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本文对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生物质量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生物质能源的潜力、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尹兆明 《现代农业》2007,(12):76-78
能源短缺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力开发新的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新的产业。本文从世界以及我国目前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广阔前景,从需求、成本、效益、政策扶持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结合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现状,就巴彦淖尔市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提出巴彦淖尔市发展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丛书为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本卷为生物质能卷。分为综合报告和三个专题报告《灌木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的主导产品》《生物质能源的技术前瞻与产业化的政策支持》。详细介绍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国外发展动向、主要产品与技术前沿、我国的生物质原料资源、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与目标、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政策性建议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运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62-7563
阐述了生物质能源的概念,分析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综述了国际、国内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格局,并提出了当地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能源的分类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生物质能源分类利用技术现状,包括生物质固化利用技术、生物质液化利用技术、生物质气化利用技术,从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气化燃料几方面,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内外现有政策提出了加快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中国农村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分析了发展现状和今后以生物质发电、沼气工程、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为重点的发展领域,以及在做好农村生物质能源调查、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规划、技术攻关、部门合作和宣传教育,实现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趋势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当前能源形势和生物质能源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探讨了国内、国外生物质能源的主要转换形式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丰富,生物质能源是依靠生物为载体把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的形式贮存能量,生物质能源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在植物中的蕴含量非常大,是可再生能源中的贮存太阳能,也是唯一的可再生能源,以固态、气态、液态的方式存在.基于此,就我国的生物质能源现状和如何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化石能源危机,生物质能源发展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文章综述了生物燃气、生物液体燃料、微藻能源、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能源技术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和修改生物质能源产品价格补贴、强制性生物质液体燃料收购、鼓励生物质液体燃料消费等激励政策,设立专项加快开发和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技术,以及大力度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和利用边际土地建立生物质能源基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背景、意义以及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和产业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未来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u2+、Cd2+、Cr6+对斑马鱼抗氧化酶活性影响,探讨重金属对斑马鱼毒性大小。[方法]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采用半静态法对斑马鱼进行驯养和试验,测定Cu2+、Cd2+和Cr6+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结果]Cu2+暴露1d胁迫斑马鱼SOD和CAT为诱导效应,胁迫POD为抑制-诱导-抑制效应,Cu2+暴露7 d胁迫斑马鱼SOD为诱导效应,胁迫POD和CAT为抑制效应;Cd2+和Cr6+暴露1 d和7 d胁迫斑马鱼SOD和CAT均为诱导效应,胁迫POD为抑制效应。且暴露1 d和暴露7 d酶活性变化均显著。[结论]Cu2+、Cd2+和Cr6+单一胁迫斑马鱼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变化显著,在短时间和低浓度暴露下,Cr6+毒性作用最显著;在短时间中、高浓度暴露下,Cd2+毒性作用最显著;长时间暴露时,Cu2+毒性作用最强,可为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毒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冬季日光温室不同砧木嫁接黄瓜的光合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PS-Ⅱ型便携式光合系统,对冬季日光温室条件下3种砧木(黄籽南瓜,白籽南瓜和黑籽南瓜)嫁接黄瓜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籽南瓜嫁接黄瓜的光饱和点最高,光补偿点最低,利用光能的范围最广;黑籽南瓜嫁接黄瓜的表观量子效率最高,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3种砧木嫁接黄瓜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不存在"午休现象"。晴天时黄籽南瓜嫁接黄瓜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处理,在阴天和连续阴天后初晴天时黑籽南瓜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徐运清  胡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83-1684
[目的]探索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对小城镇养殖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方法]设置4个独立人工池塘作对比试验,通过控制试验塘中的藻类浓度、底泥及曝气程度,测定养殖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变化量,进而比较藻类、底泥和曝气对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高效藻类塘对还原性物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3%、69.2%和59.7%,而普通塘对其去除率分别仅有48.0%、43.4%和22.8%。藻类对TP的去除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对COD,对TN的影响最弱;曝气对COD代表的还原性物质的去除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对TN的降低,对TP的影响最弱;底泥对TP的去除影响极为显著,其次是对TN,而对COD的降低影响最弱。[结论]高效藻类塘中藻类、曝气和底泥均对养殖废水的净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发展对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深入了解珠江三角洲基塘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实地调查研究典型基塘系统的基础上,就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珠江三角液基塘系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发现,精养模式大量发展,重渔塘养殖,轻基面种植,基面畜禽养殖业下降,传统基塘系统良性循环的格局被打破,近两年特种鱼的经济效益下降,渔塘水质受污染,出现新型的集约化基塘系统,据此对基塘系统的发展提出了5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任培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97-1098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叶位桑叶品质的影响。[方法]用200 mg/L天丰素和缩节胺处理桑树选792,测定不同叶位桑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类的含量。[结果]200 mg/L天丰素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4叶位最高,其次是第1叶位;200 mg/L缩节胺处理的桑叶可溶性糖含量以第11叶位最高,第1叶位最低。天丰素处理的第1叶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第8叶位最低;缩节胺处理不同叶位的蛋白含量均保持较高的含量。天丰素处理桑叶的脂类含量以第8叶位最多,随着叶位的递增,脂类含量均显著减少;缩节胺处理桑叶的脂类含量第11叶位最高,高出含量最低的第1叶位11 mg/g。[结论]天丰素对中下部偏老桑叶的品质有较大改善;缩节胺较大提高了上部偏嫩桑叶的可溶性糖分和脂类含量,而对下部偏老叶片的可溶性糖分和脂类含量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16.
