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以燕麦米为原料,与水按质量比1∶27混合熬煮磨浆,过滤液经乳酸菌发酵后,制成燕麦活性乳酸菌饮料。以产品的感官质量、乳酸菌活菌数量为指标,确定燕麦活性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基本配方,结果表明:白砂糖6%、大豆分离蛋白粉0.5%,无酶解过程时,产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4.
为满足人们对营养保健饮料的需求和开发我国丰富的山药资源,在对山药和乳酸菌发酵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进行简单分析后,详细介绍乳酸菌发酵山药饮料、山药饮料、山药酸奶的加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为山药系列饮料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番茄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番茄饮料的最佳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的最佳使用量为0.08%;最佳复合添加剂的配比为黄原胶0.03%、琼脂0.05%、羧甲基纤维素钠0.08%,总量为0.16%;最佳配方为白砂糖4.0%、柠檬酸0.5%、蜂蜜2.0%、番茄汁35.0%。  相似文献   

6.
吴迪  张华  陈尚龙  宋慧 《农业机械》2012,(27):101-104
以芦笋和橙子为原料,制作一种风味独特的复合芦笋汁饮料。研究了对芦笋汁进行护色和脱苦,结果表明:用0.15%醋酸锌冷水浸泡漂烫过的芦笋,能有效地对其进行护色;为了不破坏芦笋原汁中的营养成分,选择掩盖法对其进行脱苦,在原汁中添加0.4%的β-环糊精,能较好地脱除苦味。通过正交试验对复合芦笋汁饮料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同时考察了蜂蜜用量对饮料风味的影响。复合芦笋汁饮料最佳配方为:芦笋汁(0.4%β-环糊精)与橙汁的配比为5∶5、纯净水用量为30%、白砂糖用量为4%、CMC用量为0.15%和蜂蜜用量为1%。复合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为12%,pH值为3.72,Vc含量为16.57mg/100mL,总酮含量为55.4mg/100mL,总糖含量为10.9g/100mL。  相似文献   

7.
以红小豆为主要原料,白砂糖、柠檬酸等为辅料,加工成红小豆饮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该饮品的最佳配方为:每100mL饮料中添加红小豆汁40mL、白砂糖6.0g、柠檬酸0.1g、蜂蜜2.0mL水57.5mL,此时红小豆饮料的口味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红小豆为主要原料,白砂糖、柠檬酸等为辅料,加工成红小豆饮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该饮品的最佳配方为:每100mL饮料中添加红小豆汁40mL、白砂糖6.0g、柠檬酸0.1g、蜂蜜2.0mL水57.5mL,此时红小豆饮料的口味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青稞为原料,采用高温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对其进行酶法提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青稞谷物饮料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高温α-淀粉酶酶解提汁的优化料液比1∶10、酶用量100U/g原料、pH值7.0、酶解温度80℃和酶解时间60min,液化完成后继续添加葡萄糖淀粉酶150U/g原料、反应pH值为4.5、酶解温度65℃和酶解时间5h。在此条件下酶解的DE值为91.44%,青稞提取液颜色黄亮,具有麦香味,香甜适口。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利用固定化乳酸菌技术连续发酵生产大豆酸乳的工艺条件。针对豆乳具有的豆腥味探讨豆乳脱腥方法。确定固定化乳酸菌发酵大豆酸乳最佳工艺条件为: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比例2∶1,接种量5%,蔗糖添加量8%,豆乳和牛乳比例1∶2。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连续发酵方法,能够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型大豆酸乳。  相似文献   

11.
筛选适于万寿菊鲜花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种和高效复合乳酸菌发酵剂,研究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万寿菊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工艺技术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为鲜花质量的0.2%,发酵温度为20-40℃,发酵时间为15-20d。经本工艺发酵后的万寿菊颜色艳丽,无腐烂变质,发酵液澄清,较目前加工企业发酵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通东大四号粉为原料,采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混合发酵生产面粉乳酸饮料,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面粉乳酸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面粉浆25%、酸牛奶15%、白砂糖11%、稳定剂0.5%。  相似文献   

