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生产理论作为解释空间现象的重要工具,突破传统地理学角度对空间的惯例思考,揭示空间的社会性。农村空间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的影响不断生产和重构,同样需要赋予空间社会性的思考。运用空间生产理论视角聚焦一个中部省区农村,构建由物质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组成的三元空间分析框架,旨在揭示农村空间由物化转向社会观念化表现的特征。研究发现农村物质空间利益化倾向明显,文化空间城乡同质化,而社会空间存在官民矛盾,冲突明显。基于农村空间转向后展现的特征,提出树立空间共享理念、保护空间独有文化、开展空间协商治理3个层面的对策,以期丰富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维度,为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村转居"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方式,带给农民的不只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由此所带来的邻里关系的变化。以张家港W小区为例,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对"村转居"后的农民之间的邻里关系进行分析,探究他们在"村转居"进程中邻里关系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策勒县近五十年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口,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特点;得出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 ,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并提出提高粮食产量和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乡村分类发展,优化乡村发展模式,以大都市外围北京昌平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法和三维魔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并基于双评价结果进行三类空间分区和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以打造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化绿色新城。结果表明:1)昌平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全区56.83%,分布在西部和北面地表植被覆盖为森林的广泛山区;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相对较小,占全区2.01%,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主要紧密交错分布在昌平平原中部;城镇建设适宜区占全区11.58%,占昌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4.43%。2)昌平区生态保护功能区、城镇建设功能区和农业生产功能区,面积依次是1 076.47、181.61和87.96 km2,分别占全区80.12%、13.52%和6.55%。全区以生态保护功能区为主,且三类空间分区在镇域分布极不均匀。3)昌平中心集约提质区、科教文娱引领区、文旅康乐涵养区和城乡腹地承载区,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16%、15.96%、69.08%和9.29%。中心集约提质区主要包括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和南邵镇;科教文娱引领区主要包括百善镇、北七家镇、...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动态维护,做好规划实施工作,以陕北某县为例,分别从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出发,构建一套可量化、可评估、可监测的指标体系,采用指标监测分析方法,对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展开分析,找准现状问题及发展短板,为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奠定基础。评估结论显示,该县在生态保护、绿色生产、对外开放、创新发展、共享维度等方面整体发展较好,但在底线管控、城乡融合、集约发展、空间协调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以高陵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资源本底,开展高陵区2009—2018年建设用地变化研究和基于建设功能导向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合理判定区域的城镇建设适宜性程度,确定高陵区建设空间的规模及分布格局,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支撑。研究表明,2009—2018年高陵区建设用地总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基于建设功能导向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研究中,各适宜性分区占高陵区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适宜建设区、基本适宜性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及不适宜建设区。  相似文献   

7.
闵皓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4):76-79,84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发展与落实,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以大运河江苏段核心监控区为例,通过现状分析深入研究其河道沿岸区域国土空间管控存在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结合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姚安县为例,从山区农民的视角对现代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姚安县山区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制度的认识和观点,如合作社、农场制、产业化经营以及土地流转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总结出对云南山区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具有借鉴意义的指导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村落正面临转型与发展的难题。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观音殿村的空间生产与冲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权力部门构想的空间表征和实行的一系列空间规训技术主导了观音殿村的空间生产,而原住民和商户也并不是被动接受的客体,他们以能动的方式展现出权力双方的互动不仅形成了空间冲突,还能够生产出新的意涵,由此再生产出新的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方式对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江苏省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运用抽样统计方法,在苏北、苏中、苏南各抽取2个市,每个市各选择2个农村城镇化后的社区,通过对其收入来源、住房条件、出行方式、娱乐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生活方式及适应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生态移民的概念、原因,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资源社会经济现状,并对伊犁河流域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定居兴牧前的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伊犁河流域定居兴牧效益分析、经验总结和目标规划建议,以为我国生态移民提供有益的参考实证。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21-224
信息化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深受其影响。基于对南京市浦口区W村的村民问卷调查来深入探讨信息化对农村居民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脑、手机和电视信息化媒介给本村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积极方面的。信息化使农村居民在消费、学习、交往和娱乐等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趋于现代化。但是信息化也使得乡村原有的乡土气息逐渐减弱,很多乡村风俗在信息化的影响下逐渐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13.
闲暇生活是农村青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H村农村青年闲暇生活现状及其特征,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青年的闲暇时间较少,闲暇活动局限于娱乐消遣型活动,忽视了自我提升型活动,对闲暇生活的主观感受比较片面。提出应该通过树立农村青年的法律维权意识、加强农村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与培养正确的闲暇生活观念来改善农村青年的闲暇生活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中卫市鸣钟村实地调查、访问为基础,运用参与式观察、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方面对移民前后农业生产情况作比较,分析生态移民前后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此变化作满意度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移民后比移民前种植业种类丰富、生产工具先进、田间管理频次增加、生产性支出增加;移民后养殖种类更丰富、养殖方式更先进;多数人满意农业生产变化,少数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培训少、农产品销售不畅、政府相关补偿少。研究旨在服务于生态移民的区域实践,为政府的生态移民宏观决策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和首要原则就是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不仅会影响到人民的日常温饱,也将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亟需提高对保护的重视度。因此本文从研究当阳市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分布特征出发,包括其与建设空间和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冲突情况、各类土地数量情况以及地理分布特征等分析,进一步分析探讨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对策,以期为今后协调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推进耕地保护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边缘区肇庆市的101个休闲农业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探讨休闲农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肇庆市休闲农业点数量总体偏少,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等级分布呈现"高等级集聚,低等级分散"的特征;不同类型休闲农业布局缺乏合理性,村落乡镇型休闲农业占比最高,为51%,鼎湖区兼有全部类型的分布;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格局,以高要-端州-鼎湖组团密度最高,且主要沿高速公路与河流分布;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地区间的休闲农业呈负相关,热点区分布在怀集与广宁,冷点区分布在封开与德庆;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等自然因素和政策环境、农业基础、旅游资源及交通网络等人文因素是影响休闲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肇庆市休闲农业空间合理布局需要加强政策规划与引导、协调不同类型休闲农业发展、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完善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对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亚健康等比率较高,部分教师生活方式不合理,此外,大部分教师体育锻炼缺乏。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社区是解决农村空心化和农地流转困难等问题的重要方法,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幸福满意度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运用资料法与观察法对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社区居住环境与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相互影响,协调好新型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有效增收、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探究北京市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动态关系,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三个维度构建北京市农村三产融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2009—2018年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  相似文献   

20.
旅游发展影响下的古镇空间经历着“地方传统保护”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冲突与融合。以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广西黄姚古镇文化旅游空间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多元主体对文化旅游空间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影响下古镇的文化空间呈现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混合文化嵌套并存的结构类型,同时经历文化空间实践—文化空间表征—再现文化空间等生产历程;旅游主管部门、游客、外来经营者及本地居民等主体对古镇的文化空间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