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角帆蚌对蓝藻的滤食作用及其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壳贝类是淡水生态系统常见的滤食性动物,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物悬浮颗粒为食,其作用可能降低蓝藻浓度,从而促进沉水植物生长。通过构建4组(草+蓝藻、草+蓝藻+低生物量蚌、草+蓝藻+高生物量蚌、草)室外微型生态系统,研究了湖泊下风区常见蓝藻堆积浓度下,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滤食作用对蓝藻水华和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蓝藻对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草藻组和草组的相对生长率分别为-7.65mg/g·d和7.19mg/g·d;(2)三角帆蚌对蓝藻具有明显的下行滤食压力,其大小与蚌生物量有关,蚌生物量高时效果明显;(3)三角帆蚌的滤食可以不同程度上缓解蓝藻对苦草的生长抑制,低蚌组和高蚌组苦草相对生长率分别为-5.31mg/g·d和4.24mg/g·d。蓝藻颗粒被滤食后,水体光照条件的改善可能是有蚌组苦草生物量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说明双壳贝类可以通过滤食浮游植物使水体理化环境向着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但这种作用的大小与贝类生物量的合理配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鉴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目前全球入侵最广、对淡水生态系统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探究其对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防范克氏原螯虾入侵给浅水湖泊带来的生态风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对直立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冠层型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莲座型沉水植物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培养系统对理化因子的响应变化。结果显示,直立型轮叶黑藻相对生物减少量(60.5%)大于冠层型穗花狐尾藻(45.7%)和莲座型密刺苦草(39.0%);克氏原螯虾进入后导致3种生长型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总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和营养盐均极显著增高(P<0.01)。研究表明,水生态系统中的克氏原螯虾会直接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并扰动底泥增加水体的悬浮物、叶绿素a和营养盐浓度,导致水体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也会通过直接牧食或扰动破坏,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最终影响草型清水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有关杂食性鱼类对沉水植物的影响研究目前多集中在个体较大的种类(如鲤、鲫),对小型个体研究较少,小型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其对不同沉水植物的选择性摄食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受控实验研究了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对4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选择性摄食,分析大鳍鱊对这些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鳍鱊显著增加了水体营养盐浓度,降低了水体pH值(;2)大鳍鱊对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2种植物占鱼类肠含物的比例分别为75%和17%,大鳍鱊对密刺苦草的牧食较少(8%),内含物中未出现轮叶黑藻(;3)大鳍鱊显著抑制了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的相对生长率(RGR),而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的RGR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大鳍鱊对不同沉水植物有明显的摄食选择性,其摄食活动可显著降低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鳍鱊或者其他小型杂食性鱼类(如麦...  相似文献   

4.
水体营养水平及附着藻类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水体营养水平及附着藻类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选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作为研究对象,在4种水体营养水平下进行42 d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中营养及富营养处理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附着藻类生物量与贫营养及重富营养处理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贫营养处理组苦草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苦草氮磷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水体营养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且贫营养及中营养处理组与富营养及重富营养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明显。表明在中营养(TN=0.8 mg/L,TP=0.08 mg/L)条件下,苦草的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5.