风沙土不同有机组分对氨氮的吸附特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风沙土不同有机组分对氨氮的吸附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去除腐殖质后的风沙土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其碳标化饱和吸附量Гmoc和吸附分配系数Koc分别只能达到原样的68.58%和28.24%,说明腐殖质是影响氨氮在风沙土上吸附特征的主要因素;轻组有机质是一类橡胶态胶体,氨氮在橡胶态胶体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其碳标化吸附分配系数为81.58;重组有机质对氨氮的吸附起主导作用,其碳标化饱和吸附量为3350.55mg.kg-1;重组有机质是一类玻璃态胶体,氨氮在玻璃态胶体上的吸附除分配作用外,还存在孔隙填充方式的吸附;重组有机组分中的紧结态腐殖质(胡敏素)对氨氮的吸附起关键作用,其碳标化饱和吸附量可达6626.30mg.kg-1,影响机制主要为稳、紧结态腐殖质是形成土壤疏松多孔团聚体结构的重要胶结物质。在其所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存在着孔隙填充方式的氨氮吸附。考查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能力不但要考虑有机质的含量,更要考虑有机质的存在形态,它也是影响土壤对氨氮吸附特征的重要因素。以重组为基准,轻组有机质、稳结态腐殖质和紧结态腐殖质携载吸附态氨氮可分别按重组的0.59、1.05倍和2.50倍估算。  相似文献   

17.
何晓东  赵晓川  张红宇  王贵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42-12344,12360
[目的]分析营口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中预报失误的原因。[方法]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0年7月19~22日营口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雷达、云图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7月21日的预报失误原因。[结果]造成7月21日暴雨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①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不连续且分布不均,21日的强降水与前2个时段的强降水不同,是局部短时强降水,此类降水预报难度大;②数值预报不稳定,误差大;③20日夜间已经出现强降水,与21日傍晚出现的强降水间隔时间不长,容易使预报员疏忽,并且在此期间雷达和云图的暂时静寂也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对于暴雨预报的着眼点应该立足于数值预报的形势预报,而不应将注意力放在要素预报上;应坚持以形势分析判断为主,要素判断为辅的原则;对于强降水的预报,数值预报往往误差较大,不能盲信,预报员应根据经验对其进行正确的订正预报。[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报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苏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2002~2003年通过系统调查对江苏棉田烟粉虱种群动态规律及其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扬州市郊区棉田,7月下旬始见烟粉虱成虫,8月中、下旬形成第1个成虫高峰,10月上旬成虫消失;丰县棉田,7月中旬始见烟粉虱成虫,8月中旬出现第1个成虫高峰,10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逐渐消失。棉田烟粉虱虫口密度,江苏北部棉区高于中部棉区,转Bt基因棉田高于常规棉田。黄板对烟粉虱成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阿维菌素与吡虫啉混剂、灭多威和氧化乐果对棉田烟粉虱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9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2.32%、84.59%和80.03%。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马蹄金白绢病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马蹄金白绢病菌在5~35℃条件均能生长,以25℃生长最优;在pH值为3.0~10.0均能生长,适宜生长的pH值为5.0~6.0。马蹄金白绢病菌的菌丝能较好地利用不同碳源,但利用程度不同,以蔗糖利用效果最好,其次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果糖次之,可溶淀粉最差;马蹄金白绢病菌能不同程度地利用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在固体培养基中对硝态氮的利用能力最好,有机氮(尿素乙酸铵)次之,无机铵盐(硫酸铵)最差;不同光照时间对马蹄金白绢病的影响不同,以全部黑暗条件下培养菌丝生长最快,光和暗交替培养菌丝生长速度次之,全部光照条件下培养菌丝其生长速度最低。  相似文献   

20.
县域尺度上基于GF-1PMS影像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县域尺度上基于高分一号卫星(GF-1)PMS影像进行冬小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及精准性,以河南省滑县为研究区,遴选2015年2月上旬GF-1 PMS影像6景,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FLAASH大气校正、NNDiffuse融合、几何精校正、地图投影转换等预处理后,在外业调查和样本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冬小麦决策树分类模型,模型第1层决策方案中NDVI0.311的像元为冬小麦,得到冬小麦的粗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2层决策分类,以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分类精度,分类方案为第1波段地表反射率0.146、第2波段地表反射率0.148、第3波段地表反射率0.135、第4波段地表反射率0.250的像元为冬小麦。对分类结果进行形态学滤波处理,以消除或减少分类结果中孤立的像元。分别基于决策树分类模型与ENVI软件自带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模型,对比分析GF-1PMS影像和同时期Landsat-8OLI影像在冬小麦面积提取上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新构建的决策树分类模型,2015年滑县冬小麦种植面积为115 715.81hm2,混淆矩阵检验总体精度为99.62%,Kappa系数为0.99;PMS影像提取冬小麦的混淆矩阵总体精度比OLI影像高出9个百分点。说明县域尺度上基于单时相GF-1PMS影像在冬小麦收获前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是可行的,提取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