13.
桔皮中果胶提取技术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控制、提取率较高等特点,用盐酸浸提、乙醇沉淀法进行了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液料质量比为10~15、浸提液为pH2~3、浸提时间为45~60min、浸提温度为80℃左右时,果胶提取效果较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其适合的工艺条件是:液料质量比为10、浸提液pH值为2、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4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试验,其果胶提取率达70.6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乳酸质量浓度及菌丝形态为考察指标,对米根霉首批发酵培养基及补料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适于米根霉半连续发酵的培养基,建立了米根霉半连续发酵工艺,并进行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乳酸的稳定性试验。得到首批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120g/L,(NH4)2SO4 2g/L,NaH2PO4 0.16g/L,KH2PO4 0.14g/L,MgSO4?7H2O 0.2g/L,ZnSO4?7H2O 0.22g/L,CaCO3 60g/L;补料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100g/L,(NH4)2SO4 2g/L,KH2PO4 0.1g/L,ZnSO4?7H2O 0.33g/L,MgSO4?7H2O 0.15g/L,CaCO3 50g/L,摇瓶重复稳定发酵30批次,罐发酵重复稳定发酵20批次,葡萄糖转化率最高达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乳酸质量浓度及菌丝形态为考察指标,对米根霉首批发酵培养基及补料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适于米根霉半连续发酵的培养基,建立了米根霉半连续发酵工艺,并进行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乳酸的稳定性试验.得到首批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120 g/L,(NH_4)2SO_4 2 g/L,NaH_2PO_4 0.16 g/L,KH_2PO_4 0.14g/L,MgSO_4·7H_2O 0.2 g/L,ZnSO_4·7H_2O 0.22 g/L,CaCO_3 60g/L;补料培养基参数为葡萄糖100g/L,(NH_4)_2SO_4 2 g/L,KH_2PO_4 0.1 g/L,ZnSO_4·7H_2O 0.33 g/L,MgSO_4·7H_2O 0.15 g/L,CaCO_3 50 g/L,摇瓶重复稳定发酵30批次,罐发酵重复稳定发酵20批次,葡萄糖转化率最高达到86%.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制作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为主要原料,利用筛选出的糖化菌种和高蛋白菌种组成的双菌发酵体系,对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与配比为硫酸铵添加量1.5%、尿素添加量1.5%、菌种T1接种量5%、菌种D1接种量20%。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产品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提高,安全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7.
荔枝果醋液态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荔枝果醋加工中的液态酒精与醋酸发酵工艺,试验表明添加4 g/L的多肽,可促进酒精发酵过程中菌种生长和风味成分(酯及氨基酸态氮)的生成.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了酒精发酵工艺条件,当接种量0.15%(安琪酵母和菌株CICC 1312的体积比为2∶1)、还原糖质量浓度为18 g/(100 mL)、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4.5时,发酵体的酒精度达9.76%.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的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温度33℃、酒精度6%;此条件下,荔枝果醋总酸质量浓度为5.99 g/(100 mL),总酯质量浓度为0.48 g/L,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达59.8 mg/(100 mL).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分离及混菌培养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萨莱思是极富传统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的饮品,酿酒酵母与乳酸菌的共存广泛存在于其自然发酵过程中。采用5种乳酸菌分离培养基分别从2个慕萨莱思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对其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再将其与5株分离自慕萨莱思的酿酒酵母进行混菌培养,探索酿酒酵母对乳酸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然后模拟慕萨莱思自然发酵检测混菌生物膜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共从2个慕萨莱思样品中分离获得21株疑似乳酸菌,其中2株为生物膜形成强阳性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T1-8)和戊糖片球菌(M1-6);混菌培养后,酿酒酵母A对T1-8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酿酒酵母B和D对T1-8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混菌组合A+T1-8、B+T1-8、C+T1-8、D+T1-8、B+M1-6、C+M1-6及D+M1-6组能将相应的酿酒酵母乙醇产量提高近2倍或以上。  相似文献   

19.
青梅果醋醋酸发酵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青梅为原料,采用液体发酵法对青梅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进行了试验。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正交试验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特有的自学能力,通过仿真、评估和优化,获得了醋酸发酵的优化工艺,即发酵时间为70h,起始酒精度为7%,接种量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