铝盐絮凝作用强,常用于水体水质治理工程中,但铝盐的添加是否对沉水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室外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盐(明矾)对沉水植物苦草的影响。设置了三个不同铝盐浓度处理组:对照组(无添加)、一次加铝组(15 mg•L-1明矾)、三次加铝组(45 mg•L-1)。结果表明:(1)一次加铝组叶绿素a、反应活性磷、pH、碱度较实验开始时均有下降,且三次加铝组显著低于一次加铝组;(2)三次加铝组中水体总氮浓度最高;(3)三次加铝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说明铝盐的使用能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减轻水体污染,高剂量使用虽能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会对沉水植物苦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使水体水质恶化,在湖泊生态修复时铝盐絮凝剂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植物受到高铵态氮胁迫时的响应特征,明确高浓度铵态氮对沉水植物产生毒性机制,为利用沉水植物修复高浓度铵态氮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大茨藻(Najas marina)和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3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0、0.1、3、15和50 mg/L)对3种沉水植物的生理影响,初步探讨了沉水植物在高铵态氮浓度水体中退化的原因。当水体铵态氮浓度超过15 mg/L时,植物体内叶绿素和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植物叶绿素荧光值显著降低,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当铵态氮浓度低于15 mg/L时苦草对铵态氮的去除率明显低于大茨藻和穿叶眼子菜。铵态氮浓度较高时,大茨藻组织总氮含量高于穿叶眼子菜和苦草,而FA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是穿叶眼子菜最高。当水体中铵态氮浓度达到15 mg/L时,湖泊中广泛分布的沉水植物无法存活,植物光合能力下降是影响其存活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机理层面初步揭示了3种广布沉水植物物种在高铵态氮水体中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外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盐(明矾)净水效果及对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的影响.设置了3个不同铝盐浓度处理组:对照组(无添加)、一次加铝组(15mg/L)和三次加铝组(45mg/L).结果表明:(1)一次加铝组叶绿素a、反应活性磷、pH、碱度较试验开始时均有下降,且三次加铝组显著低于一次加铝组;(2)三次加铝组中水体总氮浓度最高;(3)三次加铝组苦草的相对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说明铝盐的使用能在短期内降低水体污染,高剂量使用虽能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会对苦草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使水体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藻类大量生长导致水体光照强度减弱,水生植物严重衰退。为了解水体光照强度减弱对生活在沿岸带草丛中的浮游甲壳动物分布情况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水族箱中通过移植苦草并覆盖不同层黑色遮阳布来建立4个光照梯度(L1- L4),其透光率分别是40.5%、17.1%、7.1%和2.8%,来模拟自然条件下沿岸带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对低光压力的响应,分析了水体理化指标、苦草和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从不同的光照处理来看,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少,其平均值分别是1.27 mg/L、0.99 mg/L、0.95 mg/L和0.45 mg/L,丰度和多样性也随光照强度减弱逐渐降低;(2)与其他3个处理组相比,L4组中除了锯缘真剑水蚤相对生物量百分比从5%升高到25%,其他种类都有所下降,其中晶莹仙达溞从50%降至9%;(3)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在秋季(1.28 mg/L)大于夏季(0.54 mg/L),而夏季(83.79 ind./L)平均丰度大于秋季(53.59 ind./L)。统计分析表明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光照强度和苦草生长引起的水体理化的变化显著正相关,主要是溶解氧和pH值。  相似文献   

9.
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池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沉水植物对养殖池塘底泥中重金属Cu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方法,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三种沉水植物在底泥Cu浓度分别为28.34 mg/kg(背景值)和112.42 mg/kg(处理组)培养120 d,通过定期采集根际土壤和收割根茎叶部位测定各相关指标,研究了沉水植物对淡水养殖塘底泥重金属Cu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这3种沉水植物对Cu胁迫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植物对Cu的富集差异很大,富集能力顺序依次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且差异显著;(2)试验结束时,Cu处理组中三种沉水植物对底泥Cu去除率依次为55.72%、48.62%和39.27%,对照组底泥中去除率分别为19.90%、21.88%和16.23%;(3)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沉水植物SOD和POD活性及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苦草对重金属Cu胁迫具有更高的耐受适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能够耐受高浓度氨氮的沉水植物,构建有效的生态系统并改善湖泊水质,对黑臭水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小茨藻(Najas