,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深入调查陕西省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分析大数据所具有的价...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是21世纪我国基础产业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决策.围绕党中央管理部署,做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效性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各地区应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目标为核心,加强对乡村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将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充分融合.从产业创新、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8):111-112
旅游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是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兴行业,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新疆幅员辽阔并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分析了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发现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存在对文化产品认识不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缺少高素质旅游文化人员,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发展新疆旅游文化产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振兴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剖析阿勒泰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度水平。研究表明:在2007—2019年期间,阿勒泰地区乡村振兴系统和乡村旅游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逐年递增,其耦合协调度也呈现增长趋势,由严重失调阶段发展至中度协调阶段,实现跨越式增长,但至今仍未达到优质协调。因此,阿勒泰地区应通过挖掘地区优势旅游资源潜力、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引进人才、开发旅游产品、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等方式,进一步促进阿勒泰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乡村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强力支撑,以期最终实现阿勒泰地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孙玉静 《乡村科技》2021,(10):32-33,36
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能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收、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有效引导更多资源要素由城市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本文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作为研究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乡村发展旅游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通过设计省域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方案,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品牌化理论为指导,分析陕西省乡村旅游品牌定位,设计乡村旅游品牌标志,提出品牌传播策略.[结果/结论]分析认为,陕西省乡村旅游应定位于"三秦乡村游——三秦人家";并据此设计了能诠释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乡村旅游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城郊型乡村旅游利用快捷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其发展最为普遍、典型。随着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日益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旅游发展的主题旋律。在发展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同时,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使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与普及化,乡村旅游已经发展到具有相当的规模,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如今国内乡村与旅游相融合,促进乡村与旅游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农村居民提升经济实力,塑造农村形象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了解三亚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关系,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梳理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5种模式,解析了三亚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二者之间关系,并提出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发挥三亚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联动优势,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创新乡村旅游新业态,多业态融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互促互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与文化具有共同的融合基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是指导两者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从产业融合的推力、拉力、支持力和阻力四个层面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模型,并依照旅游和文化双方经营主体在跨界资源重组中的角色与融合深度,提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四种路径:整合融合、吸纳融合、渗透融合和重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