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1990年,从海南和湛江地区发生柑桔脚腐病的11个柑桔园中采集了大量的病组织和病株基部的土壤样品,经分离共获得48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卵孢子产生情况,最高生长温度和淀粉利用能力等将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Dast)、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R.E.& E.H.Smith)和辣椒疫霉(P.capsiciLeonian)。这3种疫霉均是柑桔树的致病菌,其中寄生疫霉和柑桔褐腐疫霉的出菌率较高,是这两个地区柑桔脚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而 P.capsici 在中国柑桔园中发生是首次发现。交配型中以 P.parasitica 的 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胡椒疫霉种及交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82—1990年,从海南、云南、广东省13个县(市)的60多个发生胡椒瘟病的胡椒园采集大量带菌材料的样本,经分离获得65个疫霉菌株,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ara parasitica Dast.)和竦淑疫霉(P.capsici Leon.)两个种。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在65个菌株中,寄生疫霉为34株,辣椒疫霉为31株,两者的比例接近1:1。这两个种对中国主要胡椒植区的胡椒瘟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有菌株的支配型中,两个种都以A~2占大多数,而且都存在个别同宗配合和中性菌株。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菠萝疫霉种及交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岛的菠萝植区发生根腐病或心腐病的菠萝上收集大量病组织样本,经纯化获得40个疫霉分离菌株,全部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一个种。所有菌株均为A~2交配型。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橡胶树疫霉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1982—1988年从海南省10个县21个植胶场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州4个县9个植胶场采集橡胶树地上部的各种疫霉病害的样本,通过分离、提纯,共获得172株疫霉分离菌。经鉴定有以下5种疫霉: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辣椒疫霉(P.capsici)、密氏疫霉(P.meadii)、寄生疫霉(P.parasitica)和棕榈疫霉(P.palmivora)。其中 P.citrophthora 有91株,占52.8%。其它4种疫霉顺次为45侏,占26.2%,19株,占11.1%,14株,占8.1%;3株,占1.8%。本文对这5种疫霉分别作了种的描述,其中密氏疫霉和寄生疫霉在中国橡胶树上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芦荟疫病疫霉种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10月和1998年9月在海南儋州市海南省种苗组培中心芦荟苗圃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花圃发现芦荟疫病,感病芦荟叶片病斑初呈水渍状,暗绿色腐烂。从病组织上分离到10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孢子囊梗脱落性、厚垣孢子有无、藏卵器形态、雄器着生方式、菌落形态,最低、最高生长温度,将其鉴定为烟草疫霉(寄生疫霉)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an.(P.parasitica)。这10个分离苗中存在A1,A2和A1,A2三种交配型。  相似文献   