minor)5种沉水植物对氨氮的耐受性,每种沉水植物均设置氨氮浓度为0、4、8、12、16 mg/L共计5个梯度,研究其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16 mg/L氨氮持续胁迫至第14天时,苦草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作用逐渐加大,4、8、12、16 mg/L氨氮试验组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比第7天分别减少44%、57%、16%和3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62%、24%、29%和49%,而MDA含量在第14天分别显著降低为第7天的35%、7%、65%和41%,表明苦草未受到不可逆伤害。在4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第14天时,穗花狐尾藻和黑藻的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第7天的207%和178%,小茨藻植株死亡,而金鱼藻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均未有显著变化,且MDA含量显著减少为第7天的80%,表明只有金鱼藻未受到氨氮的不可逆毒害。在8~16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穗花狐尾藻、黑藻、小茨藻和金鱼藻的植株则全部死亡。研究表明,氨氮浓度≤4 mg/L时,苦草和金鱼藻能够生长;氨氮浓度≤16 mg/L时,苦草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生存。从耐氨氮和黑臭水体治理过程水质特征考虑,苦草可作为黑臭水体治理中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先锋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11.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壳聚糖,采用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方式A:连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方式B:连续投喂添加0.5%壳聚糖的饲料,连续组;方式C:先投喂0.5%壳聚糖饲料再投喂基础饲料且每15天间隔投喂,不连续组)饲喂初始体重(19.46±0.04)g的草鱼60d后,对草鱼进行饥饿胁迫处理[各投喂方式分为投喂组(feeding,F)和饥饿组(starvation,S)],以生长、一氧化氮(nitrogenoxide,NO)含量和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为指标考察壳聚糖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抗饥饿胁迫处理的能力。结果显示,(1)连续组和不连续组60d时草鱼增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d饥饿处理后也呈现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增长率和增重率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2)对照组头肾、肝胰脏NO含量和血清、头肾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高于投喂组(P<0.05),连续组除头肾外NO含量和各组织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连续组除脾脏外NO含量和除肝胰脏外的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2.
氯氰菊酯暴露对草鱼4种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氯氰菊酯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9.30±0.48)g的急性毒性实验及对鳃、肝、肾、脾的组织学研究,探讨了随着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草鱼组织结构损伤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草鱼种的48 h-LC50和96 h-LC50分别为55.21μg/L和25.00...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经济养殖贝类捕后早期干露耐受性,选取活力良好的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虾夷扇贝在4℃条件下进行8 d的无水贮藏,以闭壳肌p H、糖原、腺苷三磷酸(ATP)关联化合物、磷酸精氨酸的含量和奥品脱氢酶活性为指标,研究3种贝类的品质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水贮藏期间,菲律宾蛤仔pH无明显变化(P<0.05),而长牡蛎和虾夷...  相似文献   

14.
头足类耳石微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耳石是位于平衡囊内起平衡作用的一对钙化组织,它是头足类的加速度感应器,记录其生命周期内的生物和生态信息。随着鱼类耳石微化学研究及应用的日趋成熟与完善,头足类耳石的相应研究也逐渐兴起。目前头足类耳石微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和有机大分子、微量元素、同位素、微化学标记等方面,其中微量元素是应用研究的重点,在头足类种群识别、生活史分析及栖息环境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认为,头足类微量元素在与栖息环境尤其水温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被认为是测定头足类生活水温的温度计。然而,涉及种群识别、生活史分析以及与盐度和食物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且多集中于Sr/Ca的研究。因此,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按时间和空间序列从日轮水平分析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变化。  相似文献   

15.
