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兰欣 《新疆农业科学》1999,36(3):104-106
1998年在新疆新和县依力克乡恰先比村17hm2面积上进行了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试验,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棉铃虫综合防治体系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当前棉田中最大的害虫—棉铃虫的为害情况及田间用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的方法及经验。试验结果表明:200×Bt 乳剂、200×"Bt 乳剂+Bt 增效剂Ⅱ号"、600×Bt 粉剂、600×"Bt 乳剂+Bt 增效剂Ⅰ号"四种生物防治处理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及保蕾效果。新复极差分析显示,200×"Bt 乳剂+增效剂Ⅱ号"与1000×2.5%功夫菊酯防效相近,完全可以替代功夫菊酯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5.
6.
Bt、NPV生物制剂防治棉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胜、蛤蟆王、Bt、重组型NPV、野生型NPV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这 5种制剂均无杀卵作用 ,但对棉铃虫幼虫 ,特别是初孵幼虫防效很好 ,其中Bt防效最好 ,防效达 94 7%。  相似文献   

7.
化学杀虫剂诱发棉铃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和不用或少用化学杀虫剂棉田虫情的系统调查,结合河南省棉区应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经历分析,认为化学杀虫有暂时控制棉铃虫种群密度和刺激再猖獗、进而导致抗药性突增的双重作用。再猖獗伴随化学杀虫的应用随时发生,是抗药性突增的前奏。棉铃虫对主治农药产生抗性后,人为和自然控制的效果极差,在寄主和大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将暴发成灾。可为棉铃虫灾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和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促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阳及喀左县棉铃虫抗药性测定初报关万鹏蒋玉文张哲(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大连市环保设计研究院,大连116023)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自70年代末8...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区严重发生,严重危害着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化学杀雄剂Genesis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小麦化学杀雄剂Genesis对2个春小麦杂优组与合的化杀结果表明:该化杀剂的效果优于对照Sc2053;且喷施时期不严格,对植株的药害轻,最喷施剂量3kg/hm^2,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混和和使用其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1.
淮北棉区棉铃虫田间落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棉铃虫在淮北棉区的田间产卵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田间的产卵规律是该虫自身习性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寄主,栽培管理方式和光源距离不同,田间落卵量也随之变化,产卵部位及其分布同棉铃虫的趋性相一致。田间寄主的生育状况导致了棉铃虫产卵在寄主间分布的差异。年度和代次间落卵量的差异,主要受制于棉铃虫的扩散迁飞,气候因子和作物布局的变化,田间产卵的时间变化则表现出更为稳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棉铃虫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防治棉铃虫药剂田间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二代棉铃虫自然严重发生条件下,选用8种药剂及其混用处理,分别于卵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代卵高峰期施药1次,Bt与甲久乳油及水胺硫磷混用防效较好;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以硫丹和胺西菊酯防效较好,其次为快杀灵、乐斯本和丙溴磷。  相似文献   

14.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 1996~ 1999年 4年试验观察 ,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卵至三龄幼虫存活率 ,二代为 1.3% ,三代为 5.5%。田间幼虫与被害蕾铃比分别比普通棉田提高 35.1%和 2 1.3%。结合对普通棉田复合防治指标研究 ,初步确定Bt抗虫棉棉田棉铃虫防治指标为 :二代百株幼虫 5.2头或百株卵量 4 0 0粒 ,三代百株幼虫 4 .7头或百株卵量 85粒  相似文献   

15.
性诱剂对花生田棉铃虫和小地老虎防治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2连续两年利用性诱剂开展花生田棉铃虫和地老虎的防治试验,并比较不同诱捕高度及诱捕器类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悬挂在花生上方60 cm,使用小地老虎性诱剂悬挂在花生上方20~60cm,诱捕效果最佳;对两种靶标害虫,三角型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均显著高于桶型诱捕器;从防治效果看,第一年小地老虎和棉铃虫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1.7%、40.0%,花生植株受害率分别降低44.4%、36.3%;连续诱捕两年后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幼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3.6%和69.6%,植株受害率分别降低60.0%和73.7%。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鉴定及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在北京和海南岛南繁基地对我国首批转基因棉花株系进行了抗棉铃虫性综合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龄幼虫取食转基因棉株嫩叶校正死亡率达80%~85%,幼虫越大死亡率越低。在网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条件下,蕾铃被害率可控制在2%以下,顶尖被害率控制在10%以下,部分株系几乎不受危害。转基因抗虫棉花株系表现出对棉铃虫具有很高抗性和控制危害的能力,对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麦棉套种棉田棉蚜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套种田害虫为害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比单作棉田大,因此单作棉田的防治指标在套种田无法应用。研究证明,适合套种田棉蚜棉铃虫的单独防治指标是苗蚜卷叶株率20%,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两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2头;相继3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棉铃虫百株幼虫2代为8头,3代为6头;相继4次为害的复合指标为苗蚜卷叶株率5%,伏蚜百株三叶蚜量1万头,棉铃虫2代、3代百株幼虫均为6头。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抗药性机理、抗药性遗传及抗性治理等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抗性治理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董桂平 《农技服务》2011,28(3):284+321-284,321
广灵是京、津、唐、保定等地的远郊蔬菜生产基地。近几年,棉铃虫对番茄的为害日益严重,为此采用综合措施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