7.
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药剂拌种是目前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经室内外试验筛选出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是 :瑞毒霉锰锌 5 8%WP和克露 72 %WP。该两种药剂按种子量的 0 .3%分别拌大豆种子 ,其防治效果均达到 85 %以上 ,增产 12 %以上 ,并且对大豆安全 ,是防治该病害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8.
大豆疫霉根腐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室内试验(抑菌圈法,菌丝生长速度法,药剂对孢子囊产生及萌发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种子处理,叶面喷雾)以及大面积示范对比试验的方法,筛选出58%瑞毒霉锰锌是防治中大豆疫病的首选药剂。其次是70%百德富锰锌,八一农大生产的种衣剂NDY,72%杜邦克露,防效分别达到87.1%,84.2%,86.6%,83%。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壤诱捕和组织分离的方法,从四川省仁寿县和雅安市大豆根腐病发病田块采集的土壤中和病株上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分离物RS1、RS2和YA1、YA2,用含有已知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进行毒力鉴定。结果表明YA1和YA2毒力公式相同,为1a,1b,1d,2,3c,属于同一致病型;RS1、RS2毒力公式分别为1a,1d,1k,3a,3c,4,5和1a,1b,1c,1d,1k,2,3c,5,分别为不同致病型。用3个致病型接种157份大豆资源,结果表明,抗病种质相对较少,占23.57%;地方品种抗病性较育成品种强,本研究可为大豆抗病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大豆育种材料抗疫霉根腐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大豆疫霉菌菌株Pm14对419份华南地区大豆育成品种及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鉴定出抗病资源60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4.32%;中间反应类型有58份,占13.84%;感病材料301份,占71.84%。对资源的来源组成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抗病性材料所占比例引自非洲的材料最高,国内次之,巴西最低。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鉴定结果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用美国大豆疫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Harosoy、Harosoy63、Sanga、Mack、PI103091、Kingwa、PI171442、Aitona)对采自黑龙江省六个大豆生态区的120份(已纯化40份)疫霉病菌标样进行鉴定.共鉴定出7个生理小种,即生理小种1号、3号、9号、11号、17号、21号、24号;其中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60%,3号、11号、17号为15%,9号、21号、24号为5%.  相似文献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黑龙江佳木斯,汤原,集贤,宾县,林口等县(市)采集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sojae)标样,用V-8PBNIC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获得18个P.sojae菌株,用国际上通过用13个单基因抗病的大豆品系,鉴定出5个生理小种,其中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占66.7%,为优势小种;另外还有13号生理小种和3个未报道的新生理小种,其毒力公式分别为3a,3b,3c,5,3b和1a,1d,3c,5,7。用1号生理小种接种和53个黄淮地区当前推广及待推广品种,结果表明抗病的30个,占鉴定品种的56.6%;感病的14个占26.4%;中间类型9个占17.0%。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在对海南省儋州市的木薯病害调查中发现一种根腐病。经致病性评价,分离获得病原菌。显微观察发现,菌丝无分隔,孢囊梗呈简单合轴分枝,孢子囊多顶生,倒梨形,厚垣孢子大量产生,球形、顶生。形态观察结果初步表明,其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ITS序列分析表明,其和几株棕榈疫霉(HQ237481,HQ237478和HQ237477)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OA或CMA培养基、26~30℃、pH 5、D-木糖醇、乙酸铵、光暗交替是病菌生长最适条件,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  相似文献   

14.
大豆疫霉根腐病(Soybean Phytophthora Root Rot)是我国一类检疫对象。近年,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检验技术研究也相继开展起来,本文综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土壤检测、病植检测、种子检测等几种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温度,光照、PH值以及不同培养基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megasperma var.Sojae)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32℃;最适PH为4;连续黑暗有利于该菌营养体的生长,在芸豆、胡萝卜、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鉴定,共鉴定出6个生理小种,即1、3、9、11、17、21号生理小种,其中54%的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生理小种.同时对346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鉴定出抗疫霉根腐病的资源15份,占供试材料的4.3%;中抗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3.5%;其它材料均为感病,占供试材料的92.2%.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资源较少.  相似文献   

17.
耐大豆疫霉根腐病QTL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1200个RAPD随机引物和341对SSR引物对Conrad×OX760的重组自交系(RIL)F2:6群体的耐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进行QTL定位。试验设两个地点、两个年限,在MLG D1b+W和MLG M连锁群上检测到3个QTL,即QP-1(OPL18-800bp)、QP-2(OPN03-600bp)和QP-3(Satt536和Satt463)。每个QTL对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从13.34%到22.31%不等。QP-1和QP-2经多重QTL分析(Mapmaker/QTL1.1)对两年(2000年和2001年)两点(Wood-slee和Werver)平均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合计达44.5%,QP-3对2001年Woodslee试验点的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为15.2%,QP-1对2000年Woodslee试验点的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为21.55%,对2000年Wever试验点的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16.71%,及对两年两点平均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为22.31%。在大多数生态环境下能稳定的、再次被检测出的QTL,可以作为育种工作中的重点选择指标,用以指导耐大豆疫霉根腐病品种的分子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18.
大豆疫霉根腐病传播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带菌土壤、病残体进行病试验,研究了人工接种条件下种子带菌条件及带菌种子传病情况,结果表明,带菌土壤和病残体无论是在当年还是越科后都可有效地传播大豆疫霉根霉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不原和传播途径。人工接种可以导致大豆种子力,但只在有病资助以豆荚才有这种结果,幼荚期接种豆荚可以使荚内的豆粒严重发病,豆粒被一层菌丝包裹,这些豆粒虽然本身不能萌发,但能作为接种体导致邻近的健康植株发病。作者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19.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580份大豆材料(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也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并对其抗性遗传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用橡胶树茎杆溃疡病原辣椒疫霉,做不同处理的树皮接种试验,结果在刮皮和未刮皮的树皮接种部位,均能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