嘉庚蛸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嘉庚蛸精子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形态、细胞器及细胞核的动态结构变化。精原细胞呈椭圆形,细胞质少、核大,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初级精母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线粒体多,索条状内质网发达,高尔基体常集中分布,中心粒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线粒体嵴发达、基质丰富,高尔基囊泡积累电子致密物,中心粒发出的“9+2”轴丝结构形成。精细胞分化过程分为6个时期,主要特点为:①核内染色质凝集经颗粒化、纤维化及片层化,最后,形成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与此相应,核形态由椭圆形、变成长椭圆形、再变成细长柱状,核后端最后向前凹入形成核内沟;精子核的形态建成为染色质的凝集与核周微管加压协同作用的结果。②高尔基囊泡积累电子致密物、融合发育成顶体囊,逐渐延长演变成钻头形的顶体。③线粒体向核后端迁移,形成精子尾部的线粒体鞘。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卵黄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幼体的营养需求量,为其幼体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参考数据。随机选取大约800个虎斑乌贼受精卵的卵黄,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虎斑乌贼受精卵卵黄中粗蛋白质含量为76.33%(干重基础);总氨基酸(TAA)和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71.22%和32.38%(干重基础),EAA/TAA为45.46%,氨基酸中以谷氨酸(Glu)含量最高(9.97%),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Leu)含量最高(7.58%)。2)其粗脂肪含量12.71%(干重基础);共检出17种脂肪酸,包括8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FA、MUFA和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43.47%、7.54%和49.25%,其中以DHA含量最高,达32.80%,EPA含量为7.70%,DHA/EPA为4.26。3)检测出Na、K、Ca、Mg、Sr、Mn、Fe、Cu、Zn、Al和As 矿物元素,微量元素中富含Zn、Al和Fe,含量分别为 0.77、0.71和0.43 mg/kg(鲜重基础)。由此可见,卵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n-3PUFA的特点;虎斑乌贼幼体饲料中蛋白质需求量参考值为76.33%;氨基酸需求量参考值,如赖氨酸(Lys)为5.49%,蛋氨酸(Met)为2.63%;脂肪的需求量参考值为12.71%,DHA为4.17%,EPA为0.98%;微量元素需求量参考值,如Zn为2.77 mg/kg,Cu为0.19 mg/kg(干重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两种抗生素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温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霉素和氯霉素对亚心形扁藻细胞的数量、大小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mg/L范围内,土霉素的浓度越大,细胞数量在增长期内增幅越大,在衰退期内衰退越快;土霉素对色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氯霉素浓度>1mg/L时,浓度越大,扁藻细胞数量增幅越小,类胡萝卜素越多。土霉素,氯霉素对扁藻细胞大小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对太湖水域非种植区与景观水生植物种植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非种植区和种植区采样点的理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性,且6个水生植物种植区水质理化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中,TN、TP、叶绿素a、COD Mn的降幅分别在13.76%~40.12%、5.81%~37.10%、5.50%~32.64%、3.04%~20.64%;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月份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变化明显,太湖水域采样点处蓝藻爆发时间比水生植物种植水域早,且爆发规模大;表明种植水生植物对于减轻南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岸边和水域内均有大量水生植物分布的1~3号采样点的净水效果略优于岸边有大量水生植物但分布较少的4~6号点。  相似文献   

19.
梁晓红  葛黎丽 《水产养殖》2014,35(10):37-42
利用中国台风网"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数据"和多卫星遥感观测资料,本文对2011年09号梅花台风、2011年06号马鞍台风和2012年10号达维台风在发展过程对中国江苏近海海域海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辅助以沿岸的海温实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借此提高对近海海域上层海洋物理环境对台风响应的认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对近海SST的影响程度与台风自身强度和台风的移动路径密切相关,近海SST降低区域一般位于台风路径的右侧,最大SST降低一般滞后台风中心两天或一天。当台风在远海活动并靠近江苏近海时,江苏近海海域SST略有上升;当台风进入江苏近海时,近海海域SST大幅降低;登陆台风在登陆后近海才出现最大降温。  相似文献   

20.
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6组织(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脾脏)的5种同工酶(EST、LDH、MDH、ME和AST)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5种同工酶的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够的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Est-1在这6种组织中都存在,Est-2只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LDH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共检测到3条谱带,Ldh-2只存在于肾脏中;MDH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Mdh-1表达为MDH1和MDH22条酶带,Mdh-2表达为MDH31条酶带,在肝脏中的活性最强;ME由1个基因位点编码,只检测到1条酶带,肝脏的含量丰富;AST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只在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共检测到3条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